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教育要"以人为本",倡导人文教育。著名的日本教育家佐滕学教授说:你的课堂让孩子有一种幸福感吗?你的课堂富有文化吗?你的课堂充满激情和智慧吗?你的课堂影响着孩子的变化和发展吗?教授的阐释给我们提出了一种课堂教学的境界,那就是:如果我们的课堂能给学生带来幸福的感觉,并因  相似文献   

2.
口头说为语,书面写为文,是为语文。当前在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合作的浪潮中,很多教师认为课堂上教师少说,让学生多说,就是在实施课堂改革,就是在教语文。但是怎样教好小学语文课,叶圣陶先生这样阐述:"语文课就是语文教师借课本里的一篇篇课文做例子,教会学生说话,教会学生写话。"全国知名教师贾志敏先生提出要"简简单单教语文";另一知名教师薛法根先生则主张三个不教:学生已懂的不教,学生能自己学懂的不教,教了学生也不懂的暂时不教。语文课到底应该教什么、怎么教?  相似文献   

3.
自从我和学生“唱”了两节古诗课以后,他们总希望我能多上几节“音乐语文课”——把音乐带进语文课堂。既然孩子们那么向往,为什么不行呢?今天的语文课上,我便提着录音机走进了教室。见此情景,学生纷纷鼓起了掌,一张张笑脸那么兴奋,那么激动。我笑眯眯地说:“孩子们,让音乐伴着我们今天的语文课,好吗?”“好——”“上节课,我们熟读了课文《卖火柴的小女孩》,今天让我们在音乐的陪伴下再读课文,看看我们是否有不一样的感觉呢?”有的学生已经有些按捺不住在手舞足蹈了。“你们可以先静静地欣赏音乐,也可以边欣赏音乐边看课文。”教室里回荡起…  相似文献   

4.
吴玲丽 《教书育人》2013,(34):25-26
课堂就像动车,在老师的带动下,学生一起往前赶。孩子在课堂上少了身体与思想自由活动的时空。老师有没有想过,孩子在课堂上有主动提出或思考过一个问题吗?学生有超越教学预设的机会吗?孩子真正在表达自己的心声吗?孩子对所学知识感兴趣吗?孩子能得到提升吗?如果答案不够肯定,这样的课堂就不是在进行素质教育,孩子的素养就不能真正得到提高。要扭转这一局面,必须去繁就简——减少老师过多的引导,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我发现了一个实现教  相似文献   

5.
危机:教育正在失去精神感召力!一个孩子如果仅仅是为了考试成绩而走进你的课堂,那么作为教师,你是失败的。一个孩子如果仅仅是为了升学率而走进你的学校,那么作为校长,你是失败的。今天,我们的教育正在失去它应有的精神魅力,除  相似文献   

6.
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一直在思考:如果我们的学校能像一家玩具超市那样,摆满孩子们喜欢的各种玩具,那么他们走进学校会有多么的开心;如果我们的课堂教学活动能像放动画片一样扣人心弦,那么他们将会感受到课堂是多么的轻松和谐;如果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能像玩游戏一样的投入、一样有激情,那么他们将会感受到学习是一件多么令人愉快的事。  相似文献   

7.
葛俊 《四川教育》2004,(10):44-44
一篇习作这样写到:“你想知道鱼的命运吗?它们生下来就被人捕捞装进罐头里,然后放在货架上任人挑选。当它们被人吃掉以后,剩下的只是骨头。你想知道人的命运吗?他们生下来被人装进了叫做‘学校’的罐头,然后放在社会货架上任单位挑选。当人们离开世界的时候,留下的只是遗憾。”我悚然而惊!我们“含辛茹苦”的课堂到底让孩子学到了什么?我们的教学为什么让本应纯洁的心灵变得如此苍凉?我们的课堂难道不应当带给孩子最本质的幸福感受吗?久违的幸福,你在哪里?幸福在心与心的对话里民主平等的氛围是对话的前提。教师与学生是朋友,是亲密的合作伙…  相似文献   

