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德育三题     
作者认为,德育具有长期性、多端性、实践性特点,它要求学校德育工作必须受到全社会的关心和重视。学校德育工作要全方位展开,必须认识到德育关系到学生的全面发展,正确地把握德育的内容,使德育面向全体学生,使德育工作全员参与,使德育工作渗透到学校全部工作和教学活动中。德育的关键在乎全面性实践,知、情、意通过“行”去把握、体验和确立,真正做到知、情、意、行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2.
对个体来说,德育过程是按照社会的要求和需要,对学生的个性倾向性和自我意识进行社会化,培养学生良好的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德育中蕴涵着心理健康教育。德育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心理健康教育是德育的前提,德育过程是品德的知、情、意、行的心理形成过程。  相似文献   

3.
我国的德育工作强调使学生达到“知、情、意、行”的统一。“知”即道德认识;“情”即道德情感;“意”即道德意志;“行”即道德行为.本文将以这四个方面为出发点,浅论中学教师在德育中的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4.
知、情、意、行构成品德心理结构的有机整体,忽视任何一个方面都会影响到品德的形成。要提高德育成效,必须进行改革,树立人文主义的德育理念,通过心理辅导促进品德心理结构的平衡发展。  相似文献   

5.
知、情、意、行构成品德心理结构的有机整体,忽视任何一个方面都会影响到品德的形成.要提高德育成效,必须进行改革,树立人文主义的德育理念,通过心理辅导促进品德心理结构的平衡发展.  相似文献   

6.
德育过程是指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和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思想道德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的心理内部矛盾运动,使其养成教育者所期望的思想品德的过程。即通过施加合理的教育活动,促进知,情、信,意、行的发展变化过程。 知、情、信、意、行是品德的基本构成。知是人对是非善恶美丑的认识和评价,情是人对周围和外界事物的爱憎好恶的态度;信是人对人生和社会政治理想的  相似文献   

7.
<正>策划人语德育科学化是中小学德育创新发展的基本路向,而德育低效是中小学德育实践的老大难问题,破解这一难题的根本出路在于遵循品德形成发展的"内生—外化"、"他律—自律"规律和德育的生成性、后效性、长期性、反复性特点,将德育的规范与要求有效转化为学生的品德素养。这一过程的基本原理和核心技术是,德育与心理教育相融合使学生品德形成和发展过程经历品德知、情、意、行等心路历程,让  相似文献   

8.
知、情、意、行构成品德心理结构的有机整体,忽视任何一个方面都会影响到品德的形成,要提高德育成效,必须进行改革,树立人主义的德育理念,通过心理辅导促进品德心理结构的平衡发展。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品德的心理结构包括知、情、意、行四种成分,在品德形成的过程中,并不是知、情、意、行的简单相加,而是这几种心理因素交替地起作用的结果,它们之间是紧密联系、相互制约、互相渗透、互相促进的。因此,要提高高校德育的实效性就要遵循大学生品德形成的规律,切实引导大学生树立全新的道德观念,增强高尚的道德情感,巩固先进的道德意志,自觉地规范道德行为。  相似文献   

10.
培养学生的“知、情、意、行”并非德育过程特有的规律姚文俊,武丰旭长期以来,无论是教育理论工作者,还是教育实践工作者,都把培养学生的“知、情、意、行”作为德育过程所特有的规律。事实上,培养学生的“知、情、意、行”并非是德育过程所特有的规律,而是整个教育...  相似文献   

11.
正由他律到自律,由教化到自省是品德形成的一般规律。学生品德形成过程不仅是一种知、情、意、行协同发展的过程,也是一个"感知-体验-明理-导行"的心路历程,情感因素特别是情感体验在这一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德育低效现象的症结是德育要求未能有效内化为学生的品德,其中关键是未能形成有效交汇点。叙事德育是近年来我们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践中,经探讨和总结形成的一种行之有效  相似文献   

