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在经济全球化愈演愈烈的今天,各种思潮涌入中国,充斥着大学生的思想。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基始性地位的孝文化更是随着物质生活的不断丰富而日渐淡化,对大学生的道德行为造成不利影响。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门德育课程,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培育具有高素质大学生是其重要职责。因此把传统孝文化应用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对培养大学生高尚的品德,提高大学生感恩意识,增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本文尝试在《论语》和《孟子》的文本范围内对"敬"字的意涵进行梳理和理解,通过"敬"与"礼"、"恭"、"尊"之间的关系来进一步阐明"敬"的丰富意涵。"礼"是"敬"的外在显现,和孔子相比,孟子更强调"存心之礼",即道德主体对"敬"的内在意向落实。"敬"的内在含义比"恭"更深远,孟子将"恭"和"敬"内化为一体,提出了内外一致的要求。对"敬"与"礼""恭""尊"的细节差异分析,展示出儒家的真正内在心灵要求与实践功夫。  相似文献   

3.
人本德育是当代德育发展的重要趋势,是真正把人视为发展主体和把培养人才视为发展的目的的新型德育形式。"以人为本"是其指导理念,"人在社会中生活"是其施教源头。在"个人""社会""生活"中,"生活"是根本,回归学生本真的生活世界,才是人本德育实现幸福价值的根基。  相似文献   

4.
《孝经》自战国中期成书以来,一直为传统社会所重视,行孝成为修德之大者。《孝经》展现出完整的德性思想体系,所言孝道形上形下两面兼说,使道德行为紧扣其形上根源而不失修德行善的动力。「最高理型」的「孝」表示纯粹的道德价值,这是一个文化体系的价值根源。「次级理型」的「孝」表现为道德价值的「方向」(信念),关联于具体的文化内容则为「敬」。「敬」体现孝道的基本特质,故「孝敬」连言。孝之事行虽异,但孝之理却相同;孝行发乎本心,纯粹不杂,则孝之理与孝之行一体无间。「孝」由一身开始,而及于家国天下,由至诚无私的「敬」心贯串其中,而后为孝道之大成。至于行孝可保富贵等思想,则反映了德福一致的人心大愿。  相似文献   

5.
《孝经》以孝为内核,提出了"五等之孝"的孝道养老实践标准和"五致三不"的行为准则,从个人家庭之孝向社会孝延伸和扩展,力主德仁,以律辅孝,治国齐家,孝治天下,形成了一套尊老、爱老、养老的孝道养老思想体系。《孝经》中的孝道养老思想精华与糟粕并存,要理性对待,合理去留。现今社会,要注重传统道德规范的现代转换,重视孝道、养老,继承和发扬"养老""敬老""爱老"的传统美德。  相似文献   

6.
忠孝作为两种道德观念,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影响深远;后世常将孝与忠以《孝经》中文句化成的"移孝作忠""以孝事君"两句统一起来,使忠孝两种道德观念愈发同一化、政治化。但是从《孝经》文本出发,"忠"和"孝"则有既相联又有所区分的关系特点:《孝经》由"孝"主体的多元性扩充出"孝"观念无所不包性;而"忠"则成为"孝"在特定环境下的别称。  相似文献   

7.
校企合作已成为高职院校提升人才培养水平的重要模式和途径,但在校企合作过程中却普遍存在着"重技能轻德育"的倾向.高职院校传统的德育工作难以适应新的形势,必须在德育理念、主体、内容、过程等四个方面进行创新.  相似文献   

8.
传统孝文化是在华夏数千年历史长河中孕育、诞生和发展起来的,是中国伦理思想的基础和核心。时至今日,传统孝文化应结合时代特点和要求,发挥传统孝文化的文化精髓,使其在促进家庭和睦、社会安定、民族团结、历史发展等方面继续发挥积极而又重要的作用。本文就传统孝文化是中国古代社会的价值理念,它受到冲击的原因,对其扬弃与当代价值重构等几方面展开论述,以期阐明传统孝文化在当代的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9.
我国的少儿舞蹈教育已有几十年的历史,少儿舞蹈教育在少年儿童成长过程中已成为不可缺少 的教育门类。尤其是在当前培养跨世纪人才的教育事业 中,如何培养合格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 业接班人,如何通过舞蹈教育达到提高素质教育的目的,这 是我们从事艺术教育工作者多年来所探索的一个课题。 下面我从四个方面浅谈一下怎样通过舞蹈教育提高 少儿的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10.
千姓是一个多源姓氏,其发展是一部迁徙史,历经时间的雕琢,记录着时代的痕迹,最终形成了以"团结""孝贤"为核心的千姓文化。其"天下千姓是一家"的家族理念就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探秘千姓的起源、迁徙及发展概况,是千姓子孙寻根问祖的重要途径,也是后人对先祖的认可。  相似文献   

