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那是去年九月的第一节自然课,上课时同学们带来了许多材料,有蚯蚓、湿土、干土,纸盒等,其中李朋威同学带来了很多只蜗牛。本课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实验验证蚯蚓适宜生活的环境,实验时许多同学用蚯蚓做实验,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李朋威用蜗牛代替蚯蚓实验,同样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那是去年九月的第一节自然课,上课时同学们带来了许多材料,有蚯蚓、湿土、干土,纸盒等,其中李朋威同学带来了很多只蜗牛。本课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实验验证蚯蚓适宜生活的环境,实验时许多同学用蚯蚓做实验,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李朋威用蜗牛代替蚯蚓实验,同样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课上我极力地表扬了他课下认真准备实验材料,课上大胆实践的精神,并号召同学们向他学习。下课了,同学们陆续走出教室,我看见李朋威同学也跟着走出来,[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蜗牛吃纸吗     
在一节科学课上,同学们带来了许多材料,有蚯蚓、湿土、干土,纸盒等,其中李朋威同学带来了很多只蜗牛。本课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实验验证蚯蚓适宜生活的环境,实验时许多同学用蚯蚓做实验,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李朋威用蜗牛代替蚯蚓实验,同样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那是去年九月的第一节自然课,上课时同学们带来了许多材料,有蚯蚓、湿土、干土,纸盒等,其中李朋威同学带来了很多只蜗牛.本课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实验验证蚯蚓适宜生活的环境,实验时许多同学用蚯蚓做实验,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李朋威用蜗牛代替蚯蚓实验,同样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课上我极力地表扬了他课下认真准备实验材料,课上大胆实践的精神,并号召同学们向他学习.下课了,同学们陆续走出教室,我看见李朋威同学也跟着走出来,手里拿着装有许多蜗牛的磁带盒,就对他说:"实验后的这些蜗牛,你打算怎么处理?""我想把它们送回原处.""这样做很好,现在老师也想研究研究它,就把它们送给老师吧!""当然可以."一边说,一边把蜗牛递给了我.  相似文献   

5.
三年级《科学》动物单元在研究了蜗牛、蚂蚁之后,有一课是让学生课外继续研究小动物。我在前一节课已布置过学生,让他们利用课余时间去研究一种小动物。上课交流时我发现,多数学生研究了蚯蚓、蛾、蝴蝶等动物的生活习性及生活环境等,可王浩同学却研究了蝗虫,在他汇报到蝗虫可能要吃小动物时,同学中发出了议论声。  相似文献   

6.
孙继辉 《生物学教学》2003,28(11):29-29
记得我曾看到一条报道 :在美国某中学生物学课上发生了这样的事 :某考察团到美国一所学校观摩 ,当同学们到讲台前领取蚯蚓时 ,由于蚯蚓太滑 ,不少同学不得不爬到桌下或地上 ,费了好大周折。教师并没流露出半点不快。这位教师“组织教学”的能力似乎很差 ,但整节课学生收获却很大 ,每个学生都亲自感触到了蚯蚓粘滑的体表及蠕动 ,有的同学还勇敢地品尝了蚯蚓是什么味道。这些在我们的课堂里似乎很少见到。为什么教师不将蚯蚓分发给每位学生 ?为什么教师不让学习小组组长领取实验材料呢 ?假若在实验前我们的教师就将实验用的蚯蚓用解剖盘装好 ,…  相似文献   

7.
蚯蚓的秘密     
生活中有许许多多奇妙的问题,蚯蚓的秘密就是其中之一。哺乳动物大都是用眼来探路、寻找食物的。那么蚯蚓也有眼睛吗?它是靠什么来寻找食物的呢?为了研究蚯蚓的视力,我和几个同学捉了十来条蚯蚓,做了三个实验。  相似文献   

8.
笑语长廊     
《老年教育》2011,(7):37-37,49
蜗牛的速度 端午节到了。蚯蚓想吃粽子,让蜗牛替它去买。几个小时过去了,还是不见蜗牛回来。蚯蚓急了,骂道:这小子再不回来,老子的脑袋都饿瘦了!这时只听门外传来蜗牛的声音;老子飞跑着去给你买粽子,你却在背后骂我,老子不去了!  相似文献   

9.
“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是七年级生物学课的第一个探究活动,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探究的一般过程,并且体会控制实验变量和设置对照实验的重要性。这无疑是一个很重要的实验,但由于实验中的主角“鼠妇”在有些学校(特别是城市学校)来说,“货源”不足,影响了实验的开展。而蚯蚓。则比较容易得,学生也熟悉。我们经过实践,用蚯蚓替代鼠妇来做“水分对蚯蚓生活的影响”的探究,取得较好效果。具体如下:  相似文献   

10.
[随机引发] 一场春雨过后,校园的花圃里、墙角边爬出了许多小蜗牛。我随着铃声去四班上语文课,教师里失去了往日的宁静。几个学生高高地举着手。我问了其中一位学生,原来,许多同学把蜗牛带进了教室。  相似文献   

