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设计创意:《星星变奏曲》是朦胧诗人江河的一首重要诗作,朦胧诗是新时期一个非常重要的文学流派,是“文革”后期一群自我意识开始觉醒的青年,利用诗歌的形式对现实进行反思和追求诗歌独立的审美价值的产物,是特定年代特定诗人的特定诗歌。这三个特定决定了学习这首诗歌的难度。  相似文献   

2.
水文从文化形态学角度探讨了诗歌文体形式演变的基本规律,即诗歌文体的生成气变异过程是新诗歌形式对原有诗歌形式的创造性转化过程。其直接推动力是诗人的审美要求和读者的审美期待。内在实质是民族历史文化传统在新时期的继承和创新。影响诗歌形式流变的内在因素是诗歌语言内部结构规范间的历时替代与转化,外在因素是社会历史文化环境的变更,中介环节是诗人的个性心理结构特征。本文还总结出了诗歌文体流变的五条基本规律。  相似文献   

3.
作为黑土地上一个写诗的人,我对前辈诗人王书怀是格外敬重的.这种敬重始于20世纪70年代我上中学的时候,那时我把听人讲起他和他的诗歌作为一大乐事.那时我在写诗方面师从宋歌、吕长河、曲国栋等诗人,学习他们的民歌风,而那时他们是把王书怀的诗歌作为范例的.  相似文献   

4.
当下的文坛,最不景气的当属诗歌吧,在人们对诗歌越来越冷淡的时候,我们迎来了乡土诗人王书怀诞辰80周年的日子,重温这位耕耘在黑土地上的诗人的作品,或许我们能收获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5.
司空曙是唐代著名的"大历十才子"之一,其诗歌感情真挚、情思动人,艺术造诣也有独到之处。司空曙的羁旅诗虽不多却颇有特色,诗人常以其敏感的诗心直接把握时代的心理节奏和情绪特点,常通过独特的审美视角和艺术表现凸显诗人复杂深微的心态,表达对历史社会的感慨和对现实人生的领悟。通过对司空曙羁旅诗思想内容的大致解读,把握其情感指向;通过对羁旅诗常用表现手法的归类,了解其诗歌的艺术特色。以羁旅诗研究为基点,不但可以弄清其本身的特征,还可进一步认识司空曙诗的审美价值和诗史影响。  相似文献   

6.
余菲 《文教资料》2009,(2):10-12
李商隐是唐代有独特成就并对后世有较大影响的诗人。他的诗歌吸收了前人的多种写作手法,诗歌意象丰富。蜡烛意象在李商隐诗中多次出现,它正体现了诗人特定的心态、特定的情感模式和审美模式。本文从其诗歌中“蜡烛”的几种意象:爱情思念、宴饮离别、闲淡释然等方面着手对其分析。  相似文献   

7.
海子作为中国第三代诗歌浪潮的杰出代表,其独具个性的诗风,庞大复杂而又相对集中的诗歌意象,都有着审美和研究的价值。以往学术界对海子诗歌的研究多集中在"麦地情结"上,很少言及诗歌意象具体分析与诗歌王国的向往。通过对诗人的成长、诗歌内容、思想向度等方面的分析,重点探讨诗人笔下另一意象的集中——"王者情结",以及其与诗人的非正常死亡之间的隐秘关系,以期能对学术界研究诗人海子提供一个崭新的视野。  相似文献   

8.
南永前是我国当代著名的朝鲜族诗人,其图腾诗以原始文化意象——图腾入诗,实现了个体情感与集体情感的交融,体现了诗人对民族历史命运和现代文明的反思。南永前图腾诗通过对一系列图腾意象的营构,在思想内涵和表现形式上突破了咏物诗的传统书写,凸显了图腾诗作为一种诗歌题材的独特精神内涵及审美形式,而这也正是少数民族诗歌中"南永前现象"的意义和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9.
杜荀鹤的交游诗在其留存的诗作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通过研究分析其交游诗歌,不仅可以展示唐末五代这一特殊历史阶段中诗人的社会生活状况,以及在乱世中漂泊的人生历程,并且进一步揭示其中蕴含的诗人形象和情感特质,以及对其整体诗风的影响,从而肯定杜荀鹤交游诗歌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0.
林超然:王书怀(1929——1984)是建国后第一代黑土诗人,与当时享誉文坛的贺敬之、郭小川、闻捷等诗界巨擘交相辉映,是黑龙江文学与整个中国当代文学站齐的重要例证。作为与民谣至为切近的一朵奇葩,王书怀的诗歌与劳动人民心心相印、血脉相牵,采撷农家口语入诗,为乡人作歌,于生活的细微处找寻诗歌的化境,他深情而机智的表达,曾伴我们走过无数难忘的岁月。王书怀担纲歌词主创的《串门》、《宝山谣》等家喻户晓的经典民歌,借助郭颂高亢嘹亮的嗓音传遍大  相似文献   