8.
在我们的课堂上经常会见到老师一声"小组交流",孩子们就七嘴八舌地嚷嚷开了,四人小组好像每个人都在张嘴,可是谁也听不清谁在说什么.一到汇报的时候,站起来发言的孩子不紧不慢地说着,多数孩子却依然做着自己的事情.当老师问到有没有不同看法时,后面的孩子又重复着前面孩子的答案……于是,我们就开始抱怨:现在的孩子怎么了,连起码的尊重都不会?学生没有良好的倾听习惯,难道全是他们的责任吗?就只有学生应该懂得倾听吗?我们是否该好好反思一下,自己有没有在孩子们面前表现出耐心倾听的姿态?  相似文献   

9.
很多高年级段的老师总会有"学生上课不喜欢举手,像一潭死水,没有半点反应""总是有一部分学生,作业不愿写,没有一点自觉性""单词不会写,课文也不会背,什么都不行""考试总是那么几个不及格,笨死了"这样那样的抱怨。这能全"归咎"于学生吗?教师自身就没有一点错误吗?我们是不是在很多方面,忽略了他们的学习兴趣,致使他们与同龄孩子的差距越来越大呢?我觉得英语课堂应该以生为本,为学生创造妙趣横生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浓厚的兴趣下学习知识,这样才能更好的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相似文献   

10.
<正>一次语文课,讲授课文《妈妈的爱》。这是一篇很感人的文章,用小诗的形式讲述了妈妈对孩子无私无尽的爱。在社会学校里,本课很好讲,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家庭生活,结合家长,或说或写,都能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可对于我们的学生来说本篇课文无疑是在孩子受伤的心灵上撒盐,这篇无法绕开的课文着实难住了我。备课时我曾设想将文中的妈妈换位成学生的家长,奶奶、姥姥、姑姑、婶婶等亲人,但又推翻自己的设想,这些角色真的无法代替母亲对儿女的感情。就这样直到走进课堂,我仍然忐忑着,第一次在不确定教学思路  相似文献   

11.
"好课堂"一直是教学管理者所关注的,也是教师所争取的,更是学生所期盼的,那么教师究竟怎样做才能构建一个好课堂呢?本文针对新课改给孩子一个怎样的语文课展开了思考。  相似文献   

12.
语文课程教学改革进行了十年之后,认真思考我们的小学语文教学,当一节节语文课结束之后,学生头脑中应该留下的究竟是什么?是一篇篇课文?一个个生字?还是终生受益的学习方法,一生受益的良好习惯?毋庸置疑,后者应该是我们的追求.那么如何实现这一目标呢? 一、我们是在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语文教学教什么?这个问题长期以来一直困扰着我们.有一种误区长期存在:把课文等同于教学内容.在语文课中,我们教和学的是一篇篇的课文,但课文并不是我们要教和学的内容,课文只是我们要教和学的内容的载体.语文课的教学内容隐藏在语文课文中.在课堂上教师应借课文这个载体,把课文作为例子,教会学生说话、写话,切实掌握运用母语的规律.  相似文献   

13.
日本著名教育家佐滕学教授对"润泽教育"的阐释:你的课堂让孩子有一种幸福感吗?你的课堂富有文化吗?你的课堂充满激情和智慧吗?你的课堂影响着孩子的变化和发展吗?这一阐释给我们提出了一种课堂教学新境界,那就是让学生学习有幸福感,并因课堂的文化信息,激情澎湃和充满睿智而影响学生,使他们茁壮成长.让学生感到学习语文本身就是愉快的旅游,不仅可以启迪智慧,而且可以享受温馨.那如何让学生乐学、喜学并把语文课当成享受呢?  相似文献   

14.
记得美国教育家杜威先生曾说过“:给孩子什么样的课堂,就意味着给孩子什么样的生活。”作为一名小学教师,该给孩子一种什么样的课堂,一种什么样的生活,才能无愧于心,无愧于这些天真无邪的天使们?我思索着、思索着。给孩子一“个红色”的课堂“红色”:热情、充满激情。教育是培育生命的事业,孩子们课堂上度过的分分秒秒是痛苦的还是快乐的,都是由我们教师造就的。我常常想:一个没有激情的教师,如何能调动学生的情感,能让学生充满热情地学习?只要听过全国著名特级教师窦桂梅老师课的老师都会有这种感受:窦老师一上课,学生的眼睛就发亮,听课老…  相似文献   

