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作为一种神圣性的行为的信仰承诺,教师以对正义、真知的探寻,对精神自由的守护以及对自我和他人成长的理性关注为无条件志向。其存在方式是一种言说/表达。在言说/表达中,希望、可能与未来才会来临、彰显,并获得确保。现代社会解构了这个教师信仰,以自我保全精神使其服从于现实生产——效益之任务,隶属于官僚体系之教育制度。工具主义式的教师训练遂成为第一要务。职业化、专业化、专门化表达了这个工具主义与功利主义的要求,并成为教师教育的迷信。教师成了一个"实干家"/"执行者",其存在方式为"做/实践"。在"做/实践"中,现实任务得以完成,效益得以确保。这一教师转型的现代性后果是,无信仰、无思、无抵制,自我遗忘与制造由此而产生的"恶行"。  相似文献   

2.
王珊 《山东教育科研》2012,(17):25-27,31
教师的教育信仰是教师对教育终极理想的精神诉求、情感认同并以之为行为准则。是教师对教育应然价值超越实然状态的境界追求。教师的教育信仰随着现代社会的去信仰化以及教师自由意志的沦丧而逐渐迷失,教师陷入了物质与精神的双重生存困境。探索教师的教育信仰的文化源.释放其文化力,使教师的教育信仰回归教育的本原,最终在现代语境中得以重建。为此,必须关注教师的存在、重塑教师的自由、提升教师的人生境界并建立教师对教育的科学认知。  相似文献   

3.
教育是需要信仰的事业,也需要有教育信仰的教师。教师教育信仰的缺失,是现代教育最成问题之处,也是教师教育最大危机之所在。然而究竟何谓教育信仰,何谓有教育信仰的教师在现代教育研究中仍隐而不彰。文章从什么是教师的教育信仰,为什么现时代需要迫切地唤醒教师的教育信仰,教育信仰的价值三个方面分析了教师教育信仰的内涵,意义与价值。  相似文献   

4.
《中学教育》2017,(3):5-12
当代社会的科学主义和工具理性导致了教师教育信仰的迷失。教育信仰体现教师对教师应然价值的确信和职业人格的独立。教育信仰是教师教育自觉的内在根基、教学自由的精神动力和专业自我的理性表达,其终极诉求表现为教师真正"成为你自己",获得职业的独立品格、专业权力和幸福体验。教师的教育信仰依靠教育环境的外部支持和教师的主体建构而得以生发,最终实现教师的自我超越、学生的良好发展和教育事业的持续进步。  相似文献   

5.
梁薇 《考试周刊》2016,(9):156-157
教师的教育信仰是教师实施教育活动内心秉持的行为准则,它直接影响教师的教育行为。教师的教育信仰,对人才培养、教师个人发展、教育事业发展至关重要。当前,我国部分中小学教师出现"只教不育"教育信仰偏失现象,主要表现为教师只重文化知识传授,而忽略对学生德育、能力、身心发展等方面的全面培养。要探析教师"只教不育"的成因,寻求解决对策,引导教师重建正确的教育信仰,改善教学行为。  相似文献   

6.
加强高校思政理论课的信仰教育,引导大学生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应重点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教材教学体系向信仰体系的转化。受国内外社会环境变化、教师素质、大学生思想观念变化等因素影响,"原理"课信仰教育的效果不够理想。加强"原理"课信仰教育应该抓住当前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深陷金融危机,导致全球经济低迷,马克思主义理论重新受到重视的契机,加强教师自身修养,坚定教师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夯实教师的理论功底,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增强"原理"课的信仰教育。  相似文献   

7.
道德信仰是人们对某种道德准则及价值依据的信服和尊崇。家庭、学校、社会道德信仰教育的缺位或失当是造成"90后"大学生道德信仰模糊或方向偏差的原因。集家庭、学校、社会之力,才能做好"90后"大学生道德信仰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8.
教师的教育信仰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师的教育信仰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产生,并对教育活动的极度尊重和信服,以之为教育行为准则的一种终极的价值追求.它包括教师的生活信仰、专业信仰、学科信仰和学科教学信仰.教师的教育信仰直接影响到教学实践和学生的身心发展.  相似文献   

9.
教育信仰是教育行为的精神支柱,受特定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所制约。教师教育信仰的境界直接影响学生的人生理念和价值观的形成,最终影响学生人格的形成。受市场经济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我国教师的教育信仰出现了一些误识,主要表现为教育信仰嬗变过程中的不确定性、教育信仰的功利化、教育信仰的庸俗化、教育信仰的多元化等特征。教师作为从事直面生命和灵魂的教育工作者,应通过加强对教育的理性认识,确立积极的教育情感,形成坚强的教育意志,重建正当的教育信仰。  相似文献   