11.
霍俊明的《尴尬的一代——中国70后先锋诗歌》是第一部关于70后诗人/诗歌的研究专著,其主要成就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对70后诗人/诗歌的特殊历史语境的分析和描述;二是对70后诗人的整体扫描;三是对70后诗人中的优秀代表进行诗学聚焦,充分地阐述了其诗歌价值和历史地位。总体上说,这本书向读者呈现的是一部70后诗人的影像志。  相似文献   

12.
文章联系冯乃超早期诗歌创作,对其代表作《红沙灯》和《现在》两首诗进行了深入的剖析;既指出了其诗歌风格与象征诗派其他诗人的不同之处,也联系20世纪中国新诗发展的历史,总结了其成败得失。笔者认为:面对“新诗作者比新诗读者还要多”的现状,探讨和研究冯乃超早期的诗歌创作,对于今天的新诗创作而言,不仅具有某种参照价值和启迪价值,而且对于新诗的未来也将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阮大铖是明代卓有才华的诗人。因其人品不端,晚节有亏,其诗歌受到历史的冷遇。有清一代学者不屑论之,直至民国初年,学界终于屏除偏见,重新发现了他的诗歌价值。阮大铖的诗歌集有《和箫集》和《咏怀堂诗集》。对其诗歌历史境遇的回顾与其诗集版本的论述,旨在引起当今学者对这位明代多产诗人及其作品的进一步重视  相似文献   

14.
殷璠的《河岳英灵集》将盛唐时期优秀的诗歌著作大多都纳入其中,他选取诗人孟浩然诗歌共六首。他品评了诗人孟浩然的诗风和生平,摘取了诗中的句子进行赏析。故文章以殷璠选取的几首孟浩然诗歌为蓝本,以小见大,探讨孟浩然诗歌的审美内涵及产生原因,并探讨孟诗的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15.
乡愁是台湾文学的一个重要主题,形成了独特的文化内涵和审美价值。郑愁予作为见证并且经历了台湾历史悲剧的现代派诗人,抒写乡愁自然成为其诗歌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说,乡愁始终是郑愁予诗歌中不灭的精魂。它不仅指地理空间的乡愁,更是一种文化的、时间的乡愁。  相似文献   

16.
卡明斯是20世纪美国的著名现代诗人。他的诗歌创作深受其叛逆思想和绘画风格的影响,离奇大胆、独辟蹊径、充满弹性。爱情诗《爱情比忘却厚》是卡明斯的一首代表作,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本文以此为例,运用变异修辞的相关理论,主要从语词重复、超常组合、语法变异三个方面探讨卡明斯诗歌的语言艺术,让读者深入领悟卡明斯诗歌的主旨和审美意蕴。  相似文献   

17.
杜牧笔下关于女性的诗歌,多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在特殊的文化背景之中,借女性这个特殊的话语主体,进行身心的双重审美观照,表达诗人一种独特的意象诠释和异样的语境感悟。本文试从杜牧诗歌女性话语的类型特征,杜牧女性话语的文化底色这两方面着手,对其女性诗歌作一下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8.
南宋诗人杨万里因其在自然山水诗创作领域中的巨大成就而成为中国诗歌史上极具创造性与个性化的诗人.但文学史对他的关注一般只局限于其自然山水诗的艺术特质,并未深入发掘其创作中所蕴含的思想文化内蕴.通过对他文学思想内涵与外延的深入考察,可以发现,其在中国古代诗歌审美形态的转型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主要体现在:扭转了宋诗的理性化品格;将中国古代自然山水诗推向了新的发展阶段;成为明清"性灵"说的先声.  相似文献   

19.
2009年是王书怀诞辰80周年。绥化人民不会忘记从1960年到1978年,王书怀曾把自己一生最好的黄金光阴和卓越的诗歌才华献给了黑龙江省绥化市这片多情的、英雄的土地。绥化学院“中国当代文学研究”科研创新团队凭后学者的虔敬,以受恩者的感怀,在春风骀荡的三月,用饱含深情的文字和心灵来纪念一位热爱人民也赢得人民热爱的伟大诗人。  相似文献   

20.
苏静 《文教资料》2010,(19):6-7
李贺的诗歌是中国文化中的瑰宝,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作为"唐诸王孙"的李贺,人生短暂,其诗歌的个性化艺术特征,使其成为中唐独树一帜的诗人,在中国乃至世界享有盛誉。他丰富了我国诗歌浪漫主义创作的内容和方法,在中国诗歌发展史上作出了卓越贡献。本文从五个方面对李贺诗歌的个性化艺术特征进行阐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