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每一所学校都有它的优势,每一个教师都有他的长处,校长管理的效能,在很大的程度上就取决于校长对学校和教师的优势导向的优劣。所谓优势导向,我们可以这样给它下个简要的定义:即通过对教师优点的管理促进教师工作的进步,通过对学校优势部分的强化来管理学校事务,逐渐减少劣势,推动学校的整体发展。本文着重介绍优势导向的五个原则。 一,工作需要的是人的优点——优势激发原则 校长最有效而又最困难的工作就是对人的管理。有一种只把眼光盯着教师缺点的校长。看起来也是在做人的工作,其实他把自己当成了一名“警察”,他的工作仿佛只是随时发现并纠正别人的错误,耗费大量的精力来对付人的缺点,结果适得其反,问题有增无  相似文献   

2.
张倩  王红 《人民教育》2020,(3):21-25
教育现代化呼唤越来越多的卓越教师校长。卓越教师校长之名在“思想”之名。卓越教师校长教育思想的产生需要特定条件,让卓越教师校长登上“思想高地”策略有四:“异质化”的学习场景、“输出导向”的学习范式、“被学习”的学习环境、“传播思想”的宣传平台。  相似文献   

3.
论中学校长的管理要求与教师的实践活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校长的管理要求需要教师落实到实践活动中去。管理对教师的要求大致可分为服从、认同和内化三个递进层次。内化是校长提出要求时希望达到的理想境界,争取教师的认同是校长提出管理要求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本文从管理要求的角度,谈谈如何缩短两者的距离,促进管理要求落实为教师的实践活动。一、管理要求的类型中学校长的管理要求依据其内容和形式,可分为“粗放型”和“集约型”两种。“粗放型”、“集约型”为经济学名词,是指经济的增长方式。“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主要依靠资本和劳动的投入,较少依靠科学技术。“集约型”则主要依靠…  相似文献   

4.
“教师成长,校长有责”,一所学校的教师是否志存高远,积极进取,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校长。可以说,校长是教师成长的重要责任人,校长要积极为教师的成长创设条件,让更多的教师在校长的鼓励、支持和帮助下快速成长。为此,一名优秀的校长,需要有自己的“放大镜”。  相似文献   

5.
一所学校教育水平的高低、教学质量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校教师队伍的质量,取决于教师管理是否有效。管理的根本目的不是把人管“死”,而是把人管“活”。校长对教师的管理更多的是体现在服务上,体现在最大限度发挥教师工作热情和积极性上,而不是提出约束性的条文,制订惩罚性的措施和宣布限制性的禁令。教育的发展需要人性化管理,教师从内心深处呼唤人性化管理。  相似文献   

6.
任何管理者都是根据其管理观来指导管理实践的。不同的管理观,会形成不同的管理模式;而管理模式是否科学、恰当,对管理效率和组织目标的实现有着直接的影响。作为一校之长,建构一种科学的学校管理观非常重要。因此,校长应充分地认识和掌握学校管理的规律,确立具有科学性、社会性、时代性的明确而系统的学校管理观。我们认为,新时期的校长应从以下六个方面来建构自己的管理观念,即学校管理本质观、社会环境观、校情观、领导观、组织观、战略观。 一、“教学中心,依靠教师,育人为本”的学校管理本质观 这是学校本体论的观念,是对办学规律的基本认识,是校长管理学校最根本的指导思想。 “教学中心”,要求校长应把教学工作始终看作是学校最基本,最中心的工作,其它工作都要围绕这个中心来进行,为之服务。在当前市场经济的冲击下,有个别学校把创收当作中心工作来抓,这是违背办学规律的,只会导致教育质量的下降。“教学中心” 还要求校长把主要精力放在抓教学质量的提高上,为教学服务。 “依靠教师”,这是对教师作用的认识。教师是学校的主人,是教书育人,提高教育质量的直接力量。只有依靠教师,才能办好学校。它要求校长在学校管理活动中,首先要充分信任、尊重、关心广大教师,尽可能满足教师的合理需要,解  相似文献   

