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习语是语言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类普遍的隐喻性思维不可避免地反映在习语中.通过阐述概念隐喻理论.以及对习语理解的传统现、认知观及其可行性与实效性的分析,认为认知语言学的概念隐喻是英语习语认知的意义理据.  相似文献   

2.
论人类语言的隐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而且是人类的一种思维方式。人类通过隐喻性思维来构建其概念系统,从而达到了解世界的目的。所以人类思维的载体——人类语言具有隐喻性。概念隐喻普遍存在于人类概念系统中。隐喻性思维还是人类语言创新和语义扩展的重要工具。本文主要从认知学和语言学角度论述了人类语言的隐喻特征。  相似文献   

3.
一、隐喻认知是阅读理解的主要认知工具 人的思维是隐喻性的,反映人类思维的语言也充满了隐喻。在语言中,概念隐喻及其语言表现形式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普通语言中大约70%的表达方式来自隐喻概念”(马越,2005)。理查兹指出,隐喻是人类语言无所不在的原理(the omnipresent principle of language)(束定芳,1998)。语言的本质就是隐喻。因此,我们在英语阅读中会频繁地接触到大量反映隐喻式思维的语言表达。  相似文献   

4.
传统语言学将隐喻视为语言形式上的一种修辞手段,而现代语言学则把隐喻视为语言的基本性质之一。语言隐喻性根源的探寻有助于认识语言、思维、认知与隐喻性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5.
张礼敏 《教学与管理》2012,(33):136-137
随着认知语言学的兴起,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更是一种思维方式,是人类的一种基本的认知方式。本文从这个观点出发,尝试对英汉语中的概念隐喻做以对比,讨论概念隐喻的普遍性及其民族文化特殊性,并在此基础上讨论他们的翻译。一、隐喻的概念性本质隐喻从根本上讲是概念性的,不是语言层面上的,隐喻性语言是概念隐喻的表层体现[1]。因此,莱考  相似文献   

6.
现代隐喻观认为隐喻是人类的思维方式和认知工具,语言本质上是隐喻性的,现代隐喻观的主要思想包括认知心理学、多值法、原型说和概念隐喻等。结合实践分析隐喻,在外语教学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孙红梅 《考试周刊》2007,(22):34-35
将认知语言学对隐喻的研究成果运用于语言教学是当今隐喻研究的七大主题之一。隐喻的认知观和语言的隐喻性使得隐喻研究的各种成果应用于语言教学成为可能。本文在简要阐述隐喻的认知理论的基础上,重点从词的理据、一词多义、词义变化、词义的理解等方面讨论了隐喻的认知观对英语词汇的解释力。  相似文献   

8.
概念隐喻理论诞生于上世纪80年代,它认为隐喻无所不在,是语言现象,也是人类思维的基本特征,包括方位隐喻、实体隐喻和结构隐喻。概念隐喻有其存在的认知理据,掌握和利用概念隐喻理论有助于培养学生隐喻性思维。讨论概念隐喻理论对英汉语言教学(词汇教学、句式教学和篇章教学)的重要作用,旨在提高学生语言理解和运用的自觉性。  相似文献   

9.
张霞 《文教资料》2014,(29):134-136
概念隐喻认为,人类的语言是隐喻性的,隐喻无所不在。人们倾向于用隐喻的手法来表征抽象的概念因为人类的概念系统是隐喻性的,语言的隐喻表述与隐喻概念是有规律地结合在一起的。我们试图用隐喻的思维来理解和分析汉语死亡委婉语,探究这些汉民族死亡委婉语中的隐喻。  相似文献   

10.
程明 《教书育人》2013,(18):100-102
隐喻在语言中是一种普遍现象,隐喻的研究渊远流长,一直被看做是一种特殊的修辞手段,直到1980年莱考夫和约翰逊合著的《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才真正开始从认知角度观察和研究隐喻,并将其纳入语言学研究领域,提出了"隐喻的认知观"。认知语言学认为,人类认知世界主要依赖于语言,而语言在很大程度上都是隐喻化的,它不仅是语言现象,也是思维现象。隐喻的这一功能导致大量新词汇的产生,语言变迁,以及一词多义现象。英语词汇教学是英语教学成败的关键,而英  相似文献   