15.
有很多学生说:记叙文太难写了,到哪儿去找那么多可写的事情呢?是啊,为什么陆游一生能写九千多首诗,而我们隔两个星期才一篇的作文就那么难?  相似文献   

16.
裤子作文     
毛老师是我们班主任,也教我们语文。他非常有趣,说自己是一个两面派。什么两面派呢?就是叫我们,如果写交给老师看的作文,写考试的作文,那么要按照老师上课教的要求写;如果是自己写作文,写了不交的,那么就按照自己的愿望写,想写成什么样就写成什么样。他问我们明白这个意思了吗?我们都说明白了。不过汪小中举手了,“那么我们自己写的不要交的作文可以交给你看吗?”毛老师说:“如果你愿意交给我看,那么当然可以交给我看。”汪小中仍旧有问题,“那么你是说我写得好,还是说我写得不好呢?”我们被弄糊涂了,他写的作文毛老师还没有看见,那么毛老师…  相似文献   

17.
郭萍 《学子》2013,(6):24-25
新时代呼唤全新的音乐教育,新课程改革呼唤和谐生命化音乐课堂。新的理念带来了清新的风,我们音乐教师的观念在逐渐更新,角色也在悄悄地变化,憧憬着能再掀波澜,与时俱进,在素质教育的土壤中孕育发芽,拔节成长。我们的孩子也由此走进了一个新的学习空间。如果说学校是师生展示生命活力的绿洲,那么在这块绿洲上最为靓丽的风景就在课堂。面对音乐课堂上那么多双渴求的眼眸,我经常会扪心自问:我拿什么奉献给你——我的孩子们?什么是生命化音乐课堂?生命化音乐课堂又应该给予学生什么?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在有意或无意间做着属于自己的诠释和演绎。我认为:生命化音乐课堂,应该是能带给学生快乐的享受、情感的升华和理想憧憬的课堂;应当是充满着人性与智慧,充满着激  相似文献   

18.
孩子放学回家,以色列家长问孩子的第一句话是:“你今天在学校向老师提问题了吗?”如果孩子得意地说不但提过,老师还没回答上,那家长会像孩子一样喜形于色,得意洋洋。如果中国孩子也这么说,绝大多数家长会尴尬为难,甚至会斥责孩子逞能。这使我们不得不反思,我们的教育到底要什么?是要学生没有问题地出入教室呢?还是带着满脑子的问题走进教室,带着更多的问题走出教室?我想应该是后者,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数学教学谈谈如何尝试着把课堂教学变为有“问题”的教学。首先,充分开发学习资源,帮助学生从生活实际中搜集关于数学的素材。人是数学的主人…  相似文献   

19.
<正>曾有一个笑话,一位教师问自己的学生:"如果上天给你最后一天,让你上最后一课,你最想上什么课?"学生说:"那我最想上语文课,因为,上语文课‘度日如年’,我想延长我的生命。"综观目前我的教学,最注重的似乎就是学生的学习成绩,简单地说,就是学生的考试分数,它就是我们教师的生命。于是整天围着学生转,转来转去,课内效率也不见提高,反而让学生更加讨厌语文课。那么如何让语文课充满魅力,如何让学生喜欢并愿意上语文课呢?一、让我们的课堂充满着时代的活水(一)自身"充电",增强语言的感染力  相似文献   

20.
吴亚军 《成才之路》2012,(22):96-96
正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中等职业学校的课堂总是显得那么难上,尤其对于英语。很多人一直以为,英语学习的诀窍只有一个,那就是背背背,但是,如果只是背背背就能解决的问题,为何在我们目前中等职业学校甚至其他各级各类学校中,英语的学习依然显得那么难以成气候?其实,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对英语感兴趣之后,他们会提高很快,相反,如果没有兴趣,无论怎样强迫着背可能都没有什么效果。那么,怎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呢?笔者根据近十年的工作经验,认为激发学生的兴趣还是要把工夫下到课堂上。语言学家吕叔湘说过:"成功的教师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把课堂激活了。"由此看来,激活课堂在英语教学中尤为重要,它能使学生在英语学习中获得积极的思维,使学生很容易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