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3 毫秒
1.
基于能源与环境系统战略新兴专业创新实验教学需求,结合团队前期科研基础,设计了利用玉米秸秆制备碳材料或颗粒燃料的创新性试验项目。实验步骤简单,涉及的知识全面,涵盖了生物质物料特性分析、热力学、生物质成形力学与特性分析和现代仪器分析等诸多学科的知识。适合开设能源与环境工程专业的高校作为创新实验教学项目。该创新实验的开展加深了学生对本专业知识在各领域的交叉融合贯通,提高了学生跨学科学习的兴趣;利用玉米秸秆通过水热碳化制备碳基材料,利用现代仪器对碳材料的物理化学特性进行分析,激发了学生对于可再生、绿色环保材料制备的兴趣;将玉米秸秆碳材料通过压缩成形制备清洁的颗粒燃料,促进了学生对生物质可再生能源研究的兴趣;同时也使学生对环保、绿色能源、可再生材料等领域的认识更深入。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稻壳制备生物质碳对水中六价铬的吸附特性.探讨了稻壳生物质炭粒径、投加量、溶液pH值、铬(Ⅵ)初始浓度、反应温度和吸附时间对去除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20mL 0.20mg/L铬(Ⅵ)溶液中,稻壳生物质炭投加量为0.10g、温度为40℃、pH为2、反应时间60min时,稻壳生物质炭对水中六价铬的吸附容量最高,可达8.90mg/g.稻壳生物质炭对铬(Ⅵ)的吸附符合Freundlich吸附等温式,该吸附过程符合二级动力学方程.  相似文献   

3.
为了提高了锅炉的燃烧效率和热效率,根据生物质成型燃料特性及燃烧规律的试验分析,采用链条炉排,增强了炉膛燃烧强度;高且加长的的炉膛使得生物质成型燃料在炉膛内燃烧的燃烬程度增加:通过热工计算设计了生物质成型燃料锅炉,达到了设计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针对上一代生物质成型燃料燃烧设备的缺陷而进行改进设计的适合于生物质成型燃料燃烧、供热量为180kW的新型生物质成型燃料专用燃烧设备,采用技术经济的动态分析法进行评价,得出该锅炉效益-费用比为1.721,净现值87899,投资回收期为1.28,内部收益率为51.34%,在技术经济上是可行的,具有较好的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5.
采用热重分析仪、管式炉试验研究了反应温度、燃料种类、氧浓度等操作参数对稻壳、稻杆、花生壳3种生物质在 O2/CO2气氛下的燃烧特性和 NO 排放特性。试验结果表明:随着 O2含量的增大,3种生物质的挥发分和固定碳的燃烧性能均随之增加;当反应温度由700℃增加到800℃时,NO 的平均排放量随温度升高迅速增加,当反应温度高于800℃,NO 平均排放量增幅趋于平缓;NO 平均排放量和氮转换率随着燃料中 N 含量的增加而减少;NO 平均排放量随氧气浓度变化较小,低于 NO 排放标准。增加 O2浓度有助于促进生物质在 O2/CO2气氛中的燃烧,同时对 NO 生成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6.
秸秆类生物质热解的热重-红外联用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氮气气氛下,利用热重-红外联用技术对来自上海市金山区的两种秸秆类生物质(水稻秸秆和芦苇秸秆)热解过程中的失重特性和气体产物释放特性进行了实时在线分析。结果表明,升温速率的增加会产生一定程度的热滞后现象,热裂解过程向高温侧移动;采用积分法对两种秸秆的热解过程进行了动力学分析,得到秸秆类生物质的热解动力学参数,水稻和芦苇秸秆的热解反应是一级反应;两种秸秆的热解产物主要为H2O、CO2、CO、CH4;水稻秸秆热解的DTG曲线及CO2的析出峰为单峰,而芦苇秸秆热解的DTG曲线及CO2的析出峰为双峰;气体析出规律的差异与秸秆中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的比例有关。  相似文献   

7.
生物质发电是生物质能利用的一种重要技术,生物质气化是生物质发电的核心环节。国内外很多学者为改进生物质的气化效率在多方面对其进行了建模与研究,通常采用动力学方法进行生物质气化建模。生物质气化过程复杂,动力学建模需要详尽的物性参数,而这些参数往往难以直接获得。针对机理建模的缺陷,选取小麦秸秆作为实验对象,记录气化反应的初始参数和结果,再用神经网络拟合小麦秸秆的气化反应过程,建立基于BP神经网络的生物质气化模型,并依据实验数据对模型进行仿真验证。结果表明,模型对小麦秸秆气化反应过程特性具有较好的模拟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8.
利用回归模型比较秸秆利用方式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中国目前对农作物秸秆利用的两种方式,即秸秆还田和秸秆作为能源的生物利用.本文通过对中国农业科学院的实验试点及其下属的华东、浙江、江苏、湖北、山西、陕西等试点的三种中国主要农作物早水稻、晚水稻、小麦、玉米秸秆还田的增产情况进行分析.基于对效益的比较,通过计量计算、线性规划,用燃料乙醇的产生量作为衡量标准,在将秸秆还田后使粮食增产制备的乙醇量和秸秆直接生产的乙醇量进行分析比较的基础上提出适合国情的秸秆资源综合利用的建议--在可预测范围内秸秆还田效益在2016年后将大于其生物质能利用效益.  相似文献   

