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信念之于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是一种基于信念的行为.这意味着只有基于信念的行为,才具有感染力和感召力,才是真正的教育力量,才能推动人和鼓舞人,才能唤起别人对于未来热烈的憧憬与向往,才能在别人的心中催生信念.  相似文献   

2.
对一个班级大家庭来说,班主任就是孩子们的父母亲,要想使班级具有凝聚力、向心力,要想使孩子们有锲而不舍、力争向上的信念,班主任只有象父母亲那样用心、用爱沟通孩子们的心灵,点燃孩子们追求理想的信念之灯,才能培养一届又一届的合格接班人。  相似文献   

3.
有了高扬的个性,才能有理想和信念,才能有创造热情、创新精神,才能充分地展现“自我”,实现自己的价值;同时也只有关注社会,富有责任感,才能真正实行自我管理、自主学习。只有具备了这种理想人格的人,才能不趋时、不媚俗,真正地张扬个性,真正地认识自我、完善自我,从而实现自我管理、自主学习。  相似文献   

4.
对大学生进行信念教育必须把握信念教育的基本规律,寻求有效的教育方法。必须树立大学生信念教育的新理念、充实大学生信念教育的新内容和营造大学生信念教育的新氛围。只有这样,才能使当代大学生真正确立起科学的信念。  相似文献   

5.
一、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理性修养) 要使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教师必须注重自身的道德修养,只有躬行力究,才能培养自己热烈的道德感情。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理应具有高尚的道德修养(理性修养),理性修养出信念,出认识;道德实践出感情,出习惯。一个教师,尤其是政治教师具有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有辨别真伪的能力,才能使自身确立坚定的信念,将信念付之以实践,才能培养自己的道德感情,形成自己的道德习惯。我们很难想象,一个自身修养低下,缺乏坚定正确信念的教师,会培养出热爱祖国,坚定地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学生。  相似文献   

6.
科技行为的道德选择与人文精神向科技的融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技行为作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关系的活动,具有全民族性、全社会性。现代科技行为迫切呼唤道德选择。正确的信念和价值系统是科技行为道德选择的可靠保证,而其源泉就是人文精神。只有人文精神向科技的融入,才能实现科技行为的道德选择,才能使我们真正走出“半个人”的时代。  相似文献   

7.
就道德主体来说,主体品德的形成遵循着知一情一意一行这样一个顺序,一种品德的形成总是先有道德认识,在一定道德认识基础上确立道德信念并产生道德情感和道德意志,最后外在表现为道德行为。在这一过程中实现知到行的转化是德育的关键,而道德信念、道德情感、道德意志是这个过程中的关节点。首先,道德信念是道德认识向道德行为转化的中介。一个人有了道德认识并不意味着会立即接受这些准则,使其支配指导自己的行为。只有他坚信这些认识的正确性,并把它当做自己行为的指南时,才能真正使认识转化为行为。道德信念是指坚信认识正确性并…  相似文献   

8.
人生是美好的,但也会被雾霾笼罩,使人迷失方向,甚至碰得头破血流。然而,人生的价值就在于奋斗,带着信念出发,生命才能进发出耀眼的光芒。纵观历史,无数仁人志士唱响了一首信念之歌。“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这是勾践的信念;  相似文献   

9.
大学德育旨在使学生形成自己的道德信念,而道德信念的形成离不开学生主体性的充分发挥,更与大学生自觉、自愿、自为的心理分不开。同时,大学生的个性认识差异又是客观存在的。只有充分发挥大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才能使大学德育教育真正转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因此,必须正确认识大学生的个性教育,开创一条适合大学生个性发展的创新之路。  相似文献   

10.
信念的形成     
人类认识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即感性、知性和理性,只有理性阶段才能形成理念,才为信念的形成提供了认识论基础。理性与知性相比有很大区别;知性以概念、判断、推理为形式,只能获得片面性知识,只能给人以是即是,非即非的形而上学思维方式;而理性是建立在多种规定性综合统一逻辑论证基础上的,最整体性和具体性的理性重构,给人提供智慧和理念,教给人一种辩证的思维方式,所以,理念和实践各环节综合,就使理念转变为信念,成为人的精神支柱。  相似文献   

11.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担负着培养德育、智育、体育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一代新人的重要职责。为此,教师要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和崇高的精神境界,要有较渊博的知识,要认真研究教育科学,要懂得教育规律,遵循教师职业道德。一教师职业道德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人民教师必须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对共产主义具有坚定的信念。这既是政治要求,又是道德要求。只有对共产主义事业有了坚定的信念,对教育事业无限热爱,才能对教师职业具有高度的政治热情,才能严格要求自己,坚守教育工作岗位,对教师工作产生一种强烈的自豪感和道德责任感。只有这样的教师,才能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共产主义信念和革命的人  相似文献   

