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评价即学习”的作文教学,指导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不仅要培养学生的“知识技能”,还要促进学生自我认知、自我管理、自主选择、自主学习等方面的提升.结合具体课例,探析指向核心素养的作文教学策略:创设足量的实践空间,提供充分的体验机会;借助“学习工具”显性引领,依托“评价量表”优化提升;规范设计评价量表,优质高效引领学习;善于制造教学冲突,重在引领学生认知自己的学习.  相似文献   

2.
以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食材的采购、加工、储存为情境,开展微项目学习。在“制定食品采购清单”“体验豆腐制作过程”“储存食物延缓变质”三个驱动性任务中,针对学生开展的社会性实践、探究性实践、技术性实践等各类实践活动进行过程性评价,设计了相应的评价量表,实现素养的可测可评,让学习在课堂上真实发生。  相似文献   

3.
以“细胞呼吸”为例,利用简化了的SNP模式和科学论证方法,开展融合接力课教学的实践探索。根据“学习进阶写作评价标准”,制作了科学论证教学的评价量表,通过表现性评价与量化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实现以评促教和评价育人的功能。  相似文献   

4.
新课标颁布后,“地理实践力”“跨学科学习”“表现性评价”等概念表述得到重视。但是当前的地理学习评价,仍存在着去情境化、表面化、缺乏真实实践过程等问题。教师在教学中应该了解地理实践力与表现性评价间的关系,以乡土地理资源为例开展教学活动设计:确定以地理实践力为导向的评价目标;创设真实情境的地理实践活动评价任务;制订发展性评分规则,实现教学评一体化;针对表现性任务的活动过程,设计相关评价量表。  相似文献   

5.
教学评价是实践教学行为之一,科学的评价量表能有效促进教学。评价量表的设计应体现中职实践教学特点,体现实践教学环节中技能形成的本质要素和技术要素,并通过"学习过程性评价量表"和"学习终端产品评价量表"客观评价学生学业,有效推动实践教学走向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6.
美国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习一门学科包含着三个几乎同时发生的过程,这就是“新知识的获得”“知识的转化”“评价”。利用相关理论,我们设计了可运用于写作教学的评价升格量表。结合单元学习任务与学生相关的写作困惑,聚焦核心困难,利用评价升格量表化整为零,片段化地学习有针对性的议论,并以点带面,让学生学会举一反三,从而落实单元学习任务。  相似文献   

7.
调查发现学生对新教材“研究与实践”栏目兴趣浓厚,以学生为主体,对“测定雨水的pH”进行微项目学习设计与课堂实践。发挥学科大概念在微项目学习中的认识与思维功能,真实的驱动性问题转化为具体的学习任务,指向学科重要原理与关键能力。将项目的表现性评价量表前置,为学生提供及时的过程导航。实践表明,微项目教学是学生实现学习方式转变的一条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8.
“2017年版课标”在“评价建议“中指出“评价的过程即学生学习的过程”,要在写作教学中实现“以评促学”,可以引入评价量表。在评价量表的制订中对评价项目精准聚焦,对表现标准归纳建构;在评价的使用中,充分发挥其形成诊断与反馈、提供策略与路径等功能,强化学生的主体性,助力学生的学习过程。  相似文献   

9.
“思辨性表达”是“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的内容之一,包括书面性表达和口语表达。评价量表被视为自红墨水发明以来最有效的评价手段评价量表的建构和使用对“思辨性表达”教学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学业质量标准”的概念,要求“针对主要学习环节和内容制订评价量表” “提前设计评价量表,告知评价标准,引导学生合理使用评价工具”。本文在现有教材习作内容的基础上,提出三个方面的二次开发策略:开发等级量表,补充等级样例,梳理升级技法。  相似文献   

11.
“综合与实践”是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重要学习领域,如何开展“综合与实践”学习评价是亟待解决的课题.表现性评价对“综合与实践”学习领域具有适切性,“综合与实践”表现性评价是指: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整合运用数学和其它学科知识和方法解决数学综合问题或完成跨学科主题学习任务,以应用评分规则对学生的过程表现与学习结果做出判断.在构建起“综合与实践”表现性评价体系的基础上,以初中数学“综合与实践”为例,针对表现性评价设计阶段,阐释了“目标—任务—规则”3要素的设计过程与方法.以期表现性评价在“综合与实践”教学决策链中发挥重要作用,能够更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相似文献   

