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介绍了作者担任博士生导师期间指导博士生学习与科研的成功经验和切身体会:坚持招生与培养过程中的学术导向;力求把学生带到学术最前沿;给学生创造一个宽松自由的学术环境.  相似文献   

2.
博士生学术社会化内容结构的建构有助于理解博士生学术社会化的内涵与分析学术社会化的影响机制,更好地对博士生的学术成长进行指导。对教育学科博士生学术社会化过程的研究,有助于从学科视角深入探究学生的成长过程,促进教育学科高层次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相似文献   

3.
基于2022年度“Nature全球研究生调查”数据,探究学科认同在博士生学术成长中的作用发现:总体上学科认同能显著正向预测博士生的学术能力;学科认同在博士生学术成长过程中的积极作用呈现“前后有中间无”的特点;学科认同的积极作用在欧洲博士生群体中显著,在中美两国博士生群体中不显著。为更好地发挥学科认同的积极作用,需进一步明晰学科认同在博士生培养中的驱动价值,对处于不同阶段的博士生予以针对性支持,科学认识和把握学科认同与跨学科训练间的内在张力。  相似文献   

4.
对美国学界关于博士生流失影响因素的研究进行述评。美国学者研究发现,学科、院系文化环境、经济资助方式、博士项目的培养规模和博士生的非智力因素等是影响美国博士生流失的主要因素,而博士生的人口学特征和学术背景对其是否会流失的影响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5.
博士生是从事学术职业的主要后备人才,探明影响博士生选择学术职业的因素具有现实意义。调查发现,博士生选择学术职业的影响因素主要有:博士生对于学术的兴趣及喜好程度,终生从事学术探索工作的学术志向,导师的影响,对学术环境性质的判断和对学术工作是什么的判断等。持续增强博士生对学术职业的向心力,必须培养博士生对学术职业的持久兴趣,加强博士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充分发挥导师队伍的引导力量,规范与优化学术环境。  相似文献   

6.
调查显示,导师和博士生对优化学术环境持有强烈的愿望,这是改善博士生学术环境的前提。在博士生的教育生态系统中,导师是“主导因素”,导师应当发挥优化学术环境的主导作用。即导师应该发挥好优化博士生教育学术环境的内在因素的作用,提高指导频率以增强学术环境的活力,激励合作以减小学术行为的“熵”值。  相似文献   

7.
博士生对院校培养工作的意见是进行培养环境优化的重要依据。基于1200余名博士生调查数据,采用混合式研究方法展开探索,结果发现:第一,博士生意见集中在奖助体系、导师指导、考核评价和学术交流上,具体内容分别指向奖助学金支持力度不够,导师的学术指导缺位,考核评价方式固化单一,学术交流机会不足;第二,在学科差异上,理工科博士生的导师指导满意度和科研自由度得分较低,并且相比其它学科学生提出较多导师指导方面的意见,人文学科博士生更加支持采用1篇论文代表作的评价方式,并且相比其它学科学生提出较多考核评价方面的意见。基于上述发现提出博士生培养环境的改进对策。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博士生的学术职业选择及学科、性别、工作场所等方面的差异进行分析,并从学术工作条件、学术工作本身和学术工作人员三个方面来探讨影响博士生学术职业选择的因素。  相似文献   

9.
构建了涵盖“入口–环境–投入–发展”的综合性分析框架,实证考察前沿交叉学科平台的博士生培养成效。结果显示,相较于传统学科,交叉学科平台培养的博士生在读博动机、组织支持、学业投入与学术职业社会化等领域均具有优势,但在学术成果产出方面略有不足。延伸分析发现,导师支持的缺位是学术成果产出不足这一现象背后的症结所在。故此,前沿交叉学科平台亟待构建高质量的全职导师团队,为博士生培养提供充足师资支持。  相似文献   

10.
基于两次全国博士生调查数据,对近年来我国高校和科研院所学术诚信环境的变化以及我国博士生对学术不端行为的态度、获取科研诚信知识途径等问题的整体状况和变化趋势进行了探讨。研究发现,近年来我国博士生对学术不端行为的容忍度降低,博士生的能力水平、承受的科研压力以及周围的学术环境等都影响着博士生对学术不端行为的态度。  相似文献   

11.
博士研究生是学术职业的后备军,学术职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取决于是否有足量的、优秀的、具有科研潜质的博士毕业生加入。本文关注的研究议题是“我国博士生选择学术职业的数量是否充足以及哪些群体的博士毕业生更愿意选择学术职业”。运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独立样本T检验对“中国博士毕业生调查数据”的6344份脱产学术型博士生的就业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我国有七成博士生选择学术职业,三成博士生流向非学术职业;在院校层面,“双一流A类高校”博士生选择学术职业的比例最低;在学科层面,医学、经济学和工学选择学术职业的比例最低;在个体层面,女博士、普通招考和具有留学经历的博士生更倾向于选择学术职业。  相似文献   

