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 毫秒
1.
一、排比和层递 排比和层递都可以含有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似的句子.在表达上都有气势贯通的特点.区分起来有一定的困难。  相似文献   

2.
“为了整个班,为了整个潜伏部队,为了这次战斗的胜利,邱少云像千斤巨石一般,趴在火堆里一动不动”(《我的战友邱少云》)。这句子里的三个介宾短语,褚惠清撰文(《是层递还是排比》,载《教师之友》94年第9期)认为“它当属层递”,不是排比.我认为这个论断是片面的。这三个短语既用了层递,又用了排比,二者兼之。说它是层递,因它在内容上反映了“班——部队——胜利”这三个事物之间递出的逻辑关系:从“班”  相似文献   

3.
在毛泽东的语言艺术中,排比式和层递式运用得较多。排比有词语排比、句子排比;有连续排比、间隔排比等.层递有的由词组构成;有的由句组构成;层递句可分为时间性阶升(阶降)、程度性阶升(阶降)、范围性阶升(阶降)、抽象性阶升(或具体性阶降)、抽象性阶降(或具体性阶升)等。  相似文献   

4.
“排比”与“层递”是两种很难区分、极易误判的修辞格,各种修辞著作和教材对二者的解说也不尽一致,同一个例子,有的说是排比,有的说是层递,这就要求我们要分析有关的言语现象,比较异同。给二者作个科学的界定。对于“排比”,许多修辞著作认识较一致,即“把内容相关,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短语、句子连起来用”。  相似文献   

5.
“排比”是汉语中的一种重要的修辞手段。特别是在政论性的文体中,由于排比句的运用,可以使文章说理更加充分。汉语中的“排比”可以分为并列排比和层递排比(有的语法家将层递作为一种独立的修辞格)。其功能也不尽相同。《汉英词典》将“排比”一词译为  相似文献   

6.
“排比”与“层递”是两种较难区分、极易误判的修辞格,各修辞著作和教材对二者的解说也不尽一致,同一个辞格,有的认为是“排比”,有的认为是“层递”,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分析有关的言语现象,比  相似文献   

7.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中,属意境上的辞格有比拟、反复、呼告、设问、夸张等五式;属句章上的辞格有排比、层递、详略呼应句等三式;属材料上的辞格有比喻、借  相似文献   

8.
排比是一种三个或三个以上内容相关、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连用的修辞手法。如:但这回却很有几点出于我的意外。一是当局者竟会这样地凶残,一是流言家竟至如此之下劣,一是中国的女性临难竟能如是之从容。(鲁迅《记念刘和珍君》)层递是一种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意递升或递降的词语或句子按顺序排列的修辞手  相似文献   

9.
说说层递     
在教学“层递”这一修辞格的时候 ,我常常选择那些至少由三个具有递升或递降关系的语句做例句。如 :①……我常常想 :这是我个人的魅力吗 ?不是。这是“综艺大观”的魅力 ,这是电视台的魅力 ,这是电视事业的魅力 !”(著名节目主持人倪萍的一次电视讲话 )②我们要从国内外、省内外、县内外、区内外的实际情况出发 ,从其中引出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 ,即找出周围事变的内部联系 ,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 (毛泽东《改造我们的学习》)有一次 ,在我讲完了“层递”及“层递”与“排比”的区别后 ,有位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 :“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  相似文献   

10.
好课都有一个共性,那就是层递性。显疑、引导、提升是教学活动的三个阶段,逐步深入,环环相扣。教师在教学时可利用这种层递性,引导学生进入课文,使课堂精彩不断。  相似文献   

11.
胡娜 《文教资料》2011,(8):18-19
荀子《正名》一文修辞手法丰富多采,多用比喻、对偶、对比、排比、层递、顶真、设问等辞格,本文试作分析。  相似文献   

12.
演说与修辞素有渊源。排比是演说中英语最常用的修辞格之一。在演说中,演说者为了使演说具有强烈的说服力,表现力和感召力,往往不是只使用排比这种单一的修辞格,而是将排比与其他修辞格混合使用,可以起到相得益彰的作用。笔者通过实例分析,研究了英语排比与“首语反复”、“结语反复”和“首语结语反复”,以及“对照”、“层递”和“回环”等修辞格混合使用时在演说中所产生的效果和作用。  相似文献   

