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孔乙己是鲁迅的代表作之一,也是该作品中的主人公。文章发表于1919年4月《新青年》第六卷第四号,后编入《呐喊》,是鲁迅在"五四"前夕继《狂人日记》之后第2篇白话小说。据鲁迅1919年3月26日所作的《附记》,本文作于1918年冬天。孔乙己也就诞生于1918年了。孔乙己姓孔,名字却不叫"乙己",大伙之所以喊他孔乙己,是因为从描红纸上看到了一句半懂不懂的话"上大人孔乙己",就给他取了"孔乙己"这个绰号。  相似文献   

2.
偷书那点事     
孔乙己先生有句名言,窃书不能算偷.“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孔先生很可爱,他在玩文字游戏,搞同义词辨析.在我们的印象中,偷和窃是一回事.查字典,窃的意思就是偷.但孔乙己偏偏要将这两个字区别开来,以证明自己并非下三滥.他终究是穿着长衫喝酒的人,虽然只能像普通劳动者一样站着.他怎么会“偷”呢,他是“窃”.细究“偷”和“窃”,还真的有区别.不仅“窃”是书面语,文人用,透着几分高雅;而且“窃”的本义是“以米为穴”,意思是虫子在穴中偷米吃,颇有雅趣.而“偷”呢,老百姓的口头语,自然俗一些;而且“偷”者总有点鬼头鬼脑,见不得人.所以偷偷摸摸让人看不起.孔乙己不能让人看不起,所以要红着脸争辩,这正是孔乙己的可爱处.  相似文献   

3.
中国历史上曾有过"九儒十丐"的恶谥,但中国人却自来爱"雅",因此也崇尚斯文.斯文即不俗,高尚之谓也.比如斯文人有雅致,斯文谈吐称雅言,连戴披肩风帽勾腰驼背走路,也叫雅步.而雅,莫过于读书写作;书生文人自然成了斯文人.也许是这个缘故,从前有些斯文人失斯文,还不失其"雅".最有趣的是那个穿长衫站在柜台前喝酒的孔乙己,潦倒到偷书度日被打断腿,仍以"窃书不算偷"自慰.那是由于偷而属雅,至多算作"雅贼"而已,和俗贼毕竟有别.由此而及彼,从别人的文章或著作中进行抄袭剽窃,还是应该叫做"雅偷";这斯斯文文的勾当,不以为耻者似已成俗.不过偷书到底是实实在在的偷,有赃则成罪,很难因其雅而改其偷的性质.而剽窃抄袭只不过是  相似文献   

4.
在鲁迅的小说《孔乙己》中,咸亨酒店孔乙己给孩子们吃茴香豆的情景,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不料,读了《想起了“茴香豆”》一文(见《经济日报》1995年2月23日二版),竟发现《孔乙己》中的茴香豆却被人搬迁了。请看该文第一段:“鲁迅在《社戏》中写他少年时和小伙伴看社戏的情景,回来时经过种有茴香豆的田地,  相似文献   

5.
余光中趣事     
余光中在幽默散文《书斋·书灾》中云:“有的人看书必借,借书必不还。有的人看书必买,买了必不看完。” 余光中的一些文友均属借书不还的“雅贼”。他很想写篇杂文声讨这类借而不还,甚至久催不理的“孔乙己”式人物,可正当动笔时,发现自己也做过“孔乙己”。他自述道:瞧,书架上有一本《美国文学的传统》下卷,便是从同事朱立民教授那里借来的,“侨居”已多年矣。  相似文献   

6.
国家标准《标点符号用法》4.15.2规定:书名、篇名、报纸名、刊物名等,用书名号标示.举的例子为《红楼梦》《孔乙己》《人民日报》《中国语文》,分别对应于书名、篇名、报纸名、刊物名.  相似文献   

7.
《今传媒》2002,(5)
据《今旱报》报道,北京电视台 四套节目播出的10集电视连续剧《阿Q的故事》,将鲁迅的《阿Q正传》、《孔乙己》、《故乡》、《药》等小说捏合在一起,随心所欲地戏说了一番;阿Q谈起了三角恋爱,并且还做起了人血馒头的生意,而孔乙己也成了阿Q的岳父…… 7月6日,《今早报》在《娱乐新闻(综合)》版以《放过鲁迅先生吧》为题,发表了记者明月写的一篇述评,对这部戏说、歪曲、糟踏文学名著的影视作品及所谓“严肃的戏说”的文学主张提出了尖锐的批评。虽然由于篇幅所限,作者来不及对  相似文献   

8.
《电子出版》2000,(9):16-18
可能是自打圣人说过“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以后,读书人(现代称文化人)的身份便一天天的高贵起来:读书、做官、发财、特权、光宗耀祖……循环往复以至无穷。既然高贵,自然也就与犯罪无缘了。不信?您没听孔乙己说的:窃书不算偷。读书人的事,能算偷吗?既然凡是好用的东西自然会有人让它传宗接代,于是,现代也便有人把它拿来:连窃书都不能算偷,那盗版软件和用盗版软件,当然也不能算偷了!于是,尽管目前从中央到地方,从政府到企业,都在开展轰轰烈烈地开展打击软件盗版教育和法律行动,孔乙己的“窃书不算偷”的理论,也早已…  相似文献   

