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若要阐明宗教观念赖以产生和发展的一般规律,必须对宗教在其整个演化过程中所起的社会作用作一番探考,从而揭示宗教信仰所凭依的社会根源。本文从世界宗教史的角度,论述宗教的异化与演变。认为,作为社会意识形态一定范畴的宗教,总是伴随着经济基础而逐渐演化;在演化过程中,它始终在不同程度上保留有往昔的若干传统。  相似文献   

2.
基督宗教在近代中国经历了一个挑战、适应与融合的过程。著名历史学家章开沅先生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起,开始涉足中国基督宗教史研究,不仅个人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而且从理论与方法上对该领域的研究发挥了一定的引导与推动作用。章氏将中国基督宗教史置于跨文化对话的宏阔视域,以现代化理念解读宗教传播的神学内核与价值取向,理性还原基督宗教在近代中国传播与根植的艰难进程。  相似文献   

3.
宗教问题是关系到千百万群众信仰的大问题。对宗教采取什么态度,如何处理好宗教与社会主义的关系,是宗教史教学中必须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中国宗教和西方基督教的基本精神有很大的不同。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中国宗教以人为中心,强调依靠人自身的努力得到解脱;基督教以神为中心,强调神对人的拯救,把人的活动视为神的意志的体现,以荣耀神为人生的使命。第二,在对人生的关注上,中国宗教追求现世苦难的解脱和现世幸福的获得,注重实际;基督教追求彼岸的幸福,强调对于现世苦难的忍受、顺从。第三,中国宗教具有一种宽容精神;基督教则具有强烈的独断性、排他性  相似文献   

5.
先秦是中国古代宗教发展的关键时期,中国几千年的宗教文明,皆与这一时期的奠基有着根本的关系。古代宗教是在原始宗教的基础上发展而成为一种较高等级的宗教形式,较之原始宗教,它增加了极其宝贵的伦理内容。五帝时期,随着国家的形成,原始宗教向古代宗教转化;夏商完备国家机器的建立,使古代宗教得到充分发展,臻于成熟;西周宗法制,为古代宗教伦理化提供了沃土;春秋时期,随着宗法制的解体,氏族政权衰落,诸子理性学说出现,中国思想走出古代宗教,进入新的历程。  相似文献   

6.
本文认为,宗教具有明显的教育性。这在各种自然宗教和现代宗教均有广泛的表现。文章以世界三大宗教为例对此论证,认为其原因是:1.宗教教义的哲理明确、深刻;2.宗教教规的条例严格、具体;3.宗教教团的成员学养深厚;4.宗教教学的方式灵活、多样;5.宗教在社会上的地位崇高、权威。各种原因之根本,是宗教具有丰富的文化性。  相似文献   

7.
在传统的宗教思想定义中,信神和对来世的向往被认为是两个最主要的因素。但是,这样的定义无法有效地对中国传统宗教思想作出归纳和解释。根据我们的研究,中国传统宗教思想的本质特征是人类的生命关怀和生命神圣化。以此为依据,中国传统宗教思想大体可分为两种类型:自救的宗教思想,即依靠信徒自己的努力而摆脱疾病和死亡;他救的宗教思想,即依靠神灵的拯救而摆脱疾病和死亡。  相似文献   

8.
宗教作为人的生存意识通常所反映的总是重生或求生心理。原始宗教反映的是人类的一种最古老的生存意识,实际上是一种朴素的“共生意识”;作为中国原生宗教的道教是在人的生存意识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一种特殊宗教,其根本宗旨是探求长生和成仙之道,表达了人们对生命永恒的强烈期盼;作为一种异域宗教的佛教最终却在中国生根流播,在很大的程度上是其完成了中国化的改造,使其所反映的生命意识与中国传统文化所包容的牛命意识实现了契合;中国还存在着非常丰富的民间宗教,这些民间宗教在形式上往往千奇百怪,但是自然信仰和自然崇拜却往往是这些宗教的共同内容或主题显示。  相似文献   

9.
宗教与人的关系十分密切;宗教化渗透进入了人类化的各种领域;宗教获得这种力量的原因在于宗教解决了人对终极问题的关注。人的定义是个众说纷出的话题,本以宗教与人的终极关注问题为视角点,给出了一种关于人的新的定义。  相似文献   

