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国内桥式起重机箱形主梁、端梁消耗钢材多,重量偏大,提出了对主梁、端梁结构的优化设计.在对主梁、端梁结构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相应的优化设计数学模型,并利用MATLAB工具箱编写了相应的软件程序,通过优化参数的对比,较好地解决了桥式起重机箱形主梁、端梁的优化设计问题.  相似文献   

2.
冶金铸造起重机主梁结构件是典型的焊接结构,其主要失效形式是由于疲劳而产生裂纹直至断裂,而裂纹的萌生和形成寿命很短,疲劳寿命主要取决于疲劳裂纹的稳定扩展阶段。本文以图表及文字表述,简述了湖南涟钢一炼轧厂165/40tX22m行车主梁腹板母板产生裂纹的原因,并针对生产现场的实际情况简要讲述了此次裂纹处理的主要方法和需要采取的防范措施。对于预防主梁钢结构疲劳断裂事故的发生,指导该类型起重机的设计、制造和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桥式起重机主梁下挠原因、危害及应对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桥式起重机主梁是起重机主要结构件,主梁下挠时有发生,主梁下挠到一定程度会严重影响起重机安全运行,如不及时修复就可能造成严重设备和人身事故。从分析主梁下挠原因入手,查找主梁下挠的危害表现,提出以火焰矫正法修复桥式起重机主梁下挠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4.
曹永胜 《职业技术》2009,(10):80-80
本文介绍了《起重机主梁结构设计与生产》MCAI系统设计与开发的内容、方法和特点。该系统以Authorware作为平台,结合C++/MFC、3D max,Photoshop等技术设计开发了起重机主梁结构设计和校验程序,用3D max5.0制作了起重机主梁装配焊接过程,用Photoshop6.0制作页面和处理图形,具有功能齐全、资料丰富、结构严谨、人机界面简洁、操作方便等特点。  相似文献   

5.
为了分析塔式起重机的动力特性及在不同水平下的地震响应,首先借助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对塔式起重机进行模态分析;其次对塔式起重机的有限元模型分别输入EI Centro、Taft及汶川什邡八角站三种激励地震波,分析塔身和水平横梁节点地震响应,最后讨论塔式起重机的抗震设计要点及隔震措施。结果表明:塔式起重机的塔臂疲劳主要由地震反应谱中的窄带过程控制,反之,塔臂的折断破坏是由宽带过程起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钢筋销栓作用的疲劳承载性能,制作了9个钢筋混凝土试件分别进行静载试验和疲劳加载试验.试件共分为2组,首先通过6个试件的静载试验确定销栓作用的极限承载力,其钢筋直径分别为12,20和25 mm;然后通过3个试件的疲劳加载试验来研究疲劳荷载作用下销栓作用承载性能的衰减特征及疲劳破坏形态.试验结果表明,在疲劳加载的过程中,疲劳损伤的积累会降低销栓作用的承载能力.在正常使用状态下,即极限承载力的55%,随着疲劳循环次数的增加,销栓作用的破坏模式会发生转化.疲劳破坏形态表现为钢筋的瞬时断裂,其疲劳寿命由钢筋和混凝土的材料性能所决定.基于试验结果,可以将钢筋销栓作用的疲劳破坏过程分为2个阶段,分别为损伤积累阶段和瞬时断裂阶段.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疲劳荷载对钢桁腹-混凝土组合外接式节点静力性能的影响,设计并制作了3个1∶3节点模型,分别进行了静载破坏试验和疲劳后静载破坏试验,获得了节点破坏模式、荷载-位移曲线及节点板荷载-应变曲线,研究了节点屈服荷载、极限荷载、节点刚度及延性系数等力学性能指标的变化.试验结果表明:节点板是组合节点受力关键构件,节点板破坏是外接式节点的典型破坏模式;疲劳荷载对节点屈服前的受力性能影响较小,但对节点屈服后的受力性能影响显著;与仅承受静载的试件相比,未疲劳破坏试件的极限承载力减小4%,延性系数减小28%,有疲劳破坏试件的极限承载力减小25%,延性系数减小52%;疲劳裂纹引起了节点板应力重分布,增大了无疲劳裂纹区域的应变,且应变增长率随着与疲劳裂纹距离的增加而减小.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桥式起重机主梁设计的计算方法及校核过程。应用有限元软件建立主梁三维模型,并针对主梁进行了静力学分析。为保障主梁结构的可靠性,将主梁与端梁装配成桥架,建立了桥架整体模型,并进行了静态分析和模态分析,在确认桥架设计合理的基础上提出了改进方案。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两类不同典型连接形式的复合材料平尾连接细节试件进行静力、疲劳、剩余强度试验,并对其进行了应变测量,对所测数据以及试件的破坏模式进行综合分析,从而得出复合材料平尾典型连接细节疲劳性能的试验结论。  相似文献   

