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正水到渠成,"思维碰撞"课堂的成长足迹;返璞归真,"思维碰撞"课堂的发展追求。"没有风雨,怎么见彩虹"。"思维碰撞"课堂不是"横空出世"的杰作,回顾其成长足迹,不用说之前十几年的课题研究积累,也不用说部分课改先锋的先期尝试,仅全校推开,就历经了酝酿、启动、成型、深化、提升五个阶段,至今,"思维碰撞"课堂依然在路上……那么,未来的"思维碰撞"课堂将走向何方?下一步研究与突破的重点在哪里呢?要回答这个问题,请首先阅读下面两个课堂评价量规(表1,表2),从不同阶段的课堂评价标准中,可以发现我校"思维碰撞"课堂  相似文献   

2.
新课程的实施,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善于捕捉课堂中的生成性资源,运用适当的评价进行引导、挖掘、升华。要善待课堂中的"旁逸斜出",充分利用这些生成性教学资源,牢牢把握动态生成,引起学生思维火花的碰撞,让我们的课堂迸发出智慧的火花。  相似文献   

3.
数学课堂是一个充满变化的课堂,教师和学生之间会有思维的交流与碰撞。在这个过程中,每天都有学生出现"差错",如果我们能有效利用、巧妙设计、适时而恰当地处理这些"差错",我们的课堂也许会因此变得更加生动、更加真实、更加深入、更加吸引人。  相似文献   

4.
在课堂上师生思维碰撞过程中,往往会生成许多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富有个性的语言材料,这种教学资源会使我们的课堂更生动、更活泼。  相似文献   

5.
正"展示",是当前课改中流行的热词。在当前课改热潮中,我们为什么又提出了"碰撞"一词呢?"碰撞"的内涵是什么?在课堂学习中,"展示"和"碰撞"有什么区别?1."碰撞"的内涵是什么?碰撞即对话:即具有批判性思维的对话。弗莱雷认为,除非对话双方进行批判性思维,否则真正的对话也无从谈起。碰撞即论证:是一种各持己见的两人或两人以上的交互形式,是两人或更多人从支持或反对的角度寻证、辩护、比较和发展彼此观点的活动。碰撞即产出:通过思维碰撞即教学互动、思维对话和严谨的论证过程,最终要产出思维成果(含外显和内隐成果)。"精彩观念"最能彰显出学生  相似文献   

6.
新课标的修订、新课改的深入,让我们的数学课堂显得生机勃勃。在这样的课堂上,精彩在智慧中碰撞,灵性在思维中闪现!但是,在师生共融的课堂中,在这种思维的交流与碰撞中,常常会出现意想不到的“不和谐”音符。作为课堂组织者的我们,此时是置之不理还是顺势利导,显然需要教师的教学机智。如何让“不和谐”音符奏出“课堂乐章”的最强音呢?...  相似文献   

7.
在数学课堂中,"为什么而教"是关乎教育价值追求的问题,是教育行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数学课堂应是思维碰撞、学有价值的数学的课堂。教师不仅要教授学生知识,更要教会学生思考,使学习的知识"活"起来。教学时,教师要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的思维在知识的联系处、教学的关键处、疑难的转折处发生,从而让课堂学习真正发生。  相似文献   

8.
正澳大利亚弗兰肯·海姆在《活跃课堂思维的教学策略》中指出,最好的学习发生在教师停止讲授的时候,这取决于:好的问题或活动,合适的策略,清晰的时间安排。"优质问题、主题活动、嵌入式评价"是"思维碰撞"课堂的三大基石。卓越的课堂需要卓越的活动设计,否则就会导致课堂"低效"和"异化"。"思维碰撞"课堂认为,教学活动具有自身规律,学科活动均有个性特征,学生在课堂上应该"有规则地倾听、有思考地阅读、有根据地表述、有主见地辩论、有策略地行动",而不能只是以学生表现为中心的"说、做、唱、演",也不能以学  相似文献   

9.
完美的课堂是我们教师不渝的追求,在探寻完美的过程中需要不断擦亮火花,点燃精彩。精彩的课堂应该是学生思维碰撞的舞台,课堂上有笑声,有思索,有收获,而要取得这样的效果就要求教师通过展现历史细节,层层剥开历史的面纱,活跃学生的思维。  相似文献   

10.
课堂是师生生命成长的地方,是润泽师生精神的殿堂.现实课堂中,我们不难发现"由缺少人情味的、硬邦邦的、干巴巴的关系构成的数学课堂".我们需要的却是"润泽"化的课堂,那种安静的、无拘无束的、轻柔滋润肌肤感觉的课堂;那种思维碰撞的、跌宕起伏并伴有不协调声音的、自然的课堂.如何构建润泽化的数学课堂呢?我认为有以下几种途径:一、课始:教师的课堂导入是关键在润泽课堂中,教师是一个决定性的因素.教师开始讲话时,不仅能意识到自己该用怎样的言语对待眼前的学生,  相似文献   

