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缕述了文天祥一生的爱国事迹,并对他爱国、抗元、爱国与忠君的关系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2.
陈吊眼是宋末元初崛起的福建汉畲两族联合武装抗元的农民首领,他在七年漫长的抗元斗争有力地牵制了元兵大举南下的军事行动,又以不畏强暴,抗击外侮的民族精神载入史册,云霄县境内红竹尖山和万夫岭留存的三处摩崖石刻,见证了陈吊眼抗元起义的历史风云。  相似文献   

3.
陈吊眼是宋末元初崛起的福建汉畲两族联合武装抗元的农民首领.他在七年漫长的抗元斗争有力地牵制了元兵大举南下的军事行动,又以不畏强暴、抗击外侮的民族精神载入史册.云霄县境内红竹尖山和万夫岭留存的三处摩崖石刻,见证了陈吊眼抗元起义的历史风云.  相似文献   

4.
畲族许夫人舍身抗元,为世人敬仰,当地汉族村民感其忠勇,为其修庙祭祀,并由此发展成为民间信仰.从抗元历史背景、传统价值观念、民间信仰特征、宗教鬼神意识、畲汉交流融合五个层面深入分析,可以总结这种超越族属祭祀的深刻的历史根源和思想根源.  相似文献   

5.
南宋一朝从公元1127年至1279年,共统治一百五十多年。教材中南宋历史主要叙述了三方面内容:抗金、抗元的民族斗争,国内的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南宋时期南方经济的发展。抗金斗争的内容,在课本的前一节己经叙述了,抗元斗争将在下节教材中简要说明,本节教材主要谈南宋时期的农民起义和经济发展。下面分两个小题分析。一钟相、杨么起义南宋一朝的农民起义是相当频繁的,仅在南宋初期与钟相、杨么起义的同时,就有建州(今福建建瓯)的范汝为起义、信州(今江西上饶)的王念经起义和江西一带的彭友、陈顒起义等等。到孝宗以后各朝,农民群众反抗地主阶级的斗争,更是连绵不断,一直到南宋的灭亡。教材中叙述的钟  相似文献   

6.
矢志抗元、以身殉国的南宋朝臣文天祥,之所以亦能在元人的“道德法庭”中被列为仁人志士的伟人之列.乃是由于其叙事本体充满了以“正气未亡人未息”为精神支柱的中华民族的浩然正气和爱国主义的高尚情操。  相似文献   

7.
作者简介文天祥(1236-1283),自号文山、浮休道人,吉州庐陵(今江西省吉安市)人,南宋政治家、文学家,抗元名臣。1278年抗元被俘,元世祖以高官厚禄劝降,文天祥始终不屈,1283年从容就义。他的诗、词和散文等著作收集在《文山先生文集》中,风格悲壮,感人至深。《指南录》后序德祜二年二月十九日,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都督诸路军马。~①时北兵已迫修门外,战、守、迁皆不及施。~②缙绅、大夫、士萃于左丞相府,奠知计所出。会使辙交驰,北邀当国者相见,众谓予一行为可以纾祸。国事至此,予不得爱身;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初,奉使往来,无留北者,予更欲  相似文献   

8.
南宋末年,民族英雄文天祥起兵抗元,兵败被俘,在由广东走水路押往大都(今北京)途经万安惶恐滩时写下千古绝唱<过零丁洋>,留下了脍炙人口的诗句"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相似文献   

9.
谢枋得是南宋末年的民族英雄,一生正直忠义,嫉恶如仇。在宋元鼎革之际,毁家纾难,举旗抗元。南宋灭亡之后,拒作贰臣,屡征不就,最后饿死燕京,以命殉节,其冈范气节,足以垂范后世。  相似文献   

10.
1.知识目标:了解蒙古的兴起、元朝的建立和统一的历史过程,及文天祥抗元的史实。知道澎湖巡检司、宣政院辖地的基本史实。理解行省制度设置的重要意义和元朝民族融合的实质。  相似文献   

11.
罗香林是客家学的奠基人,代表作为《客家研究导论》。其主要历史业绩有五:提出"客家迁徙运动五个时期"说,这是罗香林客家学说的核心;主张客家"混化说";"客家界说",阐发客家"特殊民系"的理论;首次较全面标定客家分布地域;利用谱牒研究客家问题,实现研究方法上的重大突破。  相似文献   

