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程广云  夏年喜 《大学生》2014,(13):116-116
中国传统文化,以儒家(孔孟之道)为核心,特别注重人生境界问题。道家、佛教同样倡导各自所理想的人生境界。相比而言,儒家入世、乐观;道家遁世、达观;佛教出世、悲观,但中国佛教,以禅宗为代表,却在一定程度上融合了儒道的精神。  相似文献   

2.
禅宗是中国佛教史上流传时间最长、分布范围最广、影响程度最深的宗教流派。中唐时期的慧能是禅宗的实际创始人。慧能禅宗与中国其它佛教宗派不同,更与印度传入的佛教有别,是最具佛学禅宗特色的中国佛教宗派。作为在唐代创立的佛教禅宗影响下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禅宗美学,它是一门偏重于探讨个体与自我和谐的学说,与儒家美学的"率性而行"、道家美学的"自然无为"等有相通之处,是  相似文献   

3.
禅宗的审美意境是中国画意境追求的三大来源之一.禅宗兴起以前,中国画主要受儒家和道家的审美意境的影响.受儒家影响的中国画带有社会性、伦理性、政治性的特点;而道家传统中的中国画则追求纯自然主义的审美意境.禅宗得以广泛传播后,中国画的审美意境呈现出了哲理化、深沉化、个性化、情感化等特点,形成一种纯粹的审美意境.禅宗的兴起,深刻地改变了中国画创作主体的审美心理结构,对中国画的审美意境产生了根本性的影响.考察禅宗对中国画意境的影响,可以影射出当今中国画面临西方画强烈冲击的困境之出路.  相似文献   

4.
山水是中国画的一个重要主题,中国山水画的水墨写意中,充分体现了“以形媚道”和“天人合一”两大特征。这是中国传统儒家“天人合一”的思想模式和道家崇尚自然思想的共同产物。本文将分别阐述中国传统文化中儒、道及佛教中禅宗思想对山水画创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禅宗脱胎于印度佛教中的禅学。禅宗在印度没有突破性的发展,但传入中国之后,却形成了对中国文化影响巨大,并波及到东亚各国的佛教一大宗派——禅宗。中国的禅宗虽然源于印度的禅学,但在内容和形式上已有很大不同。引起我们关注的是,禅宗为什么在佛教的发源地印度没有形成,却在中国的土壤上结出硕果。  相似文献   

6.
荣梅 《滁州学院学报》2013,15(1):15-17,29
中国禅宗自然观的形成,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的思想资源:一是佛教的自然观,二是老庄道家及玄学的自然观,三是儒家的自然观。禅宗自然观是佛道儒三教思想融合的结晶。  相似文献   

7.
禅宗是中国的产物,是印度佛教的神秘主义与中国老庄的自然主义以及儒家的实用主义的结合。禅宗的建立和传播对中国的社会、文学、艺术等领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尤其是在中国的绘画艺术领域,禅宗的精神和修行方式等对中国画的创作题材、形式、方法、意境和审美思想等多个方面进行浸淫,使中国绘画达到了至高的水平。  相似文献   

8.
禅宗产生于唐朝中叶的一次佛教改革运动。它是中国佛学与道家哲学最精妙之处的结合,对后来中国文化的发展走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海内外不少学者对禅宗进行了不同的研究。这些研究涉及禅宗对中国哲学、诗词、绘画的影响等问题,但笔者至今尚未看到有人对禅宗的教育学侧面进行研究。其实,禅宗的兴盛固然有其自身的迷人魅力和社会方面的原因,但不容忽视的另一面则是,这同禅宗注意“法嗣”的培养也很有关系。禅宗认真对待“法嗣”的培养问题,也就是认真进行了教育工作,它所采用的“不道之道”的传道方法以及“无修之修”的修行方法,经过辩证地扬弃后,可以成为教育学汲取营养的宝贵材料。  相似文献   

9.
禅宗是中国佛教史上流传时间最长、分布范围最广、影响程度最深的宗教流派。中唐时期的慧能是禅宗的实际创始人。慧能禅宗与中国其它佛教宗派不同,更与印度传入的佛教有别,是最具佛学禅宗特色的中国佛教宗派。作为在唐代创立的佛教禅宗影响下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禅宗美学,  相似文献   

10.
文章通过对中国养生体育的古代哲学基础;道家思想与体育养生;儒家思想与体育养生;佛教禅宗思想与体育养生;中华民族传统体育养生保健理论基础-<内经>等方面的论述,进一步揭示中华民族传统体育养生思想模式.  相似文献   

11.
禅宗在中国佛教的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在元代宽松的宗教大环境下,禅宗文化在传统文人和民间大众中产生了影响.而作为元代最为大众接受的元杂剧,更是吸收了禅宗的文化特色,其佛教杂剧通过人物之间的对白、独白、唱词来介绍禅宗的发展、演变、教派、人物以及历史,使世人参悟禅机佛理,明了禅宗义理,成为禅宗文化传播的一把利器.  相似文献   

