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儒学婚姻家庭观的历史演变与现代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儒学作为重人的学说,历来极为关注婚姻、家庭及其伦理问题。中国在儒学的教化下,对婚姻问题从伦理道德、法律制度等方面作了许多具体规定,其家庭组成也发生了历史演变。在几千年的中国封建社会中,以儒学思想为基础和主导而形成的婚姻家庭伦理,具有许多特点或优点,有的在当代仍有其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儒家伦理思想在家庭生活、职业生活、社会公共生活三个领域提出了一系列为人处世的共同要求和最一般的准则.作为一种传统的精神资源.在现代家庭生活、职业活动和公共关系中仍有重要价值。我们要根据时代特征。批判地继承儒家道德思想.建立新时期有中国特色的家庭美德、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  相似文献   

3.
儒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在中国古代文学中,尤以散文受儒学的影响最深。尽管儒学在其发展过程中,不断吸纳着其它学派的学说精华,存在形态随着时代的变化而有所变化,由子学上升为经学,又变化为玄学、理学、心学、朴学等等,然而中国古代散文以儒学为主流意识的精神实质却从未改变,与儒学的发展、演变同步而相辅相成,并与儒学的兴衰相始终。  相似文献   

4.
中国旅游文化是以儒道佛三家为主体的中国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中国人文旅游资源多为儒道佛思想文化载体。中国旅游文化对儒道佛思想文化的传承及走向世界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5.
传统家训是一种以儒家精神为导,以家庭宗法制为社会基础的承传性家庭教育媒介。其方式主要是通过家庭、家政、修身、勤勉、伦理等切入点,教育青年人如何成才,其中特别注重青年人的品德教育。这些对于培养跨人才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汉文化,是指两汉时期所形成的社会生活方式和文化典章制度价值观念等。汉文化自形成以后便对后世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中,从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开始,就确立了儒家思想在中国思想史上的正统地位。"儒术"的内容涉及个人修养和治国理念,关系重大,影响深远。"儒术"作为一种治国方略,涉及社会生活多个方面,只有全面贯彻,不可顾此失彼,才能取得预期的目的和效果。"儒术"是经得起历史检验的有生命的学说,是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作为国学应继承发扬并光大之。  相似文献   

7.
林语堂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独具一格的作家,具有不平凡的生活创作经历,形成了儒道共济、中西互补理想的文化精神.林语堂小说在文化层面上向我们展示了林语堂“传统理想主义”的独特的家庭文化审美取向,承载着中西合璧的文化理想.  相似文献   

8.
孝具有文化、伦理、教育、政治等多重内涵,是中国文化传统的核心结构。其基本意义在于孝顺父母尊敬亲长,这构成以孝为本的理法规范要求。对父母“孝”的情感的扩充和延展,形成儒家传统中的祭祀祖先的“家-国”集体无意识形式。在中国文化中,孝文化是儒家仁爱伦理的底线;孝伦理是东方人伦所止的身份规范;孝心理是由家及国的人伦扩展;孝政治是君子齐家治国的基本前提。反思现代文化的西式建构模式,我们应对中国“孝文化”结构的发生、发展与中国先秦社会家庭组织的类型结构、地位形态加以认真审理,重建现代人类社会的精神支撑,才能对孝文化对中国文化心理结构的意义有正确的诠释。  相似文献   

9.
目前我国心理咨询实践所借助的心理咨询理论多源于西方,故受西方哲学影响甚深。其实,对于心理咨询实践中的某些根本性问题,比如对人的生命本质、人自身、身心关系等方面的认识,无论是西方哲学还是中国传统哲学之重要组成部分的儒学,皆有各自的见解和论述。儒学既尊重生命的“求强”意志,又强调“求强”之中的和谐。儒学重视人的整体存在与个体生命的具体生成过程,注重人的主动性和人对命运的自我把握。从儒学本身看,它始终认可原始的身心合一论与当代的身心交互作用论。从比较文化的视角看,西方哲学和中国儒学都与我国的心理咨询实践有内在关联性,而儒学更为贴近中国人的文化传统、生活实际和心理实际。国内心理咨询的实践既需要借鉴西方哲学思想更需要借鉴中国的儒学精髓。  相似文献   

10.
古代儒家伦理道德中的和谐性思想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古代,儒家伦理道德能够深入人心,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思想具有和谐性品质。儒家和谐性思想体现在基本伦理要求上,体现在个体与社会利益关系上,体现在道德修养方式尤其是身心修养上,体现在注重个人内心体验上。由于时代的局限性,儒家和谐性思想也有不足。儒家是中国文化的传统,当代中国的道德建设应该借鉴其和谐性思想,并且克服那些不适应时代发展的方面。  相似文献   