7.
衡量一个校长是否真正在提升学校教育质量,关键是看他能否在学校管理的方方面面体现人文关怀,也就是说,学校管理能否贯彻“将教育关怀进行到底”。“对所有老师要好”是我校长生涯中的管理信条。“对所有老师要好”,就是要不断提供优质服务,满足每一位教师“最近发展区内”的内在需求。学校管理的创新是一种特色提升,所以,校长要认识和引导学校特色的现代转换。  相似文献   

8.
校长怎么能够偏心呢?学校的管理需要公平、公正,校长对全校教职员工都应当一视同仁,秉公处理每项工作,公正对待每位教师,这样才能将学校的管理工作做得井然有序,才能充分调动全体教职员工的积极性。但是,我们认为校长对个别教师“偏心”一点也无妨,说不定校长的“偏心”还会起到更加积极的管理效果,对教师产生更大的激励作用呢。  相似文献   

9.
李升勇 《吉林教育》2005,(10):47-48
学校管理的对象是人.管理的重点必须是人的思考.这就要求校长用“心”去管理.“管”是底线,是过程,“理”是方法和目的。在中国现行教育管理体制下,当校长、当教师不但需要有思想,还要有智慧.更要有见识有胆识.既要保护自己,又要坚持原则。校长需要对“教育”的理解,更需要教育的实践。  相似文献   

10.
范树成 《江西教育》2000,(11):15-16
校长管理工作尽管千头万绪、纷繁复杂,但教学改革管理是不可忽视的重要一环。因为学校的生命力在于教学的不断改革与不断创新,学校是在不断的改革创新中前进的。校长对待教改的态度有四种类型:“听任型”,该类型的校长对教改不大过问,教师是否进行教改,听其自便;“响应型”,该类型的校长支持教师进行教改,但校长自己无主动作为;“参与型”,该类型的校长积极参与并帮助教师进行教改;“开拓型”,该类型的校长积极主动进行教改,并动员、组织教师参与教改,指导教师进行教改。美国学者斯蒂格鲍尔把领导改革看作是校长的三大职责之…  相似文献   

11.
如何提升办学层次,是校长治校的重要课题。为实现“有特点、有示范功能的一流学校”的办学目标,我根据农村小学的特点和学校的实际,实施了提升办学层次的“六先六后”策略。一、先“心中”后“中心”我校是镇中心小学,要真正能在本区域内发挥中心小学的辐射、示范作用,确立示范校地位,前提条件是教师必须热爱学校,自觉维护学校声誉,齐心协力办好学校。为此,我重视情感管理,使全体教师在情感上想与校长一起为实现办学中心目标而拼搏。现代学校管理研究表明:民主、尊重可为教师创造富于激情的工作环境。提升管理层次必须实施尊重管理和民主管…  相似文献   

12.
眼下对“校长需不需要兼课”可谓是针锋相对,众说纷纭。笔者的观点是:校长需要兼课,因为校长首先是教师,教育教学是校长管理的中心工作。但关键是校长要兼课有“道”,妥善解决好“为何兼课”“兼什么课”和“怎样兼课”的三个实质性问题。  相似文献   

13.
好校长不一定是看他们是否冠有“全国优秀校长”“名校长”“模范校长”等“帽子”,受到过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奖励的校长。唯有真正关注教师、真心实意地为教师办实事、始终代表大多数教师的利益、让教师叫好的校长才是真的好校长。  相似文献   

14.
眼下对“校长需不需要兼课”的讨论针锋相对,众说纷纭,我的观点是:校长需要兼课,因为校长首先是教师,教育教学是校长管理的中心工作。关键是校长要兼课有“道”,讲究兼课的策略,妥善解决好”为何兼课”、“兼什么课”和“怎样兼课”三个实质性问题。  相似文献   

