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对绑架罪的再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绑架罪在客观方面应是复合行为,绑架行为与勒索行为二缺这不可;在主体要件方面,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犯绑架罪,即使在绑架过程中杀害被绑架人的,也不应负刑事责任,但从法理上,应将其纳入绑架罪的主体范围。  相似文献   

2.
绑架罪是单一客体复合行为的犯罪。绑架过程中"致使被绑架人死亡"可作为绑架罪的加重犯,"杀害被绑架人"则应按数罪处理。《刑法》应以刑法谦抑性为原则确立"绑架中杀害被绑架人未致死"适用未遂犯规定的条款,合理设计绑架罪的量刑。  相似文献   

3.
绑架罪的法益是公民的人身自由;绑架罪既遂的标志是绑架行为的完成;绑架罪是继续犯;绑架过程中劫走被绑架人财物,即使数额巨大,也不能以抢劫罪判处死刑;杀人未遂或者重伤的即使造成严重残疾,也不能以故意杀人罪或者故意伤害罪判处死刑;对绑架罪不应配置死刑,应借鉴日本刑法第二百二十八条之二的规定,增设基于释放被绑架人而减轻其刑的规定;应废除关于为索取法律不予保护的债务而非法扣押、拘禁他人定非法拘禁罪的司法解释。  相似文献   

4.
绑架罪是以“绑架行为”这一单一行为为客观构成要件的严重暴力性犯罪。“绑架行为”既包括暴力、胁迫、麻醉等常用的强制手段,也包括一些非强制性手段;既包括狭义的绑架行为和非法拘禁行为,也包括其继续状态——勒索行为,这二者是同一行为的两个方面,可以同时存在,也可以相继实行。现行刑法关于绑架罪的起刑点大高,不利于罪刑相当原则的正确适用;关于量刑的法定情节和犯罪主体的规定也有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5.
绑架罪是极其严重的犯罪,其典型是行为人无故非法绑架无辜人质,以杀伤人质相要挟向其家属或相关人勒索钱财或达到其他目的。对于某些事出有因、被害人确有过错的绑架行为不宜定绑架罪。《刑法》第238条第3款及相关司法解释秉持了上述理念,司法实践中应积极适用。但该解释中“法律不予保护的债务”范围太窄,行为人为索取单方面主张的合理债权而绑架他人的,也不应定绑架罪。  相似文献   

6.
绑架罪既遂标准的通说观点使得绑架罪的既遂过于提前,而要求绑架行为实际勒索到了财物或实现其他不法要求的观点,则使绑架罪的既遂过于推后,甚至取消和否定了绑架罪的既遂。绑架罪应以行为人实施绑架行为后向人质的关系人提出不法要求为既遂标准。  相似文献   

7.
绑架罪的实行行为是单一行为,应当以行为人实施的绑架行为是否达到以实力支配、控制被害人的程度作为认定该罪既遂的标准。绑架罪属于继续犯,在整个绑架过程中可能存在继承共同正犯或继承帮助犯。司法实践中,行为人实施绑架行为之时可能伴随有其他犯罪行为,应当根据具体情况或者以一罪论处,或者实行数罪并罚。  相似文献   