11.
儒学既有静态性又有动态性,在经历了独尊儒术型、儒道互补型、三教合一型、四教会通型的四个形态的发展后,遭到“五四”以来的反孔、非孔和“尊孔”的“捧杀”三种挑战,新儒家的儒学复兴没有成功,儒学的真正出路在于吸收其他文化的精华,通过文化交流形成新的形态:“中学为体,外学为用”的多元融和型儒学,近代以来开始的这种尝试发展到现在,已经使这种形态的出现成为历史的必然和现实中的存在。  相似文献   

12.
儒家为中国思想文化主干,高校“中国思想史”教学也是以儒家为主干,但学生头脑中已有的儒家意象和他们无力将儒学延续和活现于其知识记忆中而使儒家边缘化。引导学生认同儒家,确认儒家主干,既是教学求真之需要,亦关涉民族精神之延续与开拓,是当前“中国思想史”教学改革的重点。  相似文献   

13.
人的现代化是我国社会现代化之根本,而现代化人格的塑造必然打上中国传统文化的烙印。兵学与儒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两大分支,对当代现代化人格的影响各有优劣。着重从6个方面探讨兵学与儒学"优势互补"对塑造现代化人格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民本思想是儒家学说的核心思想之一。王庭珪作为一位有责任心的士大夫,民本思想贯穿其人生命运沉浮之中,主要体现在向皇帝、重要大臣上书,反映社会问题的忧国忧民思想;用诗文反映民间疾苦,以期得到在位者重视;痛斥不良官吏庸俗,不作为;任地方官时,施政便民。王庭珪的民本思想的缘由:身受儒家传统和先贤民本思想的影响、家庭教育的影响、个人性格和人生经历的影响。所以王庭珪是一位有责任心的士大夫典型。  相似文献   

15.
1.东亚儒学作为一种跨文化研究,对于中国自身的儒学传统的再认识、再评价具有积极的意义;2.在对历史上帝国主义论述的东亚观(包括中华帝国、日本帝国时期)进行批判的意义上,东亚儒学研究也是完全有必要的;3.东亚儒学研究视野的确立对于我们深入了解并反省近现代东亚的政治-文化历史、社会-文化历史具有重要的意义;4.东亚儒学研究可以为儒学走向世界、参与文明对话提供重要的契机,并能使东亚儒学为应对全球化问题提供一些有益的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16.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海纳百川,日本文化独特神秘,长于摄取。中日文化都有悠久的历史,都是在历史长河中不断汇集各种文化因子形成的。中国对于印度佛教文化的摄取,日本对于中国儒家、印度佛教的容摄等等都使自身文化发生了很大变异。创世是宗教的起源,家是伦理的核心,士是政治的行为主体。宗教、伦理和政治是文化的核心。通过这三个方面的对比我们将知道中日之间文化的渊源,明确中日文化在自身发展的同时,必须考虑对方的情况,从而在博弈中共赢。  相似文献   

17.
李大钊不仅是当时传播践行马克思主义的旗手,也是儒家文化优秀传统的继承者,不仅在其所著文章中宣传中国儒家文化的精华部分,更在实践中践行着儒家文化的优秀传统与精髓。探讨李大钊成为马克思主义者后对待儒学的态度,不仅能真实地反映出李大钊对待儒学,乃至整个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而且对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七克》是1600年来华的西班牙传教士庞迪我的中文名作,其内容充分体现耶稣会所制定的"对异教徒进行道德战"的东方传教政策精神.庞迪我从三方面展开其"道德战"的步骤第一,对儒学的迎合;第二,对儒学的补充;第三,对儒学的批评.庞迪我的"道德战"具有两个特点(1)坚持避免与儒学发生冲突的传教政策;(2)坚持维护天主教教义的完整性.  相似文献   

19.
戊戌变法前后,康有为发起保儒教活动,提出将儒家改造成西方式宗教(儒教)的主张。这个主张引起时人激烈的争论。黄遵宪以其理性主义中西文化观的态度提出,儒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传统文化是民族复兴的思想资源,但他反对把儒学变成有宗教设施、组织、教义和祭祀活动的“儒教”。他认为只有积极吸收西学,合中、西、新、旧之学,批判地继承中国的传统文化,才能真正促进中国的学术文化的发展,并进而担负起挽救民族危机的重任。黄遵宪的理性主义中西文化观在今天仍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儒家思想作为中国悠久传统文化的主体和灵魂,随着社会的发展演进为中华名族的一种主要的文化心理结构。儒家思想对社会的各个领域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它所宣扬的思想对学校体育教学有着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