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诗歌是靠意境来体现美的.而意境的创造,最讲究的就是含蓄.含蓄是中国文化的特征,也是文学的基本特征.诗是最具文学性的文学门类.诗的美正美在其含蓄.无论是赏读诗歌还是创作诗歌,都应该从含蓄入手.在诗歌创作中,要做到含蓄,手法多样,比如空白、虚实.现代新诗更应注重含蓄,应以创造含蓄的意境为主要表现手法和目的.但含蓄不同于朦胧.不能因过分追求朦胧而戕害诗意.含蓄应是在易懂基础上的含蓄.  相似文献   

2.
王凯 《华章》2012,(22)
比赛是运动员的节日,我们经历无数次大大小小的比赛.在比赛中起着决定性因素的是心理.在比赛过程中有两种因素:一是器材质量;二是人本身.枪弹器材是国与国之间工业水平的较量.在技术发挥的根本问题在于运动员本身技术基础是否雄厚以及承受比赛心理负荷能力的强弱.心理训练是运动员进一步发挥提高竞争能力的重要手段.能够在射击比赛中更有效的控制情绪,注意集中,减少紧张,具有良好的判断能力和巩固地掌握技术动作的能力,具有良好的自我控制能力.才是决定比赛是否正常发挥的关键.在比赛过程中心理战术是不容忽视的.本论文主要论述了在射击比赛中心理的重要性,以及具体运用战术来调整心理状态.以期能更好她促进技术的发挥,取得优异的成绩.  相似文献   

3.
《厄舍古屋的倒塌》是由一系列错综复杂纠缠在一起的事件组成的故事.幽灵在“疯子”的故事里、在古屋、在裂缝、在水池、在人物梦幻世界的虚无里.镜像是故事和绘画,是古屋及其环境,是厄舍自身及其家族毁灭的象征.回归是故事的中心,又是不成功的尝试.情节的意义不是像果仁那样在里面,而是在壳外昏状物的微光中.  相似文献   

4.
俚语(lǐyǔ)(Slang),是指民间非正式、较口语的语句,是百姓在日常生活中总结出来的通俗易懂顺口的具有地方色彩的词语.地域性强,较生活化.俚语是一种非正式的语言,通常用在非正式的场合.有时俚语用以表达新鲜事物,或对旧事物赋以新的说法.在当今英语国家,特别是在美国,俚语的使用较为普遍.在美国人的平均词汇量中,俚语约占10%.即使是保守的英国人,尤其是年轻一代,现在也使用不少俚语.在日常口语表达中自然会听到很多出自不同社会集团、不同亚文化群的俚语.本文依据俚语是客观存在的语言现象这一事实,从俚语的特征与文体功能,阐述俚语在口语表达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5.
沉默的墙     
在一切沉默之物中,墙与人的关系最为特殊. 无墙,则无家. 家墙是人的另一套衣,是使人感觉安全的甲. 衣贴身体,家墙在人的意识中贴着心. 建一个家,首先砌的是墙.为了使墙牢固,需打地基.因为屋顶要搭盖在墙垛上.那样的墙,叫"承重墙".承重之墙,是轻易动不得的.对它的任何不慎重的改变,比如在其上随便开一扇门,或一扇窗,都会导致某一天突然房倒屋塌的严重后果.而若拆一堵承重墙,几乎等于是在自毁家宅.  相似文献   

6.
镁粉与摩擦     
早几年有这样两个中考题:题1在奥运会七,"体操王子"——李宁在上单杠之前,总是要在手上抹些镁粉.而在杠上做回环动作时,手握杠又不能太紧.他这样做的目的()A.前者是增大摩擦,后者是减小摩擦B.前者是减小摩擦,后者是增大摩擦C.两者都是增大摩擦D.两者都是减小摩擦  相似文献   

7.
文章探讨了王夫之的中庸解析,通过与朱子解析的比较,研究了王夫之解析的特征.王夫之首先探讨了中庸是什么.朱子在<中庸章句>中说:"中者,不偏不倚无过不及之名,庸,平常也.",王夫之认同朱子对中的解释,但对朱子"不偏不倚"是未发之体,"无过不及"是已发的作用的说法表示反对.王夫之在未发或已发时,中都是本体.另外朱子说中和之中是本体,时中之中是作用;王夫之则认为中和之中、时中之中都是本体.总之,王夫之主张中在任何地方任何时候都是本体.王夫之对朱子"庸是平常"的说法进行了反驳.他说在朱子之前没有"庸是平常"这一说法,而且古文献的庸字都是指作用,所以王夫之认为庸是作用的意思,在其理解上,中庸是中的作用.此外,对于<中庸>首章首三句的解析,王夫之的主张如下:1.命不是命令,是法度.2.性和道是人性与人道,不包含物性与物道.1)物性是以人为中心规定的物性.2)物道是以人为中心规定的物道.3)尽物性是尽人所赋予的物性.4)尽人物之性是在"志可动气、气可动志"限度之内的.3.教是中庸的核心,教的具体内容是礼.  相似文献   

