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要刊速览     
《河南教育》2014,(3):2-2
重塑中国经济新周期 “世界经济的问题在于总需求不足。”这句话道破了为什么国际金融危机已经过去了五年,世界经济仍然步履蹒跚。同时也暗示,谁能创造出新需求,谁就能主导未来世界经济。  相似文献   

2.
中国有句成语叫“安居乐业”,“安居”放在前面,说明家是人们生活的必要条件。家是建筑,可大可小,也因爱好不同,职业各异,经济条件的好坏,呈现出千姿百态。有的民居建筑富有个性和创造性,可用“匪夷所思”来形容。下面就来看看国外一种建在山坡上的私家住宅。  相似文献   

3.
商洛师专“商洛暨中国西部经济社会发展研究所”其前身是“中国东西部经济文化发展比较研究所”,成立于2000年,名誉所长:白永秀(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教授、博导),所长:甘新民,成员20人。  相似文献   

4.
在今天的中国,被人们热烈讨论的一个话题便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这个话题绝不仅仅是出于政治意识形态的考虑,而是预示着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的又一次里程碑式的革命。一个众所周知的原因是,过去的发展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发展,政府在其中发挥了相当大的作用。但在今天,中国的发展要更具活力,就必须从重经济转向重全面,从重政府主导转向重制度与规范,由此才可称为“科学”与“和谐”。在此背景下,就关系到国计民生的教育而言,政府就必须摆正位置,正确处理好与教育的关系。我们的观点是“政府对教育:必要又有限”。理由在于以下方面。  相似文献   

5.
21世纪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明显,我国经济和社会要发展,必须融入经济“全球化”之中。本文着重分析了融入经济全球化与坚持社会主义二者之间的关系。并深刻指出了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与国际经济接轨,不能改变社会主义的性质。  相似文献   

6.
郑俊英     
“四次元王子”郑俊英在综艺节目中是搞怪的“神经男”,然而作为歌手又是帅气的摇滚男,马上他在中国的首次巡回演唱会就要上演,对于第一次在中国表演的心情如何?下面就来看看他是怎么讲的!  相似文献   

7.
本文论述了改革发展至今城郊经济发展所形成的“第三次农村包围城市”的态势,指出城郊经济已上升到发展中国区域经济的重要一翼的地位,成为了加快城乡经济发展的“双推器”;进而阐明应发挥城郊经济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双向圈层效应,重点是“农村包围城市”效应。  相似文献   

8.
《现代企业教育》2004,(12):62-63
12月2日,央视经济频道公布了“2004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候选名单,宣布包括官员、企业家和农民在内的23位候选人将于12月28日同台角逐央视今年的“2004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  相似文献   

9.
本文将我国的“知识与信息的经济”的研究划分为引进、吸收与评价、阐释(20世纪80年代),理论深化研究发展(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中期),在“知识经济”名义下的狂炒(1997年末-1999年)三个阶段,并分别对此三阶段的发展特点、所关注的问题,以及发表的译、著作情况进行了分析,并对中国人首先提出“知识经济”的概念的过程进行了回顾。另外,文章还对中国学者提出的“智力经济”、“精神经济”、“‘经济与信息’的科学”的概念和理论进行了评介。  相似文献   

10.
第六届作代会召开的时候,正在国外,在媒体上看到作代会的热烈气氛,自是为中国文学创作的繁荣感到自豪。新时期以来,中国作家向读者贡献了许多重要的文学作品,尽管诺贝尔奖还在和中国作家兜圈子,但中国作家的成就早已是有目共睹了。只是,就在关心作代会情况的时候,突然国内网站一则消息“中国出现富翁作家”,引起了我许多感叹,再看看网上的国内报刊,这条消息原来堂而皇之地就刊登在许多重要报纸的重要版面上,这倒真让人想说几句话了。  相似文献   

11.
一年前的6月,当我们在西安召开中国教科文卫体工会第二届理论研究会议时,金融海啸还在世界蔓延,中国经济正处于最困难的时刻,全国上下众志成城迎战危机,展现出“心暖经济就暖,信心比黄金更宝贵”的大无畏气概。一年后的今天,当我们相聚在美丽的西子湖畔,召开第三届理论研究会议时,一连串飘红的经济数据表明,中国在世界上已率先实现经济复苏,进入又一轮快速增长周期;中国的改革也将从主要是经济领域扩展到教育、卫生、文化等多个社会领域;  相似文献   

12.
种林 《神州学人》2010,(6):48-49
协会简介全法中国法律与经济协会(法文名称为:l' Association des Jursites et des Economistes Chinois en France ,以下简称为“协会”)成立于1998年6月,前身为“全法科协法律与经济分会”。协会根据法国1901年《协会法》组建,并于2002年在法国巴黎正式注册,是代表存法的中国法律和经济领域的理论和实务工作的华人学者和从业者(也包括一些目前已经回国效力的学者)的学术性组织。  相似文献   

13.
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息息相关,在国家实施“三北”林防护建设,七大流域水土流失治理,天然林(草)保护,风沙治理生态工程,退耕还林还牧,国家生态示范区建设,“三废”资源利用等措施中,环境保护在经济可持续发展中的地位则显得更为重要。本简要分析了环境整治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探讨了经济可持续发展存在的严重环境退化问题,并根据中国的具体情况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这个“经济联合国”为中国的长远发展和21世纪的经济的繁荣带来了巨大的机遇,但是,由于世贸组织的游戏规则是美国为代表的富国制定并推动的,具有形式上的平等实际上的不等的特点,并缺乏透明度其推动的“全球化”实际上成为美国化,WTO规则的“片面性”和“扶强抑弱  相似文献   

15.
昨天下午,一个老师到教研室交材料,应酬几句话之后就问人家:“最近写了点啥?”人家脸一红,不好意思地说:“没写什么,这个学期就在《中国教育》杂志发表了一篇文章。”听说有东西发表,心里一陈高兴。之后又建议人家有空要多进入“教育在线”看看,平时要多写点随笔。见人就劝写点东西已经成了我的一个毛病。  相似文献   

16.
建国以后毛泽东领导全党面对经济文化极端落后的农业大国,就如何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进行了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探索,形成了系统的经济现代化思想。他强调中国的现代化是走自己道路的现代化,是以发展生产力为现实基础的现代化。提出了对现代化建设的体制模式——探索的“新经济政策”,实现中国现代化道路的途径——走“中国工业化的道路”,实现中国现代化战略步骤——提出“两步走”的战略设想。  相似文献   

17.
经济过剩,经济增长速度放慢,使人们对中国经济的发展阶段,发展速度提出了不同看法。作者认为中国经济并未出现常态性质的经济过剩,而是收入低下造成的。中国的经济会长期保持7-8%的增长速度,“三步走”战略目标大约下世纪中叶实现,不人提前 ,也不会延后。  相似文献   

18.
何干之对近代中国社会经济性质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何干之是以经济史研究见长的著名马克思主义史学家。三十年代,他对中国社会经济性质问题进行全面探讨,总结出中国经济的三大特点:“中国经济的半殖民地性”、“中国经济的半封建设性”、“死路一条的民族资本”。何干之的上述观点,在中国社会性质问题论战中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中国数量经济学会主办、华侨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和数量经济研究院承办的“2010年中国数量经济学会年会”于10月15日-17日在华侨大学举行。  相似文献   

20.
本文阐释了从文化因素影响经济发展到结合经济与文化的研究再到“经济文化一体性”理论的学理探索,分析了中国西方经济文化学术研究的历史发展,论述了作者多年来立足于中国经济思想史研究,力图逐步丰富“经济文化学”理论架的实证努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