12.
本文针对我国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些新问题,新现象进行论述,目的在于予批驳的思想,弘扬正确的理论、并且坚信只有坚定社会主义信念,才能真正使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走向成功。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因信奉法轮功邪教而自杀、拒医、抿药大有人在,至今已导致1600多人死亡,成千上万的家庭推动和睦、幸福生活。血淋淋的事实,却未令一些法轮功痴迷迷途知返,这就使人不禁要问何以仍有这私多人仍旧信奉它呢?依笔之见,恐怕这不仅仅是“禺昧”两个字可以概括的,据了解,法轮功练习往往是一些意志薄弱、思想人虚。法轮功练习们舍弃了肢踏实地的幸福生活,却选择了李洪志的“圆满”、“自焚”,究其原因,除了李洪志等人在政治上别有用心,精心图谋外,主要是这些精神空虚舍弃了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而人的大脑不可能是真空的,故法轮功的圆满思想就趁虚而入。这也充分说明,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政治教育阵地决不能退缩,我们在建设高度的物质明的同时,必须建设高度的精神明,邓小平同志一贯强调两手都要硬,强调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国家,不但要有高度的物质明,而且要有高度的精神明,两个明都搞好了,才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在精神明建设中,邓小平又特别强调加强思想政治工作,而思想政治工作的核心就是理想、信念的教育,邓小平关于加强理想、信念教育的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只有加强理想、人念的教育,邓小平关于加强理想,信念教育的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只有加强理想、信念的教育,用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武装人们的头脑,才能真正使法轮工的邪理邪说推动市场。  相似文献   

14.
徐金奎 《师道》2010,(2):43-44
在我的观念世界中,教师,只有博览群书,才能具有博大而高远的精神、充实而圣洁的灵魂、虔诚温馨的情怀和追求完美人生的坚强信念.才能达到“腹有诗书气自华”的境界:教师,只有潜心进行教学研究,全力开展科研实践,努力反思教育教学方法.才能使人生长足发展,’才能使生命之花常开,才能使灵魂和精神实现升华。  相似文献   

15.
信念,不光光是指一个人知道些什么,信念首先是指人们怎样把所知道的知识变为行动。美国教育理论家杜威曾经指出:“学校中道德教育最重要的问题,是关于知识和行为的关系。”的确,只有建构起知识与行为之间的内在联系,让这些知识深深地烙印在一个人的精神世界里,成为他个人的观点,能激发出深沉的情感,并同他的意志融合起来,在他的活动方式、行为举止以及待人待己的态度中表现出来时,才能称之为信念。苏霍姆林斯基在谈到从道德概念到道德信念的途径时说,“个人道德信念是道德教育的最终结果,是说明一个人的精神面貌及其品行中思想…  相似文献   

16.
牛琳 《小学生》2010,(10):15-15
自信心又称自我效能信念,是人的一种性格特征,是一个人对自己力量的充分估计与确信。一切伟大的成功都起源于自信心,自信心的功效在于“一定能”的信念使你产生克服困难的力量、技巧与精力,  相似文献   

17.
音乐教学主要是通过音乐语言,使学生在情‘感的体验过程中,产生感情的共鸣,使心灵得到净化,从而受到教育。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这说明只有当情、理相结合时,才能打动人、说服人,这也是音乐教学与音乐艺术的结合点。  相似文献   

18.
陈华 《生活教育》2008,(9):31-32
我信奉这样一句话:有思路就有出路,有作为就有地位。我有一个信念:只有用思路才能创造出路,只有靠作为才能赢得地位。一个人如此,一个集体也如此。——谨以这两句话和我校全体新同仁共勉。  相似文献   

19.
思想品德课只有把学生的道德情感激发起来,把课堂教学引用到生活中去,才能使学生产生道德行为;只有将品德评价机制引入品德课,才能使学生积极地把良好的思想品德认识落实到行动上。  相似文献   

20.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认识转化为行为并不是靠行为的频繁重复完成的。……认识只有在行为方面能给孩子带来正义感,能使他激动,能使他的心灵上产生欢乐感和兴奋,并能振作的情况,才能转化为信念。那我们思想政治课如何才能使我们的知识、道理让学生激动,并转化为他们的行动呢?笔者根据多年的思想政治教学经验,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