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改革开放十几年来,我国高等学校校办产业蓬勃兴旺,为学校的教学、科研等提供了资金、技术、条件的支持。同时,学校的教学、科研等条件的改善也刺激着校办产业向更高的目标发展。迄今,全国已有许多高校校办产业为国家创造出巨大的经济效益,在社会经济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然而,我们必须清楚地看到,在全国范围内,许多高校校办产业的生存情况确实不容乐观。它们有的在公司组建以来,非但没有“走出去”.反而连年亏损,负债经营;有的虽在勉强维持,但其生存的基础建立在国有资产流失浪费的基础之上;有的组织机构不合理,仍然按照高校行政序列编制,管理机制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有的企业以学校名义.不顾能力所及,扩大业务往来,以至于酿成经济纠纷,给学校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有的企业利用学校提供的各种条件.“借鸡下蛋”,一旦得手,便远走高飞,给学校的发展带来了不可挽回的经济损失。上述问题的核心,在于校办产业的不规范管理和不规范运作。  相似文献   

2.
高校科技成果有效转化,是地方高校产业发展过程中急需解决的难题,这也是高校产业发展动力的源泉。产学研创新合作体系的完善,将促进高校产学研合作者之间的关系,有效地提升科技成果的转化,加强学校,企业和政府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随着知识经济的崛起,以高校为背景的高科技产业异军突起。知识与资本的融合,使高校产业从小规模的作坊式生产逐步转变为大规模、正规化的现代化工业生产。据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网站公布的统计数据,2003年度全国高校校办产业收入总额826.67亿元,实现利润总额42.98亿元,净利润27.95亿元。可以说,在没有国际经验可资借鉴的情况下,高校科技产业经过艰苦努力,在实践中走出了一条产学研紧密结合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道路,在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促进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推动国家经济增长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是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创举。与此同时,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张和外在环境的不断变化,中国高校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开始显露出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校办企业产权关系不顺、学校直接承担企业经营风险、管理体制不规范、学校对企业的行政干预过多、经营性资本难以自由流动,缺乏投入撤出机制等方面。随着高校校办企业数量的增加和规模的扩大以及发展的不平衡,高校办企业的利弊也越来越引起全社会的关注。怎样看待和解决这些问题呢?清华大学校长顾秉林院士在清华控股有限公司成立大会上的发言中,明确指出清华产业今后的工作方针是:“积极发展、规范管理、服务社会、增大回报”。我们认为,高校产业的产生、发展与中国改革开放、经济发展的大背景是相适应的,高校产业的变革与国企改革的大趋势也是相适应的,高校科技产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是前进中的问题、发展中的问题,这些问题必须通过进一步深化改革、理顺关系,在不断的发展中逐步得到解决。  相似文献   

4.
高校科技产业是经济改革中出现的一种新生事物.为充分发挥高校科技产业的新的社会职能,学校必须逐步形成和具备一套与之相适应的配套政策.宏观管理下的产业集团公司产业经营工作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达到利国、利民、利校.根据1993年12月全国高校产业会议提出的“一校两制”(教学和科研工作按事业方式进行管理,科技开发及科技产业按企业方式运行管理)的产业运行机制及经济社会中的产业工作特点,从宏观管理角度组建一种全面承包形式的产业法人集团公司,是目前产业工作发展的最好路子.法人集团公司是以学校所委派任命的法人代表及集团公司内部各企业的法人共同组成.法人集团在学校产业内部实行企业化的运行机制和管理机制,通过资产关系把全校科技企业联结起来,以学校法人代表为核心,以企业法人为骨干,形成一个统一协调、宏观管理的学校产业集团领导班子.学校对产业集团公司将实行以下政策:  相似文献   

5.
高校产业的现状 校办产业本应承担科研成果转化工作,为教学、科研提供发展的机会,而许多校办产业基本上没能达到这一目的,当然,形成这种局面有其历史原因。 高校产业有以下几种:第一类是厂校更改的过程中遗留下来的企业。由于我国高等院校形成过程比较复杂,特别是文化大革命期间校改厂、厂改校,学校发展中企业的烙印留得比较深,特别是人员组成上企业特征比较明显,一直延续到现在。这类高校产业没有品牌产品,传统产品又与市场不对路,产品的科技含量也不高,因而没有经济效益,或是效益不很好;第二类产业是学校为了转化科研成果,配合  相似文献   

