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中国古代哲学融入中医特色,形成了独特的中医文化。在《中医诊断学》的教学过程中,通过合理的设计引入合适的事例,能够帮助学生树立中医文化自信,从而提高学生对中医学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动力。  相似文献   

2.
中医产生并发展于中国古代文化的沃土之中,与中国古代文化息息相关。从文化与翻译的关系看,中国古代文化对中医翻译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语言文字、思维方式和文化哲学几个方面。深谙中国古代文化是做好中医翻译的前提和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3.
一、具备一定的文学、历史、哲学等方面的知识是学好医古文的前提。由于中医学扎根于中国古代文化的沃土,和中国古代的自然科学、人文科学有着很深的渊源,因此与中医学相关的医古文,也就涉及到许多文学、历史、哲学等方面的知识。在医古文教材文选中,涉及文学知识方面...  相似文献   

4.
我国高职大学生文化价值观在建构过程中必然受到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影响。本文通过对当前高职大学生的中国古代哲学素养现状进行剖析,提出融会贯通取其精髓,把中国古代哲学思想融入高职大学生文化价值观教育中去,为他们树立和谐的、辩证的、积极的文化价值判断与取向。  相似文献   

5.
深入探讨张锡纯的医哲观对当前研究中医哲学的基础理论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张氏对中国哲学与中医学的关系、中医哲学的气化学说与神明学说的论述,使我们更清楚地认识到中医学理论就是中医哲学,中医哲学不仅是中国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其精华所在。气化学说和神明学说是中医哲学的基础理论中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6.
中国古代医学与儒家、道家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阐述中国古代医学与儒家、道家思想的内在联系,来说明中国古代医学与儒家、道家思想的内在联系,说明中国古代医学与儒、道思想的相通之处:中国哲学为中医学提供了方法论上的指导,而中医学也为中国哲学提供了坚实可靠的第一手材料,哲学不再抽象,它就在我们的生活中,与人类共生存。  相似文献   

7.
利安华  朱坤 《现代教育》2012,(6):100-100
在现代中医学课程体系中,中医学基础是一门重要的基础理论课程。它是在长期医疗实践的基础上,运用中国古代哲学的认知与思维方法,对人体的组织结构、生理功能、病因、病机、养生与治则等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而形成的独特而理性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中医是中国文明的瑰宝,是中国哲学在医学临床的应用。中医学在朴素唯物论和辩证法的思想影响下,逐步形成了一套独特的理论,其中整体观念是中医哲学的指导思想。而西方后现代哲学中,后现代有机整体哲学对西方现代社会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中医整体观念和后现代有机整体哲学之间有一些相通之处。但由于二者产生年代、产生背景及民族思维特点的不同,又有许多差别。本文将比较中医整体观念与后现代有机整体哲学,分析二者的异同之处。  相似文献   

9.
上海师范大学中国哲学学科是校重点学科。现有中国哲学硕士学位授予点,下设中国古代哲学、中国近代哲学、中国文化建设3个专业方向。以下课题研究是该学科点的强项:(1)包括中国哲学在内的发生文化研究;(2)中国哲学与思维的范  相似文献   

10.
在现代中医学课程体系中,中医学基础是一门重要的基础理论课程。它是在长期医疗实践的基础上,运用中国古代哲学的认知与思维方法,对人体的组织结构、生理功能、病因、病机、养生与治则等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而形成的独特而理性的认识。其内涵丰富、概念深邃、实践性强的特点,使多数学生在初次接触学习的过程中,感到抽象、复杂、难以理解,学习难度较大。笔者多年来针对中医学基础教学内容的特点,坚持在授课过程中采取各种有效手段,提高学生的  相似文献   

11.
五行是中国古代哲学最重要的范畴之一,最早出现于《尚书》。大致有两种含义:一是直观朴素的含义,二是神秘主义含义。五行到西汉时期得到发展,通过对董仲舒的《春秋繁露》中的五行思想与《黄帝内经》中的五行思想进行比较,从而发现董仲舒的《春秋繁露》发展了五行的神秘主义思想,而《黄帝内经》发展了五行的朴素唯物主义思想,明析五行在中医学与中国哲学中的不同作用和意义,由此得出:中国古代医学与哲学存在水乳交融的联系,中医学是中国哲学的实践,中国哲学又是中医学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2.
医学与哲学自然观及思维方式有着密切的关系,后者决定医学的不同的态及基本特征。中国传统哲学的气论自然观规定了中国传统科技特别是中医学重整体的基本特征。西方传统哲学的以分析为思维路径的原子论自然观决定了西医的重视局部的基本特征。两种医学体系并没有正确与错误之分,而是具有互补性。中医重整体,西医重局部;中医重功能,西医重结构;中医长无形,西医长有形;中医主运动,西医主静止。人类的卫生保健事业应该发挥中西医学各自不同的侧重与优势,而不是走西医中化或中医西化的道路。  相似文献   

