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布贝 《新闻天地》2006,(3):17-20
中央电视台“《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评选活动连续举办三年以来,在观众中获得了较高的声誉。观众在肯定这档节目的同时,也对《感动中国》节目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期望。在评选程序上,仍然延续去年的方式,保持《感动中国》不变的标准,把能够打动人们心灵的人物作为评选对象。这些人可能身份各异,有着不同的背景,不同的经历,有的可能曾经见诸媒体,有的也许还不为人知,但在过去的一年里,他们的所作所为,感动了我们,感动了中国。他们共同的特质是:震撼人心的人格力量。把“感动中国”做成凝聚中国人民族精神、道德力量的品牌,是“感动中国”不变的宗旨。2005年度感动中国人物评选日前  相似文献   

2.
感动     
感动朱兴泉只要你乐观地面对人生,就常常会为许许多多的情景而──只要你乐观地面对人生,就常常会为许许多多的情景而感动。为雪地里绽开的红梅而感动,你会从严寒中拥抱热情,从冷酷中体味坚强。为戈壁上挺立的胡杨而感动,你会从无望中寻找希望,在荒凉里看到生机。为...  相似文献   

3.
我们曾经有太多的感动。或感动于艰苦卓绝、浴血奋战让中国人民站起来的惊天地、泣鬼神的英雄们;或感动于力排众议、克难攻艰使中国人民富裕起来的经天纬地的改革者。然而,当我们逐步走向富裕,衣食无忧时,我们却变得冷漠和麻木了。中央电视台连续四年的一年一度《感动中国》人物评选,一次又一次让我们热血沸腾,让我们冷漠的心灵和麻木的神经受到震撼。2006年2月9日,2005年度《感动中国》人物评选,再一次让每一个中国人感动甚至感恸了。今年入选的十大感动人物及获得特别奖的青藏铁路建设者们,在茫茫人海中,他们是沧海一粟,甚至在与我们擦肩…  相似文献   

4.
感动就像那冰雪天的阳光,让人温暖;感动犹如那酷暑中的树阴,使人凉爽。感动如诗,感动似画。感动使我们的世界变得温馨,感动让我们的周围充满和谐。感动无处不在,感动无时不有,有了感动,我们便能生活得更加舒适。  相似文献   

5.
不要说中国人已经人心如铁,路遇老人跌倒不扶,见小悦悦全都路过。和《感动中国》获奖者站在一个舞台上,和他们生活在同一个时代,就会感到踏实,有信心。人性中美好的东西是我们的DNA,一直都在。"——白岩松  相似文献   

6.
张慧 《新闻实践》2007,(4):45-45
“2006年,总有一些记忆让我们刻骨铭心;2006年,总有一些感动让我们难以释怀;这一年,是谁触动你的心弦?这一年,是谁让你泪湿双眼?”……这是“2006·感动温州十大人物”颁奖典礼总片头中的开头语。随着片  相似文献   

7.
我们的时代需要先进典型,我们的国家不断涌现出先进典型,我们的媒体也在不断地宣传着各类先进典型。但只有其事迹和精神深深感动受众的先进典型人物,才能为人们内心所接受,成为大众学习的楷模,并使他们内化成不断进取的精神动力。那么,典型人物究竟应该靠什么来感动受众呢?让我们从中央电视台评选的"感动中国2011年度人物"身上来寻找答案。  相似文献   

8.
年终岁末,中央电视台都会评选感动中国的十大人物,带动观众感受一年来社会良心的跳动,迎接更加美好和谐的新年。十个鲜明的人物,十种精彩的人生,许多忙碌、冷漠了一年的心灵在此刻可能会产生些许的温柔,涌动些许的暖流。  相似文献   

9.
不平凡的2009年留下许多不可磨灭的印记!作为见证和记录这段不平凡历史的新闻工作者,也始终在被一些人和事及所呈现的精神感动着,并且经由我们的报道,感动了读者、感动了河北、感动了社会。在这些感动中,媒体很好的向公众传递了一种价值、一种精神;在这些感动中,媒体很好地向社会诠释了一种责任、一种道义。2009年我们的新闻宣传工作,因为有了感动,增添了不少亮色,留下了更多精彩。  相似文献   

10.
感动夏季     
流火的夏季,是什么故事让我们怦然心跳?翻开杂志。5月太芝庙乡七名干部为抢救人民群众舍身赴死的举动,让我们泪流满面,我们真正理解到什么是人民公仆,什么是奉献精神。夏季的感动,还来自河北邯郸一个普通工人家庭。在亲人相继离去。妻子身患重症之时。儿子又患上肾衰竭。父亲。那如洪水中杨柳一般被生活的浪涛不断淹没而又不断崛起的父亲。用怎样的行动诠释着父亲坚毅的品格,  相似文献   

