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 毫秒
1.
“以人为本”是教育未来发展的重要趋势,是现代管理学的黄金法则,也是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理念的体现和追求。“实施发展性评价,促进学生和教师发展”已成为新课程背景下教育评价改革的明确目标,而这一目标蕴含着深刻的“以人为本”的思想,也就是评价要真正了解、满足人的需要,提高人的整体素质,促进人的可持续发展。这一目标为在具体的教育实践中实  相似文献   

2.
"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是现阶段新课程改革追求的核心目标。要达成这一目标,我们必须在融洽的新型师生关系中积极创造条件,努力构建和谐课堂,实现教学相融,让师生共同获得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3.
王克礼 《成才之路》2011,(17):65-65
化学作业作为常规教学的重要环节,既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也是教与学信息反馈的重要途径。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应遵循"以人为本,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课改理念,围绕"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使化学教材改革、课程改革、教学方式改革、学习方式的改革和化学作业评价体系的改革协调统一,从而真正起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发展观问题的提出首先内含着用什么样的价值观来对待发展的问题,即关键解决发展的目的问题。"以人为本"的实质是以人为目的,即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价值目标,而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的主旨,是以追求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为崇高社会理想的价值观,所以,"以人为本"与马克思有关人本思想是一致的。"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是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的核心。  相似文献   

5.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以培养从事思想政治工作的人才为目标,这一目标决定了以人为本是该专业教学内容改革的核心。为了实现以人为本的教学,课程设置方面,必须以对人的研究为基础,增加关于"人"的学科知识;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要把握时代的脉搏,从现实的人出发,直接面向学生的社会实践和现实生活,强调通过实践来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和创造性。  相似文献   

6.
"以人为本"是我国进行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出发点和归宿。学校班级管理应以"以人为本"思想为指导,实施自主管理、建立亦师亦友的师生关系、改革违纪处理方式等,才能真正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关于"现实的个人"的思想所揭示的作为社会主体的历史人与自然人的统一,以及作为目的而非手段存在的人的思想,在历史的发展中越来越展示出其理论价值与时代魅力。代表着广大人民利益的中国共产党提出的"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与发展目标正是马克思"现实的个人"思想的时代回应,也是马克思主义不朽生命力的体现。  相似文献   

8.
刘真梅 《考试周刊》2012,(14):90-91
学生的发展是英语新课标的出发点和归宿;应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为目标,力求从教学观念、目标、内容、实施策略、手段和评价等方面进行重大改革。《标准》突出了"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差异的统一。面对教育改革和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教师要更新理念,转换角色,创建《标准》下的新型师生关系,适应新时代英语教育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一、建立以促进发展为旨归的质量评价机制是教育探索与实践的必然选择 潍坊市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国家级实验区,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渐深入,我们清楚地认识到,必须从"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的高度,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质量观和发展观,  相似文献   

10.
避免"以人为本"脱离实际沦为说教而做到科学地关爱"人",是当今社会主义建设的核心话题。现实性原则要求"以人为本"应当满足"现实的人"的实际需要,而不是以"过去人"或"未来人"为本;生产力原则要求人的解放符合生产力的现实水平和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发展;世界性原则要求看到人的自由和解放在世界范围内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借鉴、相互促进的统一性一面,向他者学习和以全球为鉴应作为"以人为本"之事业发展的战略指南;民族性原则要求看到人的自由和解放对不同民族、不同历史阶段来说,实现"以人为本"的内涵会面临不同的主题,是"以人为本"发展的内在要求;实践性原则是把思想蓝图转化为社会现实的中介环节,通过对社会矛盾的批判和变革才能改变现实中人的奴役,实现人的价值的提升。马克思"以人为本"思想的五项原则为中国社会全面的现代化提供了规范性指导。  相似文献   

11.
"以人为本"就是要尊重学生的个性与差异,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满足每个学生对知识的渴求,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学习的能力,最终实现素质教育和终身教育的目标。"以人为本"教育教学理念是我国教育发展的必然结果,是新课改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本文着重探讨"以人为本"这一充满人性化的教育观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体现和意义。  相似文献   

12.
高等教育“以人为本”管理策略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等教育管理中的“以人为本”,既是一种指导思想、教育观念,又是一种发展策略,确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是高教改革与创新的时代要求。高等教育管理“以人为本”的思想要义在于把人的发展作为最高的价值目标,其基本途径应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观念,实施人本化管理的教育评价机制,构建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以此促进高等教育管理的有序改革与合理发展。  相似文献   

13.
“以人为本”视角下的国家赔偿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也是法律价值体系中的重要原则。"以人为本"的理念,意味着法律要以人为核心,关注人的人性、自由,注重人的主体性地位。国家赔偿法作为保障人权的一部重要法律,必然也必须要体现"以人为本"的法律观。  相似文献   

14.
"以人为本"是现代教育的基本价值观,它把教育和人的幸福、人的自由、人的尊严、人的终极价值联系起来。"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弘扬了人的主体精神。体育是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以人为本"的现代体育教育观,是现代社会发展对体育教育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5.
普通高中教育作为义务教育后学校教育的深化和发展,在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公民素质以及健全人格等方面都起着重要的作用。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改革也紧跟时代步伐,开拓创新,不论在教学理念、教学目标,还是在教材的设置方面都集中体现了"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16.
人类自诞生以来,关于"人"自身问题的思考始终占据思想界的主旋律。康德在《道德形而上学原理》中提出的"人是目的"命题开启了人学研究的新时代,马克思对其扬弃并发展为"人是目的和手段的统一",以及"以人为本"思想都是对康德人学思想的进一步传承和完善。在教育中,更应秉承"人"的思想,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逐步加强现代教育目标的人本性、教育内容的实践性以及教育方法的针对性,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7.
在注重"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高等教育改革背景下,高等院校的辅导员工作也应采取一系列改革措施,本文针对各高职院校目前的德育工作现状,提出了一系列有益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8.
发展辅导是辅导员的基本职能之一。发展辅导应关注并体现人格辅导、学习辅导、生活辅导和生涯辅导四个维度,是一个完整的四维立体结构辅导模式。建构主义的工作模式是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以"人"的建构为目标,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核心能力为主要任务,引导和协助大学生在共性基础上的个性化发展而主动进行"高尚的人"的意义建构。而这种工作模式的实施着力于大学生"四大核心能力"构建,必须进行辅导方法、辅导员工作评价体系和学生评价体系的改革和完善。  相似文献   

19.
人类自诞生以来,关于"人"自身问题的思考始终占据思想界的主旋律。康德在《道德形而上学原理》中提出的"人是目的"命题开启了人学研究的新时代,马克思对其扬弃并发展为"人是目的和手段的统一",以及"以人为本"思想都是对康德人学思想的进一步传承和完善。在教育中,更应秉承"人"的思想,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逐步加强现代教育目标的人本性、教育内容的实践性以及教育方法的针对性,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发展。  相似文献   

20.
伴随着素质教育的普及和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初级中学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方试也发生了变化,同时,新课程教学对教师也提出了更好的要求。"以人为本"是新课程教学的核心教育理念——"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本文就七年级上册古代诗歌五首之一《观沧海》为例,如何加强"以人为本"的课堂教学提出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