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先秦儒家的道德修养论是先秦儒家道德学说中最有特色的部分之一,本文主要从道德修养的内容,道德修养的目的以及道德修养的方法这三方面阐述了儒家的道德修养论,并简要阐述了先秦儒家道德修养论对于当今“以德治国”思想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儒家传统道德修养论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五个方面简要分析探讨了儒家传统道德修养理论 ,希望能为今天的思想道德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提供养料和借鉴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儒家道德修养理论的研究 ,揭示了儒家修养理论在思想基础、修养方法、价值取向等方面的独特风格 ;探讨了儒家修养理论在当代人格完善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心理学角度对儒家理想人格进行了探讨,认为儒家心理学是中国本土心理学的主要形式,是儒家理想人格的理论基础。儒家理想人格是儒家心理学的集中体现,其基本观点包括以下内容:广博的仁爱之心、执着的道义追求、高度的道德自觉。  相似文献   

5.
在一堂讲授儒家哲学的课上,老师问学生:"儒家思想是‘为己’,还是‘为人’?"大多数同学的回答是:"为人。"其实,儒家经典《论语》中早已说得明明白白:"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古时学者的目的在修养自己的学问道德,今天的学者的目的却是在装饰自己,给别人看。)孔老夫子在这里强调"为己"的意思,是再明显不过了。这里就有一个"为己"和"为人"的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6.
依照文化心理学"一种心智、多种心态"的原则,本文先提出一个普世性的自我的曼陀罗模型,然后以之作为基础,分析先秦儒家诸多有关于自我修养的论述,希望建构出"含摄儒家文化的自我修养理论",作为发展本土心理学或本土社会科学的基础。从本文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先秦儒家心目中的理想,是每一个"人"(Person)都必须要能够成为"君子"。为了教导弟子们如何成为一个"人",先秦儒家诸子提出了许多"智慧"的话语,一方面教导弟子们如何"以道修身";一方面要求弟子们努力学习,追求"知识"的增长,以走出自我的"人生之道"。本文引用德国文化心理学者Eckensberger的"行动理论",来说明儒家的自我修养理论,一方面与西方学者对于儒家思想的诠释进行对话;一方面批判德国古典社会学大师马克斯·韦伯在《中国的宗教》一书中对于"儒教"的误解。借由本文的案例,作者希望能够说明,如何运用"多重哲学典范"建构"含摄文化的心理学理论"以达成整合"科学心理学"与"意图心理学"的目标。  相似文献   

7.
随着当代社会经济发展,物欲横流,道德缺失问题也凸现出来,很多人认为当今中国已经没有了"贵族"这类群体,即便有也是以金钱身份去衡量,忽略了道德修养和精神层面。从儒家道德哲学角度出发,对比古代儒家伦理中的贵族观,也就是君子观念,寻找缺失的道德修养;同时引申出儒家伦理思想对西方贵族观的影响。最后上升到贵族的伦理精神对当代中国道德建设的启示和价值。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全面评价梁漱溟先生、促进对中国心理学史薄弱环节的研究、推动心理学本土化三个方面确立了作为20世纪新儒家代表人物梁漱溟在本土心理学中的地位;揭示梁漱溟 "从心性论到心理学"的本土心理学研究进程;阐释了他对心理学本土化的杰出贡献.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心理学角度对儒家理想人格进行了探讨,认为儒家心理学是中国本土心理学的主要形式,是儒家理想人格的理论基础。儒家理想人格是儒家心理学的集中体现,其基本观点包括以下内容:广博的仁爱之心,执着的道义追求,高度的道德自觉。  相似文献   

10.
"内圣外王"是儒学的总的目标或宗旨,代表着儒家关于个人的道德修养和从事具体的活动之间的关系的基本主张.随着近代儒学地位一落千丈,"内圣外王"也面临着重重危机,而当代新儒家的出现为儒学的传承和发展点燃了希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