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开展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不是在小学重新开设一门课,而是将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渗透到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优化整个教育过程。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有以下途径:其一,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学校教育的全过程,融入在学科教学、学校教育活动和班主任工作、少先队工作等多项工作中;其二,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专题讲座和开展有关的心理健康文体活动;其三,开展心理咨询和辅导;其四,建立学校和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沟通渠道,优化家庭教育环境等。  相似文献   

2.
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高职教育中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不仅是促进高职教育健康发展的需要,也是高职大学生提高自身素质的需要。针对当前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误区,以及高职生常见的心理问题、产生原因,高职院校应提高认识,高度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准确定位;加强对高职生择业心理与行为辅导;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心理健康教育主渠道作用,开展多种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3.
张松 《许昌学院学报》2001,20(1):114-117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心理素质的提高必须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三个学年的心理健康教育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对农村初中生进行系统的心理健康教育明显提高了实验班初中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与对比班相比,实验班学生整体学习成绩全面提高,但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智力发展没有直接影响;实验班学生普遍对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开展持积极态度.  相似文献   

4.
我国高职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程度不一,高职院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在我国尚处于探索阶段。以2013年新生测评为例,根据对新生心理测评的分析结果显示:27%左右的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困扰,其中8.70%的学生存在较为明显的心理障碍倾向。主要表现为:强迫、情绪不稳定、人际关系敏感、焦虑、抑郁等方面。针对上述问题进行分析,结合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践,总结提出七点增强心理健康教育实效性的对策:重视"新生适应"主题教育和专业教育;细致开展测评工作、教育宣传和约谈跟踪并重;充分发挥心理健康教育三级网络的作用;扩大学生参与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覆盖面;加强校际间的交流和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学术研究;落实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提倡班级文化建设,关爱每个学生。  相似文献   

5.
中职学校学生受普遍学习成绩落后、自控能力差、家庭经济困难、父母离异等多种因素影响,导致其心理健康水平低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要求学校所有的教育工作者必须按照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调整自己的工作行为和工作态度,要求学校一切教育活动、管理活动和后勤服务活动都应遵循心理健康教育的规律,将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发展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要求学校为学生创设有利于身心发展的校园物质生活环境和人际心理环境.  相似文献   

6.
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有利于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有利于提高学生适应能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实现教育目标,有利于减轻学生负担,有利于实施创新教育。为适应新的教育形势,促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学校确立"以人为本、教育引导、学科浸透、个别咨询、家庭参与"的心理健康教育总体思路,对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  相似文献   

7.
高职高专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机制和实践模式包括:一要建立和规范工作机构,形成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组织机制和实践模式;二要培训不同层级的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力量,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人员机制和实践模式;三要坚持不懈抓好两项工作,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机制和实践模式;四要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研究,探寻多元化心理健康教育理论机制。  相似文献   

8.
<正>在初中阶段的教育当中,想要让学生能够在学校内健康茁壮地成长,需要班主任在密切联系学生家长、实现家校共育的基础上,加强并做好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工作。然而,从现阶段初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形式来看,在具体实施阶段还是有不少的问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和处理。大多数的班主任关注和重视的是学生考试成绩的提升,至于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很少去关注,也很少将其作为学生教育的重点来展开,导致初中阶段心理健康教育形式化严重。最重要的一点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离不开学生家长的积极配合。  相似文献   

9.
<正>教育是百年大计,是人才培养的基础,而心理健康教育则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不懂心理健康教育,教书育人会事倍功半;学生没有健全的心理,全面发展无从谈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最终靠的还是人,因此,我们要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实现的战略高度,立足"四个全面"战略大局,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项基础性、长远性的工作,反复抓,抓反复,不断落实到位。一、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取得的新  相似文献   

