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设计意图 “请你猜猜我是谁”是最近一段时间我班幼儿经常玩的一个猜声音的游戏.一开始幼儿只是通过不断变换“被猜人”来进行游戏,几轮之后,一些幼儿不满足于这种简单的重复,其中一个小女孩把自己的声音变得粗粗的、低低的来让大家猜,其他幼儿觉得她像换了一个人似的,感到这个变化方式很有意思,开始试着变化出不同的声音去玩这个游戏.我想,不妨将多变的嗓音作为一个吸引幼儿探究科学现象的素材,开展一个科学活动,以引导幼儿探究声音除了粗、细的变化之外的其他可变方式,在游戏中体验人体的奥秘.由于本次活动是公开教学,我还以听课教师为教育资源,设计了幼儿与听课教师的互动环节,让幼儿在科学探索的过程中也体会到人际交往的乐趣.  相似文献   

2.
猜猜他是谁     
我经常教孩子做一个“猜猜他是谁”的游戏。现介绍给大家。教师先给幼儿猜“小朋友,我班有一个高个子小姑娘,扎着一条小辫子。她呀,下课时就喜欢帮老师扫地。你们猜她是谁呀?”我把班上某个孩子的  相似文献   

3.
适用年龄:3~6岁设计来源玩转木块适合大中小班幼儿,包含教育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简称《指南》)中科学领域有关数学的相关目标并且充分体现了“让材料说话”这一特点,让幼儿在观察、对比、操作、拼摆材料中,既可了解其玩法,还能够创新不同玩法;在玩中进行自我校正,如《点数游戏》,当幼儿将带有数字“6”的木块与画有7个小动物的木块进行数量配对时,幼儿会发现木块的高矮不一致从而发现错误。  相似文献   

4.
猜猜我是谁     
目的:培养幼儿的辨音能力。准备:3条手绢。玩法:请3名幼儿分别扮小猫、小狗、小刺猬,用手绢蒙住眼睛,背挨背,面向三个方向站在圈中心。其余幼儿手拉手围成大圆圈。按逆时针方向边走边念:“小猫、小狗、小刺猬,请你猜猜我是谁。”念到“谁”字时,立定不动。“小狗”、“小猫”、“小刺猬”分别向自己前方摸去,被摸到者学动物叫三声,请“小猫”、“小狗”、“小刺猬”分别猜被摸者是谁,可连猜三次,猜中了双方交换角色:猜不中,表演一个节目,教师另选他人,游戏重新开始。  相似文献   

5.
老师,我不玩     
玩是孩子的天性,所以在教育教学中,我经常会利用一些小游戏来吸引幼儿,既愉悦了幼儿的心灵,又使他们从快乐中学到知识.但总有个别孩子,不怎么"配合"老师,无论多有趣的游戏,他都没兴趣.倘若要他参加,你得到的答案永远只有一个:"老师,我不玩." 我班的文玥就是这样一个孩子,记得有一次,我教孩子们玩"萝卜蹲"的游戏,我先把游戏的玩法和规则教给大家,然后找来几个幼儿做示范,等到大家熟悉了游戏过程后,我问谁愿意参加,孩子们个个跃跃欲试,都把手举得老高,生怕老师看不见他.  相似文献   

6.
[设计意图] 黑暗,幼儿并不陌生,如,夜晚,关灯后的卧室,晚上漆黑的马路.“摸黑走”是幼儿生活中的日常经验.与“摸黑走”接近的“蒙眼走”对于大班幼儿来说更为熟悉一些,如游戏《猜猜我是谁》,《抓住我了吗》等等.《3-6岁儿童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中对动作发展指出:5~6岁幼儿能通过蒙眼走路等活动发展身体平衡和协调能力.于是我设计了一节大班体育活动.将《指南》的目标与教育建议融进情境游戏中,让幼儿的体能在游戏中得到提升与发展.  相似文献   

