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金怡 《化学教学》2016,(5):65-67
围绕二氧化碳制备及性质设计了三组实验.“二氧化碳的产生”实验,利用一定高度的油层,延长了碳酸盐与酸反应时气泡存在的时间,使现象更明显、有趣.“二氧化碳的性质”实验,整合出在较短时间内、用较简单的操作验证二氧化碳多种性质的方法,可用于初中化学复习课教学.“二氧化碳的消失与再现”实验,从多角度验证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可用于酸、碱、盐的复习教学.  相似文献   

2.
在初中化学人教版教材第六单元课题三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中,关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性质实验现象比较明显.但是这个实验完全可以让学生利用身边的物质,自己在课下就能完成,可以体现化学学习的趣味性和生活性,引导学生把一些问题和实验生活化.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我们把倾倒二氧化碳气体实验进行了改进和创新.一、创新实验目的利用生活用品来制取二氧化碳并验证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的性质,  相似文献   

3.
把废旧塑料矿泉水瓶用于化学实验,设计了探究气体的溶解性、验证二氧化碳的性质、验证二氧化碳与碱的反应、探究分子的运动等实验.实验方案的设计增强了实验的趣味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拉近了化学与生活的距离,提高学生对身边物质有用性的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相似文献   

4.
二氧化碳是初中化学常见的一种重要气体,二氧化碳气体的实验室制法及其性质鉴定是初中化学实验中的重点内容,也是历年的重要考试内容.在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中,二氧化碳气体的实验室制法及其性质鉴定方法也得到不断改进和创新.以下所示的装置图是笔者在实验教学中,所设计的同一套实验装置的两种不同实验方案,以培养学生勇于探究的精神.  相似文献   

5.
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是发展学生化学观念、科学思维与实践能力的重要实验。实验设计中巧妙运用类比思维、推理思维、批判性思维、求异思维等思维方式,指导学生利用塑料瓶、粗铜丝等日常生活用品与常规仪器相结合,设计5组新实验,分别对二氧化碳的性质逐一探究。改进了教材实验不足,具有操作简单、观赏性强、环保安全等优点。新设计的实验装置可用于演示实验,也可用于学生分组实验,能有效培育学生的操作技能、思维品质、创新意识等综合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人教版高中化学新教材中乙炔制备及性质实验中存在的问题,对试剂和装置进行了改进与创新。改进后的实验充分利用了医用和生活材料,具有新颖、环保和趣味等特点,体现了微型化、一体化的实验设计理念,增强了实验的教学功能。改进后的装置同样适合于二氧化碳等"固液不加热"型气体制备及性质实验。  相似文献   

7.
九年级化学教材无论是什么性质的版本,都编排了二氧化碳性质的教学课题,且十分相似地涉及众多的探究性实验和教师演示实验,究其实验方案,基本上都采用了传统而又经典的操作方法.根据化学教师的演示经历,结合笔者自身的操作感受,经过长期的悉心思考,发现教材中一直沿用的二氧化碳灭烛实验和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的验证性实验,存在着可见性低、严密性差、安全系数不高的弊端.经过精心研究和整合,沿着“细思考-勤实践-再验证”的路径,对上述两则实验进行了广角创新设计.  相似文献   

8.
对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二氧化碳的溶解性实验"进行调研分析,发现已有的教材演示实验和文献中某些改进实验还存在不足,使学生难以充分认识二氧化碳的性质.利用手持技术对二氧化碳的性质以及实验问题进行实证探究,先处理并分析实验数据,再从定性和定量两个维度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相应的实验结论,并提出若干实验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9.
针对初中化学各种版本教科书中关于二氧化碳的制取与系列性质实验存在的反应不可控、药品用量大、耗时长、成功率低等问题,从演示实验的科学性与可视化出发,通过将自制实验装置与常规实验仪器相组合,设计了一套集二氧化碳制取、理化性质于一体的实验装置.利用该装置进行实验,现象明显,耗时少,成功率高.  相似文献   

