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儿童攻击性行为的影响因素及矫正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儿童的攻击性行为,是儿童发展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种消极的社会行为,形成原因很多,既有生物因素,饮食因素,又有家庭因素、社会因素和认知因素,研究儿童攻击性行为的特点及影响,预防、矫正儿童的攻击性行为,是促进儿童社会化的健康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2.
攻击行为是对另外一个人有目的的侮辱或伤害。它是儿童心理发展中一个常见的现象。攻击行为对儿童社交、心理、行为及学业发展有显著的负面影响。本文从攻击的概念界定入手,列举了五种攻击的理论,进而提出减少学前期儿童攻击行为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攻击行为是儿童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社会行为,是儿童个性和社会性发展的重要内容,有关儿童攻击行为影响因素的研究一直是心理学特别是发展心理学的重要课题和研究热点,而心理理论和移情是研究者经常探讨的两个影响因素.大多数研究者集中在心理理论与攻击行为、移情与攻击行为等单一因素的考察上,缺少把这两种因素结合起来研究攻击行为的形成与发展.作者建议今后的研究应注意关于攻击行为的类型、研究对象、研究设计等方面.  相似文献   

4.
儿童攻击行为是教育中比较棘手的问题,它不仅影响教学效率、妨碍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而且对于儿童身心的健康和谐发展具有消极作用.教育者在面对儿童的攻击行为时,往往采用惩罚、责骂和冷落等手段,忽略了儿童攻击行为背后的意图.通过研究可以发现,教育者眼中的攻击行为其实是儿童远离焦虑的尝试,是儿童面临焦虑时防御机制的表现形式.深入探寻儿童行为背后的意图,了解儿童的心理困境,是教育者有针对性地对儿童攻击行为进行教育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5.
侵犯,也叫侵犯行为或攻击(行为).是对人或事物等对象带来有害结果的行为,在中学生中最常见,其负面效应较大。是近年中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问题之一。它介干过失行为(发生于儿童的某些不符合道德要求而又未达到品德不良程度的行为.表现为恶作剧、故意违反纪律,爱骂人、好打架、撒谎、考试作弊、损坏公物等)和青少年犯罪行为(青少年违背法律,给社会造成危害的现象和行为)之间.是过失行为的延续、发展和极端表现.又是青少年暴力犯罪行为的前奏、起因或初期表现。主要表现为动作侵犯和语言动作侵犯(也叫身体物理侵犯和信息心理侵犯),其发生率要比我们知道和统计的高许多.只有一少部分造成一定严重后果(如构成犯罪)才会被老师知道。[编者按]  相似文献   

6.
研究表明,儿童的攻击性行为主要受生物因素、社会因素和认知因素的影响。虽然儿童攻击性行为的产生有其生理层面的因素,但它只是提供了一种可能性.后天的环境和个体的发展则促进或抑制了攻击性行为的产生。儿童社会性行为发展的研究也表明,儿童的攻击性行为不是生来俱有的,它是儿童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产生的。所以,对于对幼儿攻击性行为的矫正,我们主要从社会因素和认知因素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攻击是社会性发展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领域。儿童之间的消极互动,在很小的年龄已经出现,儿童攻击的起因、类型随年龄的增长而变化。在幼儿早期,物品和空间争夺等引发的攻击比率高于由社会事件引发的攻击;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性攻击逐渐减少,敌意性攻击却逐渐增长。不管是何种攻击,都是消极的问题行为。它不但对他人或集体造成危害,还会使行为发出者本人得到较多来自外界的否定态度,与同伴关系一般较差,不利于其健康成长。就3岁左右的幼儿来讲,出现攻击行为的现象可简单概括为:一、由物品和空间争夺引起的攻击小班幼儿年龄小,身体…  相似文献   

8.
不当教育行为对儿童的发展具有负面影响。这种负面影响有两种类型:一种源于教育活动与儿童天性的固有矛盾,它迫使儿童为自己的成长付出必须付出的代价;另一种源于不当的教育管理和教育行为.它迫使儿童付出不应付出的代价。  相似文献   

9.
所谓攻击性行为,又称侵犯行为(aggressive be havior),指个体采取的使他人受损失或不舒服的行为,包括殴打、侮辱和抢夺和损坏他人财物等霸道行为。攻击性行为是儿童在身心发展过程中,其人际关系还没有形成良好的社会适应时所表现出来的不良行为。它的出现表明幼儿的人际交往出现了不协调。关于幼儿的攻击性行为,国外已从多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但在国内却显得比较零散,且多从现象到措施,缺乏理论深度的研究,有些观点还有待于进一步探讨。本文试就攻击性行为的产生、应持的正确态度及矫正的综合途径,谈点个人看法。一、攻击性攻击…  相似文献   

10.
如何认识当今时代小学教育的性质,它的内涵有了怎样的历史性变化,这是一个需要深入研究和探讨的问题.这个问题的研究和解决,有利于对小学教育的其他问题的研究和阐释,有利于当下小学教育的实践.小学教育是在学前教育基础上对儿童实施初级人文素养和科学知识的学校教育,它注重儿童的心智开发和培养,为儿童(未来的社会公民)的终身发展提供全面的、初步的基础教育.简言之,小学教育是培养未来社会公民素质的初等教育。  相似文献   