10.
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然而,在目前的学校教育中,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十分薄弱的环节,还没有引起有关领导的足够重视,没有采取切实有效的实施办法;而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含义、意义和标准又缺乏充分的认识,不知道如何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针对这种情况,我认为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应着重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11.
网络心育: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新领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网络心育将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开辟一个崭新的领域,它具有即时性、互动性、针对性强等特点.网络咨询补充与发展了现有的心理咨询方式.发展网络心育仍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网络心育并不能完全替代传统学校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2.
论自助式心理健康教育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自助式心理健康教育是主体通过各种方式,满足自己的心理性需要,促进心理发展,维护心理健康的活动:其价值在于,可以充分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满足学生的心理性需要,增强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具体的内容和形式有:自助式心理探究、自助式心理训练、自助式心理辅导、自助式心理暗示、自助式心理激励、成立自助式心理社团等。学校要在校风、环境、场地、时间、经费、资料、设备等方面,为学生开展自助式心理健康教育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3.
班级心理健康教育刍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班级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提出,有助于推广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扩大其教育规模:有助于提升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有助于形成与现代班级授课制相协调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组织管理系统。班级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主要有班集体建设、班级教学、班级管理、班级活动、班级文化和班级教育合力。  相似文献   

14.
论积极心理健康教育   总被引:35,自引:0,他引:35  
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是在继承和整合积极心理健康、积极心理治疗、积极心理学、积极教育诸方面思想和实践的基础上,而形成的以积极和发展为取向,有目的、有计划地增进学生和国民心理健康的理论和实践体系。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就是根据教育对象的生理、心理发展特点,以人的向善性为价值取向,运用积极的内容、方法和手段,从正面发展和培养个体的积极心理品质,防治各种心理问题,促进个体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活动。创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气派的积极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必须扎根于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在继承和借鉴经典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经验和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构建起自己的基本体系。  相似文献   

15.
Although in terms of their meaning and extended connotations there are distinctions between the two concepts of mental (or psychological) quality (xinli suzhi) and mental health (xinli jiankang), the connection between the two is obvious. Specifically we can say that the two are connected in a cause-and-effect relationship. In other words, a sound mental quality is an important foundation for maintaining a healthy state of mind, or a state of mental health. Conversely, a healthy state of mind is also a basic condition for nurturing sound mental qualities. Normally there are the following basic criteria and standards for determining whether a person is mentally healthy. First, the person should possess the normal capacity for cognition, be capable of reflecting on external matters objectively, and make correct judgments and reason deductively. Second, the person must have a stable and generally optimistic mood and outlook, and healthy and positive sentiments or feelings. Third, the person must have normal behavioral reflexes and a strength of will and determination, as well as a relatively strong ability to withstand and endure setbacks. Fourth, the person must have normal capacity for interacting with and relating to other people; he or she must be able to get along with the people around him congenially and maintain good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s. Fifth, the person must have a correct sense of himself and be realistically and honestly self-critical while maintaining an appropriate measure of self-respect and confidence in himself. The realization of these criteria depends on the cultivation of a variety of mental and psychological qualities in a person. For example, the formation of a correct sense of self is an important sign of mental health; at the same time the formation of such a correct sense of self has to be based on one's ability to evaluate and even criticize oneself objectively. A person's ability to evaluate him- or herself and to be self-critical is a funda-mental mental quality. It is only when a person can make an honest and realistic self-assessment that he can form a correct sense of him- or herself and thus have self-respect, self-love, confidence, and learn to strengthen and improve oneself, and, furthermore, maintain a healthy state of mind characterized by an optimistic outlook, a sense of drive for progress, enthusiasm and willingness to move forward. Conversely, if a person is unable to assess and evaluate him- or herself objectively, then, whether his self-assessment is too high or too low, it will lead to a deviation from the norm in his self-concept. If one has, for example, an excessively high estimation of oneself, it could produce unhealthy personality traits such as arrogance and self-importance, looking down on everybody and everything. On the other hand, underestimations could lead to other types of unhealthy characteristics such as excessive self-deprecation, timidity, and withdrawal. All these could hinder the development of a person's potential and latent abilities, as well as lower his or her adaptability to the environment.  相似文献   

16.
当今,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已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无论对于大学生的全面发展还是对于整个社会环境的优化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该文指出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阐述了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及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提出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论述了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指出思想政治教育不能代替心理健康教育 ,提出了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18.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体育教学的融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有关资料显示,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文章对高校体育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高校体育教学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及可行性的了解与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旨在使心理健康教育尽快融合到体育教学中来,从而拓宽心理健康教育的渠道,同时促进学校体育教学的改革。  相似文献   

19.
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实施,事关民族兴盛、国家强盛之大局。为了更好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本文阐述了心理健康教育的由来与发展、实施中的误区及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20.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是高校培养优秀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阵地。本文主要从意识形态、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对象以及教育者几个方面展开对比分析,两者存在许多共性,但又各有千秋,不能互相代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