10.
二氧化碳性质的验证实验是初中化学的重难点,笔者在课本实验的基础上,利用“套管实验”对教材中二氧化碳性质的验证实验进行了改进,实验现象明显,且操作简单易行。  相似文献   

11.
二氧化碳的制取与性质检验实验是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标准要求的学生必做基础实验之一。对比分析人教版、科粤版和鲁教版初中化学教材发现,其实验普遍存在装置不可控、不连贯、耗时耗力、成功率低等问题。针对教材实验和已有改进实验的不足,设计一套操作简单、现象明显、绿色可控、简洁流畅、可以排除杂质干扰的一体化实验装置,从而将二氧化碳的制取、性质检验和收集实现有机整合,具有一器多用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文章对教材中的证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证明二氧化碳溶于水、证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发生反应三个实验进行了创新设计,以求实验现象更加明显,更好地发挥实验的教育价值。  相似文献   

13.
根据T形三通管的特殊结构,并利用对比实验法,设计了4个有关二氧化碳性质的实验组合装置,使得实验现象明显,对比强烈,操作简便,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率.  相似文献   

14.
蒋玉华  罗板鑫 《化学教与学》2012,(2):92+91-92,91
一、实验目的 1.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硫化氢、乙炔等气体及对气体性质进行验证;2.设计微型仪器使化学实验节约药品、控制气体产生量,做到绿色、环保。  相似文献   

15.
针对鲁科版(2019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教材中二氧化硫制备与性质实验存在试剂用量大、开放体系有二氧化硫逸出及拆卸装置时有二氧化硫泄露的不足,文中对该实验进行了绿色化微型化创新设计.利用倒吸原理分开对发生装置和性质验证装置进行尾气处理,较为彻底地解决了装置内二氧化硫逸出和泄露问题.微型化创新设计实现了试剂用量小、操作简单、现象明显的化学实验要求.该创新设计还适用于高中其他常见有毒气体(如Cl2、N02、NH3等)的制备和性质实验.  相似文献   

16.
对设计性实验的认识与实践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志艳 《教学研究》2007,(6):542-544,548
根据设计性实验的教学环节探索了设计性实验的性质、目的、特点,实验题目的设计与选择,以及对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的作用,并给出了机械制造专业的一个实验过程的例子.从而为高等院校专业课实验教学改革和设计性实验的开展,提供了有力的理论与实践指导依据.  相似文献   

17.
根据近几年高考命题特点,不难发现:(1)高考实验命题走向教材,即以教材实验为起点,如实验室制取氢气、氧气、二氧化碳、乙炔、乙酸乙酯等,通过综合、延伸、拓展、创新,设计新型实验,实验向半定量化过渡;(2)高考实验命题注重教材实验原理迁移,即将教材实验基本操作原理和设计原理迁移解决新情境下实验问题.  相似文献   

18.
文中巧妙组合两个注射器,研制出一套化学实验装置.利用该装置设计出混合物性质、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等实验,增强了化学教学的直观性,有利于学生深化基础知识,提升理性思维,发展科学素养,提高了化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针对氯气制取及其性质检验没有实现一体化等实验不足,设计了氯气制取、氯气的系列性质检验的一体化设计.整个实验装置密闭,解决了氯气泄漏污染环境等问题.基于综合一体化、绿色化的理念,设计了两例创新实验,现象明显,有助于学生对氯气制取及性质形成系统全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分析了教材中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相关的内容,认为应设计对比实验来探究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分析了相关实验的设计,认为实验设计还有创新的空间.指出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困惑问题及教师在教学时遇到的困扰问题,认为教学环节的设计和相关实验的创新必须解决教与学的问题.通过对比实验教学,学生能较好地领悟物质化学反应原理、了解科学探究方法.通过学生实验探究和教师创新实验演示并进的多种实验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