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用事实说话",就是通过报道事实向读者、听众和观众阐明某种思想和观点。新闻为什么要用事实说话?第一,事实是新闻的本源。新闻来源于客观事实,事实是新闻的基本内容,没有事实,也就没有新闻;第二,事实胜于雄辩。新闻报道坚持用事实说话,不仅因为事实本身具有强大的说服力,而且符合人类的认识规律;第三,事  相似文献   

2.
新闻报道要靠事实讲话。事实是第一性的,反映事实的新闻报道是第二性的。因此,事实掌握得越充分、越具体,就越能帮助我们去揭示事物的本质,把新闻报道写得生动感人,具有说服力。这方面的道理恐怕是没有人怀疑的。然而,在采访活动中,有许多同志,也包括我在内,却往往对采访到的素材轻易满足,  相似文献   

3.
最基本的是事实材料丰富初当记者时没有受过写作的训练。从老记者和负责人那里接受过有关采访的教导,但没有学过文章写作。可能是由于写作一事,在当记者之前基本上都会写的缘故,认为看的多了,工作中受到熏陶,自然也就会写“新闻文章”了。新闻文章有个性,也有共性。文章,作为向人们传递情报的手段,有各种各样的目的、体载,类型也各不相同。例如,  相似文献   

4.
靖鸣 《新闻记者》2007,(2):52-54
采访对象接受媒体采访会呈现“霍桑效应”著名记者艾丰认为:“电视的形象性常常给人比文字报道更真实的感觉,但是也不要忽略,‘招摇过市’的摄像机常常没有‘不露声色’的文字记者更能看到事物的原本面目,因为电视摄像机前的人们当意识到镜头正对准他们时,有可能夸大或隐瞒些什么”。~①  相似文献   

5.
正从事新闻采访的记者都有这样的感受:在采访中应坚持正面宣传,这本身没有错,但有时却忽略了另一面潜在的事实,而这一部分事实对读者来说更有吸引力,也更有新闻价值。比如,某知名英模网公殉职后,多数媒体都报道了这样的事实:她是出车祸死的。但媒体却忽略了这样一个细节:没有写出司机是酒后驾车出事的。其实,如果写出这个事实,并不会影响英雄人物的形象,反而会给广大司机一个强烈的震撼:今后开车一定要注意安全第一,生命为本。比如,一家知名酒厂厂长因为厂子被别的酒厂兼并,他想不开举枪自尽,媒体纷纷进行了大幅报  相似文献   

6.
采访并不是每一次都能成功。有的被采访的对象没有新闻,必须放弃;有的被采访的事实不是新闻,也要撤出;有的被采访的问题不能报道,更须“割爱”……原因是多方面的。采访本身就是一种选择的过程。有采访前的选择——发现线索,选择线索,确定线索;有采访中的选择——进入采访后发现不是我们要报道的东西,即退出来另选对象;有采访后的选择——采访已经完成,因发现事实本身有问题,或情况又发生了新的变化,只有“割爱”,另选线索采访。这在采访中是常事,不必介意,也不应怕麻烦。  相似文献   

7.
现在有些记者离开文字材料写不成稿。他们采访,首要任务就是要材料,材料到手便万事大吉。文字材料成了他们离不开的“拐棍”。 新闻稿件“七分采访三分写”,采访是记者的基本功。成功的采访在于深入实际,亲见、亲闻、亲知、亲感,这是新闻生产过程中最生动、最丰富,也是最见功力的一环。斯诺历经艰险走  相似文献   

8.
去年八月底,承蒙某单位领导的厚爱,盛情地将我请去.该单位的负责人与我一阵寒喧过后,直言不讳地提出:请我为他们单位写一篇表扬文章,并许诺:文章上了中央级报纸奖我五百元,上省报奖三百元,上地级报奖一百五十元.说心里话,作为一个“穷文人”,面对如此优厚的“奖赏”,我的确有些心动;再加上,作为一个同级单位的负责人,我们开展工作有许多地方需要这个单位的支持和协助,如果我把手中的笔向他们“倾斜”一下,也是对我们单位今后的工作大有益处的呀!由于以上两点,,我欣然地接受这一“神圣使命”.然而,“好事多磨”,在对这个单位进行深入采访时,我发现该单位负责人提供的许多材料与事实不符,特别是一些关键数据,“水份”超出了“本身”好几倍.面对这一虚假情况,我内心非常矛盾,这篇稿子到底写不写呢?如果不顾事实,凭着自己多年写稿经验,再耍上一点小“聪明”,写成一篇假报道是不成什么问题的,即使挣不到中央级的五百元奖金,地区级的那一百五十元绝不会成为“水中  相似文献   

9.
戴戢 《声屏世界》2001,(4):37-37
近几年,记的笔墨官司不断,虽然我们不以成败论英雄,但作为记惹上了笔墨官司总不轻松。特别是惹恼了名人,麻烦会更大。其实,记是报道新闻事实,如果能在报道中多一分客观描述,少一点主观色彩,采访再深入一些,作风再踏实一点,笔墨官司也许就不再缠身。  相似文献   

10.
所谓新闻报道的角度,是指对采访到的报道素材,通过选择一个“最佳”的方面来表达,从而把新闻写活、写深、深透,使揭示的主题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选好报道角度是写好文章重要的一环节。报道角度选得好,写出的稿件就可以引人入胜,有较强的说服力和感染  相似文献   

