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民族志的研究方法,对北京市一所内地西藏班学校的两名西藏学生进行为期一年的深入访谈和观察,力图走进西藏散插生的生活世界,了解他们与远在家乡的亲人、藏族同学和同乡、内地校里的汉族同学、汉族教师之间的交往互动及文化体验,探索西藏生在内地学校的社会网络构建,并以民族志的方式将他们的日常行为及其背后的实践逻辑呈现出来。  相似文献   

2.
洪旖旎 《天津教育》2022,(23):141-143
<正>为加速培养西藏的各类建设人才,国家大力支持西藏自治区教育的发展,自1984年以来,依托办学条件更好、师资队伍较强的内地学校举办西藏班,目前,在内地学习的西藏生人数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由于西藏特殊的文化、历史背景,西藏生在语言、思维方式、性格、交往行为以及沟通行为等方面,与内地学生相比有许多不同的特点。他们从西藏特殊的社会环境和教育环境转到内地的社会环境和教育环境,容易出现地域文化、人际关系等方面适应不良的状况,特别明显地表现在学生的学习方面。基于音乐课程的实际教学特点,在日常教学过程中,  相似文献   

3.
陈志兴 《南昌教育》2006,(11):32-32
南昌十七中是江西省唯一举办有内地西藏初中班的学校,学校现有9个西藏初中班,340多名藏族学生。教育援藏,开办内地西藏班是中央一项重要的举措,这有利于打破西藏长期封闭的办学环境,有利于西藏学习其他民族办学经验和文化科学技术,有利于加快西藏教育事业的发展。本文就如何借助历史教学加强藏班学生的“历史认同”教育、落实国家教育援藏政策进行了一些探索。  相似文献   

4.
养成教育是一种习惯教育。抓好养成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有利于社会的进步,有利于家庭的和睦幸福,有利于提高国际形象。而养成教育,就是要做到学校、家庭、社会的统一。  相似文献   

5.
内地高中西藏插班生是内地西藏办学择优插班模式之一,为西藏输送了人才,但现阶段,西藏生的教学与管理工作还存在师资保障、学生学习、生活适应、被动特殊化等问题,亟需从国家政策、学校保障和学生适应等层面采取措施,进一步完善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6.
一个人的成长受到家庭、学校、社会三方面因素的影响,三个因素只有相互配合,相互促进才能最终有效地实现孩子的进步和成长。内地西藏班孩子的父母远在西藏,他们很想知道孩子在学校的发展情况;班主任在教育孩子时,也很希望得到家长的支持。所以西藏班的家校联系显得更紧迫和重要。在通讯交通设施不够发达的过去,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后,党和国家顺应时代发展需求,承袭异地办学传统,自1985年采取集中和分散相结合原则,在内地为西藏办学,举办内地西藏班(校),为西藏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培养人才。回顾该项民族教育政策的发展历程,发现其办学、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办学类型、层次趋于多元,显性作用明显;其为西藏社会经济建设储备人才,教育辐射功能逐步显现。但就当下现实看,内地西藏班(校)的总体水平还需进一步提升,布局和层次结构有待优化,学校管理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也存在提升空间。  相似文献   

8.
武汉市第四十九中学是国家民委和教育部定点培养西藏生的学校,自2002年接受第一批西藏学生以来,始终把民族团结教育纳入学校课程建设中,从教育模式、教材内容、课程结构等多方面进行全面规划,探索出了西藏生内地散插就读的模式,加快了藏汉学生间的快速融合。  相似文献   

9.
我校内地西藏师范班是专门为西藏培养五年制小教大专班试点校之一,多年来,办学质量不断提高,得到社会的广泛好评。在办学过程中,我们在加强西藏师范生教育管理方面,做了一些积极的探索。一、摸清学生特点,实施因材施教。教育好藏生,首先要摸清他们的特点。1.少小离家。小学毕业即来内地读书,他们来内地就读的年龄一般是12岁左右,读师范的年龄一般15岁左右。⒉教育环境特殊。藏生自幼来内地读书三年或五年,一年365天以校为家,以师长为父母,以同学为兄弟姐妹,他们所受的教育、影响,主要来自学校。3.习俗与内地有差异,藏生初来内地就读,文化生…  相似文献   

10.
内地西藏中职幼师班学生学校适应现状是教育者实施调整教育行动的依据,笔者采用问卷调查法,辅助个案访谈法,从内地生活适应、人际交往、西藏文化传承、语言适应、自我适应五个方面展开调查,全面了解学生学校适应现状。通过调查分析显示,学生存在不少适应问题,学校应提供适宜的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满足西藏生学习生活的需要,促进学生更好地适应幼儿师范学校生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