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说话或者写文章,为了表达的需要,故意扩大或缩小人和事物的原样,甚至表现上看来不符合事实,以此来强调其某些特征,加深读者的印象,唤起读者的联想,这就是修辞中的夸张。  相似文献   

2.
通顺是作文的最低要求。要写通文章,首先要有鉴别通与不通的能力。一个人作文,决不会故意把句子弄得不通。文章里所以有不通的句子,主要是因为作者缺乏鉴别的能力。鉴别力是从哪里来的呢?不外乎两个方面:首先是对于语言的感性知识,其次是对于语言的理性知识。我们从小就说汉语,说得很纯熟,很自然。这就是感性知识。对于写文章来说,这种感性知识是起决定作用的东西。我们所以会作文,根本的原因就在于我们会说话。不识字的人自己虽然不能执笔。但是他可以口述,别人整理—下,就是一篇文章。从这个意义上说来,他仍然算是会作文。一个外国人尽管认识  相似文献   

3.
余晓林 《新闻世界》2009,(11):29-30
清代诗人袁枚说过:漂亮的词句犹如一堆铜钱,文章的主题就是穿钱的线。如果一篇文章没有明确的主题,就像散落一地的铜钱,显得杂乱无章。任何人说话、写文章都要表达一个主题,即中心思想,没有主题就会不知所云,新闻报道也是如此。  相似文献   

4.
主题与读者写文章,总是为了说明什么才写,那个要说明的“什么”,就是主题。没有主题的文章是不存在的。没有主题的文章,必定象梦话一般不知所云。文章是正确地向读者说明主题的手段。不能把自己想说的告诉读者,也就是说,写了半天,读者不解其意,那样的文章是失败的。由于主题不同,有的文章简单,有的文章复杂,但是,不论哪种情况,都必须把主题思想正确地告诉给读者。有了读者,文章才有存在的意义。没有读者的文章恐怕是没有意义的。因此,任何时候,文章的作者都应该考虑自己写的文章给谁读。  相似文献   

5.
说什么,关乎文章的主题,很重要;怎样说,关乎文章的层次,同样重要。 有人说,抓住高质量的选题就成功了一半。另一半是,未必好题目就能作出好文章。生活中常有这样的事:有人作报告,题目不错,但想听的没有,不想听的他说起来没完。老百姓告状,明明有理,东拉西扯,越说越乱,反而没理了。有的电视剧,打个哈欠演半天,全是没用的镜头;需要仔细交代和刻画的地方,又一笔带过,语焉不详。这叫做:有事说不清,有理说不明。不写文章发表倒还好办。东一榔头西一棒锤,照着半天说,还能听出个来龙去脉。写成文章就难办了。总不能让读者跟着理线头,倘如此,索性不看。  相似文献   

6.
裘全先生是一个非常讨厌片面性的先生,无论说话、写文章总是力求面面俱到,说了正面又说反面,讲了前面不忘记后面,顾了上面也不遗漏下面,提到左面的同时也要提到右面。  相似文献   

7.
我谈写文章     
《新闻战线》编辑同志要我写一篇文章,谈谈写文章。我自己的文章写不好,这个题目我怎能谈得好呢?我推辞了几次都不行,只好硬着头皮谈几句。文章是写下来的语言。文章和语言都是用来表达思想的,我们不应该把文章和语言分割开来。现在许多写文章的人,从中学生到新闻记者、大学教授,拿起笔来写一篇文章的时候,心里想,我现在是写文章,跟说话不一样,要写得“文”一点,多加上一些辞藻,多加上一些政治名词,多绕一些弯子。这些人在小学  相似文献   

8.
晓言 《中国广播》2006,(8):71-71
引文,亦称引语、引用,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自古以来,人们说话、写文章都十分重视引文,以此增强其说话、写文章的说服力、感染力。但“引文应以原始文献和第一手资料为原则”,不可随意改动。  相似文献   

9.
写文章需要有思路,想要说什么事,从哪人笔,从哪收尾,如何谋篇布局,设计结构,按照思路走下来,就不会错。一个新闻媒体的编辑部需要有思路,一段时间里突出报道哪些重大问题,采取怎样的步骤,由哪些重头报道组成,按照思路去组织,好点子、好稿子就会源源而来。本文所要谈的思路,与二者都不尽相同。一个记者完成一次采访行动时,去哪里,走什么路  相似文献   

10.
写出文采来     
写文章或报道,都要力争写出文采。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说:“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左传》·襄公二十五年)这话讲得很有见地。文章、报道的内容再好,没有一定文采,读者就可能减少,写作的目的就往往难以达到。文采,即文章写得很漂亮、很出色,有高超的写  相似文献   

