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材料:日本的一堂小学美术课上,老师教孩子们怎样画苹果。老师发现有位学生画的是方苹果,于是就耐心询问:“苹果都是圆的,你为什么画成方形的呢?”学生回答说:“我在家里看见爸爸把苹果放在桌子上,一不小心,苹果滚到地下摔坏了, 我想如果苹果是方形的,该多好啊!”老师鼓励地说:“你真会动脑筋,祝你能早日培育出方苹果。”请你结合生活的感受,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题目自拟。擂台题  相似文献   

2.
一堂小学美术课上,日本老师发现有位孩子画的是方苹果,于是耐心地询问:“苹果是圆形的,你怎么画成方形的呢?”孩子回答说:“我在家里看见爸爸把苹果放在桌上,不小心,苹果滚掉到地上了。要是苹果是方形的,它就不会滚到地上,那该多好呀!”老师鼓励说:“你真会动脑筋,祝你能早日培养出方苹果。”把苹果画成方形,显然脱离实际,而那位老师却循循善诱,引导孩子道出画方苹果的原因,并且加以鼓励。这种做法,实在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3.
儿子画了一幅画:蓝色的太阳,还有一些鱼在飞……我觉得很有想象力,可老师说:千万不要把想象力歪曲了,太阳永远不可能变成蓝色,鱼也不可能飞到天上去,这叫想象力吗?这叫瞎想!我听了觉得很难过,人类的很多创造不就是源于大胆的瞎想吗?爱因斯坦有句名言: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敢于把太阳画成蓝色的孩子,敢于让鱼飞上天的孩子是对生活对大自然充满想象力的孩子,我们为什么不多加鼓励呢?看过这样一篇文章:一位日本老师请孩子们画苹果,她发现有位孩子画的苹果是方的。就耐心询问:“苹果都是圆的,你为什么画成方形呢?”孩子回答:“有一次,爸爸将苹果…  相似文献   

4.
在日本一所小学的一堂美术课上,一位教师教低年级学生画苹果。教师发现有位幼儿画的苹果是方形的,于是就耐心询问:“苹果都是圆形的,你为什么画成方形的呢?”孩子回答说:“我在家里看见爸爸把苹果放在桌上,不小心,苹果滚落到地上摔坏了,我想如果苹果是方形的,该多好啊!”教师鼓励他说:“你真会动脑筋,祝你早日培育出方苹果。”把苹果画成方形,显然脱离了实际;而那位日本老师却循循善诱,引导孩子说出画方苹果的原因,并且鼓  相似文献   

5.
曾听说 ,日本的一堂小学美术课上 ,老师教孩子们画苹果。老师发现有位学生画的是方苹果 ,于是耐心地询问 :“苹果是圆形的 ,你怎么画成方形的呢 ?”学生回答说 :“爸爸把苹果放在桌子上 ,一不小心 ,苹果滚到地上摔坏了 ,我想要是苹果是方形的 ,该多好呀 !”面对孩子稚气十足的回答 ,老师没有指责 ,没有嘲笑 ,郑重地鼓励他说 :“你真会动脑筋 ,祝你能早日培育出方苹果。”“真可笑 !世界上哪儿找得出方苹果 ?要培育方苹果 ,做梦去吧 !”我敢肯定 ,有人看了这个材料 ,一定会如此嘀咕。莱特兄弟说自己要像鸟儿一样在蓝天上飞翔 ,招来了多少人的…  相似文献   

6.
苹果是方的     
每个孩子的精神世界都是一本丰富的、独特的、非常耐读而且不易读懂的书,需要教师用智慧和理性去解读。读过这样一个事例,在日本小学的一堂课上,老师教同学们怎样画苹果,他发现有位学生画的苹果是方的,于是耐心地询问:“苹果都是圆的,你为什么画成方形呢?”学生回答说:“我在家  相似文献   

7.
有这样一种说法:中国的一位中学美术老师教学生画苹果,他将苹果画在黑板上让学生临摹,结果学生画得很像老师画的苹果。而美国的美术老师教学生画苹果是这样的:他每人发一个苹果让学生画,结果学生第一次画得不像苹果,第二次画得有点像苹果,直到第三次才画得像苹果了。以上实例体  相似文献   

8.
翻看女儿的图画作业,只见上面画了一个长扁的椭圆。圆是绿色的,周图画着绿色的光芒,画的名字是“太阳”。老师的评语是:画得不像,用色不当,重画。这不禁让我想起一则名为《方苹果》的小故事,故事的大意是这样的:日本的一堂小学美术课上,老师教孩子们画苹果,老师发现有位学生画的是方苹果,于是就耐心询问:“苹果都是圆形的,你为什么画成方形的呢?”  相似文献   

9.
一位教师到国外一所学校考察时,耳闻目睹了这样一件事:美术课上,教师对怎样画苹果作了一番精心指导后,便安排学生进行绘画.讲评作业时,这位教师发现有位学生画的是方苹果,于是询问:"苹果都是圆形的,你为什么画成方形的呢?"学生回答说:"我在家里看见爸爸把苹果放在桌上,一不小心苹果滚到地上摔烂了.我想,如果苹果是方形的,就不会掉到地上摔烂了."老师听了便鼓励他:"你真会动脑筋,祝你能早日发明出方苹果."  相似文献   