11.
传统语言学将隐喻看作一种特殊的修辞手段,随着认知语言学的兴起和发展,人们已逐渐认识到隐喻不仅仅是一种修辞手段,而且是一种认知与思维的基本方式.通过对"头"词放隐喻方式的考察,可以发现人体隐喻在人类的认知与思维中具有重要的意义,从而揭示出隐喻在语言与认知、语言与思维之间的重要纽带作用.  相似文献   

12.
《考试周刊》2016,(A0):87-88
认知语言学认为隐喻性是语言的一大特性。作为人类思想宝贵遗产的诗歌中富含隐喻,包括常规隐喻和新奇隐喻。赏析常规隐喻有助于理解人类思维认知的共性和个性,提高学生中西方文化的对比能力;理解新奇隐喻有利于拓展思路,开阔视野,提高想象力和创造力。诗歌隐喻赏析对英语教学偏重技能训练、忽视人文素养提供了有益的补充。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认知语言学角度探讨了汉英隐喻源于自然地理环境的文化差异。作者提出作为一种认知现象,不同语言中的隐喻性思维受到不同文化背景的影响,其中自然地理环境也是汉英隐喻产生文化差异的重要原因之一。对于语言学习者来说,通过了解汉英不同地域背景对于语言的影响,将有助于提高他们对于汉英隐喻的理解能力及运用能力。  相似文献   

14.
习语是语言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类普遍的隐喻性思维不可避免地反映在习语中,而且这些隐喻性概念在很多方面都因文化而有所差异.本论文化通过对英语习语的认知特点和形成机制的分析,认为认知语言学的概念隐喻(或转喻)是英语习语的意义理据,文化知识对习语的意义理解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在传统研究中,隐喻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但在认知语言学中认为隐喻是认知的,并提出了概念隐喻的概念.而语言作为思维的容器则更是一种能体现人的隐喻性思维方式的表达方式之一.本文将以网络流行语作为切入点,研究在网络流行语中的概念隐喻的体现,以及概念隐喻对网络流行语的发展产生的影响,望对认知语言学研究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16.
"眼"的隐喻     
隐喻是一种认知方式,本文将秉着认知语言学的这个信条,来观察汉语中一些涉及到"眼睛"的词或成语以及熟语,从"看是接触"及"看是理解"这两个潜藏于概念中的隐喻,意在探明我们概念系统的隐喻性,探明"隐喻是无所不在的原理"(Richards,1965:92)并进一步探索隐喻的激发机制--是什么使我们选择一个相异的领域来操作和理解原域.  相似文献   

17.
隐喻不仅仅是语言修辞手段,而且还是人类普遍的一种思维方式和认知手段.以一个概念去理解、建构、表述另一个概念, 这就是概念隐喻(Conceptual Metaphor).作为连接认知和语言的纽带,概念隐喻理论为认识人类的思维过程、行为经验以及外语教学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从隐喻入手学习词汇网络符合认知规律,有益于突破传统词汇教学的瓶颈,培养学生的隐喻性思维和语言构建能力.本文探讨的就是以认知为基础的概念隐喻形成和理解的过程以及它派生的词汇网络系统在真实情景下的运用.  相似文献   

18.
王文菁 《海外英语》2014,(10):278-280
词汇是语言中最敏感的构成部分,其中流行语又最能敏锐反映时代和社会心理的变迁。同时,随着认知学科和认知语言学的不断发展,隐喻和转喻不单纯是一种语言现象,也是人类的一种认知思维方式。转喻和隐喻思维的运用在语言的使用过程中也越来越普遍。文章试图从认知语言学的转喻和隐喻思维角度分析形形色色的"粉丝团"名称,把握"粉丝团"等各色社会流行语的认知理论基础并探讨这类社会流行用语的产生依据及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9.
认知语言学认为隐喻是人们对抽象概念认识和表达的强有力的工具,而非简单的装饰性的辞藻.颜色词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建立在人体感知基础上的隐喻表达的.人类对红色有相同的视觉效果和认知基础,因此红色在英汉语言中的感知和反映就具有普遍性.文章借中国汉字文化"红"的词语进行分析,旨在揭示:词义变化的主要原因在于隐喻的强大认知功能,导致语言变化的媒介是隐喻.与此同时,也印证了认知语言学大师莱考夫的隐喻认知观点:语言本质上是认知的,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更是人的一种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20.
无灵句是英语中的一种特别的语言现象,广泛存在于正式的书面表达中。文章以认知语言学的实体隐喻为出发点,以"容器隐喻"对隐喻性无灵句进行再认识,给读者以一种新的认知视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