7.
听猜游戏(请你猜猜我是谁)是一种流传较广、深受幼儿喜爱的规则游戏。在幼儿园经常可以看到教师利用环节过渡的时间组织幼儿玩这种游戏,有时在作业教学活动(上课)中,教师也利用这种游戏的形式,对幼儿进行听音、辨音能力的训练,例如“听听什么乐器在唱歌”。在很多情况下,教师仅仅是把它作为一种消遣、娱乐活动来看待,对于这种游戏的发展价值,一般来说并不清楚。在《游戏就是为了让幼儿高兴么?》一文中提到的案例,  相似文献   

8.
下午,我教小朋友做了一个《猜猜他是谁》的游戏。孩子们的兴致都很高,而且出乎我的意料,竟没有一个孩子猜错的。为了增加他们继续游戏的兴趣,我说:“范老师也来猜一猜。”孩子们一听可乐了。我背朝着大家,一个女孩子轻轻拍了一下我的背,奶声奶气地说:“范老师,您好。”我思索后回答说:“叶靓,你好。”可是,还没等我转过头,孩子们就不  相似文献   

9.
孙悟空考小朋友是一个很好的向孩子进行文明礼貌教育的表演性游戏。游戏开始时,老师向小朋友报告一个好消息:“等会儿有一位客人要到我们班上来,大家一定猜不到他是谁吧!老师告诉你们,他——就是大家熟悉的孙悟空。”小朋友一听  相似文献   

10.
一、激发游戏兴趣1了解每一位幼儿的特点,采取相应的方法。我班有位叫宁诚的小朋友,动作协调性较差,每次音乐游戏时,他总是默默地站在一边看别人玩。我问他为什么不参加游戏,他腼腆地说:“小朋友都笑我像小猪。”于是第二天我组织了一个游戏叫《小小猪》,我问小...  相似文献   

11.
听声叫名     
参加游戏者围成圆圈,请一位幼儿蒙住眼睛站在圆圈中央。幼儿围成的圆圈一边转动,一边分别呼喊被蒙住眼睛的幼儿的姓名,让他猜是谁在喊他。猜对了与被猜着的人交  相似文献   

12.
《幼儿园纲要》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的促进幼儿的发展.一、幼儿园环境创设的适宜性适宜幼儿的年龄特点,适宜幼儿身心发展水平,适宜幼儿的兴趣,能力和学习方式等是创设环境中首要考虑的问题.只有适合幼儿发展的环境,才可能起到教育的作用.我们园曾在一个班做过一个实验,布置了大量的关于民间游戏的图片和玩法介绍,为孩子提供了一个了解、学习民间游戏的环境,并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在游戏图片上标识玩法,适合每个孩子选择,最适合的就是最好的.  相似文献   

13.
呼啦圈热在我们幼儿园掀起后,我考虑到幼儿年龄还小,关节、骨骼还没有完全发育好的实际情况,对此活动进行因势利导。但由于幼儿热衷于玩呼啦圈,用简单限制幼儿玩的办法并非上策。怎么办呢?我选择了引导幼儿“一圈多玩”的办法来加以引导,带幼儿开展“看谁的呼啦圈玩法多”的活动,让孩子们展开想象的翅膀,想出新的多种不同的玩法。有的幼儿把呼啦圈一个个间隔一定距离竖放着玩钻山洞游戏;有的把圈平放在地上,玩跳圈游戏;有的把呼啦圈当铁环推着玩;有的把圈悬挂起来进行投准练习;  相似文献   

14.
在农村组织幼儿的游戏活动困难确实很多,但我认为,只要从农村实际出发,把握农村幼儿的特点,农村幼儿的游戏活动也能开展得丰富多彩、富有情趣。 1.选择适合农村幼儿玩的游戏。农村幼儿园(班)的现状一是教师少,二是玩具缺,所以,组织农村幼儿的游戏活动必须做到方法灵活,形式多样,有自己的特色。可选择一些传统的游戏,如《老鹰捉小鸡》、《锤子、剪刀、布》、《猜猜我是谁》、《猜谜语》等,这些游戏不需要  相似文献   