15.
在校本课程的范围里,学校是课程决策的中心,而校长则是推行校本课程的关键。只有校长的管理理念、管理行为实现了根本性的转变,学校才能很好地开发实施校本课程,并逐步形成办学特色,从而全面推动学校的各项工作,使学校实现跨越式发展。一、校长应是校本课程开发的学习者、引领者校长应首先明确,校本课程是校本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自身也绝不是“观望者”,他应积极投身到教育改革的潮流之中,与教师一起同甘共苦,积极参与学习研讨活动,逐步消除新课改过程中校长素质的理想状态与现有水平之间的实际差距。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一个重要特点是,不管学校和教师是否出于自愿,必须想办法做好。当然,这种工作在较短的时间里要大面积地推行,会遇到一些难题,比如部分教师对此项工作不热情,甚至产生抵触情绪。在大面积范围内,自上而下的行政推动的确十分必要,但这种推动力很难从每个人的内部产生。校长应该清醒地意识到,这种外部推动力最终需要转换成内部的驱动力,才能长久维持。二、校长应是校本课程开发的协调者、策划者“校本课程”顾名思义应以“学校”为本,那么,在校本课程开发中,就应一切从实际出发,充分利用学校和本地区现有的优势资源,并考虑学生的真实需要,考虑学校的办学...  相似文献   

16.
相信不少校长都会有这样一种感受:管理教师真的很难!尤其在公办学校,由于教师是“国家干部”,同时教师职业又带有“公务员”的性质,导致校长对教师只有管理使用权,却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去留权”,当教师对校长有意见时,校长还得好好哄着教师干工作。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高等教育规模迅速扩展的同时 ,不同高等教育层次的毕业生在劳动力市场上究竟处于何种位置 ?不同层次的高等教育是否具有自身的特色 ,并进而使其毕业生在不同的“岗位域”上具有比较优势 ?本文使用对高校毕业生的调查数据 ,对我国专科和本科两个层次的毕业生在劳动力市场上的相对位置和比较优势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 ,这两个层次的毕业生在各自的“岗位域”上虽然具有“弱比较优势” ,但没有呈现出“强比较优势”。因此作者认为不同层次高等教育的明晰目标定位和办学特色 ,是我国高等教育健康发展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8.
校长教师交流轮岗是当前的政策焦点。影响校长教师交流轮岗的内在机制包括行政机制、市场机制、公民机制和文化机制。四种机制在运行效率、发挥作用的方向、主体的选择空间、行为的动力来源等方面具有不同特征。四种机制也都存在一定的"合法性"质疑:行政机制中的校长教师能否"被安排"、市场机制中的校长教师能否"自由"选择、公民机制中的校长教师是否持有公民信念、文化机制中的校长教师应否取得文化认同。工作实践中需要充分利用每种机制的优势克服其不足。  相似文献   

19.
相信不少校长都会有这样一种感受:管理教师真的很难!尤其在公办学校,由于教师是“国家干部”,同时教师职业又带有“公务员”的性质,导致校长对教师只有管理使用权,却没有真正意义的“去留权”,当教师对校长有意见时,校长还得好好哄着老师干工作。  相似文献   

20.
不少学认为,“校长是教师的教师”,这种说法在北美尤其流行。现在倡导教师的专业化或专业发展.当然应该包括校长在内。校长的专业化不仅应该是他们作为一名教师所需要的业务能力和人格特征方面的专业化,还需要纳入学校领导行为和管理知识等方面的其他要求和内容,更加宽泛而具特殊性。以前,国家教育行政部门曾经颁布过《全国中小学校长任职条件和岗位要求(试行)》的件。这些要求以后又有过修订,反映在中小学《管理规程》里。显而易见,这些规定是校长培养、培训和发展的指南,也是专业化的基本参考,至于这些是否就属专业化标准,未能取得一致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