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高校高水平科研团队建设策略初探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科研团队作为一种科研活动的新型组织形式备受关注.为使科研团队创造出更多有价值的科研成果,在团队建设中应从培育合作精神、改革科研成果评价机制、建立有效的团队沟通机制、创新团队管理体制、创造宽松和谐的团队工作环境等多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2.
梁多煦 《大众科技》2012,14(3):254-256,227
文章结合目前广西高校科研成果转化取得的成绩及其不足,从打造高校科研创新团队,构建"产、学、研"三结合机制,变革科研评价、激励机制,创新科研工作机制,营建良好科研制度环境五个角度来论述如何切实有效提高广西高校科研成果转化能力。  相似文献   

3.
目前高等院校已经成为科学研究的主阵地.增强学校的整体科研实力,提高科技成果的产出率,加强科研创新团队的建设是关键.高校科研创新团队的优点就是整合了学校各类科技力量和科技资源,发挥团队协作精神,实现科研成果的最大产出.本文就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的重要性、组织保障、绩效评价等方面做了进一步的探索和分析,提出了高校科研创新团队今后建设和发展的目标与方向.  相似文献   

4.
我国高校科研成果如何向市场经济要素成功转化是我国各大高校及其下属研究院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从我国高校科研团队现状出发,论述和分析了当前高校科研成果转化过程及其存在的明显问题,明确指出:高校科研成果工程化创新应用开发是科研成果转化过程中重要而关键的环节.为了实现高校科研成果工程化创新应用开发的目标,高校需要克服科研团队中当前存在的明显问题,培养和引进来自不同学科、不同高校和不同国家的工程化创新应用开发人才,以团队建设目标和工程化创新应用开发为依据构建创新型科研成果工程化应用团队.这有利于发展和丰富我国高校科研队伍,有利于完善高校科研成果向市场经济要素的成功转化环节,有利于发挥高校科研成果引领和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社会服务功能.  相似文献   

5.
《内江科技》2019,(10):66-67
近年陕西高校科研经费投入和科研成果产出增长迅速,但由于受科研管理制度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高校科研成果产出质量和转化利用效率并未达到最优,本文详细分析陕西高校科研成果产出的影响因素,以期为提高陕西高校科研成果产出质量和成果转化率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高校科研团队能够解决重大科学与技术问题并催生重大科研成果,是提高高校综合实力与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文章阐明了科研团队建设的意义,分析了现阶段高校科研团队建设进展及存在的问题,并就加强科研团队建设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7.
西部地方高校科研成果转化的制约因素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校科研成果转化是高校直接为经济社会服务的主渠道.目前,我国科技成果转化存在着许多问题,如科研成果转化目标导向失衡、科研成果转化的市场意识缺乏、科研管理体制不顺等制约因素;提出了促进科研,成果转化为地方经济服务的一些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201i”计划的实施,为地方高校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从科技资源共享机制、创新团队建设、成果研究和转化平台、科研评价体系等几个方面分析了目前地方高校科研管理中的问题,基于协同创新的视角提出了完善地方高校科研管理机制的措施。  相似文献   

9.
高职院校科研成果转化率低的原因有很多,但科研成果的后程管理不到位也是主要原因之一.从科研成果管理全过程的视角,分析科研成果后程管理的缺失现象,提出科研培训服务、搭建科研成果信息发布平台、完善校企合作研究运行机制、发挥二级研究所的作用、改革科研成果奖励机制等方面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在当今社会,任何一所地方高校要谋求发展都必须与地方经济建立互利互惠、相互促进的互动关系。解决地方高校与地方经济互动问题,促进地方高校与地方经济社会的人才与知识的联动、文化与环境的联动、科研与科研成果的联动,不仅需要政府政策与经费支持、法规保障,而且需要构建有效的校地合作平台和长效互动机制。  相似文献   

11.
作为高素质的人力资本,高校科研团队成员在实际科研过程中普遍存在科研动力不强的现状,直接影响科研团队运作效率。究其原因,是团队负责人没有充分重视团队成员的人力资本特性,未能激发团队成员的科研动力。从人力资本视角出发,运用委托代理模型研究高校科研团队成员科研动力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高校科研团队成员的科研动力与团队成员的科研能力水平、获得的科研成果分配份额正相关。结合当前高校科研团队管理现状,从工资、劳务报酬和科研奖金三方面出发,为科研团队负责人激励科研团队成员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2.
高校科研成果管理的误区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等学校是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是建设创新型国家重要的智力支持。现阶段我国高校科研成果管理存在重成果轻专利、重数量轻质量、重申报轻研发、重验收轻转化、重形式轻创新等问题。如何促进科技创新和加快成果转化,高校科研管理可以在创新管理理念、建立统筹管理机构、提高管理人员素质,建立复合激励机制和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采取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协同创新是当今科技创新的新模式,即利用校企各自的能力优势,整合互补性资源,协作开展产业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产业化活动,文章在阐述当前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平台存在主要问题的基础上,结合广西科技大学与大型企业利用地缘优势和学科优势,以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为平台,构建协同创新机制,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基地科研队伍建设,提升研究水平。  相似文献   

