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李清照词的母题就是一个愁字。前期主要抒写闺愁、离愁、伤春之愁,后期主要写家愁、国愁、思乡之愁。李清照“恋母情节”的形成,有其深刻的个人原因、家庭原因、社会原因。  相似文献   

2.
李清照词的母题就是一个愁字。前期主要抒写闺愁、离愁、伤春之愁,后期主要写家愁、国愁、思乡之愁。李清照“恋母情节”的形成,有其深刻的个人原因、家庭原因、社会原因。  相似文献   

3.
大体说来,李清照的生活历程与创作以靖康元年为界限。她前期创作的词大多反映了自己的理想不能实现,而年华白白流逝的惋惜,洋溢着郁愤之愁;后期创作的词反映了忧国伤家,漂泊在外的凄惨生活,洋溢着伤痛之愁。一.早期词作流露郁愤之愁李清照早期在封建礼教的扼杀之下青春易逝,壮志难酬,又不甘沉沦,只好借物作词发泄郁愤。  相似文献   

4.
吕阳 《文教资料》2011,(9):12-14
萦绕一生的愁是李清照词作的一大特点。本文将李清照词中的"愁"分为三个时期进行研究:婚前到新婚期;婚后第二年到南渡前;南渡后。未婚前李清照词中的愁表现为闺中寂寞、伤春思春的少女情怀,是少女的闲愁;婚后词中表现词人新婚生活的甜美与短暂离别的苦痛相交织,是少妇的离愁;南渡后,国破夫亡,词人的晚年就在满目疮痍、困顿飘零中度过,词人依旧多愁善感,但其忧患、思虑较前有了更为丰富深刻的内涵。  相似文献   

5.
中国古代诗人历来对"愁"描写甚多,被称为古代第一才女的李清照,更是把愁描写到绝佳。李清照的词风与前期迥然不同,前期是欢快美满、幸福甜蜜的"闺思闲愁",后期是凄惨悲切、漂泊无依的"苦寂悲愁"。本文对《声声慢》这首词进行分析,探究词人前后词风变化的原因,来寻找李清照内心不为人知的隐秘世界和不同寻常的人生历程。  相似文献   

6.
李红方 《考试周刊》2012,(48):23-24
在李清照词的作品中"愁"是最主要的意象之一,它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本文试图从李清照的情愁、家愁、国愁等几个方面对其词中之愁进行释读,从而进一步走近李清照,揭示其作品的精深博大之处。  相似文献   

7.
自古以来"酒"就是中国传统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文人墨客钟情吟咏的意象。"酒"给文人带来了创作灵感,也成了文人之间交流感情的桥梁。在词的兴盛上,酒的作用是不可或缺的。作为"千古第一才女",李清照巾帼不让须眉,对酒的喜爱之情丝毫不逊色于男子,她的词常常以"酒"意象来抒情遣怀。李清照词中曾多处写到饮酒,有的淡饮,有的浓醉,有的乘兴而为,有的含恨而作。在她的词作中,真挚的感情和完美的形式水乳交融,浑然一体。李清照词中所表达的愁情意绪都离不开"酒"这个意象。酒赋予李清照无限的创作灵感,而词则为李清照的饮酒增添了高雅的情趣。  相似文献   

8.
李清照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女词人,她的词雅致清秀,特别是对"愁"绪的抒写更是独树一帜。她的愁以靖康之耻为界分成两个大部分,分析前后期的愁词,从中得出结论:前期的愁词表现为离别相思之愁,后期的愁词表现为家国之愁。无论是哪种愁,都深深地打动人心。  相似文献   

9.
阐述李煜、李清照写愁词相同点的文章很多,但本文从意象、意境及个性与共性的关系上论述了他们写愁词的不同点,为教学中更深入讲解李煜、李清照的词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李清照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代词宗,是抒写愁情的高手,其笔下的"愁"词堪称抒发愁情的经 典,涵蕴丰厚,耐人寻味。  相似文献   

11.
韩爱祥 《语文天地》2013,(14):22-23
李清照被誉为婉约之宗。她的词作,把愁绪写到了极至。本文试从个人身世和家国情怀两方面,对李清照词中的"愁"的内涵加以具体阐释。一、儿女情长李清照18岁时嫁给太学士赵明诚,二人情  相似文献   