12.
“教—学—评”一体化是语文新课标提出的教学理念,也是一种教学方式,强调教授、学习、评价三者的统一,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在教学统编语文教材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时,教师设置“‘奋斗的历程’读讲写交流会”活动任务,设计“故事厅”“诗词集”“心愿墙”三个子任务。在开展“诗词集”综合实践活动时,教师遵循“教—学—评”一体化理念,依据素养型学习目标,引导学生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开展语文实践活动,并通过合理使用评价量表检测学习目标的达成。这样能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发展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3.
所谓“四环式”PTA量表评价,即制定探究目标,编 写PTA检核量表,设计教学活动及反馈价结果四个环节。通 过“四环式”PTA量表评价,及时发现学生在科学探究能力中的优势和不足(可以具体到某个评价要素),为教师后期科学探究教学明确方向。该评价模式在提升科学探究能力的同时,也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的深度学习,凸显了课堂的高效性,体现了“教-学-评一体化”等。  相似文献   

14.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创意物化”类活动重在学生习得创意方法、形成创新思维、提升创意能力。实践中,师生共同研制合理的评价指标、描述适切的表现等级、综合形成可操作的评价量表,用学生参与设计的评价量表引领“创意物化”类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提升实践创新能力,形成创生素养。  相似文献   

15.
蒋婷婷 《四川教育》2023,(20):24-25
突出学科实践的实用文写作教学可以通过“创设生活语境,培养多元语用能力;搭建知识支架,契合经验认知能力;经历完整过程,训练表达实践能力;开发评价量表,反思学习迁移能力”的方式,实现学生写作能力的快速提升。  相似文献   

16.
学为中心理念下的综合性学习,强调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其根本目的是引导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能动地、独立地学习。教学“遨游汉字王国”这一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教师应以学为中心的理念为指引,基于学生的问题和教材的教学要求,提出明确的学习目标;引导学生开展独立的、合作的学习活动,让学生探究汉字的奥妙,学会搜集整理材料;同时制订评价量表,让学生根据量表进行自主评价。这样,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就能形成语文综合能力,获得语文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7.
“教-学-评一致性行动”是指在整个课堂教学体系中,协同嵌套、高度融合教师的教、学生的学和对学生学习的评价,明确指向“思辨能力”的“教”,可以引导教师随之形成适应“教”的学习和评价任务。本文制定适合“三导”的学习目标,并给出匹配的教学策略,设计具体的学习活动和评价量表,以期促进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在课堂中提高学生分析、推理、评价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学习任务群视角下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的关键是实现结构化。基于此理念,对《世说新语》整本书阅读教学做如下设计:根据课程标准、教材要求、学生心理,确定指向对“评价”“竹林七贤”大概念的理解的结构化目标;设计内在逻辑关联的学习任务群“梳理释义”“精读解码”“理性评鉴”,实现学习任务群的结构化;关注学习过程中的目标实现,以表现性评价量表实现学习评价的结构化。  相似文献   

19.
初中语文学科中的综合性学习是一项综合各项学习能力、具有丰富要素的学习活动,采用PTA量表可以更加全面地评价学生综合性学习的状况,提高评价的有效性.在“寻访园林之美”综合性学习中,通过前后两次编制PTA量表获得启示:围绕关键要素展开详细评价,次要要素则简化评价;使用前详细说明,使用后具体评讲.  相似文献   

20.
刘充 《现代教育》2023,(5):19-22+27
从一线的课堂教学情况来看,很多教师处于“只教不评”“教而不会评”的状态,导致课堂上教师只管“教了”,但不知学生是否“会了”。为改变这种现状,教师需要基于“教—学—评”一致性的理念,提升评价意识,一体化思考学习目标、评价任务与教学过程的设计,即探索“基于学习目标的评价任务”的设计与实践。其基本流程为“确定学习目标——设计评价任务——设计教学活动”,其中需要重点关注任务形式、评价工具或评价量规、任务情境三大要素的设计。通过实践运用,发现基于学习目标的评价任务主要呈现出“一对一”“一对多”和“多对一”三种样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