11.
自然课上我们设计了一个实验,观察蚯蚓喜欢什么样的环境。我们做了一个盒子,盒子的一端“阴暗”,一端“明亮”。我们把几只蚯蚓放进去,蚯蚓朝阴暗的地方爬去。接下来我们又把几只蚯蚓放进一端干燥,一端潮湿的盒子里。当几个同学兴奋地喊叫时,蚯蚓突然停止了爬行,慌乱地扭头东瞧瞧西看看,一副惊慌失措的样子。难道蚯蚓也怕噪音?  相似文献   

12.
三年级《科学》动物单元在研究了蜗牛、蚂蚁之后,有一课是让学生课外继续研究小动物。我在前一节课已布置过学生,让他们利用课余时间去研究一种小动物。上课交流时我发现,多数学生研究了蚯蚓、蛾、蝴蝶等动物的生活习性及生活环境等,可王浩同学却研究了蝗虫,在他汇报到蝗虫可能要吃小动物时,同学中发出了议论声。  相似文献   

13.
[随机引发] 一场春雨过后,校园的花圃里、墙角边爬出了许多小蜗牛.我随着铃声去四班上语文课,教师里失去了往日的宁静.几个学生高高地举着手.我问了其中一位学生,原来,许多同学把蜗牛带进了教室.  相似文献   

14.
生物是一门实验操作性很强的学科 ,认真上好生物实验课 ,既有利于对学生观察能力、动手能力的培养 ,更有利于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尤其是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例如 ,有一节学习蚯蚓知识的课(课前教师在每张实验桌上放了一条蚯蚓及各种实验工具)。教材上关于蚯蚓的前端与后端只用“根据环带的位置”一种方法来进行判断 ,但在教学时教师却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 :请同学利用桌上的各种实验工具 ,想一想 :你能用几种方法来判断蚯蚓的前端和后端?进而放手让学生自己进行观察 ,操作实验。有的学生用手去摸蚯蚓的皮肤 ,发现蚯蚓皮肤上的刚毛有顺茬和…  相似文献   

15.
蜗牛作曲家     
蜗牛先生是一个很不错的作曲家,蜗牛先生的好朋友蚯蚓先生一直是这么认为的。蜗牛先生曾经写过一首《快乐的小蜗牛》,那首曲子写了蜗牛先生生活在一块大石板下,无论刮风下雨都不怕。他还有一个好邻  相似文献   

16.
好奇和好玩是孩子的天性。教师可利用他们的这种天性,引导他们在玩中进行探究。例如,在前一节课的学习中,学生了解了蜗牛的有关知识,激发了他们对蜗牛的兴趣,大家在家纷纷养蜗牛、玩蜗牛,很多同学还将蜗牛带到教室里来玩。  相似文献   

17.
课本上比较滑动摩擦与滚动摩擦大小的实验是用弹簧秤分别拉放在桌面上和放在圆铅笔上的木块,两次弹簧秤的示数说明了滚动摩擦要比滑动摩擦小得多。这样,虽然取得一定的效果,但在后面的同学看不清楚,只能附和前面的同学。为此,我在做了书上的实验以后,还增做了以下实验。1  相似文献   

18.
有一天,我和几位同学相约去钓鱼。钓竿已准备好,只差鱼饵了。用什么做鱼饵呢?小明提议用蚯蚓。我们就开始分头挖蚯蚓,可是找了很久,连蚯蚓的影子也没看到。我们奇怪了:平时最常见的就是它们了,应该不难找呀。  相似文献   

19.
正"同学们,下节课我们观察蚯蚓,请大家做好准备.谁能捉到蚯蚓把它带来。"我话音未落,"呀!"教室里一片骚动,同学们面面相觑,有的瞪大了眼睛,还有几名女生用手捂住了嘴,几乎所有的同学都露出一副又惊又怕的神情。不知是谁还低声地说:"蚯蚓,软绵绵的,多恶心!"我猛然醒悟,原来,这在我看来很轻松的任务,在孩子们看来却充满了新奇、陌生,甚至恐惧。由于这届五年级是我新接  相似文献   

20.
靠自己     
一天,蜗牛妈妈带小蜗牛出去玩,他们遇到了毛虫和蚯蚓。小蜗牛问妈妈:“为什么我们从生下来,就要背负这个又硬又重的壳呢?”妈妈:“因为我们的身体没有骨骼的支撑,只能爬,但又爬不快,所以需要这个壳的保护。”小蜗牛:“毛虫姐姐没有骨头,也爬不快,为什么她不用背这个又硬又重的壳呢?”妈妈:“因为毛虫姐姐能变成蝴蝶,天空会保护她啊。”小蜗牛:“可是蚯蚓弟弟也没骨头爬不快,也不会变成蝴蝶,他为什么不背这个又硬又重的壳呢?”妈妈:“因为蚯蚓弟弟会钻土,大地会保护他啊。”小蜗牛忍不住哭了起来,说:“我们好可怜,天空不保护我们,大地也不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