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寒假就要到了。寒假期间,同学们都要读一些书。我建议大家不妨结合读书学习一些成语。为什么要学习一些成语呢?我们知道,成语是汉语词汇中的瑰宝,它具有语言精  相似文献   

2.
一、让学生争当"小老师",做个好学生 学习<燕子>时,学生说:假如我是作者,我要写燕子的外形和飞行.学习这一课,我觉得应该把书读熟背会,要喜欢上燕子.在学习生字词时,学生说:让我来告诉你吧,"偶尔"的意思是……我来考考王艺同学:"生趣"的意思是什么?我想请教朱真宇同学:"小圆晕"是什么?朗读第三自然段,学生说:我还想读这一自然段.有的说:朱楚妍同学"还有"这个词读得好,换气时,语气也调整得轻快了.有的说:老师把"飞到那边的柳树下了"最后四个字一日气读出来,读得好.对学生的精彩发言,我情不自禁地带头鼓掌.  相似文献   

3.
作业的重负     
A.说给老师敬爱的老师!我想对您说,请您少布置一点作业,让我们有一些自主学习、动手实践的空间好吗?我从书上看到邓小平爷爷说,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您也常常对我们说,小学生要有创新精神,才能适应未来的现代化建  相似文献   

4.
学问如金字塔,“博”如塔的底座,“精”如塔的尖顶。没有广博的知识面,精的高度就会受到限制;没有专精的治学方向,广博的知识面也不能充分显示出来。俗语讲:“只博不精墙上芦苇,只精不博坐井观天”。函授学习,应把博与精结合起来,不能结合就会顾此失彼;有的人只啃几本教材,知识面狭窄;有的人旁涉杂览,样样“通”、样样松。如何结合?归根结底在于科学地安排学习时间。  相似文献   

5.
读者范文新来信说:我的学姐告诉我,要想学好物理,一定要学会用‘错题卡'.怎么才能用好‘错题卡'呢?许多同学学习物理时,遇到做错的题不知如何处理.如果能利用好你的错题卡,会使物理学习进入到有序阶段,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我班有一些男生酷爱篮球,一有时间就抱着篮球奔向球场,体育课打,课外活动打,下课间操打,中午休息时间打,放学以后打,甚至课间10分钟也要打几下,沉迷其中,乐此不疲,虽几经劝说,却收效甚微。有一次,我与几个爱打篮球的学生交谈。我问:“你们天天打篮球,不累吗?”学生说:“不累,我们身体好。”我又问:“你们怎么有那么大的劲儿去打篮球?”学生说:“因为我们对篮球有浓厚的兴趣,我们喜欢篮球运动中的竞争氛围。”我说:“你们能不能把兴趣分一部分给学习,把篮球运动中的竞争意识运用到学习中呢?”学生说:“我们对学习也有…  相似文献   

7.
学好初中英语不仅要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而且应该做到"听、说、读、写"全方位的掌握。更要博读精记,在实践中学会熟练运用课堂所授的英语基础知识。英语学习就不再是难事了。  相似文献   

8.
人一辈子要活下去,什么对我们最重要?人一辈子想要活好,什么东西最重要?有人说自由最重要,有人说梦想最重要,有人说感恩最重要。我知道的那些能把学习搞好,能把生活过好,能把事业做好的人,身上是有一些共性的,拥有了这些共性的人,人生之路往往会走的好一些。  相似文献   

9.
《他得的红圈圈最多》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二册的一篇课文,是一篇人物故事,讲的是邓小平爷爷从小认真练字的事。在课文学习到最后时我和大家一起讨论:学习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受呢?有的同学说“:邓小平爷爷小时候真用功呀!”有的说:“我们以后写字也要像邓小平爷爷那样按老师的要求去写,这样肯定能写好。”有的说“:我们要向邓小平爷爷学习,从小认真练字。”……这时我们班懂得知识最多、最爱动脑筋、外号“问题先生”的钱梦琦也跃跃欲试,脸上一副焦急样,手举到我的面前直晃,想引起我的注意。我想:他肯定又有什么奇思妙想了吧!我示意他站起…  相似文献   

10.
在我来中国前就听说过上海人,人人都说上海人很“精”,要小心。可对那时的我来说“精”是什么意思都不懂。一个上海人对我说:“你不必特意去研究那个单词,只要多和人接触就自然可以掌握。你不如把我当你的练习伙伴,只要付一点钱我就可以教你中文,你也可以当我的日语老师教我日语。”嗯?这样我不是有点吃亏吗?既然互相教那怎么光我一个人付钱?原来这就是上海人说话的本领,同时让我真正体会到“精”的意思。  相似文献   

11.
田星 《今日中学生》2004,(30):28-29
罗江县肖国庆:进入初中后,虽我为了受到老师的重视,考得了年级一,可是老师却从未表扬过我,也不我去批改同学的卷子,甚至对我说考20名之内就行了,别去争什么第一。师这样对待我,使我心里十分难受。不明白老师为什么要冷落我?学习不是为了表扬和批改卷子。中江县谢小红:我在此向您请教个问题:是不是老师都是喜欢成绩好同学?可是尽管我的成绩不错,我觉自己还是不能得到老师的重视,时常现老师处理问题时往往偏向于一些成不如我的同学,这又是为什么?因为老师看问题的角度不同。遂宁市魏霞:在学习中,我老是觉得老师不重视自己。看见老师对一些同学…  相似文献   

