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加拿大作家杨·马特尔的小说《少年派的奇幻漂流》通过讲述少年派在海上漂流227天后成功生还的故事,试图唤起人们对生命本质的思考,从而认同人需要信仰、需要对生命的敬畏这一主题。这一主题深蕴的传达有赖于其对英雄冒险的神话类型化叙事结构的套用,原始猎人的神话原型的复现以及由老虎、岛及漂流所构成象征系统这三个神话原型要素的使用。  相似文献   

2.
少年派     
<正>"少年派"只是一部电影的名字——《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讲述了少年"派"和一只名叫"理查德·帕克"的孟加拉虎在海上漂泊227天的历程。"少年派"又是一些电影的名字——它们呈现给你一场场视听的盛宴,为你讲述爱、真情、成长和勇气。这样的时刻电影是一个多么美好的词语漆黑中绽放感动笑靥与泪水短兵相接这样的时刻光影幻化让人迫不及待我的成长你接踵而来  相似文献   

3.
电影是综合性极高的一门艺术,,它也是囊括了语言、图像、颜色等符号的多模态语篇。在电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中,导演李安以瑰丽的视觉影像、虚实相间的电影手法通过3D技术为我们生动的呈现出了名叫派的少年与一只孟加拉虎如真似幻的海上历险故事。电影中隐喻的运用也是全方位的,是一部充满着隐喻的人生寓言。本文尝试从多模态隐喻视角出发,以多模态隐喻为依托,结合认知语言学理论对《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进行深层次的解读,通过两者的协同分析来弥补单一视角的表意空白,解密电影所传达的独特艺术性和审美价值,促进多模态隐喻话语分析实践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正>我抱着去看唯美的3D电影的心情看了《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如梦幻般美丽的3D场景固然美丽,但印象最深刻的却是导演李安为我们带来的人性最深处的思考。少年"派"在海上不幸遇上危难,与他一  相似文献   

5.
影片《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以多重叙事的技巧,巧妙运用故事中角色的人称变化,形成隐喻和多层次的象征。文章从叙事视角的不同层面来探讨影片《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在作品风格、构想方式和意识形态上的成功塑造。  相似文献   

6.
小说《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是一部蕴含丰富的文学作品,可以从叙事学、宗教、文化符号学、精神分析学等不同视角进行解读。该部作品于2012年被美籍华裔导演李安搬上荧屏,并且获第85届奥斯卡最佳导演奖、最佳摄影奖、最佳视觉效果奖和最佳原创音乐奖4项奖项。因此,对比小说《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与电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的异与同,对探究电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如何对其文学作品再阐释与提升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李安的电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改编自加拿大作家扬·马特尔的小说《Life of Pi》(《派的生活》),本书的中文版与电影同名。小说讲述了一名叫派的少年由于所搭乘的轮船遇难,在救生艇上与一只孟加拉虎在太平洋  相似文献   

8.
奥斯卡获奖电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是一部由著名华人导演李安执导的冒险剧情类型电影,其内容涵盖了人与动物、家庭、宗教、善恶等多重复杂哲学关系,完美征服了观众。本文以叙事学角度从叙述层次、叙事手法、叙述者及叙述视点对该电影进行深入分析以剖析其好口碑和高票房背后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9.
李安凭借新作品《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再一次荣膺奥斯卡最佳导演,其作品的国际化的品质再一次得以认证。在当今多元的的文化语境中,李安的作品散发了一种独特的光芒。其原因在于李安在该部电影的主题中融入东方的美学风格和文化精神,将古典诗学折射在细节和意象之中,本文将以《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为例进行鉴赏,对中国电影如何走向世界提供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通过描绘少年派与家人生离死别,与老虎共同在海上漂泊并最终获救的经历,讲述了一个奇幻与残酷结合的青春成长故事。通过“凝视”理性的自我与非理性的自我的矛盾冲突,人们最后理解了非理性与理性共存的必然性,并体验了在经历痛苦之后的成长。  相似文献   

11.
成为派     
直到不久之前苏拉沙玛还是个平凡的印度少年.在历时数个月、范围遍及全印度的大规模试镜后,苏拉成为了导演李安的新作《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中的主人公——派.通过这部电影,少年派经历了神奇的旅程,他的扮演者也因此而改变了人生轨迹.  相似文献   