11.
没有采访就没有新闻,采访的过程就是调查研究的过程。调查研究是新闻记者的基本功,每一位新闻记者都应该是调查研究的专家。可以说,深入调查研究是新闻写作成败的关键,更是写好深度报道的法宝。我在多年的采写实践中深深体会到这一点。在调查研究中挖出深度问题深度报道的深度,不是通过层层说理、立论、驳论来实现,而是需要大量的事实来说理,通过一个个有说服力的事实来实现深度。这就要求新闻记者的采访作风要深入,要深入调查研究,在深入调查研究中挖出深度问题。我在采写《春潮澎湃———许昌高效农业开发述评》(1997年3月25日《许昌日报…  相似文献   

12.
编者按:近几年,记者的笔墨官司不断,虽然我们不以成败论英雄,但作为记者惹上了笔墨官司总不轻松。特别是惹恼了名人,麻烦会更大。其实,记者是报道新闻事实,如果能在报道中多一分客观描述,少一点主观色彩,采访再深入一些,作风再踏实一点,笔墨官司也许就不再缠身。  相似文献   

13.
吕继红 《新闻记者》2005,(11):66-67
客观报道,是新闻报道的主要手法之一。客观报道的手法,上升为理论,即如胡乔木同志所说:“学写新闻还叫我们会用叙述事实来发表意见。我们往常都会发表有形的意见,新闻却是一种无形的意见。从文字上看去,说话的人,只要客观地、忠实地、朴素地叙述他所见所闻的事实。但是因为每个叙述总是根据着一定的观点,接受事实的读者也就会接受叙述中的观点”。①如今的媒体上,客观报道的形式似乎有所削弱,各种散文式、随笔式、故事式的报道手法当然可以运用,也都有读者要看。但就报纸总体而言,其客观地报道新闻的原则和方法,仍应该是主要的。如果一张报…  相似文献   

14.
新闻摄影采访是摄影记者获得图片新闻的主要途径,它在整个摄影报道中占有重要地位,是摄影报道成败和质量高低的决定性环节。但是由于新闻摄影的报道对象(具有形象价值的新闻事实)、传播形态(附有少量文字说明的照片形式)、传播性质(视觉新闻)、技术手段(拍照)等的特殊性,就使它的采访具有不完全等同于文字新闻采访的特点。一、新闻摄影采访的形象积累所谓记者的积累就是采访前的准备活动,而摄影记者的积累与文字记者的积累相比,多了一项就是形象积累。因为新闻图片的社会效果是靠形象好坏来衡量的,如若形象不能在感官上或心理…  相似文献   

15.
文章论     
动笔方知采访之不足我们的工作可以分为采访和写作两个大的部分,但是,决定工作成败的,是采访。没有深入的采访,不可能有成功的报道。有说服力的报道,打动人心的报道,必定是占有好材料的结果,而不是相反。也就是说,仅仅靠文字优美,不能打动读者。成败的关键是采访,这是新闻写作必须首先注意的大前提。工作中经常有这样的体会:到了开始写稿的时候,才发现采访不足,有窟窿。或者感  相似文献   

16.
(一)提起议论,人们马上会想到社论、评论、短评、编辑部文章、编者按和各类个人署名的思想评论、杂谈、随笔等,但这些仅仅是有形的议论.其实,报纸以最大篇幅刊登的新闻中也常常有"议论".在这些报道中,尽管记者是十分忠实地、朴素地、公正地叙述着一件件客观事实,但这里的事实已不再是事实的本身,而是事实在报道者头脑里的映象,并通过文字加以再现.因此,每件事物的叙述总不可避免地带着作者的一定的观点,这种用叙述事实来发表的意见就是一种无形的议论.恰如其份的议论不着痕迹,所以人们称之为新闻中的议论性.  相似文献   

17.
舆论监督报道是新闻媒体的重要功能,它要求报道事实准确,稳妥把握,注重效果。舆论监督报道最忌主观、片面和随意性,因为这无益于问题的解决,反而会激化矛盾,搞不好还会惹上新闻官司。因此,有必要谈谈记者采写这类稿件容易走进的几个误区。一、采访时被采访对象牵着鼻子走  相似文献   

18.
许多通讯员开始写报道都是从本单位的好人好事开始的。在自己生活、工作的范围内,发现某人某事很感人,萌动了写作之心,于是,挥笔成章,投往报社,有时偶而也投中了。但这并不等于你就掌握了新闻报道的方法,也并不是你的文章写得好,而是因为你报道的事实本身比较典型,有一定的新闻价值。有的通讯员,由于一篇两篇的见报刺激,积极性来了,便接二连三地再写再投。可是,十有八九命运不佳:不是“石沉大海”就是被编辑退了回来。究竟是什么原因呢?有的同志怀疑是自己的写作技巧不行,  相似文献   

19.
在现实生活中,某些初学新闻的同志采写批评稿件时慎之又慎,而报道先进典型时,则认为多写他们的优点、多说他们的好话没错,甚至编造些情节也没关系,这样不仅文章生动,当事人也高兴。岂不知,这样做。其害无穷。要知道,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它用叙述真人真事这一特殊方式来传播信息、宣传政策、表达思想和引导舆论。它的力量在事实之中。建筑师在设计建筑物时,首先考虑采用什么建筑材料;记者通讯员写新闻凭借的是他掌握的事实。有了事实才能令人信服,正所谓“事实胜于雄辩”。没有事实,新闻就失去了生命力。从增强新闻可读…  相似文献   

20.
邵斌 《新闻界》2007,(2):69-69,80
新闻图片是一种对新闻事实的视觉报道,与文字相比,它有极具说服力的视觉优势,有一种现场见证性。但它也是意义模糊性的肇始者,往往使图片指代了真正的事实。但不管怎么说,大多数的新闻图片都给人们提供了新闻事实的真实视觉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