6.
高校校办产业的发展虽然依托高校得天独厚的人才和科技的优势,但从校办产业现状分析,素质普遍不高。因此,建立和完善校办产业培训机制,迫在眉捷。(-)建立培训机制的动因分析1.提高校办产业整体素质的需要。素质,尽管有各种各样的注释,但至少应包含知识和能力。知识,  相似文献   

7.
殷群 《科学学研究》1996,14(4):31-35
我国技术创新机制应当是立体式的,即:政府协调引导下的,以企业为主体,高校和科研机构为支撑的,能够推动我国科研、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机制。为了推动这一技术创新机制的建立,必须尽快使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推动企业家成为技术创新活动的组织者和实施者,加大政府的政策约束和投资诱导,深化科技体制和教育体制改革,强化行业开发中心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功能,推动科研成果产业化和商业化  相似文献   

8.
一、高校科技企业的发展历程追溯我国高校校办产业的历史,应该从五十年代始。初期是以辅助教学型为主,模式上是事业办企业,用工使用事业编制工人,规模都很小,能满足学校教学、科研要求,为师生提供一个三结合的基地即可。改革开放以后,尤其是八十年代期间,科技体制和经济体制改革大潮的涌动,推动了我国高校科技企业的兴起。“八五”以来,高校校办产业进入以发展科技企业为主体的新时期,完成了从教学辅助型到产业型发展的转变,校办产业已从满足教学、科研需求和单纯缓解教育经费不足而转变为社会经济主战场上的成员。据国家教委不…  相似文献   

9.
校办科技产业是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个别院校已有较好的基础,并且已为全国提供了不少成功的经验,但是高校科技产业就总体而言,还处于发育期,大多数院校还只是初具规模,或刚刚起步,有的院校还是空白,可见发展是很不平衡的。本文拟从有关校产管理方面提出一些粗浅的看法,愿与关心高校产业建设与发展的同事切磋。高等学校是事业单位,其管理制度历来是按事业单位性质和宗旨来规定的,而高校校办产业却是一个从事生产、流通和社会服务活动的经营单位,其管理制度客观上要求按企业的功能来定位,必然涉及到学校中两个…  相似文献   

10.
中国高校产业:历史、现状与趋势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文章通过对中国高校历史简要回顾和现状描述,分析了高校产业功能的演变和产业结构变化的趋势,探讨了目前高校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从高校功能定位、企业投资主体和产业方向选择三个方面,分析了高校产业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1.
高校产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必要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发展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是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的有效途径,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由于校办企什么来企业,所以也应该按照市场的运行法则来管理和运作,需要建立“政企分开、产权清晰、权责明确、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明确出资人、决策人和执行人之间的关系,建立企业自我约束和激励的机制,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其必要性主委体现在如下几点:解决核产管理体制事企不分问题高校产业管理体制最突出、最难解决的问题是事、企不分,而事、企不分的根本原因是…  相似文献   

12.
在国家教育部的积极推动下,虽然高校产业规范化建设已经取得很大进展,企业依法建立了股东会、董事会和监事会制度,在学校和企业之间筑起了一道"防火墙",但是企业管理并未真正实现校企分开,"三会"制度名存实亡。因此,未来高校产业规范化建设仍然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13.
我国高校校办产业正在蓬勃兴起,已经出现了诸如北大方正这样的一批知名度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好的企业,并取得了一些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经验.但是,从总体上看,多数高校校办产业尚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许多问题有待在实践中研究解决.国家教委的有关文件和有些负责同志在关于校办产业的界定标准时提到,校办产业由学校创办或参与创办并为主管理,产权属学校所有,学校享有资产收益、转移与重组、保值与增值,重大决策及其任免法人代表等权  相似文献   