10.
论大学共同价值观之信仰的培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的共同价值观是指大学共同体成员普遍认同并持有的价值观念、价值追求和价值目标.大学对共同价值观的信仰可以使办学者超脱于急功近利,使大学人团结一心,让大学保持宁静,唤起理性的办学行动.现代大学可以通过"道生之、德蓄之、物形之和势成之"等方式,精心培育起对追求真理、坚守道义和崇尚自由等大学共同价值观的信仰.  相似文献   

11.
信仰作为人对自身生活意义的深层次反思和终极价值目标的追求,对于当今教育科学研究同样具有重大意义。现当今教育科学研究价值信仰的大众化,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论信仰的绝对性,教育科学研究评价信仰的量化等使教育科学研究陷入信仰危机。要摆脱危机,教育科学研究应确立忠诚的价值信仰,具有行动力的方法论信仰,评价体系的自由信仰。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信仰教育"成为大学必须面对的问题,探讨的并非"大学生信仰教育"本身,而是使其得以可能的一般前提:人是否需要"信仰"、信仰是否必须"教""、教"何种信仰、信仰如何"教",从更本质的维度出发去接近问题本身。  相似文献   

13.
在理性审视传统生命教育的基础上,综合分析现存的信仰本质论,可以看出生命视角下的信仰本质是"精神生命说"。在马克思主义信仰指导下,探寻生命的价值和意义,避免生命教育丧失根本价值,走出生命教育误区,很有必要。帮助青年确立马克思主义信仰,树立对生命的终极价值关怀,探寻生命教育和信仰教育的契合点,用马克思主义信仰引领生命教育,用生命教育促进马克思主义信仰观,促进青年信仰的自主生成和理性选择,构建精神生命教育体系,实现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是高校"两课"教育的核心,是其灵魂和根本之所在.在新形势下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必须加强.  相似文献   

15.
教育信仰是指在对教育进行理性认识的基础上所形成的观念体系,其凝结着以教育为手段促进人的发展的精神追求与价值性关怀,并影响着教师的专业发展和职业发展以及教师具体的教育实践。在当代,教育信仰的危机是教师价值观念层面出现的最大问题。因此,解决当前教育实践的弊端,重建教师的教育信仰成为了前提性的条件。  相似文献   

16.
"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思政课教师的殷切教导,为筑牢理想信仰之基提供了基本遵循。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新时代的思政课教师如何接过信仰的接力棒,理直气壮讲好信仰、信心十足传递信仰?笔者结合自身教学经历,基于"培根铸魂,努力担当立德树人的时代使命;出新出彩,讲好新时代党和人民的奋斗故事;知行合一,激发学生真知真信真行的内驱力"三个方面进行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17.
教师教育研究与实践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却出现令人担忧的趋向,即教师教育的技术标准越来越细致,但价值信仰却越来越被遮蔽。教师教育被一种技术信仰所统治,失去自己的主张和信念,其道德信仰正处于分裂和瓦解之中。中国教师教育的问题意识和思维方式不同于西方学者的历史理性和教育哲学,总是源于千年帝国兴衰及其现代命运反思教师教育的历史责任和民族使命,因而常常赋予教师教育以特殊的功能和意义。从历史上看,师范(教师教育)从来都是充满政治热情的事业,然而,在今天这个前所未有的国家振兴的时刻,教师教育研究却集体沉默不语,这对于中国的教师教育来说,无疑是一种时代的悲剧和历史的困惑。由此出发而论,教师教育不是一个"学术问题",而是一个"政治问题"。关注教师教育的灵魂并在这一基础上设计教师教育的课程和训练计划。我们对教师教育的重视已经有过之而无不及了,但问题的关键不是重视程度不够,而是缺少价值和信仰的支撑。教师与教育的关联,不是服务与利益的关联,而应是个人与国家的关联,是教育与历史的关联。  相似文献   

18.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任务之一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法制观,法制观教育的最终目标是确立法治信仰。在法治信仰教育中,需要纠正三方面的错误倾向,即法治信仰教育需要从个人的关怀和追求出发、法治信仰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塑照大学生的法治人格、讲授法治信仰就是淡化马克思主义信仰。  相似文献   

19.
一个人需要信仰,一个国家需要信仰,信仰是成“人”之基、立国之本。当代中国社会转型,出现了青少年的信仰危机,表现为信仰的缺失、科学信仰的迷失和主导信仰的动摇。走出信仰的危机.必须重塑青少年的信仰教育,在指导思想上,坚持主导价值观与多元价值观的统一;在教育内容上,强调回归生活;在方法上,强调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信仰教育真正成为主体的理性自觉活动。  相似文献   

20.
大学生信仰状况体现了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思维方式、精神支柱、人格养成,关系到大学生的前途和命运。从大学生信仰现状出发,指出目前大学生存在的信仰问题,进而说明了信仰教育的重要性,并提出一些具体的信仰教育措施,以期对大学生"信仰危机"的解决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