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鲁迅的小说<药>的线索是什么?<药>是单线结构还是一明一暗的双线结构?这,好像不是一个问题.因为,几十年来都是众口一词:<药>有两条线索,一明一暗.语文课本说:"这篇小说有明暗两条线索."……  相似文献   

2.
鲁迅的散文诗《雪》是一篇较难讲解的课文。要是单讲雪,倒也容易理解:江南的雪是滋润美艳的,孕育着春天的消息;朔方的雪蓬勃奋飞,跟严酷的黑暗现实进行着英勇的斗争,以此阐明鲁迅写作本文的思想感情,也显得合乎情理。难就难在:既然是写雪,为什么开头结尾却都写了雨?怎样理解“暖国的雨”和“雨的精魂”?它们对表达主题思想起什么作用?在通篇结构安排上又处于什么位置?这些问题不搞清楚,全文的主题就不鲜  相似文献   

3.
鲁迅的《雪》被收录在新课标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科书中,读完附录《追求美好理想的心声》,有几个问题总是萦绕在脑际,挥之不去。《雪》的主旨是什么?鲁迅为什么要写“江南的雪”,其用意是什么?如果像附录中所说,“鲁迅在自然景物描写中寄托了自己的爱憎感情,向往江南雪景温暖的春天一般的美好理想,而憎恶把朔方的雪变得孤独和冰冷的严酷的冬天,就是鲁迅在这篇散文中所寄寓的幽深的情怀”。“在这些‘江南的雪’的情景描写中,鲁迅倾注了自己多少向往、景慕的深情,美好的图景,寄寓了追求美好理想的心境”。那么文章第三段该如何理解?“晴天又…  相似文献   

4.
正《雪》是鲁迅散文诗集《野草》中的一首散文诗,被收编在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中。在这篇文章里,作者不惜笔墨,通篇采用比喻、对比等修辞手法描绘江南的雪与朔方的雪,极写江南雪的柔美和朔方雪的壮美,充分表达了作者对江南雪的眷恋和对朔方雪的热恋、执着追求。一、江南的雪文章一开头,作者就把暖国的雨与朔方的雪进行对比,突出朔方雪的冰冷、坚硬、灿烂,同时自然引出江南的雪。写江南的雪,作者只用了"滋润美艳之至"几个字就高度概括了它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李明军 《现代语文》2005,(9):100-101
在当下我国通行的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学语文教材里,鲁迅是中国现、当代作家中入选作品篇目最多的作家,其作品作为精读、精讲篇目所占比例也是最大的.初中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语文教科书里选入10篇鲁迅作品,其中散文5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藤野先生>、<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了吗>、<五猖会>;散文诗2篇:<雪>、<风筝>;小说3篇:<社戏>、<故乡>、<孔乙己>.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科书里选入6篇,其中散文3篇:<记念刘和珍君>、<拿来主义>、<<呐喊>自序>;小说3篇:<药>、<祝福>、<阿Q正传>.选入中学语文教材中的鲁迅作品所占的比例是否太大,另当别论,但从选入的篇目质量和数量上看,都可见鲁迅作品的重要性.本文拟以鲁迅小说作品为例,略谈一下有关教学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鲁迅先生的《雪》是一篇以景托情象征性很浓的散文诗,是一篇借助雪的意象描绘来表达内心情感的作品。对其寓意的理解可谓众说纷纭,其中主要有四种常见的表述:其一认为作者想表达的是,像“江南的雪”那种平和恬静的美固然能让人欢喜,但更崇高的美应该像“朔方的雪”那样,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在悲壮的战斗中使自我得到升华。其二认为文章通过江南与朔方不同雪景的对比烘托,表现了鲁迅对美好事物的缅怀和对冷酷环境的抗争。  相似文献   

7.
<雪>中探讨鲁迅的心灵.基于这目标,我抛出了合作学习的问题:你认为作者更喜欢江南的雪还是北方的雪,为什么?问题一出,学生互动积极性高,讨论激烈有序合作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8.
仝根章 《教育艺术》2002,(10):60-60
上课伊始,语文课老师在有表情地朗读<沁园春·雪>.读后,老师问:"同学们,听完朗读,大家有什么感受?是不是有一种倍受鼓舞的感觉?"大部分同学说"是",个别同学说"不是".有一个同学说:"说实话,我是没有一点儿感觉!"同时还向周围同学扮了个鬼脸,引得大家哄堂大笑.笑声过后,教室里的气氛显得紧张、严肃.很多同学以为老师会发一通火,狠狠批评那个学生.但是,老师却说:"好!没感觉就是没感觉.  相似文献   

