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正"虎"字第三笔是"横钩"每次写"虎"字时,小精豆总是把第三笔写成"横"。课间,老师拿来了"虎"字的卡片,和"虎"的图片,让小精豆想一想,第三笔"横钩"的"钩"的部分像什么呢?小精豆定了定,说:"像虎牙。"从那以后,小精豆再也没有把"虎"字的第三笔写成"横"。  相似文献   

2.
融城现象给教育带来了多方面的发展机遇,同时,也带来了一些"融教"的新问题。探析"融教"的涵义,分析"融教"的基础,针对目前"融教"思想缺失、"融教"进程缓慢、"融教"优势遗弃的现状,提出要端正"融教"观念、改善"融教"策略、调整"融教"布局、突出"融教"重点。重视"融教"的基础投入,挖掘"融教"的潜在功能,强化"融教"的保障体系,以"融教"促进"融城"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六艺"指礼、乐、射、御、书、数六门科目的教育。从古至今,人们对它的研究也是从各个不同角度进行的,如:六艺的人文思想、六艺的教育意义和六艺的特点等等。对"六艺"的语源义进行探求,是以求从新的方面,即古代汉语角度对"六艺"进行研究。得出:"礼"、"乐"、"射"、"御"、"书"、"数"的语源义分别是"有规则"、"美,好"、"舍弃,远离"、"禁止"、"把……明显化,表现出来"、"把一个整体的东西细分"。  相似文献   

4.
<正>一般情况下,在解答数学问题时,通常采用"以退求进"的思想方法,即从"结论"向"条件"后退;从"一般"向"特殊"后退;从"抽象"向"具体"后退;从"综合"向"单一"后退;从"高维"到"低维"后退的思想方法.但有些问题只用"退"的方法是非常困难,甚至难以解决.这时,如果采用"退"相反的方向——"进",如:从"特殊"进到"一般";从"较弱"进到"较强";从"简单"进到"复杂";从"具体"进到"抽象",再通过对新问题  相似文献   

5.
从"玄"字、"道之动"、"道之用"、"道法自然"诸方面揭示"道"的柔弱的特性和内涵,说明"道"是"柔道".论证了"柔"对"道"的依赖,说明依赖于"道"的"柔"是真智慧、大智慧,而离开"道"的"柔",则是"术",是知识,是小聪明.以范蠡为例,说明"等待"、"节制"、"放弃"等智慧的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6.
《考试周刊》2018,(17):130-131
中小学体育内容,一般包括体育与健康课,大课间活动,阳光体育活动课,运动队组建与训练,场馆建设、养护,器材购置、自制、保管,教研活动,评估与考核等,即学校体育的"课"、"操"、"动"、"队"、"场"、"器"、"研"、"评"八方面内容。其中"课"、"操"、"动"、"队"涉及课程建设。根据三级课程管理精神,需对"课"、"操"、"动"、"队"进行学校课程即校本化课程建设。经过文献学习、课题研究、广泛实践,总结提炼出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切块化"校本建设的思路和做法。  相似文献   

7.
太阳之子     
太阳古称日。古人说日是"太阳之精"。甲骨文"日"字不圆,因为弧线不好刻,多作方形、菱形甚至五角形,到金文始有圆形的"日"。日中有圆点,太阳黑子也。风沙天肉眼能看见,所以《汉书》记载有"日出黄,有黑气大如钱,居日中央"。太阳与地平线结合,孳生出"旦"。金文"旦"字"日"下有大气折射形成的虚像,可见先民观察之精细。太阳与树木结合,孳生出"东(東)",以及"杲"和"杳"。杲,日在木上,明也。杳,日在木下,暗也。太阳与"草""月"结合,孳生出"朝","朝朝暮暮"的"朝"。这个"朝"字,看甲骨文,日出草中,月还未落,是早晨也。如果太阳舍月取水,便是金文"潮"了。臣拜君,有定时,如潮水,所以去掉水旁,又是"朝廷"的"朝"和"朝拜"的"朝"。  相似文献   

8.
徐浩 《语文知识》2012,(3):103-105
"奇"有"美"义,前人已有论述,本文在补充更多文例的同时,借助前代训诂材料,对从"奇"得声的同源词的意义进行归纳,发现"奇"字的"美"义与其"长曲义"密切相关,于是从字形和词义上追寻"美"义的来源。"奇"字所从之"可"是"奇"字声音和意义的来源,"可"本初的"长曲木茎义"逐渐衍生出"奇"字的"长曲"、"美盛义","美"义即在其中。  相似文献   