11.
学生的素质教育是当代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内容,作为第一任教师的家长,其良好的素质是对子女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条件和重要保证.文章从分析家长素质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入手,简要论述了如何提高家长的政治思想素质、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心理素质,从而保证学生素质教育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王伟 《职业圈》2007,(9X):135-135,113
学生的素质教育是当代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内容,作为第一任教师的家长,其良好的素质是对子女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条件和重要保证。文章从分析家长素质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入手,简要论述了如何提高家长的政治思想素质、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心理素质,从而保证学生素质教育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创新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但课程既是实现培养目标的最主要途径,又是教学改革的突破点.文章从目前高校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入手,分析课程设置的依据,提出优化课程体系的对策:改革德育内容,强化传统文化与伦理道德教育;构建专业和学科的新框架,加强通识教育;转变教育理念,注重方法、能力、素质的培养;注重实践教学课程,深化创新教育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创新教育与高校课程体系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震 《职业圈》2007,(8X):34-35
创新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但课程既是实现培养目标的最主要途径,又是教学改革的突破点。文章从目前高校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入手,分析课程设置的依据,提出优化课程体系的对策:改革德育内容,强化传统文化与伦理道德教育;构建专业和学科的新框架,加强通识教育;转变教育理念,注重方法、能力、素质的培养;注重实践教学课程,深化创新教育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用问卷和访谈的方式来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探讨家长的教育方式与学生心理问题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父母养育方式对新生心理健康存在极大的影响,父母的严厉、否认排斥和过分干涉情况和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呈负相关关系,父母的情感温暖、偏爱情况和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呈正相关关系。家庭教育中急需解决的是家长和孩子沟通不良及家长教育理念偏差等问题。  相似文献   

16.
王夫之是我国古典美学时期重要的总结人物,其美学理论十分丰富,尤其是其现量说中含有的"当下性""直感性""整体性"三种含义,与我国当代民族审美教育有很多契合点,对当代审美教育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基于此,本文重点分析了王夫之"现量说"的美学内涵,以及"现量说"与当代民族审美教育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汉堡市虽然人口密集,却丝毫没有"垃圾围城"这样的大城市病,这主要得益于其对生活垃圾处理的"避免制造垃圾""分类回收垃圾"和"环保处理垃圾"三大支柱理念和先进的垃圾处理技术。  相似文献   

18.
<正>2017年5月22日-31日,由湖北省宣传部主办的荆楚文化丝路行活动在俄罗斯、波兰、瑞典三国成功举办。此次活动以"新闻出版广电传媒周""少儿画展""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杂技演出"等为主体,辅以论坛、会见等活动,通过文艺演出、论坛对话、拜访会谈、展览展示、媒体交流等系列活动,讲述了湖北故事、传播了荆楚文化,提升了湖北在俄罗斯、波兰、瑞典的影响力,达到了"建机制、搭平台、见实效、可持续"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造成当前高职法学教育所处的困境的根本原因在于其人才培养目标的模糊与培养模式的不合理.因此,我们应以社会需求科学定位高职法学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20.
先秦儒家文化中蕴涵着以"仁"为核心、以"明人伦"为重点、以"隆礼"为特征的德育思想,在教育方法上儒家教育者强调反求诸己、学思并重、身体力行、因材施教,这些思想对当代高校德育发展起到了很好的启示作用。当前我国高校德育工作内容存在缺乏创新性、方法单一、重理论轻实践等问题。因此,我们必须要将先秦儒家德育内容融入高校德育工作之中,培养学生自我教育意识,增强德育内化性;重视知行合一,增强德育实践性;提倡因材施教,增强德育针对性,解决高校德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为大学生的发展服务,为祖国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