8.
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课堂教学.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落实素质教育是广大教育工作者一直在探索的一个问题.课堂教学的主要环节之一就是知识传授.知识是素质的载体,能力是素质的一种体现.因此,我们要在知识传授中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同时,我们还要特别重视学法传授,这样才有利于高素质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9.
<正>世间万物都在不断的运动之中.变化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但是唯有相对静止不变的对象,我们才能把握.绘画艺术是选取一个静止的画面来表达人物的感受.音乐是在时间流动的变奏中,保持着主旋律的不变特征.科学的目的,则是在纷繁变化的大自然中寻求不变的性质和数量.物理学的动量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化学中的化学反应平衡方程式;生物学进化论中物种变异的分类依据,都是某种不变性质的探究结果.  相似文献   

10.
德性是科学的天然品格.学术虚假、学术盗窃、学术廉价、学术歧视是科学研究者当今尤为突出的道德过失.科研工作者的道德过失常常发生在学术阶段.学术是前进在真理路上的知识,是科学明星升空的前奏,是学问诞生的必经之路.因为真理是定型阶段,科学是完成阶段,谁是真理的发现者,谁是科学的创造者,已经定论,已经公认了.唯有学术阶段是动态的、未成型的、未归主的,所以争论者、沾光者、冒名者、扒窃者都云集在这个阶段作祟.这是知识治安的空白地带,是学术安全最没有保障的地带,是学术多发事端的地带.振兴科学,必须首先拯救研究者的学术良心,从而让他们自我纠正在学术阶段中的道德过失.  相似文献   

11.
虽然中国古代普遍存在着重男轻女的思想.但是,妇女在整个社会历史的发展中,却有着很大的影响.表现最为突出的就是和亲.和亲,是国与国之间关系的一种表现形式,亦是一种政治手段.同时,也可以很好的表现一个国家的实力.此时的和亲政策,完全是一种政治手段,或一种统治工具.本文是以唐朝在各个时期的和亲概况,来反映唐朝在各个时期的总体状况.  相似文献   

12.
低调     
真正有大智慧和大才华的人,必定是低调的.才华和智慧像悬在精神深处的皎洁明月,早已照彻了他们的心性.他们行走在尘世间,眼神是慈祥的,脸色是和蔼的,腰身是谦恭的,心底是平和的,灵魂是宁静的.正所谓,大智慧大智若愚,大才华朴实无华.  相似文献   

13.
一、知识梳理1.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声音是一种波,具有能量.通常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播得最快,在液体中次之,在空气中传播得最慢,速度(室温环境下)大约是340m/s.  相似文献   

14.
国学闯关     
1.现存九千三百多首诗,在我国文学史上首屈一指的多产诗人是()A.杜甫B.李白C陆游2.唐朝是一个诗人辈出、群星璀璨的时代,下列诗人中,生活在晚唐的是()  相似文献   

15.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国际竞争日趋激烈.要抢占21世纪的制高点,需要大批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灵魂.而创新是思想政治课永恒不变的主题,所以在政治课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点燃学生创新的火把.在这里我谈几点自己在教学中的尝试.  相似文献   

16.
拍脑袋     
《小学生时空》2012,(4):62+45
1.什么东西没吃的时候是绿的,吃的时候是红的,吐出来的是黑的?2.大熊猫一生中最大的遗憾是什么?3.有一只公鸡在屋顶上下蛋,你说鸡蛋会从左边还是右边掉下来?4.大象的长鼻子是怎么长成的?5.你知道为什么鱼只生活在水里,而不生活在陆地上吗?  相似文献   

17.
向死而在是海德格尔死亡的现象学考察的核心问题.在死之悬临之中所显现的是生,而此种生的前提是现象学意义上的死,是入死出生,是在打断过去、现在、未来的时间维度而敞开的第四维的时间性的生.向死而在的生是无人称的,是余在,是Dasein的进一步改写.向死而在的余生召唤着第四维生命的打开,余生的保持就是进入第四维.余在是第四维生命的存在,是新的时间,是余化的生命存在,这是余在对海德格尔死亡的现象学问题重构.  相似文献   

18.
女性是社会的半边天.近些年来社会都在呼吁要关注女性,关爱女性.这些呼声的背后,恰恰是女性生活的艰辛.这种艰辛未必是物质上的,更大程度上来源于女性的角色冲突,是女性在冲突中求生存的艰辛.  相似文献   

19.
初三的总复习是中考能否取得好成绩的最后一环,也是最关键的一环.学生在这个阶段往往是两种倾向,一是成绩好者似乎已经满足,二是成绩差者似乎无心向学.如何在如此短暂的时间内取得事半功倍、令人满意的复习效果,是所有初三英语老师一直在探讨的问题.本人尝试了研究性探究复习的方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明确提出教材不等于教科书,这是俞子夷在小学教材思想上的一个创见.在他看来,只要在教学上得到应用,且对学生发生了功用的材料,就都是教材.教材可能是书本,也可能是实物,形式不拘一格.这种理解决定了他关于教师与教材的关系定位,支持他完成了大量有价值的教育创新.在半个世纪的教师生涯当中,俞子夷保持了始终一贯的教材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