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目的 髌骨粉碎性骨折或下极骨折治疗方法的研究.方法 对35例髌骨粉碎性骨折及下极骨折,取髌骨内侧弧形切口,采用张力带结合钢丝环扎内固定方法.结果 对本组病例中32例(92%)随访8个月-2.5年,平均14个月,均获骨性愈合,平均愈合时间4.5个月.结论 髌骨粉碎性骨折或下极骨折的手术治疗,既要尽力保持髌骨及附属结构的完整性,又要最大限度地保持髌骨关节面的平滑性,该手术方法能较好保持了其完整平滑性,同时内固定坚强,术后不用外固定,能早期功能锻炼,有利于促进骨折愈合和患膝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2.
髌骨粉碎性骨折在治疗上一直是个难题,目前各种治疗方法均不理想,而髌骨切除对膝关节的功能又有一定影响。我院自1989年以来对39例严重粉碎性髌骨骨折,采用硅胶弹性带环扎内固定治疗,取得了效果,从根本上解决了髌骨粉碎骨折治疗难的问题,避免了髌骨切除,值得推广,特将手术治疗护理配合介绍如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采用双钢板内固定法,治疗肱骨髁间粉碎性骨折的手术要点并对其疗效进行评估.方法:14例肱骨髁间骨折患者,AO分型C1:7例C2:4例C3:3例.采用尺骨鹰嘴截骨暴露骨折端;开放复位双钢板垂直放置固定肱骨内外侧柱;根据情况前置尺神经;克氏针张力带固定鹰嘴截骨.结果:全部病例随访5-23个月.未发生切口感染;截骨处均骨性愈合;两例患者出现克氏针退针;两例出现骨化性肌炎;无迟发性神经损伤病例;肘关节活动度85-120度,平均102度;按照Cassebaum评分优5例、良7例、可1例、差1例.结论:双钢板法固定是治疗肱骨髁间粉碎性骨折较好的手术方法,具有固定牢固,骨折治愈率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可吸收线编扎髌前筋膜加Cable钢缆治疗髌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近3年收治的72例各种有移位髌骨骨折用可吸收线编扎髌前筋膜加Cable钢缆内固定,随访后按骨折复位,骨折愈合时间,膝关节活动范围和行走功能等方面进行评定.结果:采用可吸收线编扎髌前筋膜加Cable钢缆治疗的各种移位髌骨骨折,具有骨折复位良好,骨折愈合快,膝关节活动功能好的优点.结论:可吸收线编扎髌前筋膜加Cable钢缆治疗髌骨骨折,操作方便,固定牢固,术后不用外固定,术后可及早行膝关节功能锻炼,有利于骨折愈合,防止关节粘连,促进功能恢复,是治疗髌骨骨折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张力带钢丝固定Ⅲ°肩锁关节脱位的临床疗效并作出评价。方法 :2 6例新鲜的Ⅲ°肩锁关节脱位患者均采用张力带钢丝与交叉克氏针固定 ,随访 12~ 2 3个月 ,平均 16个月。结果 :根据Kalsson术后疗效评价优良率为 92 .3%。结论 :张力带钢丝内固定治疗Ⅲ°疗肩锁关节脱位创伤较小 ,操作简单、固定可靠 ,适宜早期功能锻炼 ,术后功能恢复满意。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内侧解剖钢板联合组合式外固定治疗胫骨近端粉碎骨折的疗效,并探讨影响该手术疗效的因素.方法:随访调本院自1998~2002年采用内侧解剖钢板联合组合式外固定治疗的胫骨近端粉碎骨折患者56例,根据骨折愈合时间、术后膝关节的活动情况进行综合疗效评定.结果:56例患者中随访10月~3年,本组中优32例,良15例,可5例,差4例;49例骨折均达到解剖复位;平均骨折愈合时间为2~4个月.4例疗效差者1例感染,1例延迟愈合,2例关节僵直.结论:内侧解剖钢板联合组合式外固定治疗胫骨近端粉碎骨折手术创伤小、符合胫骨近端的生物力学结构,该手术是治疗近端粉碎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本文报告以改良张力带钢丝内固定治疗髌骨骨折76例,随访65例。疗效评定结果为:优46例,良16例,中3例,差0例。优良率达95.4%。以此法治疗髌骨骨折,操作简便,固定坚强可靠,术后可早期进行功能锻炼,骨折愈合快,是髌骨骨折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三枚斯氏针闭合经矩穿针微创法治疗股骨颈骨折的经验.