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中国,社区矫正还处于成长阶段。基于河北省保定市社区矫正工作的调研,指出社区矫正工作存在社会基础薄弱、立法不完善、队伍建设滞后及监管不到位等问题,提出完善中国社区矫正工作的途径。加快立法进程、明确执法主体并强化执行监督以加强社区矫正规范化建设;建立专业化工作队伍、创新矫正措施与内容、建立科学的评估机制以完善社区矫正的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未成年人犯罪呈现出一种高发态势,再犯罪率居高不下,因此,针对未成年人具有年龄较小、心智尚不成熟等特点,对其实行以非监禁为特点的社区矫正制度是非常必要的。对未成年犯实行社区矫正可以有效避免监禁场所的负面影响,有利于未成年犯的再社会化。但社区矫正目前还处在试点阶段,在法律依据、执行主体和群众基础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因此需要多管齐下,加快社区矫正的立法步伐,明确矫正主体,打造专业的矫正队伍,强化群众基础,细化矫正措施,最终建立起一套完善的未成年犯社区矫正体系。  相似文献   

3.
从2003年起试点,社区矫正工作在我国实践已有14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健全社区矫正制度。习近平总书记指示,要持续跟踪完善社区矫正制度,加快推进立法,理顺工作体制机制,加强矫正机构和队伍建设,切实提高社区矫正工作水平。近年来,各省市地区广泛动员各种社会资源共同参与社区矫正工作,形成了专业社会组织、基层自治组织、矫正小组、志愿者团队、群众组织等多股各具优势的队伍,打造多维度帮扶的参与格局。如何创新社区教育,推动社区教育发展,是学界和实务界一直在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4.
乌鲁木齐市沙依巴克区自2011年12月开展社区矫正工作以来,在结合本辖区民族成分、社会管理及服刑人员特点的基础上,取得了一定成绩。为更好地开展社区矫正工作,应将社区矫正工作纳入新疆维稳大局统筹安排;加强司法所规范化建设,垂管进程宜快不宜慢;尽快制定《社区矫正法》;明确社区矫正工作的执法主体;加强社区矫正队伍建设,培养讲政治、懂业务的合格人才;建立社区矫正专项经费机制,保证社区矫正工作落实到位;建立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切实做到矫正工作的无缝对接;建立类型化矫正制度,完善针对性矫正措施。  相似文献   

5.
社区矫正制度主体是整个社区矫正工作的核心,明确社区矫正制度的主体将决定社区矫正工作的实效.《社区矫正实施办法》虽然对社区矫正制度的主体做了相关规定,但结合我国现实情况,社区矫正仍然存在着执行主体不明确、被执行主体不全面、社会力量参与度低等问题.通过完善立法,明确司法行政机关为社区矫正的执行机构,合理组建“1+1+X”矫正小组模式,鼓励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真正实现“在社区内矫正”罪犯.  相似文献   

6.
职业社区矫正社会工作者队伍建设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社区矫正由于更多包含了人道主义精神而为国际社会所接受,其在中国的发展脚步越来越快,但由于国内对社区矫正是"刑罚执行的另一种方式"的界定,影响了职业社区矫正社会工作的开展,使职业社会工作者队伍发展步履维艰。重点分析社区矫正的含义和职业社会工作者队伍建设面临的困境,并在社会工作职业化背景之下给出了建设矫正社会工作者队伍可选择的路径。  相似文献   

7.
东莞市作为社会工作开展的前沿,在机构设置、社区矫正队伍建设、帮教方法及成效评估等方面均形成了鲜明的特色,但工作方法不系统、帮扶政策缺失、矫正队伍能力不足、缺乏矫正成效评估方法等问题,也使其社会工作陷入了发展困境。要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坚持社会工作基本价值理念,着力加强人才队伍能力建设,设立专业组织机构并进行项目化运作,完善社区工作的评估机制,推动社区矫正工作内容与方式方法的专业化、精细化发展。  相似文献   

8.
杨巍 《华章》2012,(25)
当前我国社区矫正经过试点进一步得到推广,但该制度还有许多需要改革和完善之处.笔者从社区矫正工作者队伍建设的角度,在分析了我国社区矫正队伍建设中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本文试从研究我国社区矫正队伍建设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入手,提出对完善我国社区矫正队伍建设的一些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当前,我国未成年人犯罪问题日渐突出,适时对未成年犯进行非监禁刑罚执行方式的社区矫正,是一个重大的理论和实践课题。我国未成年犯社区矫正的实践开展较晚,目前正处在试点阶段,但由于受观念转换和制度建设等因素的限制,在未成年犯社区矫正的立法、主体、矫正项目、矫正方法和监督体系等方面尚存在一系列的问题。为此,需要我们多管齐下,完善未成年犯社区矫正法律制度,最终构建起适合我国国情的相对完善的未成年犯社区矫正体系。  相似文献   