10.
杨春  蔡健 《东南大学学报》2005,21(4):463-468
以7根1:3模型梁为研究对象,试验研究箱形型钢混凝土(SRC)梁的性能.试验结果表明,箱形SRC梁的抗弯强度随纵筋配筋率和型钢翼缘板厚度的增大而提高,剪切强度随型钢腹板的厚度增大而提高.箱形型钢内浇注混凝土不但可避免型钢屈曲破坏而且还可提高梁的极限荷载.型钢和混凝土间的连接需要改善以加强混凝土和型钢的共同工作作用.给出了箱形SRC组合梁的抗弯承载力和抗剪承载力计算公式,计算结果和试验结果吻合良好.箱形SRC组合梁是一种延性构件,适用于工程实践应用.  相似文献   

11.
螺栓联接是机械制造与安装中广泛应用的一种联接形式。由于工作环境恶劣,加之螺栓的疲劳破坏不易被发现,很难预防,螺栓疲劳断裂而造成的重大事故时有发生,给生产与生活带来巨大经济损失。因此应该充分重视和加强对螺栓疲劳破坏的研究,努力改善和提高螺栓联接的强度。螺栓的疲劳破坏分析在螺栓联接中,受拉螺栓联接的使用更为普遍。据资料统计,在破坏了的螺栓零件中,疲劳破坏的比例高达85%左右,其危害性远远高于其它破坏形式。造成螺栓疲劳破坏的原因主要是零件本身存在的疲劳源及载荷分配不均。在螺栓的制造和使用过程中,由于锻…  相似文献   

12.
为了研究下弦盖板与桥面不等厚对接交叉焊缝构造的疲劳性能,进行了疲劳试件理论计算和静载试验分析。采用有限元软件ANSYS建立数值仿真模型,并对试件在荷载和约束情况下进行了应力集中分析;考虑螺栓预紧力的影响,确定试件的破坏点、最大应力、名义应力和应力集中系数。结果表明:该构件经过疲劳试验后,有限元分析值与实际试件疲劳试验结果有较好的一致性;该构件的疲劳性能满足工程要求。  相似文献   

13.
为了验证特大跨轨道连续刚构桥钢-混结合段的疲劳性能,根据应力等效原则设计了结合段局部1∶2缩尺模型,开展了疲劳验证和疲劳破坏试验,测试了疲劳荷载加载过程中结合段关键构件的应力变化情况和钢-混界面的滑移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在200万次疲劳验证加载过程中,结合段应力水平较低,各测点应力变化不大,界面相对滑移很小,钢结构无表观裂纹,具有良好的抗疲劳性能;在100万次疲劳破坏加载过程中,各测点应力均略微增大,相对滑移量也有所增大,但钢结构仍无表观裂纹,结构具有足够的疲劳安全储备。  相似文献   

14.
为了研究玄武岩-芳纶和玄武岩-碳混杂纤维增强复合材料(FRP)片材的疲劳破坏形态和疲劳寿命规律,进行了2种混杂比(1∶1和2∶1)的片材试件在0.6~0.95应力水平下的疲劳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对于混杂比为1∶1的试件即B1A1和B1C1,碳纤维或芳纶纤维先发生断裂;对于混杂比为2∶1的试件即B2A1和B2C1,玄武岩纤维先发生断裂.混杂片材的疲劳寿命随碳纤维或芳纶纤维含量的提高而提高,碳纤维含量的提高对其疲劳性能的影响更显著.B2A1的疲劳性能相对较差,B1C1和B2C1的疲劳性能相对较好.最后,提出一种新的双变量双拐点疲劳刚度退化模型,同时适用于多种纤维混杂片材和单种纤维片材.  相似文献   

