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药地炮庄》解《庄子》为儒家作品,认为庄子用类《易》的文风和通篇寓言遮蔽其真正的《庄子》之象,庄子的真正思想并非《庄子》中所述的内容.按照《炮庄》解《庄子》的观点,《炮庄》亦可能不是一部解《庄子》的作品,解《庄子》是为遮蔽《炮庄》想要表达的真意,方以智设置局中之局,《炮庄》虽在“炮”《庄子》,但其真意不在《庄子》.  相似文献   

2.
《庄子》作为中国原始道家代表著作之一,其内容极为庞杂。《庄子》内七篇为庄周本人所作,其自然观是要追寻合乎自然本真的人性,重建人之存在价值。《庄子》外、杂篇皆由其弟子或再传弟子在不同时段渐次成书。其自然观是对庄周自然观的继承与发展,主要有三个派别,其自然观分别是:述庄派的自然化生论;无君派的率性自然论;黄老派的顺应自然论。  相似文献   

3.
《庄子》作为中国原始道家代表作之一,其内容极为庞杂。《庄子》内七篇为庄周本人所作,其自然观是要追寻合乎自然本真的人性,重建人之存在价值。《庄子》外、杂篇皆由其弟子或再传弟子在不同时段渐次成书。其自然观是对庄周自然观的继承与发展,主要有三个派别,其自然观分别是:述庄派的自然化生论;无君派的率性自然论;黄老派的顺应自然论。  相似文献   

4.
明代桐城《庄子》研究之风十分兴盛,学者们主要通过以儒解《庄》和会通《易》《庄》的方法来阐释《庄子》,以表达自己的哲学思想,表现出独特的学术文化特色。同时方以智、钱澄之等人,又因遗民身份,借《庄子》研究来表达故国之思、爱国之情,使明代桐城《庄子》学具有了鲜明的时代色彩,为庄子学增添了新内容。  相似文献   

5.
对庄子后学诸流派,治庄学者历来各执一端,聚讼纷纭。明清以来,对庄子后学进行分类的学者数不胜数。刘笑敢同志新近出版的著作《庄子哲学及其演变》集庄学研究之大成,也在对庄子后学的分类上作了很有意义的突破性尝试,认为庄子后学可以分为“述庄派”、“无君派”和“黄老派”。本文则试图根据作者自己的粗浅研究,对庄子后学流派作出新的划分。 一、关于划分流派的逻辑线索 根据刘笑敢同志的有力考证(本文作者硕士论文前半部分亦对此有补充说明),《庄子》内篇为庄子自著,外、杂篇则出自庄子后学之手。在内篇中,庄子对真理和终极价值提出了  相似文献   

6.
《庄子》一书是庄子学派文章的汇集。据《汉书·艺文志》记载,《庄子》原有52篇。今传《庄子》有33篇,为晋代郭象的选本,分内篇7篇,外篇15篇,杂篇11篇。学者一般认为,内篇为庄子自著,外、杂篇为庄子后学所作。但全书的思想观点基本一致.所以也可以说《庄子》是先秦时代道家学派的集大成之作。  相似文献   

7.
尽管在几千年的历史流变中,《庄子》呈现出了不同之相状,但主流观念仍认为《庄子》乃为《老子》思想的承继与发展,即属于道家学派.可在晚明高僧觉浪道盛看来,《庄子》实为托老聃之名,行“尧孔之实”,为“儒宗教外别传”.通过对《庄子》“托孤说”的挖掘与解读,道盛不仅化解了《庄子》与儒学、佛教的长久冲突,而且还起到了保存儒、释、道圣贤真精神之价值,并在晚明特定时期起到了“以庄救世”之目的.  相似文献   

8.
谈庄子学派,只能依据《庄子》一书.它是庄周及其后学的集体创作.司马迁在庄周木传中说:“其著书十余万言.”我们基本同意传统的看法.内篇应为庄周观点的代表作.因此,庄周的思想是全书的主体思想,内篇及与之观点一致的外杂篇、章,都应属庄子学派的正统思想.至于整个庄子学派的思想,我以为当以《天下》篇的观点为界限.《天下》篇的作者,以往一般认为是庄周本人,是庄周给《庄子》所写的后序.但近人从《天下》篇中找出许多与内篇不合的地方,或者根据篇中提及公孙龙之事,断定非庄周所作,更有提出是荀况或刘安作的.我们把《天下》篇与《庄子》全书比较,清楚地看到,它确实与内篇有出入,但并没有违背内篇的基本思想,作者是站在庄子学派的立场,以庄子学派的观点对全书所进行的总结,并力图调和、统一内篇与外、杂篇的一些矛盾,概括了庄子学派的继承与特点,阐明庄子学术在整个学术思想发展中的崇高地位.这应该作为庄子学派与非庄子学派划分的标准.只要不违背《天下》篇的,都应该看作是庄子学派的.过多地把《庄子》书中的外杂篇摒除在庄子学派之外是不恰当的.既然《庄子》是一个学派的总集,那么写作的时间就有失后.写作的水平就有高低,作  相似文献   

9.
今存魏晋时代的《庄子》注本中,《司马彪〈庄子〉注》是保存得比较完整的一种。《司马彪〈庄子〉注》有很高的文献价值:它保存有《庄子》异文、佚文,这有助于《庄子》的文字校勘和训诂;它还存有今已不传的古书名及与他书相异的注释,为研究《庄子》及相关文献提供了难得的线索。  相似文献   