12.
海外客家文学,是反映海外客家人生活的文学。清末著名诗人黄遵宪的《番客篇》,把人们带进了一个新天地-20世纪前海外客家人的世纪。20世纪的海外客家文学虽然也不乏佳作,但就创作者而言,都还只是处于自发状态,而缺乏强烈的客家意识。展望21世纪的海外客家文学,寄希望于客属新移民。  相似文献   

13.
概述了自上世纪20年代、特别是近30年以来《水浒传》成书年代及作者的探索历程。根据目前已掌握的内证、外证及旁证,否定了《水浒传》成书于元末明初的观点;认为《水浒传》成书于明朝中叶可以定论。《水浒传》的作者为明朝中叶东平人罗本,字贯中。他与元代戏曲作家罗贯中是不同时代的两个人。  相似文献   

14.
中国古代文人崇尚山水之风由来已久,于元代尤为炽烈,并集中表现在描写山水景致的散曲作品和大量山水画作中。由于元代文人生活极为苦闷,对现实充满了无奈与恐惧,使得他们把目光和感情转移到大自然之中,寄情山水,挥毫泼墨。共同的社会感受使个体情感具有了趋同性。相同的时代精神.趋同一致的文人心态,加之“诗画一体”——文学艺术本身的共通性,造就了元代山水散曲与山水画在思想和艺术上的异曲同工之妙。  相似文献   

15.
《中原音韵》"入派三声"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静 《黄山学院学报》2005,7(2):118-120
从诸宫调的用韵、元代北方方言区作家的用韵比较、元代时人的论述、元本中的异体字、与同期韵书的不同等几个方面力证《中原音韵》“入派三声”是通语的实际反映。其中,元代笔记中的某些论述是笔者新发现的材料,可补前人论述。  相似文献   

16.
元杂剧作家张国宾的《薛仁贵》有元刊与明刻两种版本,在人物设置、曲文、宾白三方面各有异同。  相似文献   

17.
论赣南在客家民系形成和发展中的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客家民系经历了一个从酝酿到形成再到发展壮大的动态历史过程。而这一历史过程的每一个阶段都显示出地域性的特点。赣南闽西边区是唐末五代接受北来客家先民的第一站 ;客家民系于北宋时期酝酿、发育成长于赣闽边区 ,而于南宋时期成熟于更为广袤的赣闽粤三角区。随着明末清初闽粤客家的倒迁入赣 ,赣南又成为客家民系的发展壮大地。因此 ,赣南在客家民系形成和发展壮大的全过程中 ,均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8.
我国元代牡丹品种和数目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分散在宋、元、明时期的一些古籍中较可信的记载,经整理统计,元代约有牡丹品种194个,数目可观.虽然这仍是不完全的统计,但已足以表明:元时不仅部分宋代牡丹品种得到保存、继承,而且还出现了不少新品种;元代在其相对稳定繁荣的时期和地区,观赏牡丹的栽培、研究、育种等仍有所发展;元代乃是中国观赏牡丹栽培史上一个客观存在、不可跳越和忽略的承前启后的历史阶段.  相似文献   

19.
元代太医院是总全国医事管理的最高行政机构,其最高行政长官为“太医院使”,也称“太医院大使”或“太医院院使”。他们作为元代医政的最高管理者,直接参与相关医药管理制度的制定与执行,在元代医政管理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与历代主持医事管理的官员相比,元代太医院使数量之大,政治地位之高都远远超过历代,他们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在备受蒙古大汗们欣赏和宠信的同时形成了许多群体特点。而以往学者对此内容研究甚少。笔者不揣谫陋,略抒管见如此,不当之处,敬祈方家教正。  相似文献   

20.
元杂剧的题材来源分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元杂剧作为独具特色的戏曲艺术,其题材来源极为复杂。从目前存在完整的剧目中可知,它的取材有着明显的倾向性,这与元代的社会、时代、文化及文人的心态密切相关。元杂剧本事来源于各个朝代,其数量和题材类型也有其特点,究其原因正是元代的某一特征与历史上某朝恰有相似之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