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现实教师教育实践中,受客观主义知识观影响,教师专业化知识基础中存在知识的功利化、占有化、权威化和去生活化等问题。要改变这种状况,需要转变知识观,将默会知识作为教师专业化知识基础的新向度,重视教师默会知识的建构。建构的基本理念有:尊重教师的默会知识,重新诠释“掌握知识”的内涵,养成教师通过默会知识发现问题的意识并重新认识学徒制在教师专业化成长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王帅  方红 《教育导刊》2006,(10):14-17
在现实的教师教育实践中,由于受客观主义知识观影响,教师专业化知识基础中存在知识的功利化、占有化、权威化和去生活化等问题。要改变这种状况,需要转变知识观,重视教师默会知识的建构,将默会知识作为教师专业化知识基础的新向度。建构的基本理念是:尊重教师的默会知识,重新诠释“掌握知识”的内涵,养成教师通过默会知识发现问题的意识并重新认识学徒制在教师专业化成长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知识具有个体属性,个体对知识的建构和生成过程千差万别,然而,在我们的知识教育中,“知识”常常是外在于个体的,普遍的,客观的,价值无涉的,知识的丰富内涵及其个体属性不显。为此,在知识教育中,应对知识的个体属性重新给以定位,凸显知识的境域性、默会性和价值关涉,正确认识“掌握知识”,关注知识的个体生成,实现知识教育生活化。  相似文献   

4.
徐林祥 《江苏教育》2014,(18):21-28
当前中学文言文教学出现了严重的应试化、功利化倾向,可谓紧跟高考,甚至以高考倒逼教学。从生活化理念出发,审视当前中学(尤其是高中)的文言文教学,探寻矫治文言文教学中应试化、功利化倾向的途径和策略,是中学文言文教学返本归真、走出误区的一种理想选择。"生活化"将在文言文教学返本归真、走出误区的过程中发挥积极的、有益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陆平 《生活教育》2008,(4):46-48
"教育的非生活化"是当代都市儿童所受教育中一个日渐凸显的问题,借鉴与发展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有利于促进教育的生活化。通过激活生活体验学习语言、再现生活入境对话、"教学做合一"设计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等途径,使小学语文教学赋予知识以丰富意义,促进了有效教学和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生物教学中交叉学科知识不同步的现象进行分析,再结合自身的教学中解决这类问题的实例。探讨将知识进行生活化、趣味化、人文化和实践化处理,以帮助学生构建新知。  相似文献   

7.
一、知识的实然诊断:生命价值的缺失在现行的学校教育中,知识教学无视学生生命的存在,缺乏沟通与交流。知识成为教师单向灌输和孤独倾诉的对象,其结果往往是课堂教学机械、沉闷,缺乏灵性和生气。在传统的知识教学中,生命价值的缺失主要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一)知识的功利化知识的功利化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应试需要代替发展需要和生存目的代替幸福目的。1.应试需要代替发展需要  相似文献   

8.
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分析了现行田径课程在体育教育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田径课程在体育教育专业教学中的发展对策应从人文化、生活化、实效化、终身化着手,使田径课程教学指导思想、目标和功能向多样化和综合化转移,对传统的田径课程内容和知识进行辩证的继承、拓展和创新,对田径课程的教学方法要进行优化,建立多元化和多样化的综合评价体系等.  相似文献   

9.
《石家庄学院学报》2019,(4):156-160
《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属于传授学科教学知识(PCK)的课程。该课程当前的教学存在忽视微观语文学科知识、"教学策略知识"教学的静态化、"语文教学情境"非真实化、"学生知识"教学缺失等问题。为加强师范生对PCK的掌握,应从两方面进行教学重建:从课程教学的角度,将语文学科知识融入课程教学、开拓实践样态、与小学建立协同培养机制;从课程顶层设计的角度,建立"大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增加课外教学实践环节与教育调查环节。  相似文献   

