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原型范畴理论是20世纪70年代心理学家Eleanor Rosch提出的一种新的概念构建模式,对语言各个层面的研究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语用学角度来看,拒绝言语行为作为施为性言语行为中重要的一种言语行为之一,同样具有相似的特征或属性,并表现出原型结构。试以原型范畴为理论框架,旨在通过中英文拒绝言语的实例对拒绝言语行为的范畴框架进行分析,进而把握拒绝言语行为的原型特点。  相似文献   

2.
言语行为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禀赋。言语行为的话段有命题意义和施为意义。实现言语行为的施为性意义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制约言语施为性的因素主要是形式意义和语用意义。  相似文献   

3.
语用学可从哲学和认知科学两个角度研究。对间接言语行为的施为用意的研究主要是从哲学角度进行的,然而哲学并不能满意地回答受话者是如何以光速领悟说者的间接施为用意的。Panther和Thornburg提出言语行为图式的假设,认为言语行为是个整体,各部分由借代链接连接,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对这一问题给与比较合理的回答,是当代认知语用学一个重要发展。  相似文献   

4.
本文讨论了言语行为学说的理论基础:奥斯汀的施为句理论和他的"言语行为三分说",塞尔的间接言语行为理论,以及最新的研究动态,为我们进行语用学的研究提供了语言哲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Searle把施为性言语行为分为:断言类、指令类、承诺类、表达类、宣告类.威胁类言语行为兼具指令类和承诺类言语行为的特点.本文以言语行为理论为指导,对威胁类言语行为中所作的承诺进行研究.由于威胁者和被威胁者之间的关系和冲突矛盾、威胁的引发事件性质等等的不同,威胁者往往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承诺语,以最大限度地达到威胁的目的.承诺语根据其承诺的具体内容可细分为5种情况.  相似文献   

6.
言语行为理论最初是由英国哲学家奥斯汀提出,由美国哲学家塞尔加以修正和发展的。在对奥斯汀的言语行为理论加以简述,并进一步对与这一理论相关的施为动词加以分析后,我们认为施为动词是一类特殊的动词,从功能语义方面具体讨论了其句法语义特征。  相似文献   

7.
道歉言语行为范畴的原型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型范畴理论是认知语言学中重要的范畴理论之一,对语言各个层面的研究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道歉言语行为是一种重要的施为性言语行为,也同样具有家族相似的特征,并表现出范畴的原型效应。以原型范畴为理论框架对汉语中"道歉"言语行为的实例一范畴进行分析,能有效把握其显示出的原型特点。  相似文献   

8.
对言语行为的分析阐释是一个复杂的语言学问题,不仅涉及到句法结构和命题逻辑问题,还涉及到言说意向和认知问题。威胁言语行为是一种特殊的祈使行为,其在施为形式和意向表达等方面都有其特殊性,本文拟从语义、语用的角度对威胁言语行为的言语表现特点、其间接表达方式,及其情景认知过程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9.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英语法律语篇中的法律言语行为,法律言语行为指那些能够产生法律效力的言语行为。文章首先明确了法律语篇中的施为动词,然后借助语用学中的言语行为理论,以英语法律语篇为研究素材,对法律语篇中的言语行为进行了六项分类。另外,本文对法律言语行为的区分,为正确理解英语法律语言及对英语法律的翻译提供了合理的理论框架。  相似文献   

10.
周枫 《海外英语》2013,(9X):277-278
如今,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广告语在生活中的运用越来越多。广告语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也越来越大。该文从言语行为理论的角度,探讨广告语的想要达到的作用和影响。该文首先对广告语进行总体概述,进而介绍了言语行为理论,主要从直接言语行为和间接言语行为的角度,分析一些具体的广告语,加以分析论证,从而从言语行为理论的角度,使人们更加清晰地了解广告语的功能和效果。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以实际语料为基础,从言语行为理论出发对“说”类言语行为标记语进行考察。一个言语行为通常可以分析为“意图性言语行为+支持性言语行为”,任何言语行为都是有“意图”的,并且努力使自己的意图得以实现。“说”类言语行为标记语为构建意图性行为的合法性,保证意图的实现提供支持策略。文章认为该类言语行为标记语具有人际支持功能、语篇支持功能和概念支持功能。  相似文献   

