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一个人的生活方式与心理健康显著相关,促进青少年养成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利于青少年身体素质、人际关系、人格素养、思想品德等方面的健康发展与完善。文章重点探讨了青少年生活方式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并就如何引导和培育健康的生活方式,以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方法和措施等进行了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2.
邓永超 《成人教育》2004,(11):40-42
闲暇时间日益增多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关注青少年的闲暇是全社会的应尽职责。闲暇是一把双刃剑。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既有积极作用,又有消极影响。当前,青少年的闲暇生活不利于心理健康,主要表现为:闲暇生活形式单调、内容庸俗、闲而不暇、缺乏自主。当务之急,是要积极开展闲暇教育,帮助青少年形成积极进取的心理状态并消除心理疾病的不良影响。因此,应该积极采取措施,使青少年闲暇生活形式多样、内容健康、轻松自由、自主磨炼,以促进他们的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3.
课余体育在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课余体育不仅在青少年学生克服现代生活方式弊端,形成良好的文明生活方式中有重要作用,而且有利于青少年学生健康体育生活方式的培养,形成终身健康的理念.  相似文献   

4.
<正>【活动背景】《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指出,中学生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应鼓励初中生积极与父母进行沟通,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并进行积极的情绪体验与表达。因此,应开展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课,引导学生健康发展,预防可能出现的心理行为问题[1]。根据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良好的亲子关系对于青少年的安全需求、爱和归属感有着重要作用。积极的沟通有利于亲子之间形成良好的交往方式,  相似文献   

5.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丰富教学内容。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应当通过课堂教学、阅读、写作等方式渗透积极的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健康心理品质的形成。  相似文献   

6.
有健康的心理才能树立健康的人生观、世界观、道德观。良好的生活方式是心理健康的重要保证,生活习惯是生活方式的集中体现,形成科学的生活方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对于我们教师来说,关键是自觉遵守学校规定的作息制度,劳逸结合,讲究饮食卫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和文娱活动。健康的心理,良好的生活方式将有益于一生的健康。  相似文献   

7.
阳光体育运动与职业中专课外体育活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国亿万青少年学生阳光体育运动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实施国家教育部新编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培养学生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良好社会适应三维健康观。阳光体育的目的是追求身心的健康,通过阳光体育,促进各级各类学校形成浓郁的校园体育锻炼氛围和全员参与的群众性体育锻炼风气,培养健康、科学、文明的与构建和谐社会相适应的生活方式。阳光体育运动的提出,不仅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青少年身体健康的重视,  相似文献   

8.
心理健康是青少年健康、愉快、成功和幸福的基本条件.良好的心理素质的形成与青少年生活的家庭、集体、社会环境有很大关系,目前,青少年中存在并逐年增多的心理健康问题,这已成为社会的热点.树立科学、正确的教育观念,家庭、学校和社会形成合力,使教育者成为智力正常、情绪稳定、个性健全、人际关系协调、能适应环境、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标准的健康人群.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高中毕业生出国留学人数与日俱增。本文使用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C)、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对出国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相关因素进行研究。研究发现:出国班学生心理健康的总体状况良好;年级差异性显著;与普通高中生相比,学习焦虑差异性显著;心理健康状况与人际关系、学习压力、父母教养方式相关。研究认为良好的人际关系、特殊的学校教育、日趋成熟的自身因素及良好的父母教养方式都会促进出国班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家庭教育与青少年的心理健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青少年成才立业之本。健康的心理能促进青少年个性的良性发展,形成良好的品德,反之就会形成不良的品德,甚至发生违法犯罪的行为。近年来,青少年犯罪率呈现上升和低龄化趋势,究其原因,大多与他们不健康的心理有关。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它受家庭、学校、社会三方面环境的影响。其中,家庭教育具有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所不能取代的地位和作用。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所学校,是青少年生长发育和心理发展的重要场所,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最持久、全面,也最深刻。良好的家庭教育有利于青少年身心的健康发展,不良的家庭教育很容易导致青少年的心理畸变。一、错误的教育思想影响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首先,父母的急功近利思想会对孩子的成长产生负面的影响。应试教育使不少家长盲目追求分数,忽视了孩子的心灵成长,而父母的生活态度和看法往往会直接影响孩子。如果父母在乎分数、名次,孩子就会学会追名逐利;如果父母在乎孩子的思想品质培养,孩子就会轻松自在地健康成长。但生活中往往存在这样的家长,孩子的分数、自己的面子远比孩子的成长重要。他们对孩子的期望值较高,“中学要上重点的,大学要考名牌的”。在家长这种思想观念的影响下,孩子极易产生极大的心理压...  相似文献   

