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薛峰 《老年教育》2014,(5):23-23
谦虚本是一个人应有的胸襟和品质,可在时下,想找到谦虚的人,听到谦虚的话,已不是件容易的亨了。自从那句俏皮话——“要善于推销自己”晋升为格言之后,许多场合都有了“自我;准销”式的叫卖声。  相似文献   

2.
谦虚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谦虚是一种美德,也是积极心理学研究的主题之一,它是指个体在人际交往中自觉地隐藏和回避自身优势或成功的态度与行为.谦虚测量代表性工具是Whetstone的《谦虚反应量表》.谦虚的研究涉及谦虚观念及行为、影响因素、跨文化及应用等领域,构建理论框架、发展测量技术、拓展相关研究以及本土化建设等是未来研究值得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3.
英汉化关于“谦虚”的语用策略有很大差异。以英语为母语的受试基本上不能接受汉语“自贬”和“推让”的谦虚策略,汉语受试会根据相对权势和社交距离的变化实施不同的谦虚语用策略;英语受试并不能根据场合实施这种中国式的谦虚语用策略,以汉语为母语的受试也没有完全接受传统中国式的谦虚策略。  相似文献   

4.
《辅导员》2009,(2):47-47
策略一:退避三舍,心比天还空阔 当一个人处在鲜花与掌声中,谦虚和谨慎不是单纯为防备被嫉妒,因为嫉妒你的人或许不会因为你的谦虚而放弃对你的嫉妒,而是要从根本上调整自己,尽量避免与嫉妒你的人正面冲突,无原则的斗争只能恶化形势。俗话说“恨是离心药,爱是胶合剂”,如果能用真诚的爱心去感化嫉妒者,以德报怨,  相似文献   

5.
强迫谦虚     
张峰 《成长》2007,(10):15-16
如果说,打心底里认为自己“吾生也有涯而知无涯”、懂得“山外有山天外有天“的道理之谦虚,彰显的是一种美德,为了不被当作“出头之鸟”打击而故作之谦虚。表现的是一种生存的无奈。那么,某些包藏功利之心的“过度谦虚”则是一种作秀,是人格的造假,是人性的污点。[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1、自尊但又尊重别人。自尊是可贵的,但在社交中不能只尊己而不尊人,应把自尊和尊人统一起来。2、信赖但不轻信。信赖对方是获得对方依赖的前提条件,但信赖要有一定限度,切忌轻信盲从,否则会上当受骗。3、坦诚但不草率。与人交往需要坦诚,但坦率不等于简单草率,信口开河。4、谦虚但不虚伪。社交中必须保持谦虚的美德,但谦虚应以坦诚为基础,决不可陷入虚假的泥潭。5、谨慎但不拘谨。谨慎行事是获得社交成功的一个重要条件,但谨慎并不等于拘谨。怯懦和忸怩都不利于社交。6、活泼但不轻浮。谈吐幽默风趣,举止落落大方是交往的良好基础。但活泼…  相似文献   

7.
中西方文化中的谦虚观念之比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对中西方文化中谦虚观念的探讨,得出结论:中国人重群体本位,西方人重个体主义;中国人注重对人谦虚,西方人看重对上帝谦卑。在跨文化交际中,中国人处处表现出谦虚,而西方人则倾向于展现自我。这些研究旨在帮助我们在跨文化交际中达到有效交流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深受传统文化的影响,中国人崇尚谦虚知礼、卑己尊人,把礼貌看成是道德修养问题而非简单的交际策略.因此,中国人在会话交际时会不惜牺牲"真实"而保全"礼貌".根据汉语言文化有关礼貌的源与流,顾曰国总结了以贬己尊人为第一准则的中国式礼貌原则.基于这种礼貌原则,从语用学角度浅谈了中国人会话中的"言不由衷"现象.  相似文献   

9.
在现代汉语的解释中,“傲气”一直作为贬义词的典范,“傲气衍生自满”、“傲气是成功的绊脚石”之类的警句比比皆是。确实,当我们在学校里接受启蒙教育时,老师们就把戒骄戒傲灌输进我们的脑海里,凡事都要谦虚。我并不否认谦虚是一种美德,甚至是人身上最宝贵的品质,每个人都喜欢谦虚的人;相反,对于那些傲气不掩的人,大家唯恐避之不及,纷纷指责有几分本事,就不知天高地厚了。  相似文献   

10.
采用自编大学生谦虚量表对600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探讨大学生谦虚心理的现状及其特点.结果显示,大学生谦虚及其各维度的得分均属中上水平,大学生谦虚心理及其各维度均不存在性别差异.独生子女大学生谦虚认知得分高于非独生子女大学生,独生子女大学生谦虚行为得分低于非独生子女大学生,来自县镇的大学生谦虚动机维度得分高于来自城市和农村的大学生.  相似文献   