11.
正"不震撼但丰厚,不新奇但真实,不完美但代表着教改方向",有位特级教师听课后这样评价"思维碰撞"课堂。其实,"思维碰撞"课堂选择的就是"本应如此"的课改路径,而不是"石破天惊"的创新模式。从课堂改造初期,泰安市实验学校就针对当前教改中的异化问题,决定抛弃"颠覆式"变革,选择了"组合式"路径。"不为‘喝彩'而课改""课改是慢的艺术""只有不断超越,才能走向卓越","思维碰撞"课堂的建构人把这三句话作为座右铭。扬弃传统教学方法,苦研现代课堂理念,科学兼容,优化组合,旨在重塑民族教学的品牌。然  相似文献   

12.
在《生物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通过实施生命教育,使课堂生活化;创设探究情景,使课堂探究化;放手实验课堂,使课堂活动化;改变教学策略,使课堂趣味化。从而促进学生富有个性地学习,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课堂实效性,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通过质疑和观点的对弈引发他们思维的碰撞和自我反思,在交流中提高,在互动中成长。  相似文献   

13.
新课改后倡导的课堂是充满,动感”的课堂,这里有师生互动,也有生生互动,我们还要善于把这种互动引向纵深,使课堂上有思维的碰撞和交锋,在碰撞和交锋中产生新的问题。旧课程体系只给教学提供一个跑道,新课程则要要求我们不断地“跑”,在跑中创建跑道。  相似文献   

14.
绿色象征春天,绿色象征生命,绿色象征和平.把我们的课堂中也带去"绿色",就是带去了春天、自然、和谐、生机、成长、生命、希望,那该多好呀!于是,慢慢地在我心中,绿色课堂的雏形初现了.我觉得绿色课堂是民主、和谐、饱含爱的课堂;是有孩子的笑脸,有专注的眼神,有心灵的碰撞的课堂;是富有深度思维、创造活力的课堂.  相似文献   

15.
《考试周刊》2017,(18):57-58
有生成的课堂是美丽的,学生在思考过程中形成生成,在教师一定的预设指引下产生思维的碰撞,这是一种积极的,为解决问题而进行的思维活动。因此,我们不难看出,预设是教学的必要准备,在教和学的过程中体现了生成,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及时调整教学前的预设,顺学而导,促进各个环节的和谐发展。"生成"需要"预设"来促进,"预设"需要"生成"来完成目标,它们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相似文献   

16.
罗碧华 《广东教育》2008,(4):109-110
叶澜教授曾经指出:"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这个论述告诉我们,课堂是一个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思维碰撞,心灵碰撞,情感融合"的动态发展过程,会出现许多意外和惊喜.理想的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课堂的精彩往往来自精心预设基础上的绝妙"生成".  相似文献   

17.
李娜 《教师》2013,(7):47-47
课堂提问是一门艺术,好的提问牵一发而动全身,使学生的思维向纵深发展,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课堂上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陶行知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教师的嘴,就是一个源泉,从那里可以发出知识的溪流,可以喷出创新的瀑布。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我们要精心设计问题,"问"里寻她千百度,思想碰撞处,解开心结无数。到高中语文课堂听一听,我们会发现  相似文献   

18.
课堂上学生的学习活动是一个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思维碰撞、心灵碰撞、情感融和"的动态发展过程.备课中的"预设"与课堂上的"生成",永远是一对相辅相成的矛盾.为使教学效果最大化,教师应该尽力减少因"预设"不周而产生的诸多消极影响,尽力使课堂"生成"多一些意外的惊喜,使"预设"与"生成"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19.
如何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让课堂教学过程成为师生间、生生间思维碰撞、心灵碰撞、情感融和的动态发展过程,我们要在明晰"课堂动态生成资源"其概念的基础上,把握教师的角色定位--教师是动态生成资源的识别者、激活者、运用者,采取"结构化"的有效教学策略-追问、拓展、放手、评价,从而促进每个学习者的发展,促进他们主动发展,促进他们多方面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20.
走进教室,我们常常能看到两种课堂:一种是“故事”课堂,一种是“事故”课堂。在“故事”课堂上,师生充分互动,智慧碰撞,发展思维,是一段令人难忘的成长经历。整节课以学生为中心,以学定教,以教促学,教师以激发学生的思维为己任,巧妙引导,促成学生知识体系的自主建构。学生在思维碰撞中深化了认识,将一节课演绎成一个跌宕起伏、精彩绝伦的故事。在“事故”课堂上,我们往往看到的是教师的一厢情愿,强硬要学生接受自己教学意图的思维绑架。教师“套路”学生,学生一味迎合教师,课堂呈现的是“伪学习”“伪建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