12.
言语行为条件句是隐性施为句,用以表达各种言外之力。本文在心理空间理论和构式语法的理论框架内,对言语行为条件句作出认知阐释,探讨言语行为条件句的语言形式、条件性及与心理空间建构之间的关系,揭示言语行为条件句的非预测性和心理空间非选择性等认知特征。  相似文献   

13.
运用奥斯汀的施为句和言语行为三分说理论,以及塞尔的间接言语行为理论分析影片《蒙娜丽莎的微笑》主角凯瑟琳的台词,凯瑟琳挑战传统、勇敢坚毅、诚挚友爱、心思细腻的性格跃然纸上。分析还发现凯瑟琳多使用隐性施为句表达言外之力,理解时多靠语境共识,句式以陈述句为主,表达方式以逻辑一语义为主。  相似文献   

14.
易欣 《考试周刊》2014,(34):33-34
感谢言语行为是汉语常见的言语行为之一,本文从言语行为理论角度出发,对汉语感谢言语行为的实现条件、类别、效果等方面进行探究,希望人们能对其有更清楚的认识,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交际作用。  相似文献   

15.
郑立新 《鸡西大学学报》2012,12(12):120-123
公文作为言语行为,是一种受规则制约的以言行事行为.关注和研究公文言语行为的构成性规则,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主要运用“充分定义法”,从构成性规则的角度对公文言语行为的特质做一探析,提出了公文言语行为的构成性规则:政治性准则、话语权准则、受话权准则、易读性准则、行文必要准则、客观真实准则、得体性准则、时效性准则、程序性准则、信息安全准则、媒介适宜准则等.  相似文献   

16.
袁园 《文教资料》2014,(31):166-168
奥斯汀提出的言语行为理论视语言的使用视为一种行为,开拓了从行为角度来研究语言的道路。塞尔发展和完善了奥斯汀的言语行为理论,并且强调语言交流的重要特征在于它的意向性。 J.Mey提出的语用行为理论把使用语言看作一种交际行为,从情景出发,考察使用者如何达到交际目的。可以说言语行为理论是从微观角度考察人们如何“以言行事”,而语用行为理论实际上是一种行为理论或者宏观的人际交往理论。本文试从发展的角度对这两种理论进行评述,并试图构建一个更为理想的模式。  相似文献   

17.
间接言语行为的类型及其语里的推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间接言语行为的类型及其语里的推求李昌年英国语言学家奥斯订提出的言语行为理论把言语的过程分为表述、施为、成事①三个阶段,指出了使用语言的目的和话语对受话人产生的影响与效果。言语行为还可以从是否直接显露行为目的分为直接言语行为和间接言语行为。②直接说出一...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语用学相关理论支撑,研究言语行为理论的提出、表达形式,将它和施为语句及施为动词联系起来,从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出发,分析意向自毁的情况以及违背了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中的哪些准则。了解这方面的相关内容,有助于我们在教学及实际应用中避免出现类似错误。  相似文献   

19.
运用J.L.Austin及J.R.Searle的言语行为理论,主要从直接言语行为、间接言语行为两个方面对中日道歉言语行为进行比较研究,探讨中日言语行为的区别和差异,并为今后适应不同的交际条件,提高交际能力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当今社会许多广告不时引发争议,甚至受到政府的禁止。从言语行为理论的角度看,这些广告大多存在一定的语用失误。文章从施为行为真实条件的违背与否、能否取悦公众、广告语言中修辞和间接言语行为的正确使用与否方面进行分析,揭示部分广告在社会中产生不良影响,甚至遭到禁令,从而违背广告初哀形成语用失误的原因,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广告商的广告水平和公众识别广告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