15.
李新  万涛 《华章》2012,(12)
对内燃机曲轴使用出现疲劳破坏形式的综合分析,得出弯曲和扭转疲劳断裂是内燃机曲轴的主要破坏形式,分析其产生主要原因.内燃机曲轴部分的结构形状和主要尺寸,对内燃机曲轴的抗弯疲劳强度和扭转刚度有主要影响.  相似文献   

16.
通过数值模拟比较了3种目前关于K节点的试验加载方法,提取焊趾处的热点应力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第1种和第3种加载方法可行,而第3种加载方法更易于实验。故采用第3种加载方法,以25 t级桁架臂起重机K节点为试验对象,进行了静载应力测试,测试结果与数值模拟结果吻合性较好,进一步表明第3种加载方式的合理性与可行性。这为桁架臂起重机K节点疲劳破坏试验方案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为了揭示十字板焊接空心球节点(简称板球节点)常幅疲劳破坏机理并建立其相应计算公式,对板球节点进行疲劳试验.基于自行设计的加载装置,进行了19个节点试件的常幅疲劳试验;采用有限元对节点进行静力分析,并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节点疲劳破坏断口进行金相分析.数值模拟和试验结果表明:板球节点中热点位于连接焊缝焊址球面处,且该点应力集中程度严重;节点疲劳裂纹萌生于焊缝焊址处且以板宽为直径沿球面环向扩展直至疲劳断裂.节点初始焊接缺陷及构造细节是构成疲劳失效的主要因素.基于常幅疲劳试验结果线性拟合得到了该节点的S-N曲线,并以热点应力幅为变量建立了其常幅疲劳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18.
应力求解作为疲劳监测系统中重要的处理步骤之一,其计算结果正确性直接影响到最终疲劳损伤系数计算结果的合理性。为确保应力计算时输入参数的有效性,需要不断编制测试程序验证每个监测点的格林函数开发成果。随着测试程序代码量逐渐增多,测试程序代码结构越来越复杂,维护越来越困难。通过重构技术,在确保应力求解功能正确的前提下,分析并提出一个测试框架,显著增强测试程序的扩展性和可维护性,有效提升编制测试程序的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9.
梁磊  李贤达  王威 《中国科技论文》2023,(12):1321-1325+1333
为改善冷再生沥青混合料(cold recycled asphalt mixture, CRAM)的耐久性能,提出将废机油改性乳化沥青应用于CRAM。在探究废机油改性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waste engine oil modified cold recycled emulsified asphalt mixture, WEO-CRAM)力学性能和路用性能的基础上,采用间接拉伸疲劳试验研究了WEO-CRAM的疲劳寿命,并应用Weibull分布对疲劳试验结果进行分析,建立了疲劳方程。结果表明:CRAM冷再生沥青混合料的劈裂强度随废机油掺量的增加逐渐增加,不同再生沥青路面(recycled asphalt pavement, RAP)掺量的混合料均对应一个最佳废机油再生剂掺量。与普通CRAM相比,WEO-CRAM的抗裂性能至少提高了13%,且废机油对混合料的高温性能和水稳定性影响不大。基于Weibull分布建立的疲劳方程可以有效地评估WEO-CRAM的疲劳寿命。在不同应力比下,WEO-CRAM具有良好的抗应力变化敏感性和抗疲劳破坏能力,在应力比为0.45时的疲劳寿命较CRAM提高了35%。  相似文献   

20.
现代运动训练水平日益提高,运动训练和竞赛的负荷越来越大,因此运动性疲劳及恢复手段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从基础理论角度了解运动训练后疲劳产生的机制并有效地消除疲劳对提高运动训练水平,增进健康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