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新课程标准中体育教育目标是让每个学生得到锻炼,然而,大部分学校体育教育还未能达到要求,存在着肥胖学生不参加或应付体育课现象。通过调查发现有14.05%少年儿童患有肥胖症,体育课堂不甚重视这部分学生的身体锻炼,出现体育教育不全面。为此,构建肥胖学生参与的体育课堂模式,并设计以减肥为主的锻炼计划作为课堂教学内容,经过实验此方式受到肥胖学生欢迎。  相似文献   

2.
当前很多地区存在学生喜欢体育运动但不喜欢体育课,体育教学效率低下的现状.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在体育教学中,提出“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从教学目标的定位、学生的个体差异、体育教学学生的参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以及体育课堂评价激励措施5个方面分析构建高效率体育课堂的创新对策,希望通过对传统体育教育的改革,使体育教学重新焕发活力.  相似文献   

3.
金蕾 《体育风尚》2020,(1):164-164
体育教学,是教师在课堂中增强学生身体素质、引导学生掌握基本体育技能、帮助学生提高身体免疫力的重要途径。同时,体育课堂也是学生在紧张的学校氛围中放松的有效途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做自己喜欢的体育运动,让学生在运动时放松自己,这样可以让学生完全放松下来,有利于学生在之后的学习中提高自己的学校效率,同时学生在运动过程中还可以增进与同学的友谊。教师以这样的教学方法来让学生进行体育课,既可以锻炼学生身体,增强学生体质,还能让学生在体育运动中学习到新的体育技能。本文针对小学体育教学的教学模式做出以下探究。  相似文献   

4.
章平 《少年体育训练》2013,(3):34-35,61
长期以来,受到应试教育和升学率的影响,学校和家长只重视学生文化学习,忽略了学生的身体锻炼。体育课学习也受旧的体育教育理念的影响,表现出厌学情绪,体育活动的单调化、无序化,致使学生把体育课当作一种任务来完成种种原因造成了学生体质的严重下降,心理问题层出不穷。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来,在高校体弱的学生颇有增多的趋势,在体育教学中降低学习标准,迁就低水平学生学习的现象也有所闻。虽然,在部分高校已经相继开设了体育保健课,以解决体弱病残学生的身体教育。但是,现在还存在着许多有待思考的实践问题,为此,剖析体育教学实践根源,挖掘体育教学潜力,力图从身体教育实践中完善我们对体育保健课教学的认识十分必要。高等学校普通体育课教学大纲规定:对病残学生应专门开设保健课,开展医疗体育。这是培养人才合格率的有效措施。一、如何理解高校体育保健课含义体育保健课是高校开设的三种类型体育课之一,课上特定的身体练习和科学的教学手段,以及有效的健身效果,都充分  相似文献   

6.
张宇新  姜斌 《体育风尚》2021,(5):201-202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高校教育作为学校教育最后一环,是学生步入社会前的必修课。为此,全国上下都将培养学生道德素养放在重要位置。体育课以学生身体参与为主,突破传统课堂教育,兼具娱乐性、趣味性、实践性,更高更快更强的竞技精神,更是在思政教育中具备天然优势。并且,体育课是唯一贯穿学校教育始终的,具备连贯性,通过体育教学特有的方式方法,引导同学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其运动参与、体育习惯的同时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相似文献   

7.
<正>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深入,教师对新课改的理念的把握也日渐提高,同时对体育课的课堂教学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体育课中,学生不仅要学会相应的运动技能,还能够使身体得到锻炼,最终达到终身体育的思想。体育课教学不同于其他课,它具有一  相似文献   

8.
程波 《体育博览》2011,(7X):93-93
本文认为职高体育课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课程,课堂上要精讲多练,提高职高体育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9.
高等学校是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专门人才的基地,是学校教育的最后阶段。高校体育教育是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实现培育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按照我国的教育制度,在小学、中学、大学,体育课作为一门必修基础课予以开设,体育教育贯穿着整个学生时代,这对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起着有力的保证作用。一、体育教育是进行品德教育的重要途径体育,被称之为身体教育,其基本手段和本质特征就是身体运动,也即身体练习。高校体育教育包括体育课、课外体育锻炼、训练与…  相似文献   

10.
《体育师友》2018,(5):1-2
文章试图从教学设计的几大核心要素入手探究体育核心素养在今后教学设计中的融入路径,其创新点是突出课堂生成性资源的有效把握,突出育心功能在体育课中的地位,为今后指引课堂体育教学设计提供一种新的思路和探索,让体育课成为身体、心理、品德培养的重要教育阵地。  相似文献   