11.
学校体育是学生获得健康的身体素质的重要手段.健康包含了身体、精神、社会、情感、伦理等诸多方面.影响人体健康的因素有遗传、环境、营养、医疗卫生、生活方式和体育等手段,而体育的手段和方法是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最积极、最有效、最经济的手段.通过体育教学和丰富的课外体育活动可促进学生的体格健壮、精力充沛、心理健康,并养成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为其将来更好地为祖国服务打下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2.
青少年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社会在发展,但青少年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水平越来越让人担忧.体育锻炼不仅使青少年学生身体健康,而且在促进他们的心理健康上也具有积极的作用.本文就体育锻炼能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产生积极作用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通过体育锻炼对青少年学生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措施,以提高青少年学生的心理素质,最终促进青少年学生的身心全面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3.
学生体育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兆寿 《云南教育》2004,(35):35-36
青少年阶段是一个人的身心发育趋于成熟的重要时期,也是初步形成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阶段。而体育锻炼是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最有效、最积极的手段。在这一时期对他们的兴趣和爱好进行正确的引导和培养,对提高他们的体育素养和自身综合能力,对健康第一、终身体育思想的形成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高中生生活事件与心理健康及主观幸福感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采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中学生心理健康问卷、青少年主观幸福感量表对468名高中学生进行测查,结果表明(1)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整体情况良好,生活满意度整体处于中等以上的水平,其体验到较多的友谊满意感和家庭满意感,较低的学业满意感;(2)生活事件在心理健康水平和主观幸福感各个纬度上均存在显相关;(3)影响高中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有学习压力、消极情感、其他生活事件、自由满意度、家庭满意度、人际关系、积极情感、受惩罚、健康适应。  相似文献   

15.
本文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和自动思维问卷对660名研究生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负性思维与应对方式是心理问题产生的直接影响因素,生活事件则是其间接影响因素。因此,在预防学生心理问题发生和进行心理干预的过程中,要关注负性思维、应对方式和生活事件的预警效应,尽量减少或回避生活事件,采取积极的应对方法,从而改善研究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促进其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6.
青少年通过体育锻炼不仅能强健体魄,而且能消除消极情绪,促进其心理健康,并保持精神上的愉悦。为此,全社会尤其是学校应广泛地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为其健康发展营造更好的条件。通过对我国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现状的分析,阐明了体育锻炼对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的积极作用,提出加强体育锻炼,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的方案。  相似文献   

17.
一、问题的提出 "培养青少年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形成青少年热爱体育、崇尚运动、健康向上的良好风气和全社会珍视健康,重视体育的浓厚氛围"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锻炼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强青少年体育工作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高岩 《宁夏教育》2006,(12):59-59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全球日趋激烈竞争的对象和方式也各不相同。但无论怎样的竞争,归根结底还是人才的竞争。青少年是祖国未来发展的希望,他们不仅需要学习必备的科学文化知识,还应有强健的身体和良好的心理素质。现阶段,我们所倡导的素质教育就是要全面提高青少年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劳动技能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而且从某种意义上讲,心理素质比其他方面的素质更为重要,因为它决定着青少年能否健康成长。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已越来越引起学校、家庭和社会的重视。开展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身体健康教育是新的形势下广大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作为教育工作者要有紧迫感、责任感,帮助中学生更好地适应学校生活和社会生活,培养健康的个性,预防和克服各种心理障碍,引导和带领他们积极进行身体锻炼,促进他们的心理、身体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9.
在当前青少年教育教学中,为能够实现青少年的健康成长,除对学生进行学科理论知识的教育教学之外,还需要进行其它他面的教育,而心理健康教育就是其中比较重要的一个方面。在当前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中,为能够使心理健康教育得到满意的效果,教师需要结合积极心理学对青少年实施心理健康教育,以保证青少年能够形成积极的健康心态,从而保证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0.
《上海教育》2023,(24):24-25
<正>体育教育不仅关乎学生的身体素质提升,而且关系到学生心理健康和品格养成。在快餐文化盛行、数字化生活主导和生活节奏快捷化等多重背景的影响下,教育工作者越来越强烈地意识到,通过体育与健康教育促进儿童与青少年身体运动能力的发展,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并由此涵养稳定的心智与健康的心理,是一项重要且迫切的工程。近年来,各国政府和国际组织不断重新审视体育教育,纷纷出台关于革新学校体育教育和促进青少年体育运动发展的新计划、新倡议和新战略。2023年6月26~29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七届国际体育教育和运动部长和高级官员会议(MINEPSⅦ)在阿塞拜疆巴库举行,旨在增加对体育的投资,改善体育实践,促进全球优质体育教育发展,并扩大体育对健康、社会和经济的积极影响。我国2023年1月1日正式实施的《体育法》中,也提到“国家实行青少年和学校体育活动促进计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