方法:采用下肢牵引复位器复位固定,在放射诊视床上,闭合经矩用三枚斯氏针交叉固定股骨颈骨折.结果:经1—3a的随访,20例患者除2例外均达到骨性愈合,髋关节功能恢复正常.术后20例均达到解剖复位.结论:闭合经矩三枚斯氏针交叉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具有微创、感染率低、内固定坚强、愈合快等优点,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胫骨中下 1/ 3闭合性骨折较为常见 ,多为不稳定性骨折 (移位多呈侧方、重叠和旋转 ) ,骨折线多呈螺旋型。单纯的小夹板外固定或跟骨牵引配合小夹板或其它外固定架都不易达到满意的临床效果。我院自94年开展采用“双针夹板内置小夹板外固定”治疗闭合性胫骨中下 1/ 3骨折 4 0余例 ,效果满意。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4 0例患者 ,男 2 6例 ,女 14例 ;横型 5例 ,斜型 2 5例 ,粉碎型 10例。手术适应症 32例 ,术后效果优 33例 ,良 5例 ,中 2例。1.2 方法 常规无菌操作 ,在局麻下于胫骨结节和跟骨各钻入直径约 4mm的骨圆针。可根据局…  相似文献   

10.
自1996~1999年,作者对30例手指末节开放性损伤的病例采用不同的手术方法进行了治疗。其中末节指骨粉碎性骨折10例,手指末节完全离断15例,末节指骨裂纹骨折、伸指肌腱离断5例,术后90%获得满意效果。作者认为不用内固定,直接缝合法、双侧“V—Y”皮瓣及Bunnel钢丝抽出法具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分析2008年9月至2011年9月,行切开复位植骨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100例(共103足)。男性76例,女性24例,其中单侧97例,双侧3例。年龄18-64岁,平均(33.19±5.97)岁。按Sanders分型Ⅱ型28例,Ⅲ型62例,IV型10例。均采用跟骨外侧L型切口,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结果:92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30个月,平均18个月。应用Maryland评分系统进行疗效评定。优46例、良40例、中4例(1例双侧跟骨骨折),优良率93.4%。其中1例出现骨不愈合,再次行距下关节融合术,1例出现皮肤坏死经换药后治愈,1例出现腓肠神经症状。结论:切开复位植骨锁定钢板内固定是治疗跟骨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髌骨骨折患者行关节镜下改良张力带固定及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对机体体温的影响。方法:将120例新鲜髌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关节镜下改良张力带固定组60例,切开复位内固定组60例,记录术晨、术毕、术后1~3 d晨监测的体温。结果:体温升高从术毕至术后3 d,关节镜组小于切开复位组(p<0.05)。结论:从术后体温恢复角度上看,治疗髌骨骨折患者关节镜下改良张力带固定优于切开复位内固定。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胸腰椎骨折脱位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采用Dick技术对46例胸腰椎骨折脱位的患者,经椎弓根对骨折脱位椎体施行国产Dick钉复位内固定.其中下胸椎7例、腰椎34例、单纯脊柱滑脱椎管狭窄5例.结果随访2~10年,平均6年11个月,固定满意39例,占85%;失误7例,占15%,其中5例再次手术固定满意;术后无一例并发症发生,总优良率为95%.结论Dick技术是治疗脊柱骨折脱位的较好方法,主要适用于下胸段、胸腰段及腰段脊椎损伤合并脊髓损伤,手术成功关键为Schang椎弓根螺丝钉的进钉部位、角度和深度.  相似文献   

14.