11.
语言的速度     
我们这里讲的语言的速度,是指文字语言的速度。它和说话的速度有所不同。说话的速度,取决于说话人感情表达的需要,和口语的表述能力。同样一句话,比如“吃葡萄不吐葡萄皮,不吃葡萄倒吐葡萄皮”,嘴皮子利索一点儿的,可以说得快一些;口齿不太伶俐的,也可以说得慢一些。而我们所讲的语言的速度,是指文字语言影响读者阅读的速度。先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请看下面三组数字:1.○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2.九八七六五四三二一○;3.九七五三一八六四二○。  相似文献   

12.
《左传》里有句名言:"言之无文,行之不远。"这话的意思是讲:说话和写文章,如果没有文采,是不可能流传广泛的。《文心雕龙》的作者刘勰在"情采"篇里一开头就说:圣人贤者的著作,都叫做"文章",这不是由于它们都具有文采吗?俗话说:"人靠衣裳马靠鞍。"大量的新闻实践表明,要将人物通讯写深写活,  相似文献   

13.
贾府上的人说话,无论长幼尊卑,都脸上带笑的时候多,所以《红楼梦》上的“笑道”和“笑说道”,比不带“笑”字的“道”和“说道”多得多。逢到前面带着“笑”字的,咱们不妨揣摹一下说话的那一位为什么笑,是哪一种笑;揣摹结果,往往会发出会心的微笑。逢到前面不带“笑”字的,咱们也不能放过,尤其说前一句还带着笑,说后一句忽然不笑了,或者正相反,说前一句没笑,说后一句忽然笑了:咱们都得好好揣摹揣摹,这些细微的变化出于什么心理状态。有个挺有趣儿的例子,就是第十九回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说过,语言是思想的直接实现。我们写文章,就是通过语言来反映现实,表达自己的思想。因此,语言运用得是否准确,对文章的好坏有重要影响。所以,写文章应力求语言准确。要使语言准确,有许多问题需要注意。这里仅就关系语言准确的一些小事谈一点看法。正确把酒词义我国的语言比较复杂,绝大多数词语,字面意义和实际意义是一致的。但是,也有个别成语,字面意义和实际意义不完全一致。这种词语,如果从字面意义去理解,写入文章中,所表达的意思正好与作者所要表达的意思相反。例如,电视连续剧《北京人在纽约》在电视台播出后,引…  相似文献   

15.
胡冰 《声屏世界》2011,(9):39-40
吕叔湘先生在《语言和语言学》中指出:"语言修养自然包括说话和写文章。拿这两件事情来比较,说话尤其不容易,一则应时触发,没有从容润色的时间;二来呢,不但要照顾说话的内容,还要同时照顾说话的声音和姿态。  相似文献   

16.
熟悉陈驹的人说,这个人特别有激情,无论是写文章还是办报纸,总能吸引读者的眼球。  相似文献   

17.
要刻苦地掌握第一手材料 1963年9月下旬,谢老(觉哉)在病中,我去看望他,他问我为什么很久没有来了,在忙什么? 我说:“国庆前夕,忙于组织节日的文章,以前每逢节日,总是请谢老给晚报写文章的,今年您病了,待明年再给我们写吧。”谢老没有说话,有些激动。他是很支持报刊工作的,每逢节日之际,不少报刊约请他写诗、写文章、题字,他总是在百忙中欣然答应。他说过平日的报刊要办好,节假日的报刊更要办好,更要办得丰富多采,因为读报的人多。没有料到,  相似文献   

18.
编辑要勤于写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季羡林先生曾撰文呼吁编辑要多写文章。在《希望编辑多写文章》一文中说:“我向来非常支持和赞赏编辑们也能多写写文章。我的不少老编辑朋友写出的文章都很有特色,其结果让读者和编辑自己都会收益不浅。”在这里,季先生表达了他对当今的编辑不写或少写文章的现状的担忧以及呼吁  相似文献   

19.
办报有办报的苦乐和荣辱。报纸天天说话,天天向成千上万的读者说话。报人的苦乐和荣辱,同说什么样的话有关系。报人是用自己的笔说老百姓的话,说老百姓心中想说的话,说老百姓想说而又难说的话。这一点,看起来简单,做起来难度大。马寅初深知此中甘苦。他说:“言人之欲言,就不太容易了;言人之不能言,就更难。”正因为不太容易,正因为难,一旦说出来,往往惊心动魄。一字千金。正因为不太容易,正因为难,一旦说出来,往往有祸患及身。纵有祸患及身,但抚躬自问,心地坦然,无愧于中。所以说,报人之乐莫过于说真话,报人之荣莫过于说真话。报人之辱莫过于说假话,报人之苦莫过于真话应说而不能说,假话不愿说而又不得不说。袁世凯称帝前夕,逼迫当时名记者黄远庸写劝进文章。黄远庸不愿写,又不敢拒绝。于是写了一篇似嘲似讽、依违两  相似文献   

20.
用事实说话是新闻报道的一个重要原则。但是,从增强新闻的可读性和感染力等角度来看,要引起读者的共鸣,真正地打动读者,仅仅用事实说话还不够,还要善于用情。从一定意义上说,用事实说话能写出真新闻,用心用情才可能写出好新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