12.
文章指出发表论文对博士生学术成长的帮助较大;创新能力、科研能力和学位论文质量是衡量博士生的质量的重要方面;学科水平、学术氛围和导师指导是对博士质量影响最重要的方面;加强学术交流是博士生培养必须重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我国某研究型大学自然科学领域的博士生为研究对象,分析博士生在读期间的学术产出状况;构造了以学术研究投入时间、国内国际会议报告、与导师交流频率为维度的学术活跃度概念,并利用负二项分布的回归模型,证实了学术活跃度与博士生学术产出之间的关系。本研究认为,应努力创造良好的博士生教育环境和氛围,通过提高博士生的学术活跃度,进而提高其学术产出,这对提高我国博士生教育培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郝国良 《文教资料》2014,(17):86-87
学术社会化成功与否,不仅关系博士生个人的职业收益,更关系国家的前途和命运。进入21世纪以来,博士生学术社会化问题日益凸显,文献研究与实证调查发现性别、个人兴趣、学术环境、薪酬期望等内外在因素是影响博士生学术社会化的重要因素。为促进学术繁荣和科研创新,本研究从入口、过程、出口三方面提出实现博士生学术社会化的策略。  相似文献   

15.
导师联合指导对博士生跨学科培养质量的影响如何尚无定论,对全国22 382份博士毕业生的问卷数据进行分析发现:第一,多学科联合指导对博士生的基本学术能力增值和跨学科能力增值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该效应大于单学科联合指导,且在不同学科领域均得到验证;第二,单学科联合指导仅对人文学科博士生的基本学术能力增值无显著影响,仅对工学和医学博士生的跨学科能力增值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第三,在学位论文为跨学科选题的博士生中,多学科联合指导的积极作用更强,但多学科联合指导的覆盖面有待扩大。为有效提升我国博士生跨学科培养质量,培养单位应加强多学科导师联合指导制度的建设,促使更多博士生尝试跨学科研究,给学位论文为跨学科选题的博士生配套以多学科的导师指导。  相似文献   

16.
基于2020年对6所“双一流”建设高校博士生调查的数据分析发现:由导师、研究团队和院校构成的研究共同体在博士生学术品格的形成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中,导师的师德师风及其在博士生学术成长关键期的指导对于提升博士生的学术品格具有积极作用,研究团队积极的学术氛围及博士生在团队中的科研参与在其学术品格的形成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院校的学术氛围营造和硬件资源支持对于博士生学术品格的形成亦具有比较重要的塑造作用。故须重视研究共同体对博士生学术品格的濡化功能,充分发挥研究共同体在提升博士生学术品格中的促进作用。为此应构建和完善“导师?研究团队?院校”三位一体的研究共同体,营造良好的博士生成长环境;同时,以增强博士生学术参与、加强导师关键期指导、营造包容互助的研究团队氛围、强化院校支持为切入点,涵育博士生的学术品格。  相似文献   

17.
依托《中国研究生教育年度报告》课题组数据,分析了博士生学术交流现状及影响因素。发现“双一流”高校博士生学术交流类型多样,学生对交流机会及交流收获总体满意。博士生学术交流动机以兴趣为主,虽然这对培养学科视野、学术热情、热点捕捉和学术沟通能力等帮助较大,但博士生学术交流深度明显不足,境外交流机会也十分欠缺。在影响因素方面,个体因素中的读博动机、求职意向、学习投入和硕士院校,组织因素中的学校层次和学科类别,交流因素中的交流动机、交流主题、交流形式和交流制度等,都与交流频次显著相关。因此,为改善博士生学术交流现状,高校应“继续整合优质学术资源,提高博士生学术交流的质量”“加强国际交流资助力度,健全境外交流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18.
随着知识生产模式的转型和博士生教育规模的扩张,博士质量评价的视角逐渐由单一的学术标准向多维度的标准转变.学术逻辑和应用逻辑的冲突交合,学科建制的独立性与跨学科发展的现实需求,以及评价制度学术指标化与利益相关者诉求效益化的矛盾,形成了博士教育质量评价导向的互构逻辑."双一流"建设战略的实施,博士教育在制度供给、宏观环境、资源支持上发生了重大变化,多重因素的互动构成了博士教育质量改革新的动力机制.在博士教育由"供给驱动"转向"需求驱动"的发展背景下,迫切需要加强博士生培养过程的管理,推进博士生的跨学科培养,完善博士生分类培养模式,以实现质量与规模的同频共振.  相似文献   

19.
博士生是我国高等教育的最高层次,是专门培养各个学科带头人和各行各业的学术骨干的。这样的地位与身份就决定了博士生的历史责任与素质。《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规定,对博士生的业务要求是:(一)在本门学科上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  相似文献   

20.
博士生的培养是学校教育的最高层次.我国学位条例要求博士生达到的学术水平是:“在本门学科上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的成果.”在这三项要求中,重点是第二项——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第一项是具备这一能力的基础,第三项是.具备这一能力的表现.只有具备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博士生取得学位进入工作岗位后,才能成为本门学科的学术带头人或学术骨干.因此,博士生的培养,以科学研究工作为主.博士生导师的主要职责在于指导博士生开展高水平的科学研究工作,在科研实践中,培养博士生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取得创造性的科研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