回顾102例上颈椎不稳的治疗,进一步分析各种上颈椎内固定技术的要点和适应用。方法:102例患者中,寰椎骨折2例行颈枕固定融合。齿状突骨折齿状突螺钉固定11例,行寰枢椎椎弓根螺钉2例。Hangman骨折行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18例,前路铜板固定11例,寰枢椎钢丝固定1例。寰枢椎脱位不稳行寰枢椎钢丝固定10例,寰枢椎椎弓根螺钉22例,颈枕固定融合18例。C2~3脱位行C2~3,椎弓根螺钉2倒.前路铜板固定3例。C2椎体肿瘤例前后联合固定先天性颈椎后突1例行前路钛网加钛板固定所有患者术后颈围领保护3月结果:102例患者经治疗上颈椎获得满意的稳定性,优良率达94.9%。结论:在上颈椎手术时,内固定技术的选择要根据具体条件和技术水平来决定,同时要严格掌握手术适应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颅面部骨折合并颅脑损伤的临床表现及救治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颅面部骨折合并颅脑损伤的临床资料。结果:入院时已脑疝形成15例,经神经外科手术治疗后,死亡5例,其余患颅脑损伤者治愈。颅面部骨折中上颌骨和下颌骨骨折共27例,20例行小型或微型接骨板内固定,2例行牙弓夹板颌间牵引,5例行可吸收内固定材料固定,效果良好,其他骨折自行愈合。结论:颅面部骨折合并颅脑损伤的临床救治需多学科综合治疗,早期全面系统的检查,减少漏诊率,从而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椎旁肌间隙入路及过伸复位在简单胸腰椎骨折手术治疗中的应用.方法:临床治疗24例胸腰椎骨折患者.术中均采用椎旁肌间隙入路结合过伸复位.结果24例患者手术效果良好。术后切口无感染,手术切口均为甲级愈合.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明显低于传统后正中入路手术,所有患者伤椎椎体高度均无丢失,内固定无松动、断裂.结论:椎旁肌间隙入路治疗简单胸腰椎骨折术中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治疗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逆行交锁髓内钉在治疗股骨髁上骨折中的应用.方法:从2003.1~2003.5月,应用逆行交锁髓内钉治疗23例股骨髁上骨折.结果:随访5~18个月,骨折均愈合.结论:逆行交锁髓内钉是治疗股骨髁上骨折的良好方法之一,其提供的力学固定有利于骨折愈合和膝关节功能的康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髋动力加压钢板(DHS)内固定在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中的应用和疗效。方法从2003年10月至2006年5月用DHS治疗35例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根据随访结果进行分析。35例平均随访13个月,优良率88.6%。结论DHS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具有操作简单,手术创伤小,固定牢固,早期功能锻炼等优点,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芜湖市部分高校排球爱好者发放问卷以及对国内相关文献资料的综合分析,了解高校排球爱好者在排球运动中髌骨劳损的状况,分析损伤原因和机制,并提出具体的预防措施.所以,髌骨劳损是影响排球爱好者进行锻炼的主要原因之一,应加以预防并在伤后采取适当的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20.
以绞股蓝茎尖、茎段、叶片为外植体,研究了不同种类、不同浓度配比的外源激素对绞股蓝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结果表明:茎尖在培养基MS+6- BA 1.0 mg·L-1+NAA 0.02 mg·L-1中的诱导效果最好,其诱导率为75.0%;茎段在培养基MS+6- BA 2.0 mg·L-1+NAA 0.2 mg·L-1中的诱导效果最好,其诱导率为81.8%;叶片在培养基MS+6- BA 1.0 mg·L-1+NAA 0.15 mg·L-1中的诱导效果较好,其诱导率为69.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