15.
教学目的: 1.教幼儿正确运用跳、跑、游、飞、爬等动词,巩固幼儿对各种动物外形特征的认识。 2.通过游戏培养幼儿思维的敏捷性。教学准备: 录有动物叫声的磁带一盒,各种动物的贴绒图片和头饰若干,森林背景图一幅。教学过程: “老师知道小朋友最喜欢做游戏,今天我和你们一起做《猜猜谁来了》,的游戏好吗?”(出示背景图)“今天森林里可热闹了,动物们要开联欢会,等会儿请小朋友猜一猜谁来了,它是怎样来的。” 1.猜谜语说出谁来了,是怎样来的(每猜一种动物,就在背景图上出示该动物的图  相似文献   

16.
王飏  李萍 《早期教育》2010,(4):44-45
在尊重幼儿兴趣和游戏意愿的基础上,我园尝试着整合了三个大班的区角场地、活动时间、环境材料、玩法规则等,让所有幼儿在一个开放、动态的“大空间”中进行大区角游戏。  相似文献   

17.
在体育课中,为了更好地发挥幼儿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达到促进身心健康发展的目的,我曾在中班设计了一堂由幼儿自编游戏的体育课。我只给幼儿创设活动环境,为他们提供绳圈、响袋(在小布袋里装上几个汽水瓶盖,形同沙袋)和橡皮筋等常见器具,在孩子活动时播放音乐(模仿动作和音乐游戏的旋律),对玩法则不作硬性规定。这节课共有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幼儿的分散活动。幼儿做完准备活动绳操以后,我对他们说:“现在大家去玩绳圈,看谁玩的方法最多。”在音乐的旋律中,全班幼儿高兴地玩起绳圈,并出现了各种各样的玩法。几分钟后,我再分给幼儿每人一个响袋,让他们随意选择玩绳圈、响袋,或两种器材同时玩。结果,孩子们不但玩了抛接袋、顶袋走、夹袋跳等游戏,而且出现了响袋投圈、圈套响袋等综合游戏。紧接着,我又将一条橡皮筋平拉,将其两端拴至一人多高处,另一条橡皮筋的两端低拉拴在两把小椅子上。幼儿立即又投入了新的游戏:把响袋、绳圈向高拉的橡皮筋上扔过去扔过来;将响袋顶在头上,手摇绳圈,在低拉的橡皮筋上“走钢丝”等。幼儿活动时,我及时表扬玩法新  相似文献   

18.
9点02分 上课 师:现在做个游戏,哪四位同学愿意上来? (请四位同学上来躲在讲台后) 师:大家听好游戏的规则,我请他们每个同学说:“你猜我是谁?”你们能猜出他是谁吗? (游戏) 师:大家都猜对了。奇怪!这几位同学躲在讲台后,  相似文献   

19.
我家有个乖宝宝适合年龄:1岁~1岁半游戏目的:使宝宝能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说出“爸爸”、“妈妈”、“宝宝”,并能指出所说的人。游戏玩法:爸爸坐好,扶着宝宝让他站在自己的双腿上,妈妈坐在对面逗引宝宝,并说:“我家有个乖宝宝,既不哭来也不闹,妈妈亲(亲一下宝宝)哪爸爸抱,宝宝高兴哈哈笑。”引导他说出“爸爸”、妈妈”、宝宝”,说谁就去指谁。水果香又甜适合年龄:1岁半~2岁游戏目的:让宝宝能说出叠音词,如“圆圆”、弯弯”等。游戏玩法:妈妈拿出苹果、香蕉这两种水果,让宝宝认识它们。妈妈先指着苹果对他说:苹果苹果,圆圆。”引导他说…  相似文献   

20.
<正>教学设计一设计意图本单元的习作话题是“猜猜他是谁”,这是统编教材三年级上册的第一次习作练习。教材以游戏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学生在二年级写话的基础上自然地进入习作练习。上课一开始,我用游戏引路,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进入课堂学习。本节习作课学生之前已经学过,依据学情,我在学生学过的基础上作了一个提升:不再猜班里的同学,而要试着猜一猜其他人物,如课本中的人物、课外书中的人物、通过电视或新闻认识的公众人物,所以我将“猜猜他是谁”变为“再猜他是谁”,借助预学单调动学生的知识储备。持续的游戏活动帮助学生打开了思路,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持续学习的热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