10.
宗教与学之间存在诸多的同一性:从本体构成上看,原始宗教和学都生成于主体自我意识的觉醒;从情感表现上看,它们都带有情感特性;从致思方式上看,它们都运用想象和幻想把握世界;从表现手段上看,它们都借助形象表达自身;从观照的对象看,它们都注重对人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三教关系是中国思想史上的重要问题,历史上对于三教之间的关系多主张"会通",但会通的理论各异。明清之际皖江学者方以智一生出入三教,他的"三教会通"思想的特点是"批判式融通",在三教关系思想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这种"批判式融通"的积极性在于它对一切学说都保持一种批判同时加以肯定的态度,其消极性则在于因缺乏宗旨而失去学术神圣性的根源。  相似文献   

12.
我国对宗教问题的认识经历了一段曲折的道路,至于宗教消亡论的论述已经被历史所否定,毋庸置疑,宗教仍然会继续存在相当长的时间,并且影响着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与此同时,随着新兴宗教在国内的迅速发展,宗教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因此,宗教政策的制定就必须考虑到这些因素,而西方法治化宗教的成功经验则为我们制定具有中国特色的宗教政策提供了有益的启示。以“礼”为核心辅以儒释道三教合一的中国文化决定了中国宗教的特殊性,因此重新构建中华民族精神文化信仰也必须基于此才能够实现。  相似文献   

13.
元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元朝幅员辽阔,民族众多,各种宗教并存。为了维护统治,统治者既实行兼容并蓄的宗教政策,又设立专门机构对各种宗教进行管理。  相似文献   

14.
虽然基督教、伊斯兰教和佛教并称为世界三大宗教,然而典籍浩瀚、哲理丰富、蕴含广博深奥的佛教是世界上其它的宗教都无法与之相比。纵观中国翻译事业,佛经翻译不仅是中国翻译的起点,且悠久的中国翻译史有半部是佛经翻译史。佛经的翻译有力地推动佛教的传播与发展,对中国历史、政治、宗教、哲学、文化等诸多领域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同时为中国翻译理论奠定坚实的基础。佛经翻译活动已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有机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5.
玉器与中国古代的宗教信仰、礼仪制度、等级观念、丧葬习俗等方面关系密切,是任何其他质料的器物所不能比拟的。玉器文化因此成为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文化思想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16.
80多年来我们党解决我国宗教问题的基本实践是成功的,成功的主要经验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的宗教理论与中国宗教问题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摸清了中国宗教发展的规律,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的宗教理论,制定了一整套符合中国实际的方针和政策。  相似文献   

17.
云南省贡山县丙中洛乡查腊自然村是一个多种宗教信仰并存的怒族社区。在这里,多种宗教长期并存,经历了一个从冲突到和睦共融的历史过程。而这一历史过程更是突出地展现了外来宗教在中国特定的政治文化背景下的“相尊相容性”。多种宗教长期并存构成了不同的文化类型,形成查腊社区的多元宗教文化。多元的宗教文化改变了这一民族社区的信仰状况,并影响着他们的日常生活。对多元宗教文化与民族社会之间的紧密关系进行探讨,总结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宗教文化已经被整合、嵌入整个民族文化体系之中,并成为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比较语用学入手,通过对英汉语言民族在地理、历史、文化、民俗及宗教等方面的差异比较及成因分析,以及对语言交际的影响,探讨在教育教学过程不同阶段中如何对待学习者出现的不符合英语言民族语境的"错误";同时建议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应该开设"语用学与英语学习"课程或相关的系列专题讲座,这样才能让学习者从理性上区分两种语言、两种文化的异同,以增强学习者跨文化交际能力,从而真正学好英语。  相似文献   

19.
目前,宗教对话蔚为显学。以对话方式来解决彼此之间的难题以及促进彼此的发展是宗教在现代历史条件下成熟的标志。中国宗教文化源远流长,长期以来,各种宗教互相尊重,互相包容,求同存异,共生共长,为现代宗教对话提供了长期和谐共存的独特经验。从中国宗教文化的传统,论证对话之可能与必需;从中国宗教对话的特色,探讨对话之内容与形式;对话之目标与问题包括"求同存异"的相互适应等。  相似文献   

20.
Numbers are a special kind of language sign in both Chinese and English, which have the same meaning as the counting numbers. But due to the different religions, history, social customs, nationalities and so on so forth, the meanings of some numbers had been extended and got other meanings. This kind of numbers combined with idioms has formed a special numerical culture phenomenon. The foot print of the development of a language is left on idioms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languages is under the leadership of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