13.
《大雪山》(五年制教材五册)以生动、感人的语言着意叙写了红军战士翻越大雪山的一个片断。读时使人也如置身其间。笔者认为:课文之所以能产生这种强烈的效果,这与本文辞格的综合运用是分不开的。试举几例: 一、“大雪山在四川省的西部。那里没有人烟,没有花草树木,连条小路也没有。”这个语段中的第二个句子,从语言的结构形式看,是排比,而就排迭的三个分句看,其间又存在着步步推进的层递关系。整个句子兼用了排比  相似文献   

14.
白茆山歌中多处运用了汉语常见的辞格,从语音、句式、意境、材料等角度列举分析了白茆山歌种种修辞格,有衬字、象声、叠音、排比、回环、顶针、反复、对偶、层递、设问、比喻、比拟、双关、起兴等.  相似文献   

15.
构成排比的语言材料大都是句子,包括单句和复句;也有的排比是由短语构成的。句子也好,短语也好,必须有三个或三个以上部分方可构成排比。有人把两个句子或短语构成的对称句式也说成是排比,这是不对的。也有人把三个或三个以上词并列地说也称为排比,这也是不对的。下面我们结合具体的语言材料来说说。  相似文献   

16.
张萍 《绥化学院学报》2010,30(4):109-111
层递句是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紧密联系的句子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进行排列,以表达语意的层层加深或减弱的特殊句法,即应用了"层递"的修辞格。《孙子兵法》中的层递句在古代典籍中较为突出,通过考察其中层递句的具体使用,归纳出其特点以递降类型为主,且主要集中于《谋攻篇》和《军争篇》。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孙子兵法》中层递句特点的根源,在于作为著名的军事学著作,《孙子兵法》的语言重在表达观点,强调语意重点,递降类层递句本身的特质与之恰能很好地契合。  相似文献   

17.
互文一般句式整齐,结构匀称,音韵和谐,有对称的美感。我们往往会把“互文”同对偶和排比等混淆起来。因为,它们有着形式上的共同点。但它们毕竟是不同的辞格,之间有细微的差别。对偶是语义相关或相对,字数、结构相同或相近者之并举方式。排比是将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似、语气一致、意思密切关联之语句成串地排列起来使语势得到加强,感情得到加深的修辞格。它们都有句式整齐、结构匀称、音韵和谐等方面的共同点。对偶往往是互文,但互文不一定对偶,排比与“互文”的区别统统在语义程度和气势上,它的下一结构比上一结构要进一层,而“互文”只…  相似文献   

18.
(一)什么是“排比”? 用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的短语或句子成串排列起来表达相似或相关的意思,这种修辞手法,叫做“排比”。有的同志把紧连着的两个结构相同或相似的对称语句也称做排比,那是不妥当的。 (二)排比有什么修辞作用? 排比,由于连续说出结构相同或相似的一连串语句,因此有加强语言气势的作用,给人以一气呵成之感。  相似文献   

19.
潜江市位于湖北省中南部,潜江方言总体上属于西南官话范围。潜江方言熟语的修辞手法多种多样,异彩纷呈,其中用得最多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比拟、对偶、对比、双关、借代、映衬等,其次还有夸张、排比、层递、拈连、顶真等手法的运用,再次还有几种修辞手法的综合运用。潜江方言熟语在语言形式上体现了其鲜明的地域特色。  相似文献   

20.
复杂的排比     
排比就是由三个或三个以上语气相同句式相似的句子组成,巧妙地使用排比,能使句子更有气势,更生动地打动读者的心。一、排比加夸张1.排比加扩大夸张(1)大扁鱼一会儿浮在水面,一会儿在水中玩耍,一会儿沉到水底。(2)大扁鱼一会儿浮在水面吹泡泡比气球还要大;一会儿以超音速在水中游动;一会儿在水底打呼噜,整个湖泊都听得到。练习:小花狗在院子中2.排比加缩小夸张老黄牛一边津津有味地吃草比蚕吃桑叶还要慢;一边用尾巴拍打比蚊子还小的苍蝇;一边以蜗牛爬行速度在耕地。3.排比加提前夸张。北京申奥成功的消息,没等播音员说完,就传到(长城内外),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