9.
问:上海语文课本高一第一学期有一篇课文<香菱学诗>,其"思考与练习"的题目中有"悲剧是将美的事物毁灭了给人看"的引文.我查了鲁迅<坟>中的<再论雷峰塔的倒掉>,发现鲁迅的原话与此明显不同.那么,是课本引文出错了,还是另有出处?这"悲剧论"是鲁迅自己的思想,还是引用别人的话而全集编者没有注明出处?  相似文献   

10.
<正>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是什么?往简单的方面说,只需一句话,就是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习惯是什么?习惯是一种看不见的力量,是在不知不觉当中养成的,学生学习成绩的好与坏,不仅与学生的智力有关,更重要的还是与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有关。所以俗话说:"与其给孩子金山、银山,不如教给孩子好习惯。"如今在我们班级里,部分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存在着以下不良的学习习惯。例如,1.一边做作业,还一边吃东西或一边看电视,一心  相似文献   

11.
一说到鲁迅<祝福>中的阿牛,肯定会有人一脸茫然:阿牛是谁呀?确切地说,阿牛是鲁四老爷与四婶的儿子,是小说的过场人物.小说在祥林嫂被抢后有这么一句:"这一天是四婶自己煮午饭;他们的儿子阿牛烧火.  相似文献   

12.
雪泥鸿瓜     
[说文解字]   雪是一个形声字,<说文>:"雪:凝雨,说物者.从雨彗声.""彗"是扫帚的象形,故彗星俗称扫帚星."彗"字后写作"慧".   按<说文>可知,雪是高空云中的水蒸气成雨前遇冷凝结而成,降落到地面的白色冰晶体状自然物.……  相似文献   

13.
<藤野先生>(现行课本<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八年级下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年12月版)一课中,有"寓居""寓里"二词,均表示住的地方.可是,鲁迅为什么用词不同?具体含义有无差异?  相似文献   

14.
鲁迅的作品<野草>晦涩难懂,其原因并非只是外在社会环境的残酷所致,而是有着更为重要的语言学原因:鲁迅深切体悟到了语言的困境,为了突破困境,他不得不寻求新的言说方式,采用沉默、话语的正反并置和象征三种表达策略辗转在"说"与"不说"之间.  相似文献   

15.
[于漪课堂] <孔乙己>教学片断 师:凡读过鲁迅小说的人,几乎没有不知道<孔乙己>的.凡读过<孔乙己>的人,无不在心中留下孔乙己这个遭遇社会凉薄的苦人儿的形象.鲁迅先生自己也说过,在他创作的短篇小说中,最喜欢<孔乙己>.他为什么最喜欢<孔乙己)呢?孔乙己究竟是一个怎样的艺术形象?鲁迅先生是怎样运用鬼斧神工之笔来精心塑造这个形象的?学习本文之后就可得到明确的回答.  相似文献   

16.
最近,我的心情特别好,孩子们问我为啥?我说:"因为今年是<黑龙江教育>创刊60周年."孩子们又问:"那与你有什么关系?"我说:"因为我是她的老通讯员呀!"孩子们似乎若有所思,忙又追问:"你与<黑龙江教育>咋那么有感情呢?"一句话问得我心潮起伏,浮想联翩.思绪一下子将我拉回到上个世纪50年代,我与<黑龙江教育>的情缘又浮现在眼前.  相似文献   

17.
一位教师教<螳螂捕蝉>,教学即将结束时,他设计的教学环节是: 1.出示<一个小村庄的故事>,学生读,读后讨论:这个故事中"人们眼前的利益"是什么?"身后的隐患"是什么? 2.出示相关古地图,讲解春秋时期各诸侯国之间的地理位置、历史事件.  相似文献   

18.
申英利 《文教资料》2008,4(1):15-18
本文通过"散文诗"将波德莱尔和鲁迅两个非同一般的人联系在一起,对他们各自的散文诗代表作<巴黎的忧郁>和<野草>进行比较,寻找波德莱尔对鲁迅影响的踪迹,亦可说鲁迅对波德莱尔思想的某些方面的继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19.
天真无邪     
<正>我七八岁时,有一次问爸爸:"为什么大家都说妹妹好可爱?我看不出她有什么可爱的地方。""小孩子因为天真,所以可爱,"爸爸说,"这世界很复杂,大人多半已经失去天真。"原来那时,杨杏佛在中央研究院遭凶徒枪杀,父亲和杨杏佛、蔡元培、鲁迅等人是中  相似文献   

20.
一次上课,讲杜甫的<月夜>,曾引<杜臆>里"公本思家,偏想家人思己……"一说,介绍一种手法--虚中写实.课后,有学生发问:老师,这里的"虚实"与<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与实>中的"虚实"相同么?惭愧!这个问题竟然没有认真思考过,只能回答说:对不起,老师没有比较过这两个问题,明天回答你,好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