12.
湖南禅宗思想中,蕴涵着关爱自然、敬畏生命、追求和谐的生态美学智慧。其文化基因主要包括哲学、伦理和民俗三个方面。其哲学基础是佛教的“缘起论”与“无我论”。其伦理基础是佛教伦理中的善恶观与业报论。其民俗基因是南方巫文化。湖南禅宗不但在中国禅宗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而且对湖湘文化(主要是湖湘学派)的形成与发展具有更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禅宗——一朵绽放于大唐盛世的佛学奇葩,它是印度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相融合的结晶。它的形成和兴盛,标志着佛教中国化的最终完成,作为佛教的一支,它自有许多独到之处,然而,它的最大特色就是强调思维的超越性。文章对禅宗超越思维的归旨、方法论及其对象作一阐述。  相似文献   

14.
罗红娟 《文教资料》2007,(24):123-125
禅宗是印度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融合的产物,是中国大地上生成的难得的宗教之花,它在与中国本土文化和传统士人碰撞的过程中却逐渐地失去了自身的独特品格而走向生活化、审美化。这一变化当然与中国文化土壤强大的化解力有关,但是从禅宗发展的内在理路上看,又有着必然的趋势。本文试图从禅宗的诠释方式入手来探讨禅宗的这一变化。  相似文献   

15.
牟子《理惑论》是佛教典籍,但文中大量引用道家《老子》之语来解释佛教教义,并为佛教辩护,从侧面体现了早期佛教信仰者的老子观。牟子在佛教和中国传统道家文化中寻找异同点,从而为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廓清障碍,这有利于揭示早期佛教对老子其人其书的认识特点及其意义。  相似文献   

16.
正中国传统文化,以儒家(孔孟之道)为核心,特别注重人生境界问题。道家、佛教同样倡导各自所理想的人生境界。相比而言,儒家入世、乐观;道家遁世、达观;佛教出世、悲观,但中国佛教,以禅宗为代表,却在一定程度上融合了儒道的精神。在人生境界上,孔子认为,"中庸"是最高境界:"过犹不及。""无可无不可。"其次是"狂狷":"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最次是"乡愿":"乡愿,德之贼也。"对于孔子来说,为人中正,处世权变是最为高明的;无论积极有为,或者消极无为,均  相似文献   

17.
中国审美意识是在儒、道、佛三家审美观、艺术观的直接影响下发展起来的。日本民族受中国审美意识的影响比较深,在接受过程中又表现出丰富的审美敏感性和创造性。禅宗思想作为佛教理论沉积和东方智慧的结晶,既有儒家风雅和入世的一面,又有道家虚无和出世的一面。它所具有的丰富理论意蕴,对中国审美意识的影响和渗透显而易见。禅宗被引入日本之后,其风骨意趣在日本的文学艺术中得到了深刻的体现,在各种文学艺术中禅意禅趣被表现得淋漓尽致。以禅宗思想影响为中心来探讨和把握中日两国审美意识的特色和价值,对中日审美文化的对比研究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佛教传入中国,不仅极大丰富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内涵,而且还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国民众的思维定式、生活信仰、民风民俗及诸多审美意识.佛教肇始东汉洛阳,最初几乎成为皇室上层社会的“专利”,随着北佛南移,从而开启了中国佛教由贵族向民间下移的进程.禅宗的出现以及最终成型于江西,标志着佛教中国化的完全成熟和儒释道的高度融合.从普世文化角度看,禅宗具有一种鲜明的民间性与草根性,它自觉和深刻地体现了一种中华民族文化意识,所产生的深远影响是不言而喻的.  相似文献   

19.
为了进一步推动佛教文献与中国古代文学的相关研究和学术发展,2006年11月25日至27日,“佛教文献与中国古代文学”学术研讨会在武汉隆重召开。此次会议由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与黄石东方山弘化禅寺共同举办,华中师范大学副校长李向农教授到会致辞表示热烈祝贺。海内外著名高校和研究机构的40余名专家、学者以及佛教界知名人士参加了会议。会议就佛教思想的发展、佛教与中国古代文学的关系、佛教文献的整理等方面的问题集中进行了深入研讨:1.对佛教思想的探讨。《中国文化研究》杂志社杜道明教授《顿悟与审美》一文指出,禅宗的“顿悟”使禅宗的…  相似文献   

20.
西方文论中国化是重建中国文论话语的横向动力,本文以佛教的文化异质性﹑佛教的中国化变异以及中国化的佛教——禅宗为研究对象,揭示西方文论中国化的转换规则和切实路径。相信佛教中国化的经验可以为西方文论中国化与中国当代文论的重建提供启示和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