9.
N2O是受人类活动影响的温室气体,土壤中硝化和反硝化作用是N2O产生的主要过程,施用生物质炭影响土壤氮素矿化过程和N2O排放。本研究以广州近郊菜地土壤为研究对象,在施氮肥和不施氮肥情况下,分别施加3%和6%的稻壳炭(RB)、棕榈丝炭(PB),进行室内培养试验,研究不同生物质炭和施入量对酸性菜地土壤氮素矿化和N2O排放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施氮处理菜地土壤氮素矿化量和土壤N2O累积排放量最大,分别达到153.6 mg/kg和383.7μg/kg,添加生物质炭显著降低了菜地土壤氮素矿化量和土壤N2O排放量(P<0.05),生物质抑制了菜地土壤氮素矿化过程,降低了土壤中硝态氮和铵态氮含量,从而抑制了土壤N2O的形成和排放,抑制程度随生物质炭添加量增加而增强,不同类型生物质炭作用不同,稻壳炭(RB)抑制作用大于棕榈丝炭(PB)。  相似文献   

10.
模塑成型的复合固化中,采用了三个方案复合出几种试样,并对试样的成型温度,成型压力的确定给予了探讨,同时分析了成型压力与成型厚度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成型温度的确定决定于成型压力.  相似文献   

11.
The pyrolysis behaviors of corn stalk(CS) and pine sawdust(PS) were investigated with thermogravimetry-mass spectroscopy(TG-MS).The peak temperature of PS was higher and the main decomposition region shifted to higher temperature compared with CS,which implied that the hemicellulose and cellulose of PS were more thermally stable than those of CS.However,the hemicellulose and cellulose of PS were more easily decomposed into gaseous products than those of CS during pyrolysis.The pyrolysis process of biomass can be described by a two-step independent first-order kinetic model.This fundamental study provides a basic insight into the biomass pyrolysis,which is beneficial for understanding the pyrolysis mechanism of biomass and developing an advanced thermal process for effective utilization of biomass.  相似文献   

12.
采用了E-44环氧树脂与柔性固化剂邻苯二甲酸酐和粉末石墨混合且加热模压同时进行的成型工艺制备出复合材料双极板。该方法采用流体环氧树脂且加热模压同时进行一次性完成复合材料双极板的成形。本研究利用万能材料测试机采用三点弯曲法对不同混合比例样品做了力学性能分析;热重实验验证了该样品在工作条件下的稳定性;SEM扫描电镜分析观察了其微观组织情况。结果表明本文工艺方案所制备样品性能要优于采用聚酰胺固化剂制备所得样品。  相似文献   

13.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稻壳生物炭对玉米生长及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玉米生长的前10周,生物炭对玉米株高的生长有抑制作用,但随着玉米的生长发育,抑制作用逐渐消失。收获时,生物炭对玉米生物量没有显著影响。随着生物炭增加,土壤的有机碳和全氮增加,并且当生物炭用量为5%时达到显著水平。生物炭对土壤p H、铵态氮、硝态氮的含量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4.
采用索氏提取法对稻秆中脂肪油进行提取,以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进行了分析,分离鉴定出9种脂肪酸,占脂肪油总量的92.64%,并对其主要成分进行了鉴定,主要化学成分为:棕榈酸21.00%、油酸29.30%、亚油酸22.89%和α-亚麻酸14.77%.用水蒸汽蒸馏-萃取法提取稻秆挥发性物质,测得稻秆挥发油的含量为0.80%,用GC/MS法从稻秆挥发油中分离并确定出30种化学成分.用峰面积归一化法通过化学工作站数据处理系统,得出各化学成分在挥发油中的相对百分含量,其中主要成分为:2-戊基呋喃(14.98%),甘菊环(17.42%),壬醛(7.06%),辛醛(3.54%),2-癸烯醛(4.02%),1-己醇(3.38%)等.  相似文献   

15.
建筑材料正在逐步使用制式的建筑绝热系统,文章调研了一种新型建筑绝热系统复合材料连接器,探讨了复合材料连接器的技术改进措施:可以考虑采用真空灌注成型、间歇式生产的方法和采用真空辅助成型和拉挤成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二次成型的方法改进连接器的制作技术,并对需要克服的技术难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6.
试验以水稻新质源两用核雄性不育系CIS_(28-10)的糯性和粘性株系及R_5为材料,通过在自然条件下的观察鉴定,对其穗部性状及开花习性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CIS_(28-10)的穗部性状的组合比较合理,开花习性良好,花时比较集中,单个颖花的开颖持续时间比较长,柱头外露率比较高。这些性状有利于CIS_(28-10)在生产上得到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7.
无机盐对酵母菌产麦角固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PO4^3-、Mg^2 和Fe^2 对酵母菌细胞生长及麦角固醇合成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无机盐在所测试的浓度范围内均能促进酵母菌细胞生长,提高生物量,对麦角固醇的合成也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当培养基中分别加入2.0g/L的K2HPO4、1.5g/L的MgSO4和0.05g/L的FeSO4时,刺激麦角固醇合成作用最强,麦角固醇含量分别增加了39.7%、9.5%和35.2%。  相似文献   

18.
INTRODUCTION The proton exchange membrane fuel cell(PEMFC)is a very promising power source for resi-dential and mobile applications due to its attractive features such as high power density,relatively low operating temperature,convenient fuel supply,long lifetime,etc.(Chalk et al.,2000;Lee and Mukergee,1998).Despite these advantages,commercialization of PEMFC is delayed mainly due to the high fabrica-tion cost.Bipolar plates,most commonly used among the PEMFC components,are the gra…  相似文献   

19.
针对半轴套管的两种结构特点,在分析了国内外近年来所采用的各种成形工艺的基础上,分别开发了用镦粗-反挤压和扩径-正挤压两道复合工序相结合成形分体式半轴套管和用两次复合镦挤的方法成形整体式半轴套管的两种热挤压成形新工艺,通过物理模拟实验证明了成形工艺的可行性、实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