11.
攻击行为是儿童发展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社会行为。分析儿童攻击行为的发展模式、特点及影响因素,从根本上防止和矫正儿童的攻击行为,有利于促进儿童社会性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攻击行为的社会认知研究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攻击行为是儿童青少年心理行为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确切地说,它直接关系到儿童青少年心理行为发展的方向与结果。因此,在目前的诸多心理与行为研究领域中,攻击行为作为一项世界性的课题,早已引起了国内外许多学持之以恒的关注,特别是自上个世界五十年代开始,随着实验心理学与认知心理学在人类信息加工研究领域的重大突破,从攻击行为的社会认知加工过程角度来解释攻击行为的发生机制,已成为当今心理学研究中的一项重要课题,并积累了相当丰硕的一大批有关攻击行为社会认知领域的科学究成果。  相似文献   

13.
儿童的攻击性是儿童社会性发展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20世纪以来,攻击的发展与控制问题一直是发展心理学最重要的研究领域之一。文章从儿童攻击行为的定义着手,对攻击行为的分类、攻击行为的理论以及新近研究成果做了梳理,试图使读者对攻击行为有一个全面系统的了解。  相似文献   

14.
朱琳琳 《幼儿教育》2012,(Z4):70-71
分享阅读是由新西兰教育学家Holdaway(1979,1980)基于实践经验,对亲子阅读行为进行改进后发展起来的一种专用于引导学前和小学低年级儿童开展阅读活动的有效教学方法。它是一种成人和儿童都不以学习为外显目的,在愉快、亲密的气氛中共同阅读图书的类似游戏的活动。它开始以成人为儿童朗读  相似文献   

15.
父母教养方式作为儿童发展中最重要的背景因素如何影响与塑造儿童的行为方式一直是儿童发展心理学研究的重点。文章选取了中国内陆843名初中儿童(12.66±1.34)为被试,考察了不同的教养方式与不同亚类型攻击的关系。结果显示,儿童反应性主动性攻击行为受不同类型的教养方式的影响方式显著不同。权威型的教养方式下儿童无论是反应性攻击还足主动性攻击都显著低于其他三种不利的教养方式;而三种不利的教养方式在反应性攻击上没有显著差异,但在主动性攻击上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6.
对幼儿攻击性行为处理方式的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攻击性行为是以语言或行为对他人或物进行侵害 ,如踢、咬、揪、扯、骂、夺等。攻击性行为不仅包括可见的带攻击性的行为 ,而且包括隐形的攻击的意图。儿童的攻击性行为 ,是儿童社会性发展研究的重要内容。彪勒、格林等的研究表明 ,儿童与同伴之间的社会性冲突至少在儿童出生后的第二年就开始了。霍姆伯格发现 ,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 ,儿童之间的冲突行为呈下降趋势。一些研究人员以言语侵犯和身体侵犯为区分标准研究了儿童侵犯形式的发展变化 ,结果发现 ,儿童在 2 - 4岁间 ,侵犯形式发展的总的倾向是 :身体倾犯逐渐减少 ,言语倾犯相对增多 ,到…  相似文献   

17.
攻击性行为是一种既会对他人造成伤害,又会导致人际关系恶化的不良行为。通常,具有攻击性行为的儿童,都会因为难以与他人发展良好的关系,缺乏正常交往的活动与经验,从而影响到其性格、能力等心理品质的正常发展。如不及时干预,攻击性行为还可能转化为不良品德,甚至使学生走上犯罪的道路。攻击性行为一般出现在小学高年级,而这一时期的少年,思想正处于半幼稚半成熟的时期,稍有不慎,也许就会走上歪路。因此,对学生的攻击性行为,家长和老师都要予以足够的重视。一、学生攻击性行为的成因学生的攻击性行为不只是简单的品行问题,更多的是心理问题…  相似文献   

18.
攻击性行为是指对他人或事物采取有意侵犯、争夺或破坏的行为。儿童的攻击性行为主要表现为直接攻击和间接攻击两种形式,其程度可轻可重,从面部表情、姿态手势、口头语言到动手打斗等。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因斗殴犯罪的青少年中,其攻击性行为可追溯到幼儿期,即这些青少年在幼儿期就表现出多而强的  相似文献   

19.
攻击性行为也称为侵犯性行为,是儿童最常见的行为问题,通常表现为身体攻击,如打人、抓人、推人、咬人等,有时还伴有言语攻击。攻击性行为是一种不受同伴欢迎,但却经常发生的行为。那么,当班级中攻击性行为发生时,我们该如何去认识和处理这样的行为呢?儿童出现攻击性行为时,先不  相似文献   

20.
在儿童的发展过程中.家庭是最初的课堂。父母是第一任老师.由于儿童的行为极具模仿性和依附性,因此,父母在教育、抚养子女的日常活动中表现出的行为倾向即父母的教养方式,对儿童身心的发展有着强烈而深远的影响。学们对此作了大量的研究并取得了许多有价值的成果,本拟对这些研究进行综述.为优化儿童成长的教养环境,促使儿童身心的健康发展提供可资借鉴的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