12.
李清照可以说是中国文学史上唯一一个称得上大家的女性作家。她凭着独特的女性意识来抒发自己"青年"、"中年"、"晚年"词中情愁、国愁、家愁,打破了男子一统文坛的局面,以其独具魅力的女性创作向我们展示了女性被历史压迫、蒙蔽的内心世界,是宋代词史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相似文献   

13.
李清照中期和后期词中,处处在写“愁”,本从李清照现存词中抉出带愁字的词句,择其具有代表性的写愁名篇进行评析鉴赏,探讨其不同时期词的风格,进而揭示这位非凡女词人心灵和作品的独特处。  相似文献   

14.
李清照是中国文学史上的"愁女子"。其词在表现内心情感世界时,具有愁情美。本文旨在从婉约美和悲壮的风骨两方面略谈谈其诗词中的愁情美。  相似文献   

15.
<正>【学情分析】对于李清照早期作品如《如梦令》《一剪梅》等,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学习了,并且也接触了相关抒发"愁绪"的作品,由此可以让学生进行比较阅读,体会李清照词的精妙。被后人誉为"千古绝唱"的本词是李清照后期的代表作,围绕着"愁"展开,运用各种各样的手法熏染愁绪。这首词虽然比较低沉,但是却显示了她过人的艺术  相似文献   

16.
曲惠勤 《学语文》2013,(6):47-47
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入选了宋代著名女词人李清照的两首词《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声声慢》(寻寻觅觅)(见卷首),二词都是李清照词乃至宋词中的杰作.其共同点是以写愁动人,但描写重心和具体特点又有相当大的差异。《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写的是生离之愁、闲愁、有限之愁。这首词作于重阳佳节,此时,李清照已经与赵明诚结婚,赵明诚在外地为官,夫妻分居,离愁满怀。李清照写了这首词寄给赵明诚,“明诚叹赏,务欲胜之。一切谢客,忘寝食者三日夜,得五十阕。  相似文献   

17.
舴艋舟,太小,载不下李清照的愁;李清照的愁,太重,舴艋舟承载不起.李清照心中千丝万缕的愁,像连绵不断的流水,像斩不断的野草无绝期.而她,却在《武陵春》中,力主创新,一句"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恰如其分地道出心中重重的愁. 她的愁从何来?纵观历史,自北宋败之后,李清照于1127年来到南方,故乡寿州困在战争之中,先后她遭遇了一生珍爱收藏的大量文物书籍在战争中被焚毁消失,在建炎三年(1129年)陪伴她的丈夫赵明诚病疾逝世.随着战火的不断南移,李清照为了躲避战火兵难而一个人流浪在外,无依无靠.1135年,名门之后的李清照流落到浙江金华时,万分感慨写下了《武陵春》一词.  相似文献   

18.
李清照是宋代婉约派词家的代表,经历坎坷,命运多舛,其词作在思想上和艺术上都达到了很高的成就。李清照词作中的"愁"在其不同的人生阶段有着不同的内涵:婚前是少女的伤春闲愁;婚后是夫妻分别的寂寞离愁;南渡孀居后则是国破、家亡、夫丧的离乱悲愁。  相似文献   

19.
李清照词的菊花意象经常被阐释为生离之愁、国家之愁、民族之愁。剔除现有诸多版本的阙疑,可以确认李清照流传下来的词作中有五首提到了菊花,而且在词境里关于菊花的意象是有很大差异的。围绕李清照在朝代嬗变崩塌之时其词作盘桓在菊花意象上的精神本原,可以看到古典生命的抒写过程并不是死生契阔、凄婉悲鸣的女性词人的写作品格。  相似文献   

20.
李清照经常借助花来表现自己的感情,有"红藕香残玉簟秋"的愁,有"风住尘香花已尽"的愁,还有"满地黄花堆积"的愁。李清照爱花,常以梅花、菊花、桂花入词——"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以及这篇经典的咏物议论词:鹧鸪天·桂花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梅定妒,菊应羞,画阑开处冠中秋。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这首词,与其他咏物诗词最大的不同就是以严谨的逻辑,通过议论来说服人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