14.
刘宁 《中国科技信息》2006,(14):285-286,291
目前学校因为科研成果转变所形成的高科技企业的改组改制正受到一些影响:科研成果经营后产权界定大规范,高科技产业源于学校,经过发展,既有存量资产,又有增量资产。专家经营浪费精力,高科技企业主打产品一般都是高校科技成果开发出来的,而成果持有者往拄是有较高学术水平的专家,既能教学,又能科研,还参加企业经营,由此造成精力分散,给教学和科研带来一定影响,高校科研成果能够完全市场化和实际经营目标,必须寻找到经营的对策和思路,在资金投入.运行机制、技术服务、抗风险能力、市场需求等方面有所创新,促进科研成果迅速实现市场化经营。是实现科研成果转换并产生效益的最有力保证。  相似文献   

15.
施金南 《科技通报》1995,11(5):310-314
提出了高校校办产业体制改革的基本思路,建立相对独立的管理系统,实行高校事业与产业分轨发展的体制;建立校办产业产权运行的主体,并进行校办企业的重组及其公司改革.充分发挥高校科技与人才的优势,促进高校科技产业化和校办产业科技化,构建校办产业新的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16.
张献芳 《科教文汇》2008,(34):284-284
本文对部分高校体育赞助情况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高校体育赞助意识、中介机构、媒体协调、赞助项目等还存在诸多问题,因此笔者认为企业应加大对高校体育赞助市场开发力度,学校与企业成立赞助协调机制,相关部门出台一定的优惠政策加以扶持与引导等。  相似文献   

17.
高校科技产业是高校科技工作的延伸,是新时期党和政府赋予高校的中心任务之一,高校积极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既有利于为经济建设服务,又有利于做大学校规模,进一步促进学校科研、产业的协调发展,这样可以使教学——科研——产业进入一个良性循环的轨道,有利于学校自身的发展。高校科技型产业的建立,是产、学、研结合的实践,是科技成果产业化的“孵化器”,是展示高校科技成果和实力的园地,也是弥补高校办学经费不足的“聚宝盆”。 以前,高校也办过产业,那时往往是学校一方投资,各种管理、监督机制不完善。那些公司亏损多、  相似文献   

18.
“三全育人”的理念从施教主体、时间维度和空间维度阐述了一种育人模式,对当前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机制建设也有着积极启示。针对当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机制建设中缺乏系统思维、缺乏协同合作、缺乏组织合力的问题,提出了“三全育人”理念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机制模式,并从全学校、全政府、全企业角度提出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机制建设的思考。  相似文献   

19.
高校校办产业财务管理的性质 产业性质 高校属于事业性单位,财务实行“预算型”管理,一般称为事业化管理。而校办产业则属于生产经营单位,财务上实行“成本核算”管理,一般称为企业化管理。这是校办产业财务管理区别于高校财务管理的基本属性。 全民所有制性质 校办产业的全民属性是由其产权属性确定的。形式上看,校办工厂是由学校投资兴建的。实际上,校办产业资产是国家历年来对教育投入的一部分,校办产业的资产为国家所有,学校为唯一合法代理人。这一点与社会企业不同,社会企业在进行股份制改造后,国有资产的管理属于国有资产管理局,而高校校办产业的资产管理由校资产管理部门管理,资产经营由产业部门经营,产权归属明确。 价值管理性与效益性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按照价值规律办事,所谓价值性是指遵循价值规律的财务管理,力求做到降低成本,节约资金,增加盈利。所谓效益性,即提高经济效益是发展校办产业的根本途径。我们倡导效益型模式,坚持速度和效益的统一,坚持掌握市场运行规律,  相似文献   

20.
<正> 高校科技产业要得到进一步发展,上一个新台阶,首先应当解决遗留问题,遗留问题不解决就会越来越严重地困扰着高校产业的发展,使身上的“包袱”越来越重。 高校的科技产业在发展的过程中,有成功有失败,部分企业由于多种原因给学校造成一些损失,加之法人代表多次更换等原因,使之某些问题成为学校的“包袱”而被搁置一旁,如设备折旧、报废处理、企业债权债务清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