8.
绑架罪新论     
绑架是一种常见行为,而在司法理论和司法实践中,关于绑架罪还有不少争议。研讨相关问题,对罪名、客体要件、客观要件和特殊主体的定罪量刑等,应该有更为清晰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本罪侵犯的客体是他人的人身权利和第三人的自决权,其中他人的人身权利是主要客体.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复合行为,即由绑架行为和勒索财物(或提出其他不法要求)两部分组成.本罪构成不以将人质劫离原地为要件.关于绑架罪的行为方式,除了暴力、胁迫、麻醉之外,还应包括其他非法方法,但严格意义上的欺骗手段应排除在外.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绑架这一曾经一度销声匿迹的犯罪又死灰复燃。由于绑架罪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所以绑架罪历来都是世界各国刑法打击的重点。当前,对该罪在理论及实践操作中还有颇多争议,应就该罪的概念及犯罪构成方面进行深入探讨,并建议立法者应将绑架罪列入刑法第十七条。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哲学中包含了丰富的个人理论:马克思哲学的现实起点是"现实的个人";马克思个人问题研究的方法论:"社会中的个人";马克思个人理论的核心:个体主体性的高扬;马克思对资本主义条件下个体人的生存矛盾的揭示:个人生存的悖论;马克思个人理论的终极关怀:"自由全面发展的个人"。研究马克思的个人理论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思想的"本来面目"就是把社会历史的发展归结于人的发展,而人的发展,又最终归结于"现实的个人"的发展。在他看来,个人不只是人类历史的前提,也是社会历史发展的目的。但长期以来,人们忽视甚至扭曲马克思现实主义的个人观,通过"虚假的人"来压制现实的个人,漠视现实的个人的现实需要。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的基本确立,为生成和创制"现实的个人"创设了条件,为"新"人工程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13.
论马克思的"有个性的个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术界对马克思的"有个性的个人"一直存在着严重的误读,"有个性的个人"被广泛地用于说明扬弃"偶然的个人"的未来社会的个人形态.其实,马克思的"有个性的个人"有两层相互关联的含义:一是指"人的依赖关系"社会中个人自主活动与作为自主活动条件的共同体形式之间相适应的个人形态,二是表征"人的依赖关系"社会"依附的个人"的基本属性和"物的依赖关系"社会特定的"独立的个人"即"资产阶级个人"的特殊属性.作为"人的依赖关系"社会的个人形态,"有个性的个人"与"依附的个人"同义,已经被与"独立的个人"同义的"偶然的个人"超越;扬弃"偶然的个人"的未来社会的个人形态不是"有个性的个人",而是"自由个性的个人".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哲学开创了个人理论的新境域:马克思哲学的现实起点是"现实的个人";马克思个人问题研究的方法论是"社会中的个人";马克思个人理论的核心是个体主体性的高扬;马克思个人理论的终极关怀是"自由全面发展的个人"。  相似文献   

15.
"现实的个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思想。当前,从"现实的个人"视域研究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现实的个人"及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三者的共同要求。"现实的个人"视域下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需要正确处理理论说服力与实践说服力、灌输渗透与接受创新、大众整体与个体差异间的关系。"现实的个人"视域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现路径主要在于尊重个人,树立个人主体意识,实现传统路径的个人转向。  相似文献   

16.
个体人力,即作为个体的人所蕴含的各种力量。人力的提升是个体的生存与发展和社会的存在与发展的基础。以培养人为目的教育活动是人力提升的主要力量。教育在个体人力提升中的作用应引起我们切实关注。  相似文献   

17.
加快建立我国个人信用联合征信系统的几个主要问题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个人信用报告包括的6个方面内容分析得出个人信用报告是个人信用联合征信系统的核心及个人信用评估方法是个人信用监管的重要手段的结论。文章最后探讨了有关个人信用资质证明开发是个人信用制度建设延展问题。  相似文献   

18.
个体发展论思想始终贯穿在杜威教育理论建构与实践探究历程中.杜威教育思想中的儿童个体发展论是建立在其过程性与辩证性的“经验人”人性假设之上,与此相应,杜威认为儿童个体是作为整体而存在,且儿童个体发展是经验改造中个性之自由生长过程.这种个人发展论影响了杜威对儿童个体、教育与社会关系的看法,他认为在一定社会中,通过教育通达儿童个性生长之旨趣在于民主发展.  相似文献   

19.
个体发展大致经历四个基本阶段:模糊整体、感性局部、理智局部、理性综合。从模糊整体出发,个体发展早期的教育乃是诗性的,诗性教育为个体成人奠基;以感性局部到理智局部,个体发展中期教育的中心是智性的,智性的教育提升个体发展的高度;个体理智能力发展的高级阶段乃是个体把周遭人与事物置于关系结构之中,建立事物与自我之间的整体性联系,个体发展后期的教育乃是德性的。正是早期教育的审美性奠定个体成长的整体性基础与个体成长过程中对此整体性的不断应答,使得个体走向整全性发展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行政组织理论和学理比较角度,对学习型组织的核心概念:个体学习、组织学习和学习型组织三者之间的区别和联系以及个体学习和组织学习的转化机制、知识传递机制进行了研究和辨析,结果显示:个体学习是构建学习型组织的基础,组织学习是个体学习的系统性整合,学习型组织是组织学习的学习指导理念与奋斗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