13.
胡影怡 《现代语文》2011,(11):16-17
医古文在培养学生全面把握古代医学精髓、提升人文素养和语言水平、增加对古代文化的了解诸方面,有着其它课程难以取代的地位和作用。五年制高职针灸推拿专业亟需开设医古文课程,让学生了解中医学灿烂的历史和辉煌的成就,激发其对中医学的热爱以及强烈的荣誉感,为其职业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4.
天人合一观蕴涵丰富的哲学义理,对中医学的理论思维范式、认知模式及价值取向具有深刻影响,解读其人文内涵义理,阐明其在中医学中的继承与发展,对于当今中医学乃至中华传统文化研究思路之整顿、拓展及深化,具有启示与借鉴作用。本文从对天人合一的内涵理解入手,分析在天人合一观影响下中医重天道的整体性、观时空的顺天应时性以及重人德体人情的生命精神关怀。  相似文献   

15.
结合多学科交叉的知识,从增强民族自豪感的角度探讨了“中医基础理论”课程思政的设计,主要分为三个方面:一是从心理学的认知角度,剖析人们认为中医不科学的原因及相应的思维模式,改变学生对中医落伍和不科学的印象;二是通过比较学的方法,将中医学置于整个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介绍,发现中国古代技术思想为世界开学技术发展提供了思路,且早期西医学也有类似气的理论存在,从侧面印证了中医学的科学性;三是结合物理学、信息学和分子生物学的知识构架,进一步阐释中医学的生命科学内涵。  相似文献   

16.
中医“证”“象”的现代哲学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百余年来对中医学的捆绑,皆根源于物质本原论哲学,而物质本原论属于还原论。现代科学和中医学的理论与实践已证明,物质并非宇宙的本原和唯一实在,关系存在要比物质实体更为本始,更为丰富。"证"为病"象",所标示的是人之生命系统的自然整体关系,其内涵和所藏信息远大于生命系统的物质构成,并对其有统摄作用。辨证论治不细究因果关系,却把握并合理处置了全部相关因果关系。中医之"证"和"象",不能还原为西医之"体",二者属于在认识上永远不能沟通的两个层面。中医之"证",是独立的能够自成体系的科学领域,有自己的无限发展远景。中医在发展的过程中,一切现代科学和西医学的成果都可以考虑为我所用,但一定不可放弃以"证"/"象"为本位,一定要保持对对象自然整体状态的全面考察。超越片面性哲学的束缚之难,是中医存亡与发展的根本所在;同时,在面对这种难局的斗争中,从中医的视角,更加彰显中国古代科学思维的伟大成就。维护和弘扬中医学,既是时代赋予我们发展中国医学事业的使命,也是发展中国科学事业的使命。  相似文献   

17.
毛泽东的哲学思想与中国哲学传统有着十分密切的渊源继承和发展超越关系。毛泽东赋予“实事求是”以哲学基本问题的意义,把中国传统哲学的知行观改造发展为实践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把中国古代的辩证思维传统提炼上升到时代精神的最高峰,在哲学基本问题、认识论和发展观三个方面体现了丰厚的中国文化渊源与对中国传统哲学的发展与超越,显示出了中国传统文化对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18.
阴阳结构论是中国古代文化哲学的一条基本原理,它一直影响着今人的思维方式。我国学术界认为,阴阳结构论最早出现在西周时期,成熟于汉代。多年来,我在研究中国神话时发现,阴阳结构论作为古代哲学思维方式,它在原始人类的头脑中已经萌发了。在  相似文献   

19.
<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作为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博大精深,内容丰富,蕴含着深刻的哲理、高超的智慧和为人处世与治国理政的道理,深深影响着几千年来中国人的行为方式、思维角度乃至价值取向。在高中哲学课堂的活动型课程设计中,引入传统哲学的优秀思想作为情境素材,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的理解,使学生既得中华文化之趣味,又得哲学思想之意蕴。  相似文献   

20.
钱耕森教授积几十年之功力,抉发出“大道和生学”。大道和生学乃中国古代形而上学之真谛,为中国古代一切学术之灵魂。中医学作为中国古代科学之瑰宝,深受大道和生学之影响。中医学实乃大道和生学之科学典范。依“大道和生学”观照中医学之原典——《黄帝内经》,认为:“和生学”是中医学建立的哲学基础和生理学、病理学的基础,也是养生学、治疗学的最高价值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