10.
一、现状1.启示课堂上,老师要求学生画一个苹果,有几种现象:第一种,老师在黑板上画一个苹果,让学生跟着画;第二种,老师拿出一个苹果,让学生看着这个苹果画;第三种,老师不给学生看任何苹果的样子,让每个学生画出心目中的苹果。这三种情况,显然第一种学生画出的是带有老师个性化的苹果,第二种学生画出的是他们观察到的共同的苹果,第三种学生画出的是他们想像中的苹果,每个苹果都充满个性。虽然不敢断定哪一种教学方法是正确的,哪一种是错误的,但是,对学生想像力的影响却是有明显区别的。这个例子虽然十分简单,然而却不时地影响着我们的美术课…  相似文献   

11.
一次,有个孩子照老师的范画画好了一个小朋友后,旁边又加一团黑色。画完后,老师问:“这是什么乱七八糟的东西?”孩子回答:“小朋友的影子。”“谁叫你画的,你没看见老师就画了一个小朋友吗?”孩子看着范画,再看着老师严肃的脸,呆呆地点了点头并顺从地把“小朋友的影子”擦掉了。而另一位老师的做法则不同,一堂小学美术课上,老师教孩子怎样画苹果,可发现有位孩子画的苹果是方的,于是就耐心询问:“苹果都是圆的,你为什么把它画成方的呢?”孩子回答说:“我在家看见爸爸把苹果放在桌上,不小心滚到地上摔伤了,我想如果苹果是方的,那该多好呀!”于…  相似文献   

12.
美术活动中,有个孩子把苹果画成了方形,理由是不想让苹果滚到地上.老师没有训斥孩子,而是鼓励他:"你真会动脑筋,祝你早日培育出方苹果!"我们在为孩子的想象力叫好时,更应该赞赏这位老师的教育方法.  相似文献   

13.
有这么一个案例:老师让小朋友画苹果。一个小朋友把苹果画得像茄子。老师问为什么把苹果画成了茄子的形状,小朋友说:“这是我今后培育的新品种。”老师说他的想象力真丰富,并给了他满分。这个孩子受到激励,后来的画越画越有新意,还得了大奖。这个案例启发我们:画得像不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有没有思想,有思想的生命才是有意义的。作为老师,我们没有资格将孩子的个性和想象力扼杀掉。作文离不开生活,作文的源泉来自平凡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作文的过程是儿童体验和感受生活的过程,是对生活的创造和审美的过程。罗丹说:“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  相似文献   

14.
石会泳 《教师》2010,(1):125-126
偶然问看到这样一篇文章:美国小学生画苹果,老师拎来一筐苹果,由学生任挑一个去画;日本的小学生也是拿着一个苹果自己去画;而中国学生画苹果,往往是由老师在黑板上画一个“标准”的苹果,规定先画轮廓、然后这边涂红、那边描绿。老师还要再三强调不要丽得不像……结果中国学生“克隆”的苹果最像!  相似文献   

15.
偶然间看到这样一篇文章:美国小学生画苹果,老师拎来一筐苹果,由学生任挑一个去画;日本的小学生也是拿着一个苹果自己去画;而中国学生画苹果,往往是由老师在黑板上画一个"标准"的苹果,规定先画轮廓,然后这边涂红、那边描绿,老师还要再三强调不要画得不像……结果中国学生"克隆"的苹果最像!读了这则文章,我思考颇多.  相似文献   

16.
记得老师在一堂作文指导课上画了一幅图,由此引发了我无穷的遐想。老师是这样画的:一个苹果,又大又红,新鲜诱人,让人忍不住想咬一口。但老师还没画完,她又将那个苹果的一角画成了腐烂的样子,还有一个蛀虫安安静静地躺在一旁,让人感到恶心。  相似文献   

17.
我听过这样一个画苹果的故事:美国老师带一袋苹果到教室,每人给一个,告诉学生可以嗅,可以摸,也可以吃,然后画出苹果。结果美国的孩子第一遍画出来像西瓜,第二、第三遍画出来的像梨,第四遍才有点像苹果了。日本的老师带一个苹果到教室,他拿着苹果在教室来回走动,告诉学生可以看,也可以摸一下,结果学生第一遍画出来的像梨,第二遍有点像苹果了。中国的老师带一枝粉笔进教室,告诉学生打开课本第几页,说画苹果有三个注意事项,然后学生拿出纸和笔,跟着老师在黑板上演示画,结果中国的孩子第一次画出来的苹果就非常像。美国的孩子画得不像苹果,但是…  相似文献   

18.
偶然间看到这样一篇文章:美国小学生画苹果,老师拎来一筐苹果,由学生任挑一个去画:日本的小学生也是拿着一个苹果自己去画;而中国学生画苹果.往往是由老师在黑板上画一个“标准”的苹果,规定先画轮廓,然后这边涂红、那边描绿,老师还要再三强调不要画得不像……结果中国学生“克隆”的苹果最像!读了这则文章,我思考颇多。当今信息与知识的发展特征之一是呈正几何级数不断在倍增.而现代美术教育主要是注重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相似文献   

19.
○的想象     
一九九一年高考关于圆的想象作文命题颇为新鲜,老师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圆,要求学生写想象作文。老师启发学生可以把圆想象成一轮满月,用天幕、云彩、柳梢等作陪衬,再用文字把这个画面描述出来。考题要求学生把圆想象成另一个物体,写一篇二百字左右的想象作文。  相似文献   

20.
高趁敏 《成才之路》2009,(21):34-35
一、鼓励和欣赏是学生写作的动力 美国教育学家巴士卡里亚说:“把最差的学生给我,只要不是白痴,我都能把他们培养成优等生。”他的妙方就是赞扬和鼓励。作文教学同样需要老师拿起表扬的武器。中学生有强烈的自尊心和好胜心,有渴望得到肯定和赞扬的心理需求,教师要善于抓住这一点,在作文教学中,鼓励学生、激发学生的写作积极性,挖掘出他们的不竭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