12.
德育过程作为一个动态系统来考察,是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是教育者用社会所要求的品德规范影响受教育者,启发他们自觉接受教育,形成教育者所期望的思想品德过程,笔者认为,德育过程只有做到知、情、行的统一,才能收到预期的德育效果。知、情、行是彼此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相互转化的。一般地说,“知”的培养是基础;“行”的实现是关键和标志:  相似文献   

13.
<正>道德品质教育是遵循德育过程的规律,围绕德育任务来进行的。小学德育必须研究儿童的心理年龄特征和思想品德形成的特点,并采用不同于成人的原则和方法。小学生的道德品质是由知、情、意、行等要素构成的。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地影响学生知、情、意、行的综合过程,也是学生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的过程。知,是指学生的道德认识,它是学生在实践中产  相似文献   

14.
文摘要览     
应建立德育活动课 詹万生在《光明日报》上撰文认为,改变目前中小学德育工作的“薄弱”和“不适应”状 况必 须加强德育工作的实践环节,建立德育活动课。德育不同于智育,智育的任务是传授知识兼培 养能力,它主要解决知不知、会不会的问题;而德育到此并没有完结,它不仅要解决知不知、 会不会的问题,而且更要解决信不信、行不行的问题,即不但要授之以知、晓之以理,而且还 要动之以情、导之以行。德育过程是知、情、意(信)、行诸环节构成的,只有知识传授,而无 情感陶冶、意志磨炼和行为引导不是完整的德育。忽视或轻视德育实践活动就不能培养…  相似文献   

15.
论德育管理     
德育管理是学校管理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学校管理工作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加强学校德育管理,努力提高德育管理的水平和效能,是全面提高学校教育质量,保证教育对象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重要措施,是促进教育对象身心健康发展之必需。同时,加强德育管理也是提高整个中华民族思想道德素质。促进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工程之一。学校德育管理工作是否科学,不仅决定着德育工作的整体效果,决定着德育工作的质量,而且也决定着学生的个性发展及健康成长的大问题。认真探讨研究德育管理的理论及实践,对于科学地组织德育管理过程,保证德育过程中知、情、意、信、行的均衡发展,顺利实现科学意识和高尚道德品质向个体及群体行为的转化,实现德育的最佳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儒家伦理道德教育方法渗透到了个体品德结构的知、情、意、行层面,这也是儒家思想文化为何一直占据统治地位的原因之一。对待儒家德育方法应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当今社会的德育工作不能强制灌输、不能整体划一,要注重受教育者主体能动性的发挥,强调情感育人的作用,充分构建德育的环境氛围,注重对受众知行结合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7.
德育是培养和塑造品德的教育,而任何一种品德其心理成份都包括知、情、行、意四种要素,与这四种要素相对应,德育方法也可分为授知—说理教育法,激情—情感陶冶法,导行—实际锻炼法,炼志—意志磨炼法四种,本文对这四种方法略作探讨。  相似文献   

18.
“传授·训练·实践”这种德育工作模式,可使学生的知、情、意、行得到循序渐进的培养,为实施养成教育提供良好的载体。文章从“抓学生的德育认知、行为规范化和德育成果的内化”三方面论述了运用“传授·训练·实践”模式实施养成教育的流程和实效。  相似文献   

19.
李保明 《中国德育》2015,(23):71-74
品德是一门以学生良好品德形成为核心、促进学生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而一个人的品德形成过程是在一定外界环境的影响下,内在的知、情、信、意、行等品德心理辩证运动、均衡发展的过程。"信"在这一过程中起着"关节点"的作用。可以说,没有受教育者发自内心的良好信任认同,道德是难以真正内化的。  相似文献   

20.
为了把德育首位落到实处,近年来,我校在市教育部门的指导下,一手在实践上狠抓落实,另一手抓德育工作队伍素质的提高,树立全体教职工都是德育工作者的观念,遵循新时期的德育规律,建立德育的管理、内容、工作、科研四个体系.知、情、意、行的教育方法,使德、智、体、美、劳相互渗透,促进学生五育和谐发展,从而初步形成了学校、家庭、社会相互配合的新格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