11.
中西文化在很多方面存在差异,本文主要讨论中西文化在谦虚方面存在的差异。首先阐述了学者们对谦虚的不同理解;之后分析了中西文化在谦虚方面存在差异的表现;最后简述存在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道德的本质属性是行为对人对己的利害性和行为的自主自觉性,道德的基本定位是人(主体)通过行为(实践)而显现的一种品性,据此对道德作出的界定可称之为“主体品性说”。主张“社会规范说”的权威性《伦理学》关于道德行为和道德评价的论说,可以用来证明主体品性说的正确性,还证明了“道德是……行为规范”的界定是不合逻辑、不能成立的。对道德释义“纠偏归正”,具有重要的现实和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3.
礼貌是人类文明的象征,是人类社会的普遍现象,在言语交际中人们应该遵循礼貌这一普遍原则,然而不同的文化有着不同的礼貌衡量标准及表达方式,本文以Leech和顾日国的“礼貌原则”为理论依据,深入剖析中西方文化中“谦虚”的不同内涵及其成因,其目的是帮助人们在跨文化交际中最大限度地减少语用失误,取得得体的交际效果。  相似文献   

14.
李萍 《重庆师专学报》2010,(1):134-136,156
亲子关系与儿童行为的关系一直是发展心理学中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为把握该领域的研究现状,以便为这一课题的进一步研究提供线索,文章从亲子关系的不同侧面对儿童行为影响的研究、儿童行为对亲子关系影响的研究、亲子关系与儿童行为之间的双向作用的研究等方面对有关亲子关系与儿童行为关系的研究情况进行了综述.并提出了对我国本土化亲子关系与儿童行为关系研究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在理论上,谦虚天然与“真”相冲突;在实践中,谦虚的“度”的很不好把握。我们应该以正视自己和正视他人来代替谦虚。谦虚以正视自己和他人为利益标杆,越接近这个标杆便含有越多的正视自己和他人的成分,便获得的利益越大。正视自己和正视他人规范在实践运作的过程中因为个人和社会都有容易高看自己的倾向会产生向谦虚方向偏转的现象。  相似文献   

16.
礼作为孔子思想体系中的一个重要概念范畴,在《论语》中有着诸多的论述,对中国礼的产生、发展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形成了一套具有中国礼文化特点的完整的礼学思想,长期影响着上至国家下至普通老百姓的思想和行为。通过“礼是人真情的体现”、“礼是社会秩序的维护者”、“贬己尊人,谦逊为美”、“慎言为礼,含而不露”、“君子喻于义”、“君子坦荡荡”六个方面浅论《论语》对中国礼文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相互联系,相互依存。人际关系对每个人的情绪、生活、工作存在巨大影响,对人的一生发展甚为重要。因此,反映人与人相互关系的题材在作丈命题中倍受青睐。本期“作文学院”围绕“人际关系”这一主题,从“知人与自知”、“尊人与尊己”、“远与近”三个角度展开,既有写作思路分析,又呈现了大量精彩的素材,还有思想与文采都熠熠闪光的范文,值得进去看一看。  相似文献   

18.
幼稚园行为课程是由张雪门先生创编的。其基本观点是:幼稚园的课程就是“给三足岁到六足岁的孩子所能够做而且喜欢做的经验的预备。”幼稚园行为课程的目标是以社会需要为远景,以儿童个体发展需要为近景的促进儿童身心全面发展的目标。幼稚园行为课程的内容为儿童的诸般活动、儿童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幼稚园行为课程的实施包括动机、目的、活动、活动过程、工具及材料。幼稚园行为课程的基本思想是“生活即教育”、“行为即课程”,不仅反动了当时幼稚教育中普遍存在的教育与儿童实际生活相脱节的现象,而且对当今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有重要的借鉴与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9.
“反差行为”作为学前儿童社会化过程中的重要表征,是儿童个体维护自我统一的重要途径。“反差行为”本质上是儿童对客观现实的错误判断和认识而形成的矛盾冲突与错误目标,由内在自我统一性混乱导致内心与身体的分离、现实自我与真实自我的分离。学前儿童“反差行为”的发生逻辑在于寻求存在感与摆脱束缚、隐性模仿与自居作用、他者的不同要求与环境的突变。学前儿童“反差行为”的教育治理在于消解唯我认知观,回归儿童内在本真;摆脱线性因果观,尊重儿童无限可能;创设有准备的环境,实现儿童人格统一。  相似文献   

20.
云崽子 《音乐世界》2013,(10):92-93
处女座的蒋劲夫是一个敏感又谦虚的人,尽管拥有出色实力与超高人气,但他总是会紧张,会担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