9.
现代汉语中的"主观性"研究集中于"主观量",即言者对句中现实数量相对于预设量"向大"或"向小"的偏移主观评价。如果改变考察角度,可以发现量的"主观性"本质内涵与"主观量"并不相同,而应是基于"单位比较基点"所对应的"现实比较量"与"潜在比较量"之间的对比,言者对"单位现实比较量"相对"单位潜在比较量"偏移的主观评价。现代汉语中量的"主观性"存在"单位现实比较量"相对"单位潜在比较量"的"偏移"和"逼近"两种类型,前者主要指的是句法范畴中副词的"主观性";后者指的是语用中"主观性"的优选策略,如"非自然会话"中的言者会利用其信息优势,选定"主观性"表述。  相似文献   

10.
阿干考     
通过大量的工具书和地方文献,讨论了"阿干"一词的含义、语源,和"阿干镇"、"阿干县"、"阿干堡"、"阿干山""、阿干岭"、"阿干水"、"阿干峪"、"阿干关"等以"阿干"为名的地名的起源。结论是:"阿干"源于鲜卑语,意义为"兄长""哥哥",又与"沃干"同音。"阿干"用于地名,前人认为即"兄长"之意,源于慕容诗"阿干歌",但本文依据现存最早出现"沃干"一名的《三国志》,认为不能确定。  相似文献   

11.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写作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是语文的"半壁江山"。但长期以来,很多学生还是怕写作文,一听到写作文就喊头痛,提不起写作的兴趣。教师如何激发起学生的写作兴趣,成为目前中学语文教师关心的重要问题。积累丰富素材和在教学中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并教会学生体验感情生活才能提升学生作文兴趣和水平。  相似文献   

12.
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是在高中阶段必须培养的重要技能之一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存在一些弊端和认识上的错误,整体语言理论可以对英语教学有提高和促进作用,转变教师在英语写作教学中的角色,通过实例说明了如何实施“以写促学”的教学实践:读与写结合,写与评结合。  相似文献   

13.
在实际工作中存在着应用的文写作"现用现查"现象,一方面反映出现行教学内容与实际工作需要对接程度的不足,另一方面表明现行的教学对写作主体素质和能力培养效果的欠缺。改造和调整应用文写作教学内容,应该本着"守正出新"的原则,以培养基本素质和基本技能为中心,充实原理、模式、技法、规则等应用文的个性内容,并形成"原理论—模式论—技法论—规则论—文体论"的合理格局。  相似文献   

14.
论应用文写作教学中的案例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应用文写作教学中引入案例法,符合应用写作课的特点,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参与意识,提高教学质量。选择案例、讨论案例、总结案例、写作案例是其成功运用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展宏彦 《天津教育》2021,(4):143-144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以读促写策略成为小学语文教师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和学科核心素养的根本方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无论是阅读还是写作教学课程都属于实践性很强的教学课程,而应用以读促写策略将会有效锻炼学生的读写结合能力。因此本文就“以读促写策略”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学中存在着几个常见问题:教学内容与教学时间的冲突;讲坛内容与论坛焦点不一致;学生的阅读习惯与教材的写作方式不相适应,学生的思考兴趣与教材的内容不尽合拍。本文结合教学实践,探讨了解决上述问题的具体方式。  相似文献   

17.
随着社会的实际需求和高等院校语言教学的发展,外语写作教学日益受到重视。文章主要探讨如何结合网络环境资源,整合多种写作教学法,从而有效地组织外语写作教学,改变传统写作课堂枯燥和沉重的局面。  相似文献   

18.
浅谈大学英语写作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语写作是英语听、说、读、写教学中的最高阶段,但是当前大学英语写作教学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分析了目前大学英语作文教学的现状,并结合大学英语作文教学的实际,分别从审题、写作侧重和写作方法等方面论述了教师应当如何指导学生进行英语写作。  相似文献   

20.
Is it possible to teach people to write fiction? A more important and helpful question is: how do we teach creative writing? And who are the teachers? A published writer is not necessarily qualified to teach creative writing. To helpfully share their declarative knowledge with students, a writer must embrace the art and craft of teaching, consider how different students learn and create the optimum setting to enable learning. There is a parallel challenge for the writer with the student, as each is faced with challenges around their previously held assumptions about ways of learnin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