12.
我心里有猛虎,在细嗅着蔷薇,审视我的心灵吧,亲爱的朋友,你应战栗,因为那里才是你本来的面目。——西格夫里·萨松《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导演:李安编剧:扬·马特尔/大卫·麦基主演:苏拉·沙玛/拉菲·斯波/伊尔凡·可汗/杰拉尔·德帕迪约/塔布/阿迪勒·侯赛因/阿尤什·坦东/王柏杰/Jun Naito《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是根据全球畅销小说家扬·马特尔的同名小说改编而成,影片叙述一位少年"派"遭遇船难,在海上与一只孟加拉虎一同漂流227天,如何面对困境获得重生的故事。  相似文献   

13.
正从题目《生活π》来看,霍君在写作时应当是非常用心且有鲜明指向的。圆周率(Pi)本身就意味着难以穷尽的复杂性,当它被附加于"生活"之后,则可看出作者给自己设置了不小的叙事障碍和叙事野心。生活当然是复杂的,就像是π的无限不循环,充满了层出不穷的无规律变化。李安的《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也用到了这个符号,它既是少年的名字,也对应着他遭逢的难以预料、诡谲莫测的海上行旅。所以,霍君要写的小说必然与"复杂性"密切相关。如何写出生活  相似文献   

14.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讲述了一个不可思议的海上冒险故事.一个名叫"派"的少年遭遇船难,与一只孟加拉虎一同在海上漂流227天,他们克服了饥饿、寒冷、暴晒、海啸、食人岛等意想不到的生存困境,最后终于获得重生. 这是一本适合孩子和父母共读的书,孩子可以从中读到探险、惊奇、刺激等,父母可以从中洞悉人性.作品中丰富的想象力,以及故事中关乎人性、生存意义和信仰的心灵主题,获得了全世界众多读者的青睐,这本小说也被誉为"不可能被影像化的小说".  相似文献   

15.
李安导演的电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不管在商业上还是艺术上都取得了成功,造成了一时的轰动效应。难得的是观众并不把他归为一部普通意义上的商业片,因为他深深的震撼了心灵。这其中最关键的是李安讲了个好故事,以其独特的叙述模式,迎合并拓展了读者的审美经验和期待视野。本文从接受美学的期待视野和文本空白出发,浅析《少年派的奇幻漂流》。  相似文献   

16.
《少年Pi的奇幻漂流》这部现代文学作品中有许多以印度神话为代表的原始文化元素,这些古老的非理性因素在作品中并不仅仅是单纯地作为叙事情节的一部分,而是寄托了作者对于现实社会和人类生存的思考。具体来说,派的漂流历程既是派内心的兽性、理性、神性达到平衡的精神成长过程,同时也展现了作者对于整个社会意识发展阶段的思考。  相似文献   

17.
<正>(1)看过电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的人一定还记得,在那个神秘的岛屿上,有一群白天在草地上嬉戏玩耍,晚上和少年派在树上争抢地盘的小动物。它们时而像"哨兵"一样直愣愣地站在草地里四处张望,时而又低头窃窃私语。这种叫狐獴的可爱生物,凭着萌宠的外表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2)不过,别看狐獴个儿小,也千万别以为它们像"哨  相似文献   

18.
一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是一部有趣的电影,有趣在于每个观众的解读都可能不同。 有人过度解读电影,寻找出导演无意附加的许多隐喻,其实它们可能仅是观众对世界的个人诠释。  相似文献   

19.
李姣 《华章》2013,(15)
随着传媒科技的进步和电影行业日益发展,中外影视文化的交流日益频繁。电影字幕翻译在民族文化输出,异域文化输入过程中也日益彰显其重要作用。本文以《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的字幕翻译作为个案,主要从文化差异和视界融合的角度探讨电影字幕翻译的难点。  相似文献   

20.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是一部印度题材电影,印度元素贯彻了电影始终.电影的表达含蓄隐晦,内涵极其丰富.该片获得多个奖项,吸引了无数眼球.本文着眼于从印度文化的视角来探讨这部影片,试图探究其中的印度文化元素,以期促进对印度题材电影的文化内涵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