10.
《老子韩非列传》,附庄子、申不害传,实是老庄申韩四人合传,而世多有所非议,以为无为自化之去刑名有霄壤之别。司马贞欲将韩非附于《商君列传》,因韩非与商鞅同为法家而与老庄之道不相类。司马迁说申不害本于黄老而主刑名,韩非喜刑名法术之学,而其本归于黄老,二人学说探其本源皆祖黄老,是故理清道法之间的学术渊源或可探究司马迁合传之旨。  相似文献   

11.
《老子韩非列传》,附庄子、申不害传,实是老庄申韩四人合传,而世多有所非议,以为无为自化之去刑名有霄壤之别。司马贞欲将韩非附于《商君列传》,因韩非与商鞅同为法家而与老庄之道不相类。司马迁说申不害“本于黄老而主刑名”,韩非“喜刑名法术之学,而其本归于黄老”,二人学说探其本源皆祖黄老,是故理清道法之间的学术渊源或可探究司马迁合传之旨。  相似文献   

12.
《庄子》一书兼具深刻的思想价值和文学价值,但宋代以前,研究者多着重于义理或字词训诂。真正较为全面地从文学这一角度来解析《庄子》,则是从宋代理学家林希逸的《庄子口义》开始的。该书是宋代《庄》学代表作之一,也是整个《庄》学史上一部较有特色的著作。该书除了以佛学、理学解《庄》外,还特意从文学角度出发,对《庄子》的表达方式、文章结构、比喻手法和文章风格等方面进行了较为全面深入的分析,取得了较大的成就,是《庄子》研究的新突破,并开启了明清《庄》学重视《庄子》文学色彩的先声。  相似文献   

13.
强烈而独特的抒情性,是《庄子》诗化的一个重要特征,前人早已注意到《庄子》与诗歌的关系。明代胡应麟说:“蒙叟《逍遥》,屈子《远游》,旷荡虚无,绝去笔墨畦径,百代诗赋源流,实兆端此.”(《诗薮》)清代刘熙载认为“诗出于《骚》者为正,以出于《庄》者为变,少陵则纯乎《骚》,太自在《庄》《骚》问,东坡则出于《庄》者十之八九。”(《艺概.诗概》)他们都直指《庄子》为诗歌的源头之一。这一独特的现象不禁令人深思,它表明《庄子》文章的确与诗歌有某些相似的内在特质,深入地探讨与把握这些特质,对于认识《庄子》的文学价值以及中国诗歌的研究都是十分有益的。  相似文献   

14.
《庄子的奔腾》是王蒙继《庄子的享受》《庄子的快活》后对庄子的第三次解读。三部近乎学术性著作花费了王蒙两年半的时间。书中王蒙融其丰富的生命历练,借评庄讲庄,发表对社会人生的议论。但再怎么生命历练,恐怕读者也只能先  相似文献   

15.
韩愈的《进学解》提到“下逮庄、骚,太史所录”,陆游也曾有“载笔敢言宗史、汉,闭门犹得读庄、骚”的诗句。古人总喜将“庄、骚”并列,可见他们早就把《庄子》当作文学作品来研读了。到了近代,鲁迅在《汉文学史纲要》中说,《庄子》“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千,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郭沫若在《庄子与鲁迅》一文中更进一步说:“不仅‘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秦汉以来的一部中国文学史差不多大半在他的  相似文献   

16.
关于《庄子·内篇》的归属,历来都肯定它为庄子本人所作,以之为研究庄子思想的主要依据。六十年代初,任继愈同志发表《庄子探源》(见《中国哲学史论》)提出了新的见解,认为内篇为“后期庄学”思想,而外、杂篇中之若干篇倒是反映了庄子本人思想。今天,它不仅成为任继愈同志关于先秦哲学思想体系研究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成为学术界庄学研究的一种有影响的见解。本文试就《庄子探源》(以下简称《探源》)的这一观点谈谈不同看法,以申述传统观点之所以然。  相似文献   

17.
《庄子》词汇在后世运用广泛,解释多样,因此导致《庄子》词语增加了许多新的内涵和用法,同时也出现了很多颇有趣味的分歧和争论。考释和辨析这些词语,有助于我们正确地读《庄》和用《庄》。这里选取《庄子》中的三条词语加以梳理、考释和辨析,并求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18.
《庄子解》集中体现了李贽的道家思想,也体现了李贽对庄学的贡献。李贽从文章学角度对《庄子》内七篇作了深入细致的剖析——总体把握各篇主旨、揭示各篇脉络、划分段落,从篇、节、段、句等不同层次,解析《庄子》章法;评述《庄子》中的人物事件,复述《庄子》中的有关段落,评述与复述相结合疏通《庄子》义理;大量征引郭象《庄子注》和宋人《庄》注,借鉴成说,但又能发明新意。李贽的解庄之词洋溢着浓郁的文学气息,体现了李贽解庄时的文学意识。  相似文献   

19.
研究《庄子》者多从其思想理论意义进行阐发,本文认为《庄子》在结构上也是浑然一体自成体系的.文章列举《庄子·内篇》中的三篇进行结构分析,展示出庄文层层递进、前后呼应的特色.  相似文献   

20.
方人杰的《庄骚读本》是庄、骚并解之作,它注重分析《庄子》某些篇目的开头结尾,认为它们结构浑融,首尾呼应,且能做到逻辑上的层层推进。从微观方面来说,方人杰认为《庄子》能表达出精微之理,他在解庄时也常以比喻将妙理精思坐实,可谓深得庄学真谛。方人杰评价《庄子》,往往使用"气"这个概念,主要指文章所体现的主体精神气质。在解读庄子哲学思想、阐发哲学意义的同时,他特别欣赏《庄子》一书的文学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