10.
青少年个别化社区矫正是社区矫正专业化和精细化发展的必然。在个别化社区矫正过程中,存在社会调查的随意、非专业化、非精细化、社会力量支持力度有限等问题。需要建立以司法矫正部门为核心、跨领域多部门的合作机制,形成科学规范的社会调查体系,创建以社区为中心的社会融入平台,专兼结合矫正队伍选拔和培养机制,创设青少年分类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1.
社区矫正作为一种刑罚执行制度的变革,充分体现了行刑社会化的思想。在我国开展社区矫正试点工作以来,社区矫正在改善罪犯待遇、降低行刑成本、有效降低重犯率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社会效果,但也存在着惩罚功能不足、社区建设无法满足矫正需求的情况。亟需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社区矫正惩罚机制,组建专业社区矫正工作者队伍,开展科学合理的社区建设,为社区矫正提供良好的载体。  相似文献   

12.
当前我国社区矫正法律监督运行的法律制度存在缺陷,社区矫正主体不明确,社区矫正法律监督程序不完善,监督手段落后。应完善相关立法,拓宽检察机关的监督职权,转变检察监督观念,相关部门加强沟通协作。  相似文献   

13.
《宜宾学院学报》2019,(7):33-42
社区矫正的规范化、机构的建制化、队伍的职业化,绝不是司法部一个部门的政策所能解决。在法治国家的建设中,社区矫正立法应从国家高度、社会广度、行业深度出发来斟酌酝酿,需要宏观解决社区矫正立法决策、社区矫正立法原则等问题。社区矫正立法需要全国人大主导,坚持法治原则、民主原则与科学原则。  相似文献   

14.
荣云 《华章》2012,(10)
社区矫正工作自2003年试点至今,各地都在积极的探索适应本地区发展的模式,出现了“上海模式”、“北京模式”、“山东模式”等.无论是那种模式,专业的社区矫正工作者队伍建设都其工作的重点.社会工作的理念和方法也被广泛的运用到社区矫正中.本文结合苏州沧浪区的社区矫正的实践工作,对社工介入社区矫正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分析,意求为我国社区矫正工作更好的开展做出点微薄的贡献.  相似文献   

15.
社会的发展、人本观念的深入推动了刑罚制度的发展,社区矫正成为发展趋势。社会工作者,由于其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和职业素养,开始成为社区矫正的主体之一,具有了强大的社会需要。本文对社工进入社区矫正事业所应扮演的角色和功能发挥方面进行分析,从而探寻社区矫正事业中的社工之路。  相似文献   

16.
《宜宾学院学报》2016,(1):63-69
关于社区矫正,现有研究主要集中于城市社区,且缺乏实证研究。我国农村地区社区矫正模式不能照搬城市社区矫正模式,通过对绵阳市、宜宾市基层司法所的实证调研发现,四川省农村社区矫正存在矫正项目单一、矫正队伍不足、政府购买服务不足和收监执行难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分类分段跟踪式的社区矫正模式,期许解决四川省农村地区社区矫正面临的现实困境。  相似文献   

17.
科学、正确、符合国情的社区矫正顶层设计对社区矫正全国性的改革创新具有重要意义。我国社区矫正的方案是采取摸着石头过河与顶层设计相结合来设定的,但在顶层设计中存在指导思想不够清晰、设计目标不够明确、设计主体存在局限、设计思路不够大胆、设计方法不够科学等问题,由此导致社区矫正的整体运作水平不高,试点中的问题在面上重复出现,社区矫正的成效尚不能得到普遍认可。在社区矫正法已经颁布实施的背景下,仍然有必要完善社区矫正的顶层设计。在完善过程中需要强化决策程序的科学性,克服部门利益的掣肘,加强改革的系统性,提高改革的前瞻性。  相似文献   

18.
社区矫正制度,是我国刑罚制度的新发展,历经十年的发展,取得了较大的成就,但该制度无论是在制度建设抑或是执行中,均存在不少问题,可从构建专门性的矫正立法、完善相关配套机制,加强财政保证设施及加强社区矫正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19.
社区矫正是一种人道、有效、经济的罪犯处遇制度,它有利于降低行刑成本,缓解监狱拥挤状况,增强实际行刑效果。社区矫正有复归理论、刑事补偿理论、行刑经济化理论等理论作为理论支撑。但我国社区矫正起步较晚,还存在法律制度不够健全、矫正主体不够明确、机构人才十分缺乏、重刑思想由来已久等问题,应从健全社区矫正法律制度、明确社区矫正主体、配强社区矫正机构和人才、改变重刑主义思想等方面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20.
社区矫正系统是由一系列罪犯矫正要素构成的一个开放式的罪犯矫正系统,它由矫正对象、矫正主体、矫正活动、矫正资源和矫正规范等五大基本要素组成。社区矫正的目标包括矫正价值、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三者的统一,提高预防再犯效果是社区矫正的核心目标。增强社区矫正系统内各要素的性能,优化社区矫正系统的结构,营造良好的社区矫正外部环境,是提高社区矫正系统整体功能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