11.
《感动中国》是中央电视台于2002年10月启动的一档精神品牌栏目。截至2012年2月3日已连续举办10年,每年一届,以评选出当年度具有震撼人心、拥有感动人心的事迹的人物为中心内容。《感动中国》通过展现现实社会中出现的真实事件来弘扬真善美,告诉公众我们生活的世界并非充满冷漠与残酷,在十年不间断的努力中让越来越多的中国人感受到了社会中存在的温情  相似文献   

12.
不平凡的2009年留下许多不可磨灭的印记!作为见证和记录这段不平凡历史的新闻工作者,也始终在被一些人和事及所呈现的精神感动着,并且经由我们的报道,感动了读者、感动了河北、感动了社会。  相似文献   

13.
一年一度,我们这样被感动;一年一度,我们把爱的力量传递。2月3日20时,《感动中国》2011年度人物评选颁奖盛典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播出,"临汾最美女孩"孟佩杰当选《感动中国》2011年度人物,这也是孟佩杰继获第三届全国道德模范后荣获的又一殊荣。  相似文献   

14.
岳璐 《青年记者》2007,(12):103-104
从2003年开始,一个以“感动”为主题、以评选过去一年具有崇高人格魅力的10位新闻人物为主要内容的年度节目走进了千家万户的电视荧屏,这就是中央电视台推出的品牌节目——“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评选”。《感动中国》在娱乐偶像当道的今天,推出一批张扬时代精神和民族传统的人物,无疑对社会的价值取向起着正面的示范作用,《感动中国》在典型人物的报道方面所作的创新值得借鉴和思考。  相似文献   

15.
赵玉洪 《青年记者》2007,(12):110-111
2007年2月13日,农历2006年腊月26的晚上8点,由临沂市委宣传部、临沂市广播电视局主办、临沂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承办的2006感动临沂年度人物颁奖典礼在临沂电视台演播大厅隆重举行。盛大的颁奖典礼上,我们走近这些曾经让我们忘记寒冷、忘记悲伤、忘记得失的人,感受他们的内心世界,品味人性中的真善美,整台晚会得到了领导及社会各界的好评。  相似文献   

16.
孙雁鹰 《新闻窗》2005,(2):14-15
2005年春节前的最后一天上班,都市报专刊中心“感动中国报道小组”的几个成员在一起碰头,为节后的专题报道作最后一次商量。最先能确定下来的选题是《徐本禹与都市报的不解之缘》,经过近两年的报道,本报对这个志愿者典型有足够的理解,占有丰富的第一手资料,他的事迹已经深入人心。在他当选感动中国年度人物的时候,回顾本报与他结缘的过程会形成看点;  相似文献   

17.
感动     
<正>"最美""最难忘""最感人"……我很怕看到这样的标题,也很怕被人问到这样的标题。也许是因为记者的工作本能,我总是先要问一句:"这个‘最’的标准是啥?"我在采访乡村医生时,听说媒体正在搞"寻找最美乡村医生"的活动。说实话,那些肯接受我们采访的乡村医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在这个只要离开家乡就能找到赚更多钱机会的时候,他们的留守本身就很让人感动。但是身为记者,我知道,我们的工作不只是为了让大众感动,不仅是为了树立一个个道德模范和典型,我们  相似文献   

18.
大川 《传媒》2003,(5):42-42
读了两年多《读者》,加在一起,50多期,数百万字。若问有何感悟、教益?很简单:感动。不光我感动,相信许多读过《读者》的,也会被一篇篇美文,一个个人物、故事感动的。这从她每期选登的读者“心声”便可看得出来,包括正在狱中服刑的罪犯。 有人说,如今有些人,冷漠多于关爱,麻木多于感动。实在地说,不是没有一点道理。大概正是透过这种现象,《读者》才有了自己明确的定位,而不是随波逐流,“跟着感觉走”。多年来,她一直坚持真善美的阳光主题,“辛勤地采撷中西文化里最芬芳的花蜜”,用来滋润读  相似文献   

19.
前年,辽宁本溪出了一个感动中国的人物,即替亡夫还债的武秀君。最先报道武秀君事迹的是本溪日报星期刊的记者戴燕,后来,省级以上的媒体或是转载或是另起炉灶,一时间,武秀君的名字几乎传遍大江南北,她被评为当年感动中国的人物,后来又被评为全国道德模范。大家提起她都不免带有几分敬意。因为在这个诚信缺失的时  相似文献   

20.
随着“感动中国”影响力的不断扩大,这场应该由人类最纯粹情感唱主角、闪耀着人性光芒的节目,有可能会加入一些世俗的考量,比如强力部门形象宣传的需要,比如某些地方为扭转整体形象而做的“媒体公关”,虽然现在尚无明确信息表明上述担心的成立,但我想,重新探讨“感动中国”的“立身之本”,尽每个人之力保持住“感动”二字的干净与含金量却也不是一件坏事。[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