10.
生活化教学旨在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帮助学生寻找所学知识中与生活相关的内容和教育主题,关注学生对生活的感受和体验,进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本文笔者就小学思品与社会教学的生活化问题展开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运用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生活论"理论对中职美术教育生活化的含义、特点进行了剖析,提出了中职美术教育生活化的四个策略:教育内容生活化、教学过程情境化、教学评价情景化和教学成果市场化。  相似文献   

12.
从法国社会学家布迪厄的实践理论看,我国职业教育知识生产场域受权力场域的"规制"和自然科学、教育学、国外职业教育学等强势场域的影响。场域结构虽整体稳定,但多元复杂的紧张局面初步呈现。知识生产者功利化的生产目的、生活化的研究对象、片面化的生产成果"形构"着场域。建构研究对象、建立学术性的知识生产制度、催生中国职业教育学派,是未来我国职业教育知识生产场域自主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13.
当代教育知识已身陷"迷宫",教师教育事业被拖入教育知识过度、超容的困境.教师教育语境中的"教育知识"是行动之知、动力之知与规则之知的合成物,它具有四重属性:表里性、事理性、多态性和过渡性.创造有效教师教育,教育知识的授受应该实现从"学术中心""学理优先""理论教学""语言教学"向"实践中心""教理优先""立体教学""行动教学"的适时转变.  相似文献   

14.
知识的情境性是指知识的习得和运用需要情境的支撑,同时又受情境的影响与制约的特性。知识的情境性要求教育过程中应充分认识和发挥情境在促进知识运用和迁移上的作用,设计情境化课程。情境化课程以情境化的学与教为核心理念,以知识实践运用为目标,以实际问题情境为载体,以教师作为课程的创生者。教师在课堂知识教学中,可根据设计过程和呈现时借助的手段的差异,为学生呈现符号类、模拟社会生活场景类、操作类和基于技术支持类四种不同的情境课程,同时应处理好情境与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脱节、"过度情境化"等问题。  相似文献   

15.
中学数学教学要以已掌握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现实生活中的数学要和课堂上的教学相融合.如何来融合?文章从"情境生活化,激发学生兴趣;知识生活化,激活课堂氛围;问题生活化,增加学生经验"三个方面进行阐述,有理有据.  相似文献   

16.
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存在的弊端是生活情境失真、生活与数学教学画等号、生活情境的创设不合理等。从生活的失真——注重生活的真实性;生活不等于数学——"数学性"高于"生活化";生活情境欠合理——"生活化"不是"数学性"的一次次重演等方面辩证分析数学教学的生活化问题。  相似文献   

17.
理论性教学知识和实践性教学知识是教学知识领域中的核心概念。研究者常在意识或潜意识层面将二者对立、分割甚至孤立,表现出"显-隐"式、"公-个"式、"研-教"式与"真-善"式等四种分离形态。这四种分离形态实际上是由理论性教学知识与实践性教学知识认识上的机械性、虚假性、人为性和遮蔽性造成的。回归教学知识的本真状态,应以其基本属性———理论性和实践性为向度,建构教学知识统一体结构模型,为现代教学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奠定知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8.
居林 《教师》2012,(3):35-35
一、解读生活化教学 所谓生活化教学即在教学过程中,基于学生生活实际与原有知识背景,联系生活教学,将生活问题课堂化,课堂内容生活化。教学源于生活,并在生活中渗透知识。因此,只有将学生置于生活背景下学习,他们所获得的知识才会更牢同,应用更灵活。  相似文献   

19.
知识转化即知识的再创生,是知识进行积极建构的过程。知识转化作为一种教育活动,有其独特的运行机制。当前知识转化倾向于功利化、权力化和娱乐化,扭曲了社会价值观,造成社会道德的缺少。因此,只有对知识转化的价值进行重构,使知识转化理性化、人性化和素养化,这样我们的社会才会更加美好和和谐。  相似文献   

20.
实践性知识是体验性知识、个体性知识、情境性知识和技能性知识的总称。在中学英语教学活动中,教师运用自己和学生的实践性知识,将语用情境问题化、话题化,将教学过程生活化,在与学生互动中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力、学习力,让学生热爱生活,勇于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