12.
挪位子     
午餐后,孩子们照例到走廊上进行安静活动,我也找了张椅子坐了下来。这时,菁菁走到我旁边,说:“老师,我想坐在您旁边。”我同意了。文文也端着椅子对我说:“老师,我也坐您旁边好吗?”我帮她把椅子放好。“老师,我也要和您坐。”“老师,我也要。”一下子,孩子们都围了上来,热闹极了!我忙说:“你们先坐好,我会把椅子端到你们旁边来的,你们等着我好吗?”接着,我便不停  相似文献   

13.
女儿从小乖巧、懂事,只是性格内向,不苟言笑,且体质也不好。当她终于背上书包,喜气洋洋地跨进小学校门时,我的心里是那样忐忑、惶惑,怀疑女儿瘦弱的双肩,能否承受“实验班”的学习重任? 于是我和先生商量好分工接送时间,目的是想趁机和老师进行一些交流,帮助女儿尽快适应陌生的学习环境。没想到一开口就遭到女儿的断然拒绝:你们俩谁也下许到学校来接我,老师说过的.上小学了就要自己排队走回  相似文献   

14.
一、精设提问——激趣 (1)说、想.俗话说"万事开头难",要使学生很快进入角色,设计好富有启发性的导语是必不可少.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调动思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例如教《千里跃进大别山》时,我说:"是谁跃进大别山?为什么要千里跃进大别山?"激发了学生想从课文中急切寻求知识的欲望,从而导入新课,引出教学内容.  相似文献   

15.
教学必须预设,精彩离不开预设。因为教学是有计划、有目标的活动。“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说的就是这个道理。那么,预设是什么?预设就是打算怎样来上这节课,预设就是如何解读教材、查阅资料,预设就是制定计划、形成教案。具体点说,预设就是:这节课我要教什么?我要学生怎么样?我准备采用何种方法?我期望学生怎么回答?想深点想远点还有:学生的理想状态怎样?学生的现实状况如何?学生有不同反应我该怎么办?学生思维跑出了设定的轨道我该作何打算?可以说,预设越精,教学时就越游刃有余,课堂也就越精彩。那么,课堂教学该怎样预设,又要预设些什么…  相似文献   

16.
“学生不会合作交流,我能怎么样?”这是教师们经常提到的问题。教师只强调了学生不会合作、不会与他人交流,却忽略了合作本身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是一个教会学生与他人交往的技能的过程。因此,教师要如同传授知识那样教会学生各项合作、人际交往的技能。如:讲到“倾听”这一技能时,教师要为学生示范,让学生体验到“倾听”就是:当别人发言时要专注地听,不东张西望,不随意插话,先听后说等。学生就是在学习、实践的过程中慢慢成长,体验到合作的快乐的。当合作学习成为一种习惯时,合作就真正走进了学生的生活。教会孩子合作的技能@李炳涛$山东博…  相似文献   

17.
陈瑞 《大学生》2020,(1):75-77
当面临保研或者考研成功的时候,你有没有认真地考虑过自己为什么要读研?是对学术的热爱?是对学历的追求?还是本科学历找工作缺少优势?又或者只是想晚一点步入社会?为什么读研?这个问题在我本科毕业前,曾反复盘旋于我的脑海。最终,我选择了直博这条相对困难的路,因为直博的毕业要求更高,学习时间也更长,需要对目标有比较长远的规划。现在,我读博已经一年,一切都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相似文献   

18.
班主任谈丛     
★ 6月话题 高考就要到了,可我心里一点儿也没谱。虽然我的学习成绩一直都不错,但是自从听同学们私下里说“平时成绩好不见得高考能考得好,有时甚至连一般同学都不如”之后,我心里就不由自主地害怕起来。刚开始我还有点不相信他们的话,可后来一些老师也这么说,弄得我一下子不知所措了。请问,为什么会这样呢 ?我该怎样面对高考呢 ?──冯 亮 调整最佳状态■ 宜阳县实验中学 彭清智   如冯亮同学所说,一些同学之所以在高考时出现“平时成绩好不见得高考能考得好,有时甚至连一般同学都不如”的现象,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竞技状态…  相似文献   

19.
王树森  冀勇 《班主任》2003,(7):35-36
有人说: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那么,也可以说,一个好班主任就是一个好班集体。我多年从事中学教学及班主任工作,认为好班主任要具备三条,一要形象好,即:有学者风度和学识广博;二要思想开放,充满激情;三要有平等意识,和学生真心做朋友。我力求从这三个层面不断提升自己的水平。学者风度和学识广博我曾教过政治、历史、语文、数学,由于学生经常问我各种问题,所以我抓  相似文献   

20.
第一部曲:“这堂课你想学 到些什么?” ——自定目标意 识的培养 学习目标是学生学习的出发点和归宿,而目标这一概念对小学生来说是比较抽象的,为此,我把“今天要达到怎样的学习目标”改为“这堂课你想学到些什么?”。例如,教学《季度和旬的认识》时,揭示课题后问学生:“看到这个课题,你想学到什么?”短暂思考后,学生纷纷举手发言,有的说:“我想知道什么是季度和旬?”有的说:“我想知道季度和旬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联系?”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