9.
《兰台内外》2011,(5):52-54
一文钱,能派什么用场?相信大多数读者对此是没有概念的。即使有概念,也是读了鲁迅先生笔下的孔乙己,在成亨酒店曲尺形柜台上排出九文大钱,说:温两碗酒,要一碟茴香豆。  相似文献   

10.
作为改革开放的"策源地"、"排头兵"、"窗口"和"试验田",深圳有太多难忘的经典.经过30年的发展,深圳已从一个小渔村发展成了一座国际化大都市,深圳的变迁震撼了海内外.  相似文献   

11.
中国奥运地产:百年辉煌设计了8年,运作了8年,努力了8年,奋斗了8年,经历了8年的从图纸到实物,从梦幻到现实,到2008年,中国的奥运地产已到了收尾阶段.磅礴大气、宏伟壮观、豪华前卫一一以"鸟巢"和"水立方"为代表的奥运地产,已浮出水面.  相似文献   

12.
死要面子     
李国文 《档案天地》2012,(11):57-59
(一)孔乙己的长衫 面子很重要,国人特别在意这一点,于是,民间广泛传播,居然就有了"死要面子"这种说法。平心而论,古代文明源远流长的中国,的确称得起"礼仪之邦",而礼仪之"礼",为孔孟之道的核心,学问之大之深,  相似文献   

13.
21世纪的今天,企业信息化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查资料"到网上找找"已代替了"去贺料室查查",资料传递"我给你传过去"已代替了"你来取一下".这标志着信息化已在企业各项工作中得到普及.  相似文献   

14.
随着社会价值观的渐趋多元,人们许多时候品人评事不再用道德眼神了.这是哲学困局,也是媒体困局.困局产生的原因是:媒体尚处在道德层面,而明星等某些群体已处在经营层面或其他非道德层面了,媒体实际上已陷入了"层面潜移"的被动.这就是新闻层面的潜移暗度.新闻作品常常因此而无力、无奈,其情景正如社会上的一些骗局,多是"醉翁之意不在酒"的上位层面对下位层面的套取.  相似文献   

15.
《汉语大字典》所引用的" (已其)"字,该字上面部分皆作"巳"。查《说文解字》此字在"己部"内,《说文》另有"巳部",但无此字。《说文解字注》.《说文解字义证》皆作"(已其)".台湾省编《中文大辞典》亦作"(已其)",上部从"己"而非"巳".《汉语大字典》和《中文大辞典》收录此字时,还引录了甲骨文、金文等数种古文字形,上部亦皆作"己"而不作"已"。另外,山东黄县还出土了数件(已其)国铜器.王献唐为此还专写了《黄县((已其)器》一书(后收入《山东古书考》书中),其中作用"(已其)"字,  相似文献   

16.
中国加入"WTO"后,出版产业也进入全面深化改革的新阶段.全国500多家出版单位,基本上都已"自负盈亏",实现"企业化运作",并已形成了在"市场"竞争中拼发展、求生存的局面.不过,另一方面,就目前中国出版单位"转制"的宏观环境而言,如果加以严格而审慎地考察,大家就不难发现尚存有许多困境与难题.  相似文献   

17.
张安朴,在上海新闻界、美术界大名鼎鼎,圈内人都亲切地唤他"阿朴".已届花甲的他,是解放日报摄影美术部原主任、高级编辑,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他出色的美术编辑工作,使他获得了"上海韬奋奖"和"上海优秀新闻工作者"的称号.他卓越的艺术才情,使他获得了"绘画多面手"的美誉.  相似文献   

18.
沈雨欣  李志 《东南传播》2021,(9):108-110
在"网综养成系"偶像模式下,沉浸式追星体验已成为当下新兴的流行趋势.粉丝的角色从被动接受偶像人设已转向主动参与偶像的人设养成,粉丝的权力及参与地位也已得到显著提高.如今"网综养成系"偶像模式的出现不仅打破了以往经纪公司垄断造星权力的局面,而且也为文化产业的发展增添了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19.
王鸣涛 《青年记者》2012,(20):76-77
目前体育赛事在媒体的推动下已演变成"豪门盛宴",吸引了无数人的关注和追捧.而具有"电视美学"之称的电视体育的功能已超越了体育所具有的涵义,经电视意义强化的比赛形式放大了竞赛的重要性、制造了明星和奇观效能,成为新时代体育模式下的一种独特的视听范式.①电视体育依靠自身科学、合理的运作模式,在理念、创意以及形式等方面不断实现创新,获得了长足发展,赢得了观众的喜爱.  相似文献   

20.
沈达 《新闻实践》2009,(3):59-60
屈指算来,笔者在海宁市委报道组工作已超过16个年头.作为报纸通讯员,我深知"责任"两字重千钧.因此,在这十多年里,"跑得、苦得、饿得"也就成了自己的工作准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