11.
实施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面对21世纪挑战,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然选择叠素质教育呼吁学生的知、情、意、行的统一和谐发展,而现代教育都只重视学生的知识、技能的培养和掌握在很大程度上,忽略了学生个性、心理的健康发展。隐性课程的开发和利用显然弥补了显性课程的不足和缺陷,注重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完善和发展,有利于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体现人的全面发展教育观。  相似文献   

12.
传统体育教学常规与体育新课程教学之辨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反思了传统体育教学常规,即对教师与学生教学活动中的各种行为都作出了全面而严格的规范,不仅束缚了体育教师教学个性的追求和创造力的发挥,而且限制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论述了体育新课程“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核心理念,建立符合新课程理念的体育教学常规。  相似文献   

13.
高校体育教学应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兴趣快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体育教学应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以“终身体育”为基本理念,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体育教学以学生发展为核心,在发挥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保证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的成功和快乐。  相似文献   

14.
逆向思维法在高校排球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体育教学方式、方法和教学理念的合理运用,对促进学生学习,掌握知识和动作技能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逆向思维教学法是在遵守教学客观规律的基础上,用全新的视角对高校排球教学过程加以探索,希望通过教学方法的创新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提高学生的体育能力,引导和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良好习惯,推动排球教学向着休闲化、娱乐化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5.
高等专业学校教育的发展对高等专业学校体育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高等专业学校体育教师不仅要对学生进行体育运动技能的传授,而且还承载着向学生传播体育健康理念,其体育教育思想变迁对高等专业学校体育教师的职业化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对高等专业学校体育教师专业化现状、完善的必要性以及高等专业学校体育教师专业化完善的基本内容进行探讨,以期对高等专业学校体育教师职业化完善提供理论建议。  相似文献   

16.
戴杰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2,20(8):59+67-59,67
通过文献资料法对体育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进行分析,认为心理健康教育是国家体育教学改革的新思维和新理念,是体育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把握体育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相互关系,了解体育教学中渗透着心理健康教育。在体育教学中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方法,积极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地发展。  相似文献   

17.
学生体育考试成绩是衡量学生掌握体育知识、技术的标准, 但是长期以来男女生体育最终成绩就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面对着学生评定奖学金等等与体育课成绩相关的学生切身利益, 如何合理的制定体育考试标准, 使男女生成绩具有相对的可比较性, 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采用统计分析法, 通过男女生体育成绩的比较分析, 探讨解决男女生体育课成绩的可比较性问题, 并用实例介绍用计算机方便、快速的制定适合本单位实际情况的, 男女生成绩可比较的体育考试标准的方法。并且提出动态的制定体育锻炼标准评分表的设想。  相似文献   

18.
以体育"学分制"为基础的末尾淘汰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庆建  江敏 《体育学刊》2002,9(4):76-77
以体育“学分制”为基础的末尾淘汰制是在传统的体育管理模式上创新的一种学生体育成绩评分管理细则;是丢弃传统理念对体育教学管理进行改革的大胆构想和尝试;是新世纪大学生成才的阶梯。它不仅强调学生自主性、兴趣性、锻炼的实用性,培养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同时体现高校体育教学的公平性、自由性、竞争性,为加快现代体育教学管理的发展进程提供了宝贵的实践经验和重要的帮助。  相似文献   

19.
略论终身体育与我国普通高校的体育改革   总被引:40,自引:0,他引:40  
孟刚 《体育科学》1993,13(5):21-23
终身体育是现代体育重要的发展方向,终身体育对学校体育的改革有着深刻的影响。尽快建立顺应现代教育思潮和体育思想、适应现代社会需求和经济建设发展的体育教育新体系,以及寻求建立新体系所依据的原则是我国普通高校体育改革的当务之急。本文认为,突破口在于必须大胆实现观念上的彻底转变,即以终身体育为主线,拓宽体育教育目标,以使学生终身受益为出发点,立足现实,面向社会,着眼未来,增强学生体质。  相似文献   

20.
朱伟  李莉 《湖北体育科技》2005,24(3):401-402,405
通过分析健康体育、终身体育和素质教育的产生和发展,并阐述3种教育理念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相互关系和作用,提倡在高校体育教学中,要以健康体育为基本理念,在此基础上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并培养终身体育意识,使我们的大学生不仅身体健康、素质全面,而且可以得到一种享用终身的体育锻炼方法,保障身心的长期健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