14.
针对我国高校职务科技成果转化主要以转让或许可方式进行,导致成果实际价值被严重低估的现状,分析科技成果作价入股对提升高校科研人员参与科技成果转化积极性、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效率和收益的激励作用。在梳理国家和地方层面出台的科技成果转化相关激励政策的基础上,总结得出目前我国高校职务科技成果作价入股普遍采用“先投后奖”和“先奖后投”两种模式,并分别以上海理工大学的“太赫兹”项目以及景德镇陶瓷大学的“陶瓷膜”专利技术作价投资作为典型案例,分析两种模式下高校职务科技成果作价入股转化实操中存在的问题,即“先投后奖”模式下科技成果完成人(团队)现金奖励机制、资产管理公司自主经营决策机制不够完善,“先奖后投”模式下科技成果的所有权分割机制、转化对象遴选机制和成果完成人(团队)内部收益分配机制够不完善;进一步针对完善上述机制提出具体对策思路和建议,为推动创新和优化高校职务科技成果转化体制机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葛蕾 《科研管理》2019,40(6):285-288
随着国家对科研的不断投入,科研管理工作的工作模式和工作重心已经发生了明显的改变,新形势下对科研管理工作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科研管理人员作为科研活动的组织者和服务者,其素质和工作能力直接影响到本单位的科研管理水平,只有具备高素质的科研管理队伍,才能保障科研活动的良性运转。本文在分析科研管理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科研管理人员应具备的六种基本素质要求,即积极的工作态度和细致的工作作风、高水平的政策理解力、广博的知识面和自主学习意识、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网络信息化管理能力和服务意识。同时,单位需要通过合理的用人机制、考评机制和奖励机制为科研管理队伍的发展建设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6.
国家“双一流”建设要求高校加强战略性、全局性、前瞻性问题研究,努力提升解决重大问题能力和原始创新能力。在此背景下,地方高校如何采取有效措施顺应新时代对高校科技发展的要求,提升自身的科研实力是关键。本文以某地方高校为例,分析了科研管理中目标考核体系构建的意义,研究了构建的内容、原则和步骤,提出了地方高校应构建科学合理的科研目标考核体系,采取有效的目标考核和奖惩,才能顺应“双一流”建设要求,提升自身的科研水平。  相似文献   

17.
吴春明  朱镇 《科技管理研究》2012,32(14):157-160
科研团队绩效对高等院校科学研究具有重要影响。基于组织学习理论,指出科研团队的绩效影响因素有四个基本维度,即变革型领导能力、团队凝聚力、团队学习能力、科研制度匹配。这四个维度综合起来可以构成一个科研团队绩效提升的理论模型,阐明了学习型科研团队绩效提升的三种作用机理:变革领导能力与团队学习能力共同作用提升科研团队的凝聚力;团队学习能力作为中介,提升科研绩效的促进机制;科研制度对团队建设和绩效提升的匹配效应。  相似文献   

18.
龚红  彭姗 《科研管理》2021,42(2):121-129
传统的双元悖论认为高校中的科学研究与成果转化两者不可兼得。为了研究高校科学研究与成果转化之间的关系,本文基于双元性创新的动态视角,运用面板负二项随机效应模型,以2009—2016年间64所教育部直属高校为样本,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高校过去在科学研究成果上的表现,正向加强了当前时点的成果转化;当外部竞争程度越高时,这种边际作用将会增强,但是对于更知名的高校来说,这种边际作用将会被削弱。此外,成果转化的商业化渠道对两个不同时间点的科学研究成果产生了积极的中介作用,使高校科学研究与成果转化之间形成了良性的动态循环。 〖HT5”H〗关键词:  相似文献   

19.
高校创新型科研团队隐性知识共享意愿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计划行为理论,围绕高校创新型科研团队隐性知识共享意愿展开研究,构建了研究模型,以国内26所重点高校的科研团队为样本并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对其进行了检验和修正。研究结果表明:个体特征(需要满足度、利他主义、荣誉感)、内部机制(人际信任、团队凝聚力、授权式领导)、支撑性框架(自我效能、资源充足度)对高校创新型科研团队隐性知识共享意愿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支撑性框架维度中的成员异质性对其有显著的负向影响。最后,根据以上研究结果提出了提高高校创新型科研团队隐性知识共享意愿的策略及建议,为提高其科研创新能力提供了有益的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